液压道岔文稿_第1页
液压道岔文稿_第2页
液压道岔文稿_第3页
液压道岔文稿_第4页
液压道岔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液压道岔一、 典型曲线如下图所示,该图即为液压道岔的典型曲线。1、当定位到反位转动结束时 B 相曲线先归零,A 相和 C 相呈阶梯状下降,当反位到定位时,C 相曲线先归零,A 相和 B 相曲线呈阶梯状下降。2、呈阶梯状下降的 A 相、B 相或 C 相,实际电流相差并不大,而我们采集的是功率曲线,乘上电压和相位角之后使两者曲线有了一定的差距。P=U*I*COS因此我们之前看到的三相液压曲线结束时的阶梯状,实际是室外道岔转动到位后,电流流过道岔表示二极管和电阻造成的。23、道岔正常转动时每相曲线的功率平均值约 180220 瓦,总功率P=3*(180220)600 瓦,我们所使用的交流电动机 Y90S-6 的额定功率为 750W 。二、常见故障曲线分析1 道岔转换受阻的典型曲线(包括试验溢流压力超过 30S)分析:由于液压道岔断相保护器(DBQ)内部设置了电子开关,道岔转动时,该开关的导通时间设定为 30 秒(也可设定为 13 秒) ,因此当液压道岔转换受阻超过 30 秒时,断相保护器内部的延时电子开关自动关闭,断相保护器无输出(直流 2224V) ,断相保护继电器(BHJ)掉下,切断一启动的供电电路,造成道岔停转,上图显示的曲线正是道岔在转换受阻时大约经过 30 秒曲线电流为零,道岔停转。液压道岔断相保护器内电子开关设置 30 秒延时关断主要是为了道岔在转换受阻时(或者人工试验溢流压力超过 30 秒时)用于保护交流3电动机不致因长时间工作在超负荷情况下,造成电机过热甚至烧毁电机。上图显示电机短时输出功率约 P=3*300=900W结论:道岔在转动中受机械阻力无法继续转到位。 42、断相保护器(DBQ)故障曲线(内部电子开关瞬间导通后关断)分析:上图曲线反映的是由于断相保护器(DBQ)本身故障造成内部电子开关在瞬间工作大约 0.5 秒之后关断造成道岔不能动作,究其原因是早期的断相保护器(DBQ)内部的元件功率设计余量小(电阻),设计参数不合理造成,因此遇到道岔显示上述曲线且道岔未动作时必须要重点检查断相保护器,果断进行更换试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还可以通过观察法发现该断相保护器(DBQ)在操动道岔过程中输出电源指示灯亮一下既熄灭(发光二极管) ,这足以证明断相保护器自身故障。必须用一台好的断相保护器更换使用试验,即能排除故障。5另外,若道岔启动后,由于启动电流过大或电动机线混线,造成三联 5A 断路器脱扣,切断 380V 供电,道岔电流曲线形状同上,但启动电流峰值要大。结论:断相保护器(DBQ)自身故障,或液压断路器 5A 脱扣造成。3、遮断器未闭合操纵道岔的曲线原因:1、为了在检修、维护电液转辙机以及故障时禁止操动道岔,最大限度的保护维修人员及行车安全,在主机 B 相电机回路中串接有安全保护接点(遮断器) ,在未合遮断器的情况下,操动道岔,由于 B 相断开,A 相、C 相送出 380V 启动电压,造成电机瞬时缺相,因此,A 相、C 相瞬时电流超高,B 相电流则为零,待 1DQJ 缓放落下后,停止向外送电。接通公式如下:6操纵道岔DCJ(FCJ)YCJ(SFJ) 1DQJ1DQJF2DQJ(转极)DBQ 缺一相电BHJ(不吸) 1DQJ(缓放)1DQJ停止送电。从 1DQJ 吸起至落下历时约 0.50.6S,上图曲线 A、C 相电流超高,而 B 相电流为零,证明了这一点,该曲线在液压道岔开通前经常可以看到。2、在未合遮断器的情况下,室内操动道岔,室外人员仔细听交流电机会发出“嗞”的一声,亦即电机因缺相发出的声音,而电机由于缺相,形不成旋转磁场,电机不会转动。三、 常见设备不良曲线1、 锯齿形曲线1、 解锁阻力太大,密贴过紧。2、 尖轨解锁使阻力增加,发生抖动。3、 尖轨在滑床板上动作不平衡,阻力较大,一般正常为 150W 左右。72、道岔解锁困难曲线1、 道岔不能解锁2、 解锁过程中尖轨抖动,阻力瞬间下降,又遇卡阻,功率增大,曲线上升。3、 尖轨解锁,阻力突然下降,曲线迅速走低。4、 动作过程。3、解锁阻力大曲线1、解锁阻力大,形成峰值。2、解锁时遇有阻力,可能尖轨有弓腰卡组现象。84、动作阻力大曲线1、 解锁阻力较大,尖轨阻力突然下降形成的曲线2、 道岔排动过程中阻力太大,一般为 150W 左右,滑床板和尖轨的磨卡存在严重问题。3、 反位锁闭困难,尖轨反弹不入槽,造成尖峰。5、液压道岔自动开闭器接触深度未调整好造成的曲线异常9分析:维规规定:液压道岔转换终了,启动片落下前,动接点在静接点内串动时应保持接点接触深度不小于 2 毫米,上图正是反映了转辙机在转换即将结束时,由于静接点座调整不合适使得动接点在静接点内串动时接点接触深度不符合维规要求造成 2 组接点瞬间接触不良,电动机两相断电(A 相、B 相,该两相要经过转辙机接点)而另一相(C 相)不经过转辙机接点直接接通电动机线圈,造成电动机瞬间缺 2 相运行,因此产生两个相反的尖峰脉冲。通过调整静接点座相对位置即可消除故障。结论:自动开闭器接点调整不良。6、一个位置电流不平衡曲线分析:上图反映了液压道岔定位到反位三相曲线不平衡(其中两项平衡) ,而反位到定位三相曲线平衡,因此该故障不是微机监测采集的问题,因为定位到反位和反位到定位均采用同一个线圈。处理方法:在由定位到反位操纵道岔时在分线盘 X1、X3、X4 线串入 3 块钳形电流表对电机线圈 A、B、C 相上的电机电流进行监控,如发现电流不平衡应重点检查转辙机 11-12、13-14(道岔定位到反位) 、41-1042、43-44(道岔反位到定位) ,接点接触是否良好;也可以在道岔转换过程中用 MF14 万用表交流电压档测量上述接点两端电压,正常时接点上电压很小,表针不动。若万用表显示有电压证明转辙机接点存在接触电阻。原因分析:液压道岔 X1 不经任何接点条件直接接到电动机线圈,而 X3 经过 13-14 接点、X4 经过 11-12 接点再接到电动机线圈上,对于道岔从反位到定位而言 X1 不经任何接点条件直接接到电动机线圈,而 X2 经过 43-44、X5 经过 41-42 转辙机接点再接到电动机线圈上。注:1、在测转辙机接点电压时应注意做好人身安全防护。2、电动机机头任意两相的直流电阻为 1718。 (甩开外线测)3、电动机回路阻抗的测试方法(仅用于故障处理):以道岔定位位置为 1-3 排接点闭合为例,测试交流电机环阻时,需要断开道岔表示,控制台单锁道岔,因此必须在垂直天窗或封锁时间内完成。应将室内 1DQJ 继电器拔掉测试,此时道岔将失去表示,从分线盘用欧姆档分别测试 X1-X3,X1-X4,X3-X4 的电阻即为交流电机环阻,一般阻值在 30 欧左右(视道岔远近阻值不同) ,最大不超过 54 欧,否则为环阻超标,将影响电动机的输出功率。道岔反位时测试 X1-X2,X1-X5,X2-X5 的电阻即可。结论.:电动机回路阻抗不平衡造成。7、 三相曲线中有一相(C 相)尖峰11分析:产生如上图电流曲线在转辙机即将转到位时 C 相曲线异常升高,曲线异常升高的原因有二。第一、转辙机配线有误,造成转辙机在主机自动开闭器接点先与辅机自动开闭器接点打过去的一瞬间,电机缺相运行(此时,电机的动作由辅机的 11-12,13-14 接点,反位由 41-42、43-44 接点构通) ,由于电机缺相运行,因此 C 相电流升高产生尖峰。判定方法很简单,在主机自动开闭器接点断开时道岔转辙机电动机发出难听的摩擦声,大约隔 0.60.8 秒钟时,转辙机才停止。现场可以将辅机的自动开闭器接点拉住,不让其转换,若主机的电动机能正常转动,证明电路正常,若主机电动机发出难听的摩擦声,证明电机缺相运行,电路可能存在问题。重点检查辅机的 11-12,13-14 接点,反位 41-42、43-44 接点是否接触良好,以及与之连接的万科端子,因为在正常动作过程中,辅机的 11-12,13-14 接点,反位 41-42、43-44 接点不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