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主要传染病_第1页
猪主要传染病_第2页
猪主要传染病_第3页
猪主要传染病_第4页
猪主要传染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猪的主要传染病1 、 引起繁殖障碍的疾病 a、 PRRS b、 细小病毒感染 c、 伪狂犬病 d、 猪 瘟 e、 BVDV感染 f、 乙型脑炎 g、 钩端螺旋体 h、 布鲁氏病 I、 营养过剩或缺乏 j、 锌 缺 乏 k、 子宫感染 l、 环境因子猪瘟(Swine fever, Hog Cholera) 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为 发病急 ,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全身泛发性小点出血、脾梗死 。急性猪瘟由强毒引起,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而弱毒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则可能不被觉察。猪瘟在世界养猪国家有不同程度流行,国际兽疫局将本病列入 A类传染病之一 。 1955年我国研制成功了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具有高度安全性和优良的免疫原性。病原 猪瘟病毒 (HCV)是 黄病毒科 (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的 一个成员。病毒粒子直径 40-50nm, 基因组为单股 RNA, 约 12kb长。HCV与同属的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BVDV)之间,基因组序列有高度同源性,抗原关系密切,既有血清学交叉反应,又有交叉保护作用。 猪肾细胞 是最常用的培养 HCV的细胞。病毒复制部位限于细胞浆,且不产生细胞病变。目前仍认为猪瘟病毒为 单一血清型 ,尽管分离不少变异性毒株,但都是属于一个血清型,所以 HCV只有毒力强弱之分。 流行病学 猪是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病猪和带毒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感染猪在发病前即可从口、鼻及泪腺分泌物、尿和粪中排毒,并延续整个病程。康复猪在出现特异抗体后停止排毒。强毒在猪群中传播快,造成的发病率高。慢性的感染猪不断排毒或间歇排毒。 持续的先天性感染对猪瘟的流行病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症状 急性型猪瘟 :由 HCV强毒引起病猪体温升高至 41 上下 ,高的可达 42 以上。少数病猪可发生惊厥,常在几小时内或至多在几天内死亡。食欲不振、精神萎顿症状病猪生长迟缓,常有皮肤损害。 慢性猪瘟 病猪可存活 100d以上。 迟发性 (late onset)猪瘟 是先天性 HCV感染的结果。胚胎感染低毒 HCV, 如产下正常仔猪 ,则终生有高水平的病毒血症,而不能产生对 HCV的中和抗体,这是典型的免疫耐受现象。近年在我国一些地区散发的称为 “ 温和型猪瘟 ” (非典型猪瘟 )或 “ 无名高热 ” 病猪,症状轻不典型,体温一般在 40-41 左右。 病变 急性和亚急性猪瘟呈现以多发性出血为特征的败血症 变化, 淋巴结 和 肾脏 是病变出现频率最高的部位。 脾脏的梗死 是猪瘟最有诊断意义的病变回盲瓣附近淋巴滤泡有出血和坏死。 诊断在开始出现临床病猪 1-2周后,疾病迅速传播到群内各种年龄的未免疫猪 ,死亡率很高;病猪常有白细胞减少,剖检时可见淋巴结、肾脏和其他器官出血,脾脏梗死。防治1.紧急免疫2.仔猪超前免役猪瘟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1. 没有按规定妥善保存和运输疫苗,使其免疫原性降低2. 注射时操作不正规,剂量不足3. 生产实践中免疫程序不合理4. 母源性中和抗体对猪瘟弱毒活疫苗的干扰猪伪狂犬病(porcine pseudorabies) 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感染猪的临床特征为 体温升高 ,新生仔猪表现 神经症状,还可侵害消化系。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胎及呼吸系症状 无奇痒 。 病原 疱疹病毒科 (Herpesviridae), 疱疹病毒亚科 。 只有 一个 血清型。毒力是由几种基因协同控制,主要有 gE、 gD、 gI和 TK基因。发现 TK基因一旦灭活,则PRV TK缺失变异株对宿主毒力将丧失或明显降低。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 。流行病学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重要传染源。猪配种时可传染本病。母猪感染本病后 6-7d乳中有病毒,持续 3-5d, 乳猪可因吃奶而感染本病。妊娠母猪感染本病时,常可侵及子宫内的胎儿。哺乳仔猪日龄越小,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随着日龄增长而下降,断乳后的仔猪多不发病。 症状潜伏期一般为 3-6d。 2周龄以内哺乳仔猪,病初发热,呕吐、下痢、厌食、精神不振,有的见眼球上翻,视力减退,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继而出现神经症状,发抖,共济失调,间歇性痉挛,后躯麻痹,作前进或后退转动,倒地四肢划动。耐过的仔猪往往发育不良,成为僵猪。母猪多呈一过性和亚临床性,孕猪出现流产、死胎。流产发生率为50%。诊断 可采取病患部水肿液、侵入部的神经干、脊髓以及脑组织,接种兔以分离病毒,接种兔常出现典型奇痒症状后死亡病料亦可直接接种猪肾或鸡胚细胞,可产生典型的病变取自然病例的病料如脑或扁桃体的压片或冰冻切片,用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常可于神经节细胞的胞浆及核内产生荧光,几小时即可获得可靠结果 防治本病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对感染发病猪可注射猪伪狂犬病高免血清,它对断奶仔猪有明显效果,同时应用黄芪多糖中药制剂配合治疗。对未发病受威胁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本病主要应以预防为主,对新引进的猪要进行严格的检疫,引进后要隔离观察、抽血检验,对检出阳性猪要注射疫苗,不可做种用。种猪要定期进行灭活苗免疫,育肥猪或断奶猪也应在 2-4月龄时用活苗或灭活苗免疫,如果只免疫种猪,育肥猪感染病毒后可向外排毒,直接威胁种猪群。另外感染猪增重迟缓,饲料报酬降低,推迟出栏,间接损失也是巨大的。 猪场要进行定期严格的消毒措施,最好使用 2%的氢氧化钠(烧碱)溶液或酚类消毒剂。 在猪场内要进行严格的灭鼠措施,消灭鼠类带毒传播疾病的危险。 目前防疫措施有伪狂犬基因缺失苗滴鼻给出生小猪。猪细小病毒感染(porcine parvovirus infection) 猪细小病毒可引起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其特征为感染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流产及病弱仔猪。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 细小病毒感染( PPV) 的特点1、胚胎致死性感染和死亡; 2、母猪无可见临床症状;3、血清阴性母猪在妊娠前半期经口鼻传染,随后在胎儿形成免疫应答以前通过胎盘感染;4、除了在妊娠期感染外, PPV感染无经济意义;5、病毒无所不在。PPV 特 性1、用 SN和 HI可以把 PPV和其他细小病毒区分;2、 PPV为 ssDNA;3、 感染性,血凝性,抗原性,耐热,耐pH变 化;4、在细胞培养上复制,产生细胞病变,有散 在核内包涵体。有丝分离活跃培养并能提高病毒复制所需之 RNA聚合酶,有利复制;5、感染性滴定不能用 CPE, 而用检查核内包涵体或培养基的血凝素或 IF检查。流行病学特征1、病毒到处存在,大多数猪都感染,发病者大多为初产母猪;2、 PPV的主要储存所为污染的猪舍,病毒对热和常见消毒剂的抵抗力强;3、妊娠期 55天前感染可产生免疫耐受,感染胎儿出生后无抗体,终生带毒排毒;4、公猪感染急性期精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