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血管疾病猝死 主讲 和映藻 教授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猝死在成人猝死的死因中占首位。 第三版: 1.冠心病 2.冠状动脉口狭窄 3.主动脉瘤 4.病毒性心肌炎 5.心肌病 6.克山病 7.Marfan综合征 8.肺动脉栓塞 9.心脏传导系统疾病 10.高血压心脏病 第二版: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高血压性心脏病 3.冠状动脉口狭窄 4.冠状动脉栓塞 5.冠状动脉结节性多动脉炎 6风湿性冠状动脉炎 7.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 8.粥样硬化性主动脉瘤 9.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 10.梅毒性主动脉瘤 11.先天性主动脉狭窄 12.动脉导管未闭 13.Marfan综合症 14.细菌性心内膜炎 15.心瓣膜病 16.原发性心肌病 17.继发性心肌病 18.心肌炎 19.心肌结节病 20.脂肪心 21.心脏肿瘤 22.心包炎 23.川崎病 24.心传导系统异常所致猝死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1.好发部位: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上 1/3) 右冠状动脉 左旋支及左冠状动脉主干。2狭窄程度: 级 25。 级 25 50。 级 50 75。 级 75。图 65 冠心病。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管腔狭窄(冠状动脉, HE40)。图 66 冠心病。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管腔狭窄(冠状动脉 , HE40)。图 10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与钙化(冠状动脉, HE40)。图 10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与钙化(冠状动脉, HE40)。(二) .心肌梗死 1.梗死部位:与阻塞冠状动脉供血区相一致。左前降支供血区约占 50。(包括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 2/3)。右冠状动脉供血区约占 25 30 (包括左室后壁、室间隔后 1/3及右心室大部分)。左旋支供血区占少数(左室侧壁、膈面及左心房)约占 15 20。2.梗死类型:按心肌梗死的厚度分为三种: ( 1)薄壁梗死:仅限于心内膜下肌层,小于心肌厚度 1/2。 ( 2)厚层梗死:大于心壁厚度的 1/2,未达全层。 ( 3)透壁梗死:梗死范围广泛达心壁全层可形成室壁瘤,引起心脏破裂致猝死。3.梗死原因: ( 1)冠状动脉急性完全性阻塞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引起管腔狭窄占 50以上。 粥样斑复合性病变:斑块内出血、血栓形成、粥样物脱落、血栓脱落、栓塞。 ( 2)心肌耗氧量和需氧量增加,加重心肌耗氧程度(如血压骤升、体力劳累、情绪激动、心动过速、心肌肥大等) ( 3)心肌局部供血不足:如休克、低血压、大出血、心动过速、冠状动脉灌注期缩短,体内血液重新分配。 ( 4)冠状动脉痉挛:可能是心肌梗死的间接原因,尤其血中儿茶酚胺升高,可致急性挛缩性心肌坏死,且可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而猝死。4.梗死病变 : 肉眼(大体) 梗死灶一般经 6小时后方可辨认。 ( 1)灰白色、周围边界不清(一般 6小时后)。 ( 2)土黄色、干燥无光泽( 8 9小时后)。 ( 3)充血、出血反应带在梗死灶边缘出现( 4天后)。 ( 4)变黄、变软、病灶内出血(约 10天)。 ( 5)灰红色肉芽组织形成( 2 3周)。 ( 6)灰白色瘢痕组织形成,成为陈旧性梗死灶( 5周后)。 ( 7)反应性心内膜炎,心室内附壁血栓形成、血栓机化( 9 16天)、血栓可脱落并发栓塞。组织学(镜下) ( 1)肌纤维呈波浪状及嗜酸性变( 2小时后)。 ( 2)肌浆凝集横纹消失( 3小时后)。 ( 3)肌细胞核消失( 4小时后)。 ( 4)中性粒细胞浸润,吞噬细胞增多,坏死心肌溶解、吸收( 6小时后)。 ( 5)肉芽组织长入梗死灶( 2 3周后)。 ( 6)机化瘢痕组织形成。( 5周后)。图 61 冠心病、心梗。示急性心肌梗死灶中心肌细胞肌浆凝聚、横纹消失与核溶解消失,梗死区内多量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组织, HE400)。图 149 心肌梗死。示心肌梗死灶炎性细胞浸润(心肌,HE100)。Brodi 将心肌坏死分为三型: ( 1)迟缓性坏死:相当于凝固性坏死,因缺血所致。 ( 2)痉挛性坏死:相当于收缩带坏死与缺血无关,系血中儿茶酚胺升高的结果,并可致心律失常猝死。 ( 3)功能不全性坏死(同痉挛性坏死)。5.梗死并发症: ( 1)心脏破裂(心室游离壁破裂、心室间隔穿孔)。 ( 2)乳头肌断裂(二尖瓣乳头肌为主,致瓣膜关闭不全)。 ( 3)室壁瘤(左室壁梗死常见,有急性与慢性之分)。 ( 4)附壁血栓形成及栓塞(心肌梗死累及心内膜、室颤、心律减慢,血粘度增加,血栓脱落)。 ( 5)心律失常(室颤、心脏停搏,可因应激性和传导性丧失等所致)。 ( 6)心功能不全(梗死导致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室壁瘤、心脏破裂 、心包填塞 导致急性心衰或心原性休克)。(三) .猝死机理: 1.心脏器质性病变(严重不可逆转)心肌梗死广泛、心脏破裂、急性心包填塞。 2.心律失常(致死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颤、心脏停搏、心脏性猝死中 80是由于心电衰竭, 20是由于心肌梗死。 3.心肌缺血坏死早期不易被发现,需进行超微结构、离子变化、酶学变化、肌红蛋白变化等研究。(四) .鉴定要点: 1.冠状动脉、心肌病变情况(冠心病检查法)。 2.全面系统尸体剖检(包括宏观、微观)。 3.首先排除暴力性损伤、毒药物中毒及其他自然性疾病致死原因。 4.严格排除各种死因,最后才能作出鉴定结论。二高血压性心脏病 1、良性高血压 2、恶性高血压(一)良性高血压: (占 95,血压 140/90mmHg) 1.机能障碍期(一期) 2.动脉系统病变期(二期)。 3.内脏病变期(三期)。 .心脏: 左心向心性肥大(代偿期)。 离心性肥大(失代偿期)心衰。 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常合并存在。 注意两者与原发性肥厚性心肌病的鉴别(室间隔厚度小于左室壁厚度)。 .肾脏: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肾衰(尿毒症)。 .脑: 高血压脑病 脑软化 脑出血(内囊、基底节、大脑、小脑)大片出血导致昏迷死亡。(二)恶性高血压(血压230/130mmHg) 占 1 5。 小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 高血压性脑病 肾衰。图 132 高血压性心脏病。示心肌细胞肥大(心肌, HE400)。三、冠状动脉开口狭窄 1.病因:主动脉根部粥样硬化和梅毒性主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开口,甚至冠状动脉起始部而致开口狭窄。 2.病变:部位:左侧多见,开口位置越高,狭窄程度越重。程度:轻度 2mm。(冠状动脉开口直径)明显 1.5mm。高度 1mm。 3.猝死机理:冠状动脉开口狭窄 冠状动脉反射性痉挛 急性心肌缺血、心动过速、室颤 猝死。4.鉴定要点: ( 1) .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猝死。 ( 2) .冠脉开口小于 2.5mm直径。 ( 3) .死前短时间内有急性心肌缺血的症状。 ( 4) .发现早期心肌缺血的依据。四、粥样硬化性主动脉瘤 部位:绝大多数见于腹主动脉,尤其肾动脉以下的动脉。 形态:囊状、梭形、主动脉中层平滑肌萎缩,内弹力板断裂,局部管壁薄弱、膨出。 大小:动脉瘤直径可达 10cm, 最大者如胎头。 猝死原因:动脉瘤破裂 致死性大出血而猝死。五、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部位:主动脉(升主动脉根部、主动脉弓 起始部占 70%)很少发生在腹主动脉。 分型:见示意图。 病变:位于中层,可因中层 先天缺陷,弹力纤维,以及平滑肌发生粘液变性、坏死。升主动脉与降主动脉交界处反复弯曲运动、血液对内膜冲击,终致内膜撕裂或相应部位粥样斑破溃或营养血管破裂,血液进入中层形成动脉壁夹层血肿,中层被分裂形同管套。示意图:猝死机理: 多因动脉瘤向外膜破裂出现急性大出血而致猝死。破口在主动脉瓣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庭用电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
- 工具组套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总投资14000万元)
- 塑料及制品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
- 安全标志牌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
- 消防设备功能测试与维护方案
- 中考誓师大会学生动员发言稿典范
- 燃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案
- 高中英语写作反馈机制优化与效能提升研究
- 混凝土搅拌站混合比设计与优化方案
- 2025年高考乐理试卷模拟及答案
- 挂牌责任督学培训课件
- 装配电工培训
- 2025年中国OA胶辊制品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凉山昭觉县委社会工作部选聘社区工作者题库带答案分析
- DZ/T 0259-2014陆地石油和天然气调查规范
- (2025)心肺复苏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单位定点洗车装潢协议书
- 钢管加工合同协议
- 国企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各部门内部控制指引
- 源网荷储一体化
- 胆管癌围手术期的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