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XX篇一: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XX(强制性条文)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XX 强制性条文 第三章 室内外计算参数 建筑物室内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符合以下规定:1、民用建筑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按国家现行有关卫生标准确定; 2、工业建筑应保证每人不小于 30m3/h 的新风量。 第四章 采暖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应按下式确定: Ro,min= a(tn-tw) () Dtyana(tn-tw) Rn () Dty 或 Ro,min= 式中:R0,min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m2/W) ; tn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按本规范第 条和第 条采用; tw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 ,按本规范第 条采用; 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按本规范表 采用; ?tw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允许温差(),按 本规范表 采用; an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 W/(m2) ,按本规范表 采 用; Rn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阻(m2/W) ,按本规范表 采用。 注: 1 本条不适用于窗、阳台门和天窗。 2 砖石墙体的传热阻,可比式(, )的计算结果小5%。 3 外门(阳台门除外)的最小传热阻,不应小于按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所确定的外墙最小传热阻的 60%。 4 当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 10时,内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亦应通过计算确定。 5 当居住建筑、医院及幼儿园等建筑物采用轻型结构时,其外墙最小传热阻,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民 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 50176)及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JGJ 26)的要求。表 温差修正系数() 表允许温差?ty 值()注:1 室内空气干湿程度的区分,应根据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按表 确定。2 与室外空气相通的楼板和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其允许温差值?ty,可采用。 3 表中:tn同式(, ) ;tw在室内计算温度和相对湿度状况下的露点温度() 。 表 换热系数(n)和换热阻值(Rn)注:表中 h 肋高(m) ;s 肋间净距(m) 。表 室内干湿程度的区分 幼儿园的散热器必须暗装或加防护罩。有冻结危险的楼梯间或其它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 暖。散热器前不得设置调节阀。 地板辐射采暖加热管的材质和壁厚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耐久年限、管材的性能、管材的累计使用时间以及系统的运行水温、工作压力等条件确定。 采用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和通风换气等安全措施。 燃气红外线辐射器的安装高度,应根据人体舒适度确定,但不应低于 3m。 由室内供应空气的厂房或房间,应能保证燃烧器所需要的空气量。当燃烧器所需要的空气量超过该房间每小时 次的换气次数时,应由室外供应空气。低温加热电缆辐射采暖和低温电热膜辐射采暖的加热元件及其表面工作温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规定的安全要求。根据不同使用条件,电采暖系统应设置不同类型的温控装置。绝热层、龙骨等配件的选用及系统的使用环境,应满足建筑防火要求。 暖管道必须计算其热膨胀。当利用管段的自然补偿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补偿器。 新建住宅热水集中采暖系统,应设置分户热计量和室温控制装置。对建筑内的公共用房和公用空间,应单独设置采暖系统,宜设置热计量装置。 第五章 通风 凡属没有机械通风系统的房间,人员所需的新风量应满足第 条的规定;人员所在房间不设机械通风系统,应有可开启的外窗。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单独设置排风系统: 1、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害物质混合后能引起燃烧或爆炸时; 2、混合后能形成毒害更大或腐蚀性的混合物、化合物时; 3、混合后易使蒸汽凝结并聚积粉尘时; 4、散发剧毒物质的房间和设备; 5、建筑物内设有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的单独房间或有防火、防爆要求的单独房间。 要求空气清洁的房间,室内应保持正压。散发粉尘、有害气体或有爆炸危险物质的房间,应保持负压。 当要求空气清洁程度不同或与有异味的房间比邻、且有门(孔)相通时,应使气流从较清洁的房间流向污染较严重的房间。 机械送风系统进风口的位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1、应设在室外空气较清洁的地点; 2、应低于排风口; 3、进风口的下缘距室外地坪不宜小于 2m,当设在绿化地带时,不宜小于 1m; 4、应避免进风、排风短路。 用于甲、乙类生产厂房的送风系统,可共用同一进风口,但应与丙、丁、戊类生产厂房和辅助建筑物及其它通风系统的进风口分设;对有防火防爆要求的通风系统,其进风口应设在不可能有火花溅落的安全地点,排风口应设在室外安全处。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应采用循环空气: 1、甲、乙类生产厂房,以及含有甲、乙类物质的其他厂房; 2、丙类生产厂房,如空气中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的粉尘、纤维,含尘浓度大于或等于其爆炸下限的 25时; 3、含有难闻气味以及含有危险浓度的致病细菌或病毒的房间; 4、对排除含尘空气的局部排风系统,当排风经净化后,其含尘浓度仍大于或等于工作区容许浓度的 30%时。 排除有爆炸危险的气体、蒸汽和粉尘的局部排风系统,其风量,应按在正常运行和事故情况下,风管内这些物质的浓度不大于爆炸下限的 50%计算。 建筑物全面排风系统吸风口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位于房间上部区域的吸风口,用于排除余热、余湿和有害气体时(含氢气时除外) ,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不大于; 2、用于排除氢气与空气混合物时,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不大于; 3、位于房间下部区域的吸风口,其下缘至地板间距不大于; 4、因建筑结构造成有爆炸危险气体排出的死角处,应设置导流设施。 事故通风的通风机,应分别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地点电器设置开关。 净化有爆炸危险的粉尘和碎屑的除尘器、过滤器及管道等,均应设置泄爆装置。净化有爆炸危险粉尘的干式除尘器和过滤器,应布置在系统的负压段上。 在下列条件下,应采用防爆型设备: 1、直接布置在有甲、乙类物质场所中的通风、空调和热风采暖的设备; 2、排除有甲、乙类物质的通风设备;3、排除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的粉尘、纤维等丙类物质,其含尘浓度高于或等于其爆炸下限的 25%时的设备。 用于甲、乙类的场所的通风、空调和热风采暖的送风设备,不应与排风设备布置在同一通风机室内;用于排除甲、乙类物质的排风设备,不应与其它系统的通风设备布置在同一通风机室内。 输送高温气体的风管,应采取热补偿措施。 可燃气体管道、可燃液体管道和电线、排水管道等,不得穿过风管内腔,也不得沿风管的外壁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液体管道,不应穿过通风机室。 第六章 空气调节 除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阶段可使用冷负荷指标进行必要的估算之外,应对空调区进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空调区的夏季冷负荷,应按各项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 空调系统的夏季冷负荷,应根据所服务空调区的同时使用情况、空调系统的类型及调节方式,按各空调区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或各空调区夏季冷负荷的累计值确定,并应计入各项有关的附加冷负荷。 空气的蒸发冷却采用江水、湖水、地下水等天然冷源时,其水质应符合卫生要求: 1、水质符合卫生要求; 2、水的温度、硬度等符合使用要求; 3、使用过后的回水应予以再利用; 4、地下水使用过后的回水全部回灌并不得造成污染。空调系统采用制冷剂直接膨胀式空气冷却器时,不得用氨作制冷剂。 第七章 空气调节冷热源 电动压缩式机组的总装机容量,应按本规范第 条计算的冷负荷选定,不另作附加。 选择电动压缩式机组时,其制冷剂必须符合有关环保要求,采用过渡制 篇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标 准 号: GB 50019-XX 发布日期: XX 年 实施日期: XX 年 4 月 1 日 发布单位:建设部 出版单位:中国计划出版社 第二章 室内外计算参数 第一节 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第 条 设计集中采暖时,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应根据建筑物的作途,按下列规定采用: 一、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采用 16 -20 ;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 轻作业 不应低于 15 ;中作业 不应低于 12 ;重作业 不应低于 10 。 注:( 1 )作业各类的划分,应按国家现行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执行。 ( 2 )当每名工人占用较大面积( 50 -100m2 )时,轻工业可低至 10 ;中作业可低至 7 ,重作业可低至 5 。 三、辅助建筑及辅助用室,不应低于下列数值: 浴室 25 ;更衣室 23 ;托儿所、幼儿园、医务室 20 ;办公用室 16 -18 ;食堂 14 ;盥洗室、厕所 12 。 注:当工艺或使用条件有特殊要求时,各类建筑物的室内温度,可参照有关专业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 条 设置集中采暖的建筑物,冬季室内生活地带或作业地带地平均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民用建筑及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不宜大于 /s ;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当室内散热量小于 23W/m320kcal/ ( m3 h ) 时,不 宜大于 /s ;当室内散热量天于或等于 23W/m3 时,不宜大于 /s 。 注: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应符合本规范第 条的规定。 第 条 当工艺无特殊要求时,生产厂房夏季工作地点的温度,应根据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及其与工作地点温度的允许温差,按表 确定。 夏季工作地点() 表 注:如受条件限制,在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后仍不能达到本表要求时,允许温差可加大 1 -2 。第 条 设置局部送风的生产厂房,其室内工作地点的允许风速,应按本规范第 条至第 条的有关规定执行。第 条 夏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舒适性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 温度 应采用 24 -28 ;相对湿度 应采用 40%-65% ;风速不应大于 /s 。 二、工艺性空气调节室内温度基数及其允许波动范围,应根据工艺需要并考虑必要的卫生条件确定;工作区的风速,宜采用 - /s, 当室内温度高于 30 时,可大于 /s 。 注: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应符合本规范第 条的规定。 第二节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第 条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历年平均不保证 5 天的日平均温度。 注:本条及本节其他文中所谓“不保证” 。系针对室外空气温度状况而言, “历年平均不保证” ,系针对累年不保证总天数或小时数的历年平均值而言。 第 条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 第 条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 14 时的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第 条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 14 时的月平均相对湿度的 平均值。第 条 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1 天的日平均温度。 第 条 冬季空调节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第 条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50h 的干球温度。 注:统计干温球温度时,宜采用当地气象台站每天 4 次的定时温度记录,并以每次记录值代表 6h 的温度值核算。 第 条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50h 的湿球温度。第 条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5 天的日平均温度。 第 条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逐时温度,可按下式确定: tsh=twp+ tr ( -1 ) 式中: tsh 室外计算逐时温度() twp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按本规范第 条采用。 室外温度逐时变化系数,按 采用; tr 夏季室外计算平均日较差,应按下式计算: 外温度逐时变化系数 表 时刻 tr= twg-twp/ ( -2) 式中: tr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按本规范第 条采用。 其他符号意义同式( -1 ) 。 第 条 当室内温湿度必须全年保证时,应另行确定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参数。 仅在部分时间(如夜间)工作的空气调节系统,可不遵守本规范第 条至第 条的规定。 第三章 采暖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 条 设置集中采暖的公共建筑和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当其位于严寒地区或寒冷地区,且在非工作时间或中断使用的时间内,室内温度必须保持在 0 以上,而利用房间蓄热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按 5 设置值班采暖。 第 条 设置集中采暖的生产厂房,如工艺对室内温度无特殊要求,且每名工人占用的建筑面积超过 1000m2 时,不宜设置全面采暖,但应在固定工作地点设置局部采暖。当工作地点不固定时,应设置取暖室。 第 条 设置全面采暖的建筑物,其围护结构的传热阻,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且符合国家有关节能标准的要求。 第 条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应按下式确定: Ro min=a ( tn-tw ) / ty n ( -1 ) 或 Ro min=a ( tn-tw ) Rn / ty ( -2 ) 式中:Ro min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 m2 /W ) ( m2 h /kcal ) ; tn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按本规范第 条和 条采用; tw 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 ,按本规范第 条采用; a 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按表 -1 采用;温差修正系数表 -1 ty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允许温差() ,按表 -2 采用; n 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 W/ ( m2 ) kcal/ ( m2 h ) ,按表 -3 采用;Rn 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阻( m2 /W ) ,按表 -3 采用。 注:( 1 )本条不适用于窗、阳台门和天窗。 ( 2 )砖石墙体的传热阻,可比式( -1 2 )的计算结果小 5% 。 ( 3 )外门(阳台门除外)的最小传热阻,不应小于按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所确 定的外墙最小传热阻的 60% 。 ( 4 )当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 10 时,内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亦应通过计算确定。 ( 5 )当居住建筑、医院及幼儿园等建筑物采用轻型结构时,其外墙最小传热阻,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的要求。 允许温差 ty 值() 表 -2 篇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主编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实行日期:年月日 关于发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通知 计标号 根据原国家建委()建发设字第号文的通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修订后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自年月日起施行,原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同时废止。 国家计划委员会 年月日 修订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建委()建发设字第号文的通知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主编,具体由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会同国内有关设计、科研和高等院校等个单位,对原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试行)进行修订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国内实践经验,吸取了近年来有关的科研成果,查阅了国内外大量资料,借鉴了国外同类技术中符合我国实际的内容,多次征求了全国各有关单位以及香港地区的意见,对其中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反复讨论,最后召开了全国审查会议,会同各有关部门共同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八章和十三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室内外计算参数、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制冷、自动控制和消声与隔振等。 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暖通规范管理组(北京复兴路号) ,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年月 主要符号 声级;矩形送风口边长 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紊流系数 距离;矩形送风口边长 指数;系数 静风;有效热压差与有效风压差之比;系数 cf风压系数 CL逐时冷负荷 cp空气的定压比热容 cr热压系数 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直径dg工作地点的宽度 含湿量 do送风口的直径 ds送至工作地点的气流宽度 东;东风 ,面积 Fo送风口的有效截面积 Fj进风口面积 Fp排风口面积 通风量 Gj进风量 Gp排风量 重力加速度 高度;水平 高度;计算门窗的中心线标高;高差 hj进风口中心与中和界的高差 hp排风口中心与中和界的高差 hz中和界标高 焓 太阳总辐射照度 Jp太阳总辐射照度的日平均值 传热系数;安全系数 风量;空气量 门窗缝隙计算长度 散热量有效系数;渗透冷空气量的综合修正系数 m1,m2,m3系数 北;北风 建筑物的楼层数;渗透冷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 电动机功率 Pn电动机轴功率 系统总压力损失 Pmin调节阀全开时的压力损失 散热量;显热量;耗热量 Qf辐射散热量 Ro围护结构传热阻 Ro2min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 Rj围护结构本体的热阻 Rn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阻 Rw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阻 压力损失比;南;南风;距离 净距 to送风口的出口温度 td屋顶下的温度 tg工作地点温度t1露点温度 t1p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 t1s邻室计算平均温度 tmax累年极端最高温度 tn,tn分别为室内计算温度和竖井计算温度 tnp室内平均温度 tp排风温度 tp2min累年最低日平均温度 trp累年最热月平均温度 tsh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逐时温度 ts2max与累年极端最高温度和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相对应的湿球温度 ts2rp与累年最热月平均温度和平均相对湿度相对应的湿球温度 tw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 twf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twg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twk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 twl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 twn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twp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tws 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tzp 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综合温度 tzs 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逐时综合温度 tH 温度梯度 t1s 计算平均温度与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之差 tr 夏季室外计算平均日较差 ty 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允许温差 vo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送风口的出口风速 工作地点平均风速 西;西风 距离 系数 n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 w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 夏季室外温度逐时变化系数 j进风口的局部阻力系数 r排风口的局部阻力系数 围护结构外表面对于太阳辐射热的吸收系数 np室内空气的平均密度 排风温度下的空气密度 wi 通风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 wn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室内外计算参数第一节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第二节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第三节夏季太阳辐射照度 第三章采暖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热负荷 第三节散热器采暖 第四节辐射采暖 第五节热风采暖与热风幕 第六节采暖管道 第七节蒸汽喷射器 第四章通风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自然通风 第三节隔热降温 第四节机械通风 第五节除尘与净化 第六节防火与防爆 第七节设备、风管及其他 第五章空气调节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负荷计算 第三节系统设计 第四节气流组织 第五节空气处理 第六章制冷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压缩式制冷 第三节热力制冷 第四节机房设计、设备布置及其他 第七章自动控制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检测、联锁与信号显示 第三节自动调节与控制 第四节制冷装置的自动保护与控制 第八章消声与隔振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消声与隔声 第三节隔振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室外气象参数 附录三室外计算温度的简化统计方法 附录四夏季太阳总辐射照度 附录五夏季透过标准窗玻璃的太阳辐射照度附录六夏季空气调节大气透明度分布图 附录七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 附录八渗透冷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值 附录九自然通风的计算 附录十系统式局部送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资源共享构建可持续的医疗服务体系
- 医疗大数据下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 医疗器机械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 区块链技术原理详解构建现代数字信任的基石
- 医疗旅游与健康管理的结合实践及发展趋势分析
- 从医疗角度看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
- 行政部年中工作总结模版
- 借款合同范例补充合同
- 传统新质生产力
- 糖原累积病的临床护理
- 2020版5MW风力发电机组安装手册风电机组安装手册
- 2023年房修工程师年终总结及年后展望
- 《广州市城市树木保护专章编制指引》解读(分享版)
-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说课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品》重庆
- 国土空间规划与自然资源“一张图”构建的理论方法和实践
- 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图形化编程(必做题模拟三卷)
- 2023学年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虎皮鹦鹉
- 共产主义原理
- GRR分析表格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