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电急救与电气消防_第1页
触电急救与电气消防_第2页
触电急救与电气消防_第3页
触电急救与电气消防_第4页
触电急救与电气消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1) 电击触电类型人体触电时,电流对人体会造成两种伤害:电击和电伤。触电 是指电流流过人体对人体产生的生理和病理伤害。 内部器官受伤害。 如痉挛、昏迷、心室颤动或停跳、呼吸困难或停止。( 2) 电伤体表伤害。 如电弧灼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 电灼伤有接触灼伤和电弧灼伤两种。 接触灼伤 高压触电时,在电流流过人体皮肤的进出口处造成的灼伤。接触灼伤面积虽小,但是深度可达三度。灼伤处皮肤呈黄褐色。可波及皮下组织、肌肉、神经和血管,甚至使骨骼碳化。由于 伤及人体组织深层(高压触电的特点) ,伤口难以愈合,有的甚至需要几年才能结痂。 电弧灼伤 电弧放电时,弧火把皮肤烧伤。被烧伤的皮肤将发红、起疱、烧焦、坏死。电弧还会使眼睛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 电烙印发生在人体与带电体有良好 接触 的情况下。在皮肤表面将留下和被接触带电体形状相似的肿块痕迹。有时触电后并不立即出现,而是相隔一段时间后才出现。电烙印一般不发炎,不化脓,但往往造成局部麻木和失去知觉。 皮肤金属化由于电弧的温度极高(中心温度可达 600010000C),可使其周围的金属熔化、蒸发并 飞溅到皮肤 表层而使皮肤金属化。金属化后的皮肤表面变得粗糙坚硬,肤色与金属种类有关,或灰黄(铅),或绿(紫铜),或蓝绿(黄铜)。金属化后的皮肤经过一段时间会自行脱落,一般不会留下不良后果。 ( 1) 电 流 强 度 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电流强度(mA)作 用 程 度备 注交流 5060Hz 直流1.03.5 有感觉,但不疼痛 没感觉 感知电流:使人感觉到有电流通过的最小电流。男性一般为 2.5mA左右;女性一般为 1mA3.54.5 触电部位疼痛,手指肌肉轻微痉挛抽搐感觉痒和热摆脱电流:人本能按自身的意识摆脱的最大电流。男性一般为 16mA左右;女性一般为10mA左右4.510 全手疼痛,失去活动能力,手臂抽搐,肌肉痉挛热感增加表 1-1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电流强度(mA)作 用 程 度备 注交流 5060Hz 直流1114剧烈疼痛,剧烈抽搐,难于自主摆脱电源,但头脑尚清醒热感更强安全电流 :指电流通过人体时,对人体不产生有害的生理效应,并且人体能自动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值。交流5060Hz、 10mA,直流 50mA1520不能控制 自己 的动作,不能自主摆脱电源,剧疼,麻痹强烈的热感,手部肌肉开始收缩2050 呼吸困难,呼吸麻痹,心室震颤,昏迷,心跳停止,死亡强烈的灼痛,手部肌肉痉挛,呼吸困难致命电流:在较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工频 30 50mA,直流50mA(3s),1300mA(0.3s)50以上呼吸困难 ,呼吸麻痹,心室震颤,心跳停止一说男 16mA女 10.5mA一说男 76mA女 51mA触电的生理反应 ,女性较男性重,小孩较成人重,体轻者较体重者重。( 2) 通 电时间 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无病理性反应区曲线以左为安全区无反应区 a无心室纤维性颤动和器质性损伤区可能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区b c( 5) 人体状况表 1-4 不同人体状况受到的危害程度比较项目 区 别性别 女性对电的敏感性比男性高,女性的感知电流和摆脱电流约比男性低 1/3,因此在同等触电电流下,女性比男性更难以摆脱年龄 在遭受电击后,小孩的伤害程度要比成年人重健康状况 患有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肺病等严重疾病或体弱多病者,由于自身抵抗能力较差,故比健康人更易受电伤害心理、精神状态有无思想准备,对电的敏感程度是有差异的,酒醉、疲劳过度、心情欠佳等情况会增加触电伤害程度( 6) 作用人体的 电压只有这一段没有生命危险触电急救常识触电急救常识触电事故的特点多发性 根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触电死亡人数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 5%左右,约每用 1.5亿度电就触电死亡 1人。 多发性、突发性、季节性、高死亡率并具有行业特征。 突发性 这是因为有触电危险的地方不易被发现、电流 “速度 ”太快,让人来不及反应。 季节性 69月份触电事故较多。因为夏秋季节多雨潮湿,降低了设备的绝缘性能;人体多汗 ,皮肤电阻下降、绝缘鞋和绝缘手套穿戴不齐。 高死亡率 因为通过人体电流的安全值太小,若电流较大,时间稍长就有生命危险。 部门特征 其他工业部门比电业部门为多;非专职电工人员较专职电工人员多;城市少于农村 ,高压少于低压。这些情况显然与安全用电知识的普及程度、组织管理水平及安全措施的完善与否有关。 触电急救( 1) 触 电 急救的要点抢救迅速、及时,救护得法。 有人触电,先要尽快设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对症救护,长时间、不中断。 看一段视频 (约 26分钟)( 2) 解救触 电 者脱离 电 源的方法 脱离低压电源的方法 “拉 ”、 “切 ”、 “挑 ”、 “拽 ”、 “垫 ”五字法。拉 :拉电源开关、拔出插头或瓷插式熔断器。切 :用带有绝缘柄的利器切断电源线。多芯胶合线应分相切断,以防短路伤人。挑 :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等挑开导线。拽 :用绝缘物品隔离拖拽触电者。垫 :用干燥的木板垫进触电者身下。 脱离高压电源的方法 主要是设防法断电:电话通知供电部门停电。拉开高压断路器或高压跌落熔断器断电。 抛挂短路线,迫使继电保护装置动作。抛挂前,将短路线的一端先固定在铁塔或接地引下线上。 设法使触电者脱离高压电源,还要防止跨步电压触电的可能性。 救护人使触电者脱离压电源的注意事项 不用金属和潮湿物件作为救护工具。未采取绝缘措施前,不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服。拉拽触电者时,宜用单手操作。当触电者位于高位时,应预防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坠地摔倒。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以利救护。( 3) 现场 救护 对脱离电源的触电者进行呼吸和心跳的判断 移至通风、干燥处,将其仰卧,将上衣解开,裤带放松。观察瞳孔是否放大。当处于假死状态时,大脑严重缺氧,处于死亡边缘瞳孔就自行放大。观察触电者有否呼吸存在, 摸一摸 颈部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听一听 有无心跳, 看一看 胸脯有无起伏。 急救前的准备工作 通畅气道 :将触电者仰卧,解开衣领和裤带,身体及头部同时偏向一侧,使其张嘴,用手指清除口腔中的假牙,血块等异物,使呼吸道畅通。 对于 “有心跳而无呼吸 ”的触电者,应采用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进行急救。在触电者的一边,使其鼻孔朝天,头后仰。用一只手捏紧触电者的鼻子,另一只手托在触电者颈后,将颈部上抬,救护者自己作深呼吸,然后紧贴触电者的嘴巴大口吹气,使触电者胸部扩张后立即放松触电者口、鼻并让其胸部自然回缩,以达到呼气;如此反复进行,每 5s吹气一次 ,坚持连续进行,不可间断,直到触电者苏醒为止 . 对于 “有呼吸而心脏停跳 ”的触电者,应采用“胸外心脏挤压法 ”进行急救。 将触电者仰卧在硬板上或地上,颈部枕垫软物使头部稍后仰,松开衣服和裤带,急救者跪跨在触电者腰部。右手掌根部按于触电者胸骨下 1/2处,中指指尖对准其颈部凹陷的下缘,当胸一手掌,左手掌复压在右手背上,掌根用力下压 34cm。然后突然放松,每秒钟进行一次,持续不中断,直到触电者苏醒为止。 对于 “呼吸和心跳都已停止 ”的触电者,应 同时采用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和 “胸外心脏挤压法 ”进行急救。 一人急救:两种方法应交替进行,即吹气 23次 ,再挤压心脏 1015次,且速度都应快些。两人急救:每 5s吹气一次,每 1s挤压一次,两人同时进行。 一人急救两人急救电气防火电气防火电气火灾和爆炸的 特点 是火势凶猛、蔓延迅速 ,既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又可能造成设备、线路及建筑物的重大破坏,还可能造成大范围、长时间的停电。同时,由于存在触电的危险,使电气火灾和爆炸的扑救变得更加困难, 火灾 是指失去控制并对财产和人身安全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 爆炸 是指物质发生剧烈的物理或化学变化,且在瞬间释放大量能量,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使周围空气猛烈震荡而造成巨大声响的现象。由电气原因形成火源而引燃或引爆的火灾和爆炸称为 电气火灾和爆炸 。 电 气 灭 火 先断电后灭火当发生电气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扑救。夜间断电灭火应有临时照明措施。切断电源时应有选择,尽量局部断电,同时应该注意安全,防止触电。不得带负荷拉闸刀或隔离开关。拉闸和剪断导线时应使用绝缘工具,并注意防止断落导线伤人或短路。 带电灭火的安全要求带电灭火时,应使用干式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而不得使用泡沫灭火剂或用水泼火。用水枪带电灭火时,宜采用泄露电流小的喷雾水枪,并将水枪喷嘴接地。灭火人员应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或均压服操作。喷嘴至带电体的距离:110kV及其以下者不应小于 3m; 220 kV及其以上者不应小于 5m。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机体的喷嘴至带电体的距离: 10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