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3篇 常用结构体系1_第1页
6第3篇 常用结构体系1_第2页
6第3篇 常用结构体系1_第3页
6第3篇 常用结构体系1_第4页
6第3篇 常用结构体系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3 篇常用结构体系所适用的建筑类型第 1章 墙体承重结构所适用的建筑类型第 2章 骨架承重结构所适用的建筑类型第 3章 空间结构体系所适用的建筑类型第 1章 墙体承重结构所适用的建筑类型1)混合结构(砌体结构)墙体布置分:A、横墙承重方案B、纵墙承重方案C、纵横墙混合承重方案D、局部框架 承重方案第 1章 墙体承重结构所适用的建筑类型1)混合结构(砌体结构) 房间的开间基本相同,符合钢筋混凝土楼板的经济跨度时,采用 横墙承重横向刚度较强、整体性好 房间的进深基本相同,符合钢筋混凝土楼板的经济跨度时,采用 纵墙承重纵向刚度较强而横向较弱、抵抗横向水平力较差,一般应设一定数量的横墙。第 1章 墙体承重结构所适用的建筑类型1)混合结构(砌体结构) 房间的开间与进深都在板的经济跨度范围内时,宜设置为 纵横向承重 。纵、横向刚度都可加强,抵抗水平力强 当需要较大空间时,可设置为局部框架结构。刚度主要由框架保证,两种不同材料,变形协调较重要第 1章 墙体承重结构所适用的建筑类型1)混合结构(砌体结构)设计注意问题: 1、 承重墙的布置应均匀 ,以保证建筑物的整体刚度;2、 上下承重墙要对应,承重墙上门窗洞口的位置及大小,应符合墙体的传力要求;在地震区 ,承重墙的局部尺寸及门窗洞口的位置,还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3、 个别面积较大的房间,应设置在房屋的顶层或形成独立体部。主要适用于低层与多层的住宅、教学楼、旅馆等第 1章 墙承重结构系统所适应的建筑类型n砖石结构的住宅和小型旅馆n砖墙承重的混合结构多层学生宿舍第 1章 墙承重结构系统所适应的建筑类型n某混合结构的多层教学楼第 1章 墙承重结构系统所适应的建筑类型n砌块墙承重的混合结构实验楼第 1章 墙承重结构系统所适应的建筑类型第 1章 墙体承重结构所适用的建筑类型2)钢筋混凝土墙承重(剪力墙结构)分现浇和预制装配式预制装配式现较少现浇较多。主要用于高层住宅n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体系的高层住宅楼第 1章 墙承重结构系统所适应的建筑类型n1967年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展出的预制装配式盒子住宅第 1章 墙承重结构系统所适应的建筑类型第 2章 骨架承重结构所适用的建筑类型1 框架结构 建筑体型整齐、平面组合应尽量符合柱网尺寸的规格、模数以及梁的经济跨度的要求 (当以钢筋混凝土楼板布置时 ,柱网的经济尺寸为 68m46m)。 为了保证框架结构的刚度要求 ,在房屋的端墙和一定的间隔距离内应设置必要的 剪力墙 ,或梁、柱的连接采用刚性节点处理; 楼梯间和电梯间在平面上应均匀布置 ,选择有利于加强框架结构整体刚度的位置。第 2章 骨架承重结构所适用的建筑类型2 框剪、框筒等体系用于高层、需要较大空间的结构。3 板柱体系直接用柱来支承楼板。用于商店、图书馆、仓储、多层轻型厂房、住宅等4 单层钢架、拱及排架单层钢架:厂房较多拱:用于大空间结构的体育馆、剧院等排架:与钢架类似,但计算简图不一样,多用于厂房。n框架结构建筑的特点:由于墙体不用承重,故可以创造开敞的空间,且作为围护分隔的墙体可以根据各个楼层的不同需要设置,无需上下对齐。n一层平面n二层平面第 2章 骨架结构支承系统所适用的建筑类型n钢筋混凝土框架支承的大型体育馆的看台下部室内空间n二层平面第 2章 骨架结构支承系统所适用的建筑类型n伞状结构的无梁楼盖第 2章 骨架结构支承系统所适用的建筑类型n钢制刚架结构的玻璃暖房 第 2章 骨架结构支承系统所适用的建筑类型n钢制刚架结构的飞机库 第 2章 骨架结构支承系统所适用的建筑类型n排架结构 某单层厂房室内第 2章 骨架结构支承系统所适用的建筑类型第 2章 骨架结构支承系统所适用的建筑类型n拱券在早期建筑中的应用n拱券结构的住宅室内第 2章 骨架结构支承系统所适用的建筑类型n框架结构建筑的围护及分隔墙体的选材及布置第 2章 骨架结构支承系统所适用的建筑类型n拱在 体育建筑及展示空间中的应用第 2章 骨架结构支承系统所适用的建筑类型第 3章 空间结构体系所适用的建筑类型3 1 常用的空间体系1、薄壳 :即薄壁空间结构,分曲面壳和折板例子:罗马小体育馆、餐厅、折板体育馆等2、网架 :分平板网和网壳3、悬索 :利用高强度的钢丝或钢索、高强的边缘构件和下部的支承构件形成屋面。4、膜 :利用高强纤维材料的薄壳结构。高强纤维材料:聚酯类织物、钢纤维或碳纤维等。张拉可用充气、用桅杆、拱、拉索等构件绷紧。适用类型:大空间结构房屋。罗马小体育宫罗马小体育宫n 为 1960年在 罗马 举行的 奥林匹克运动会修建的 练习馆 ,兼作 篮球 、 网球 、 拳击 等比赛用 ,建于 1956 1957年。可容6000观众 ,加活动看台能容 8000观众。设计者为 意大利 建筑师 A.维泰洛齐 和 工程师 P.L.奈尔维 。这座朴素而优美的体育馆是奈尔维的结构设计代表作之一,在现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n 小体育宫平面为圆形,直径 60米, 屋顶 是一 球形 穹顶,在结构上与看台脱开。穹顶的上部开一小圆洞,底下悬挂 天桥 ,布置 照明灯 具,洞上再覆盖一小圆盖。就视觉而言,略嫌低小。穹顶宛如一张反扣的 荷叶 ,由沿圆周均匀分布的 36个 “ 丫 ”形斜撑承托,把 荷载 传到埋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