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著名院校《土木工程测量》ppt课件第14章_公路铁路线_第1页
某著名院校《土木工程测量》ppt课件第14章_公路铁路线_第2页
某著名院校《土木工程测量》ppt课件第14章_公路铁路线_第3页
某著名院校《土木工程测量》ppt课件第14章_公路铁路线_第4页
某著名院校《土木工程测量》ppt课件第14章_公路铁路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路、铁路线路测量 土木工程测量 第 14章14-1 公路、铁路线路测量概述 14-2 新线初测 14-3 新线定测 14-4 圆曲线及其测设 14-5 圆曲线加缓和曲线及其测设14-6 线路施工测量 第 14章 公路、铁路线路测量【 知识点 】 初测导线及其化算、基平、中平、中线测量、圆曲线及其测设、缓和曲线、圆曲线加缓和曲线的测设、纵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 重点 】 新线初测的基本工作、新线定测的基本工作、曲线测设。【 难点 】 圆曲线加缓和曲线的测设 。14-1 公路、铁路线路测量概述线路测量: 是指铁路、公路、管道等线状构筑物在勘测、设计和施工等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新建公路、铁路的建设阶段及其测量工作1方案研究阶段 在中、小比例尺地形图上确定线路可行的路线,初步选定一些重要技术标准 ,如线路等级、限制坡度、牵引种类、运输能力等 ,提出多个初步方案。 测绘工作为方案研究提供中、小比例尺地形图。新建公路、铁路的建设阶段及其测量工作2初步设计阶段(亦称纸上定线) 根据水文地质勘查资料在大比例尺带状地形图上确定线路中心线位置 , 经过经济、技术比较在多个初步方案中确定一个最优方案;同时确定线路等级、限制坡度、最小半径等主要技术参数。 初测:是为初步设计提供详细的地面资料而进行的测绘工作 ,其主要任务是:沿线建立控制点和测绘大比例尺带状地形图。新建公路、铁路的建设阶段及其测量工作3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 是根据定测所提供的资料 ,对线路全线和所有个体工程做出详细设计 ,并提供工程数量、施工图和施工图预算。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道路进行纵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 ,对桥涵、隧道、车站、档土墙等做出施工图设计。 定测 是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详细的地面资料而进行的测绘工作 ,其主要任务是把业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方案的线路中线测设到地面 ,并进行线路纵断面和横断面测量;对个别工点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新建公路、铁路的建设阶段及其测量工作4、施工阶段 当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方案得到批准和招投标阶段完成后,新建项目进入施工阶段,路基、桥梁、隧道、站场开始全面修建。 施工测量 在该阶段为公路、铁路施工提供指导和质量检查,并在竣工前、后进行竣工测量,为道路的最后贯通和修建、改造提供可靠依据。14-2 新线初测新线初测的主要工作:选点插旗 选点插旗导线测量 GPS平面控制高程测量 GPS高程控制测绘大比例尺带状地形图 GPS-RTK测图决定着线路的基本走向 ,工作至关重要 。一、选点插旗 在野外用 红白旗 标出线路的实地向,并在选定的线路转折点和长直线的转点处用木桩定点位,用旗子标示,为导线测量及各专业调查指出行进方向。 通常大旗点亦为导线点,选点时要考虑线路的基本走向,还要便于测角、量距及地形测绘。二、导线测量及其相关计算二、导线测量及其相关计算 1、导线选点原则 :1)尽量接近线路中线位置,大桥及复杂中桥和隧道口附近、严重地质不良地段以及越岭垭口均应设点;2)地层稳固、便于保存;3)视野开阔、方便 测绘;二、导线测量及其相关计算二、导线测量及其相关计算 1、导线选点原则 :4)导线边长以不短于 50米、不大于 400米为宜。采用光电测距仪测距时 ,导线边长不受限制。为测图方便,应在长导线边上加设转点,转点间的距离应不大于 400米。导线点的点号 自起点起依顺序编写,点号之前冠以 “C”字表示初测导线。如 “ 6”,则表示第 6号初测导线点。2、导线测量、导线测量导线测量的目的是沿线建立图根平面控制,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全站仪光电导线和 GPS-RTK。 水平角测量及其精度:使用 J2或 J6经纬仪用测回法测水平角观测一测回,两半测回之间要变动度盘位置,角度较差在15( J2)或 30( J6)以内时,取平均数作为观测结果。使用全站仪测角时,其测角精度应与相应经纬仪精度匹配。 导线边长的量测与精度检测较差 相对闭合差光电测距(mm)其它测距方法光电测距其它测距方法(水平角平差 ) (水平角不平差 )MD3、导线联测 及 精度检验 导线的起、终点及每隔 30公里 应与国家大地点(三角点、导线点、 级军控点)或其他不低于四等的大地点、 GPS点进行联测。 当与国家平面控制点联测困难时 ,应在导线的起点、终点和不远于 30公里的导线点上用天文测量方法或用陀螺经纬仪 ,测定导线边的真北方位角 ,以控制角度误差的积累。 在下 图中 ,在导线 点 A上测得的 A1边的真方位角 为 AN, 在导线点 B上测得的 BC边的真方位角为 AK , 它们分别是根据 A点和 B点上的真北方向测定的。 推算 BC边的坐标方位角: BC边上的计算真方位角 AK 式中 子午线收敛角; A、 B两点的平均纬度;A A点的经度; B B点的经度;(当 B点在 A点之东时 , 取正号;反之 ,取负号。 )角度闭合差为:角度闭合差限差:对于只有方向控制的导线 ,方位角的闭合差不得超过 ( n为折角的个数)。若线路导线已与国家平面控制点联测构成附合导线时 ,其方位角的闭合差不应超过 。 注意: 在与国家控制点联测进行检核时 ,要检查控制点与检核线路的起算点是否处于同一投影带内 ,否则应先换带计算 ,然后进行检核计算。 导线的两化改正和长度精度检核当初测导线与国家控制点联测进行坐标检核时,应首先将导线测量成果(地球自然表面)化算到大地水准面上,然后再归化到高斯投影面上,才能与国家控制点坐标进行比较检核,这项工作称为导线的两化改正。先将坐标增量的总和改化至大地水准面上,再将大地水准面上的坐标增量的总和化算至高斯投影面上。导线全长的 绝对闭合差 和 相对闭合差 计算要在两化改正后再进行计算, K1/4000(角度平差)或 K1/2000(角度不平差) 。 导线的两化改正经过两化改正后的坐标增量总和为式中 、 高 斯平面上纵、横坐标增量的总和 ,以米为单位;、 导线纵、横坐标增量的总和 ,以米为单位;Hm 导线的平均高程 ,以公里计;R 地球的平均曲率半径,以公里计 。 坐标换带计算初测导线与国家控制点联测时 ,当导线点与联测的国家控制点处于两个投影带时 ,必须先将邻带的坐标换算为同一带的坐标才能进行检核。 p 坐标换带包括 :6带与 6带的坐标互换6带与 3带的坐标互换等。p 坐标换带公式:基本公式分严密公式和近似公式。坐标换带计算p坐标换带表: 六度带高斯、克吕格坐标换带表 和 三度带高斯、克吕格坐标换带表 ,每种都有表 和简表。使用严密公式或表 换带其结果的最大误差不超过 1mm;当采用近似公式或简表换带时,其结果精度不超过 1m。p软件换带: 专用换带计算软件可供换带计算使用。三、高程测量三、高程测量初测阶段高程测量的任务及目的:水准点高程测量: 设置沿线水准基点 ,建立高程控制系统; 中桩高程测量: 测量中桩( 导线桩、加桩 地形和地质显著变化处所钉设的桩橛)高程,为测图建立高程控制系统。高程系统: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方法: 水准 (最多)光电三角高程GPS高程测量1、水准点高程测量、水准点高程测量水准点设置: 以 “BM”字头顺序编号水准点应沿线路布设 ,做到方便实用,利于保存。一般地段每隔约 2km设置 -个水准点 ,工程复杂地段每隔约 1km就应设置一个水准点。水准点最好设在距线路中心线 l00m范围内。水准点宜设在基岩上、坚固稳定的建筑物上或埋设混凝土桩 v 联测:应不远于 30km与国家水准点或相当于国家等级水准点联测一次;形成附合水准路线,以检验测量成果并进行闭合差调整。 每公里高差中数的中 误 差( mm)限 差 ( mm)检测 已 测 段高差之差 往返 测 不符 值附合路 线闭 合差 环闭 合差7.51)水准测量方法水准点水准测量精度: 水准测量精度按下表要求 , 表 14-2 五等水准测量精度注:每公里高差中数的中 误 差 =式中: 为测 段往返 测 高差不符 值 , n为测 段数。 R为测段长度, L为附合路线长度 ,F为环线长度 ,单位均为 km。1)水准测量方法水准测量方法:采用一组往返或两台水准仪并测的方法。尺读数估至 mm,高差较差在限差内取其平均值。水准仪精度 不应低于 S3级;水准尺宜使用整体式板尺,其分划线应经过检定 ,每米平均分划线真长与名义长度之差 ,不得超过 0.5mm。跨河水准测量方法:如下图 ,在河 (谷 )两侧大致等高处设置转点 A、 B及置镜点 C、 D,并使 AC BD=15 20m。往测程序 : 1) C点置镜 , 先测 A点读数 a1 , 后测 B点读数b1 , 测完 B点后 ,应尽快渡河 (越谷 ) , hAB= h1= a1 - b1 ; 2) D点置镜 ,先测 A点读数 a2 (在观测 A点时不许再调焦)。后测 B点读数 b2, hAB= h2= a2 b2 ;取均值 hAB返测程序 : 与往测相反 。往返测两转点的高差互差在限差内时取均值。2)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可与平面导线测量合并进行 ,即导线边长测量、水准点高程测量和中桩高程测量一次完成。初测导线的导线点应作为高程转点 ,高程转点间或转点与水准点间的距离和竖直角必须往返观测 ,斜距应加气象改正 ,高差可不加球气差改正 ,最后采用往返观测的平均值。在测量时应尽可能缩短往返测量的时间间隔 : 往返观测的平均高差可以削减大地折光系数 K对高差的影响 ,但无法完全抵消。力求使往返测在同一气象条件(温度、湿度及大气压力等)下完成,使 K值的变化达到最小。2)光电三角高程测量若单独进行中桩光电三角高程测量时,其路线必须起闭于已知水准点,并符合中桩水准测量的闭合差限差和检测限差要求。中桩光电三角高程测量应满足表 14-4的要求,其中距离和竖直角可单向正镜观测两次(两次之间应改变反射镜高度) , 也可单向观测一测回,两次或半测回之差在限差以内时取平均值。距离 测 回数竖 直角 往返 观测高程 较 差( mm)边长 范围( m)测 回数(中 丝 法)最大角值 ( )测 回 间较 差( )指 标 差互差( )往返各一测 回往返各两测 回 20 10 10200600 光电三角高程水准点的设置、限差及检测限差光电三角高程水准点的设置、限差及检测限差 应符合水准测量要求。测量时技术要求如下表 。表 1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