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音乐曲谱出版规范篇一:朝暮课诵规范谱本前言散 文 随 笔 朝暮课诵规范谱本前言 一 缘起 “此方真教体,清静在声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人” ( 楞严经 ) 。娑婆世界,声尘国土,然世尊即在声尘说法。古之大德, 称通音声为小悟。天下沙门,皆以音声为佛事。 但音声之所以成为修行法门, “贵在声文两得。若惟声而不文,则道心无以得生;若惟文而不声,则俗情无以得人” ( 慧皎高僧传经师篇 ) 。可知“小悟”亦属不易。而且,由于课诵唱念之法,皆由师徒口口相传,无乐谱可依,所以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文”相同而“声”存异的现象。历代佛教界有识之士,莫不痛惜于此。唐道宣律师就曾感叹“地分郑卫,声亦参差” , “神州一境,声类既各不同” ,并殷殷希望佛徒能做到“以声糅文” ,达到“因声以从回向”的目的。当今寺院,窘况犹存。虽唱诵底本相同,但由于传承各异、方言有别,往往南腔北调,繁简、迟速、质文各随一方。以 至每有外来僧人挂单或外地居士随喜佛事唱诵,随板行腔颇有困难。随着佛教事业的发展,不少年青僧人及居士团体、个人在学习唱念时,深感缺少一个既如法、又当机,适合现代人视谱学唱的规范谱本。1992 年初,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吴立民所长在“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统一佛教常用唱诵曲谱的问题,并建议将佛教唱诵课程列为汉语系佛学院特别是初级佛学院的必修课。这一建议,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赞同,赵朴初会长也给予积极支持。在赵朴初会长的关心下,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在全国范围内选聘了十位对佛教音乐有研究的佛教界、音乐界人士组成了汉传佛教仪规唱诵规范谱本编辑委员会,并由佛教界、音乐界领袖人物赵朴初、吕骥等担任名誉顾问,由佛教界、音乐界若干著名人士担任顾问。该编委会在 1992 年 5 月成立后,决定先编辑朝暮课诵规范谱本 。之后,编委们首先分别对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四川等地区著名寺院的朝暮课诵进行了录音、记谱和调查研究,并向精通唱诵的长老宿德请教。经数月的工作,在集中并比较、研究了大量录音、乐谱和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佛教界的现状和诸多高僧大德的意见,决定以江浙一带通行的唱诵风格为基础,以近代丛林公认的江苏常州天宁寺的唱腔为底本,吸取其它各派唱腔之长,用现代世界通用的五线谱为正谱,并附简谱及佛教传统法器符号,编辑谱本交佛教界征求意见并试用。为此,编委会成员两下江南,谒普陀、拜九华,遍访沪、杭、苏、宁、浙、皖、闽等地的名僧古刹,行程数千里,录音数十小时,历时一年,并在九华山佛学院试办唱诵培训班,经反复试唱审听,最后根据上海龙华寺和九华山佛学院、南普陀佛学院的录音,整理了此套乐谱。 二 溯源 朝暮课诵,亦称“早晚课” 、 “二课” ,是佛寺中每日必行的功 课,也是汉传佛教仪规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法事活动。课诵俗称“唱念” ,说明其中包含“唱”与“念”两部分。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中,极言“西国礼教,盛传赞叹”之事,并纪录了古印度佛徒讽诵佛经时先赞 ( 唱赞 ) 、次文 ( 念经咒本文 ) 、后回向发愿 ( 或偈或文 ) 这种“三启”仪制和“唱” 、 “念”这两种形式。梁惠皎高僧传中,把这两种形式称为“转读”与“梵音” 。 ( “然天竺方俗,凡歌咏法言,皆称为呗。至于此土,诵经则称为转读,歌赞则号为梵音” ) 。这两种基本形式,自古至 今,从古印度到中国,皆一脉相承。 我国梵呗的创始人,佛典中一直认为是魏陈思王曹植 ( 公元 192 232) ,称他“深爱声律,属意经音。既通般遮之瑞响,又感鱼山之神制,于是删治瑞应本起 ,以为学者之宗” 。 ( 慧皎高僧传经师篇 ) 他所创鱼山呗 ( 亦称鱼山梵 ) 今已无存,但当今“俗佛仪”中的两首同曲异词的大赞释迦大赞 ( “菩萨下云中” ) 与佛宝大赞 ( “佛宝赞无穷” ) ,内容皆出自 太子瑞应本起经 ,似为鱼山遗绪。公元 3 世纪至 5 世纪,是中国化唱诵勃兴之时,也是我国佛教念诵仪制的成型期。不但来华弘教的西方硕德屡有薪声传世,不少精通中原传统文化的华夏佛子,亦登堂入室、融汇中西、承先启后,为后世汉传佛教的唱念仪制奠定了基础。这期间,有“从无量寿中本起制菩萨连句梵呗三契” , “又传泥洹呗声 ,清靡哀亮,一代模式”的康僧会;有“作胡呗三契、梵响凌云” ,并传“高声梵呗”于弟子觅历的帛尸黎密多罗;有“作三契经,声彻三里许,远近惊嗟”的帛法桥;有“特禀妙声、善于转读” , “裁制新声、梵响清美” ,首创“六言梵呗”的支昙龠;( 他节取超日明经 ) 中的偈“大慈哀愍众生,为阴盖盲冥者。开天目使视睇,化未闻以道明。处世界如虚空,如莲花不着水。心清净超于彼,稽首礼无上尊”因每句六字,遂称为“六言梵呗” 。其中后四句偈,至今仍存,称为处世梵或处世呗 ,有“独步齐初” 、 “远近知名” ,“传古维摩一契,瑞应七言偈一契”的佛乐大家僧辩;也有“集京师善声沙门” , 对传世梵呗首次进行全面整理的南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假如说这些宏才大德为后世佛子们的唱诵提供了大量内容和范例的话,那么,道安与庐山慧远等人,则为中国佛教徒的唱念形式、 场合,制定了仪视。 道安 ( 公元 314 385) 制定的“僧尼规范” ,对后世影响极大,当视为后世各种法事活动的开端。其所制“三科法事” ,一曰行 香定座上经上讲之法 ( 即讲经仪 ) ,二曰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 ( 即课诵斋粥仪 ) ,三曰布萨使悔过法 ( 即道场忏法仪 ) 。其中“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 ,应该是后世朝暮课诵的前身。庐山慧远 ( 公元 334-416) ,为净土宗初祖,曾在东林寺创莲社,倡念佛号,开净土宗繁荣佛教艺术之先河。 “昔佛法初传,于时斋集,止宣唱佛名,依文致礼” , “其后庐山释慧远,道业贞华,风才秀发。每至斋集,辄自升高座,躬为导首。广明三世因果,却辩一斋大意。后代传授,遂成永则” ( 慧皎高僧传唱导篇 ) 。之后,净土宗历代祖师、名僧,如善导 ( 公元 613-681) 、承远 ( 公元 712-802) 、少康 (? 一 805) 、法照 (? 一 821) 等,皆倡导唱念,身体力行。其中衡山承远与法照所创“五会念佛法” ,不仅在当时即“泠泠五会出衡山,隐隐如今遍五天” ,而且远播域外,至今仍存日本。敦煌所存残卷 P 二 O 六六法照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中,记载了中唐时集众唱念的次第:“众等诵弥陀经了,即诵宝鸟赞 。诵诸赞了,发愿,具在赞后,即散” 。 “作道场时,先须口梵。梵了,启请。启请即发愿。了,即须诵散花乐赞 。了,即四字念佛三五十口。即诵阿弥陀经 ,众和。了,即五会念佛。了,即诵散花乐赞 。即至诚忏悔佛前,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午餐科学搭配课件
- 硬笔点画教学课件
- 课件桥梁教学课件
- 应急处置培训课件
- 课件标准尺寸
- 课件末班教学课件
- 儿童创意口罩设计入门
- 表演基础全套课件
- 课件显示快捷方式
- 锂电行业考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面试人际关系题人际关系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乡镇畜牧站动物检疫员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梳理与解析
- 2025年中国电信招聘考试题库与答案解析
- 土地合作协议书合同模板
- 2025-2030中国废弃光伏组件回收处理技术路线与经济性分析报告
- 2025水利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 Unit 1 This is me!第5课时 Integration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译林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
- 一级建造师-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专题突破教学课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试题库及答案
- 新沪教牛津版九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
- 全校教学质量提升会上校长讲话:把每一节课教好是我们最实在的荣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