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影像诊断(ppt x页)_第1页
垂体瘤影像诊断(ppt x页)_第2页
垂体瘤影像诊断(ppt x页)_第3页
垂体瘤影像诊断(ppt x页)_第4页
垂体瘤影像诊断(ppt x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垂体瘤影像学诊断垂体瘤影像学诊断垂体瘤群垂体瘤群 250241956北京三博脑科医院北京三博脑科医院人体内分泌器官和组织人体内分泌器官和组织q 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q 垂体和垂体前叶控制的周围内分泌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和性腺q 不受垂体前叶控制的内分泌腺和组织:松果体、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甲状旁腺、肾上腺髓质、胃肠内分泌细胞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内分泌激素的分泌与调节内分泌激素的分泌与调节q 生长激素( GH)分泌与调节q 催乳素( PRL)分泌的调节q 甲状腺激素( TRH、 TSH)分泌的调节q 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分泌的调节q 下丘脑 -垂体 -性腺激素分泌的调节q 下丘脑垂体疾病q 甲状腺疾病q 甲状旁腺疾病q 肾上腺疾病q 性腺疾病q 代谢性疾病(胰腺内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影像学诊断内分泌疾病影像学诊断q X线: 骨龄,骨代谢,鞍区、甲状腺、肾上腺区钙化q B超: 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卵巢q CT: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 胰腺、卵巢q MR: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 胰腺、卵巢q 同位素: 功能性肿瘤q 介入: 血管造影,静脉插管采样,穿刺活检内分泌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内分泌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 内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q下丘脑垂体疾病 柯兴病q甲状腺疾病q甲状旁腺疾病q肾上腺疾病 肾上腺皮质腺瘤q性腺疾病q代谢性疾病(胰腺内分泌疾病)Cushing综合征综合征 诊断诊断 垂体性垂体性 (Cushing病病 )起病隐匿、发展慢起病隐匿、发展慢可被大剂量可被大剂量 DX抑制抑制垂体垂体 CT、 MRI提示病变提示病变双侧肾上腺轻度增生双侧肾上腺轻度增生柯兴病: 垂体微腺瘤,双侧肾上腺增生垂体的解剖腺垂体: 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垂体前叶远侧部结节部神经垂体:神经部、漏斗干和正中隆起垂体后叶中间部神经部垂体柄:结节部包绕漏斗干(腺部) (漏斗部)垂体及其控制的内分泌腺垂体及其控制的内分泌腺垂体与蝶鞍垂体与蝶鞍蝶鞍: 前后径 716mm,平均 11.7mm深径为 714mm,平均 9.5mm横径为 820mm, 平均 14 mm 垂体肿瘤时,在 X线片上常可见蝶鞍扩大与变形,对诊断垂体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垂体窝的窝顶,为硬脑膜形成的鞍隔,在鞍隔的前上方,有视交叉和视神经 若垂体前部发生肿瘤时,可将鞍隔的前部推向上方,常压迫视交叉和视神经,出现视觉障碍 垂体与垂体窝垂体与垂体窝正常垂体 MRI 表现T1W: 前叶 = 脑白质信号 后 叶 = 高信号增强: 垂体 前叶、 后 叶、 垂体柄明显强化正常垂体 MRI 表现T2W: 垂体 = 脑白质信号 垂体柄、视交叉 = 高信号u 占颅脑肿瘤 10%15% ,占鞍区肿瘤 35%50%p 有分泌功能( 75% )p 无分泌功能( 25% )p 微腺瘤 ( l0mm )p 大腺瘤 ( l0mm ) 侵袭性垂体瘤:肿瘤向邻近组织侵润生长内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 垂体腺瘤 q 肢端肥大症( GH) ( 13%20% )q 高泌乳素血症( PRL) ( 27%40% )q 库欣病( ACTH) ( 5%15% )q 甲状腺功能亢进( TSH) ( 1% 4% )q 促性腺激素分泌瘤( FSH-LH)( 5%10% )q Mixed( 两种) ( 8%10% )q 其它内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 垂体腺瘤 病理病理 系脑外肿瘤,有完整包膜,呈圆形或分叶状,与周围组织有清楚界限。肿瘤向上生长可穿破鞍隔侵入鞍上池,并可突入第三脑室内;肿瘤向下生长可膨入蝶窦内;肿瘤向两侧发展可压迫海绵窦。较大肿瘤常因缺血或出血而发生中心坏死或囊变,偶见钙化。q 平片:蝶鞍扩大气球样,鞍底下陷,鞍背后移、竖直。q CT: 鞍内、鞍上池等密度肿块;肿瘤中心可有出血、坏死囊变;蝶鞍扩大,鞍底下陷;增强后强化明显。q MR:鞍内肿块, T1W等信号, T2W等高信号,肿瘤内部发生坏死囊变及出血时,信号不均匀,亚急性及慢性出血由于正铁血红蛋白形成, T1W及 T2W均为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强化明显。侵袭性垂体瘤常向鞍上、鞍下、鞍旁和鞍前后扩展,呈椭圆形或呈 “腰身征 ”。垂体瘤q 平片:蝶鞍扩大气球样,鞍底下陷,鞍背后移、竖直。q CT:鞍内、鞍上池等密度肿块;肿瘤中心可有出血、坏死囊变;蝶鞍扩大,鞍底下陷;增强后强化明显。q MR:鞍内肿块, T1W等信号, T2W等高信号,肿瘤内部发生坏死囊变及出血时,信号不均匀,亚急性及慢性出血由于正铁血红蛋白形成, T1W及 T2W均为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强化明显。侵袭性垂体瘤常向鞍上、鞍下、鞍旁和鞍前后扩展,呈椭圆形或呈 “腰身征 ”。C+Pituitary tumor垂体瘤侵袭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