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_第1页
2023学年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_第2页
2023学年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_第3页
2023学年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_第4页
2023学年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度六年级语文下册最新期末专题复习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i.《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作者重点写了、腊月

二十三、、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表现了春节

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节日及文化的喜爱之情。

2.“今夜月明人尽望,。”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的思念

之情。我还能写两句抒发思念之情的诗:“,

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寒食》一诗中的“,

”就表明了这一点。

4.明明经常以自己还小为借口不好好学习,你会用《长歌行》中的

“,”来劝他。

5.本单元,我们欣赏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画。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

来到了老北京,这里的春节真是热闹,、、、

、这几天中的民俗活动,给人的印象颇深。我们跟随沈从

文先生来到了八儿家,通过八儿粥、粥的过程,我们感受到了

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藏戏更具特色,它的开山鼻祖是o

6.中秋之夜,身处异乡思念家乡的我不禁吟诵起唐代诗人王建在《十五夜望月》

中的两句诗:,O

7.你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好好学习,虚度光阴,你用《长歌行》中的两句

诗来劝他:,!

第1页,共34页

8.唐代诗人韩甥的《寒食》一诗中,描绘出“走马传烛图”的两句诗是:

9.夏日夜晚,望着夜空中明亮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我不禁想起诗句“迢迢牵牛星,

";月圆之夜,诗人王建不由得感慨”今夜月明人尽望,一

";诗人韩姗用“,

”写出寒食之夜一派承平气象。

10.古人告诫我们:“少壮不努力,!”少年是做学问的最好时

期,切勿荒废。

11.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作家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

用“京味儿”语言,描绘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其中详细描写的日子有:

12.《北京的春节》一文(详略)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一

一、正月初一、这几天,其他的日子(详略)写,

主次分明,给人印象颇深。

13.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人们在不同的节日吟诵不同的诗句。寒食节时,我

们会吟诵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七夕节时,我们会

吟诵诗句“,脉脉不得语”;重阳节登高赏菊时,我们会

吟诵孟浩然的诗句“待到重阳日,";中秋节时,我们会

吟诵王建的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

14.《长歌行》中的“,”这两

句诗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15.正所谓“,",跟他相处久了,

第2页,共34页

你就会知道他其实是个做事谨慎、有耐心的人。

16.爸爸的一席话让我受益匪浅,真是“,”啊!

17.我看书时经常囱囹吞枣,浏览一下就翻过去了,爷爷告诉我:

"',',读书一定要认真,要下

苦功夫,这样才能有收获。”

18.《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塑造了一个的主人公形象。

《骑鹅旅行记》(节选)中的主人公尼尔斯是个的孩子,

他因得罪了小狐仙被变成了。

19.《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梗概部分按照鲁滨逊历险的顺序记叙

了他"""建房定居""””””回至IJ

英国”的事。

20.老师的一番话让我受益匪浅,真是“听君一席话,"。我

们要想真正地了解一个人就得和他多接触,近距离地观察他,正所谓“近水

,近山"o

21.只有和一个人相处久了,才能看出这个人的品性如何,正所谓“

,:老师的一席话让我豁然开朗,受益匪

浅,真是“,

22.小明在寒假期间开始预习新学期的课本,他得意地认为自己是最努力的人了,

但妈妈却说:说不定

有人比你更早开始学习呢!”

2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很多外国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其中,给我

印象最深的是,我认为他(她)是一个

第3页,共34页

的人。课外我还阅读了一些其他的世界名著,如《

》《》等。

24.“燕子去了,;杨柳枯了,;

桃花谢了,。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

么一去不复返呢?”从中我们能感受到朱自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情感,也启示我们要。

25.《那个星期天》中,作者按照顺序记叙了令“我”难忘的第一

次盼望。“我”在这一天里的心情变化是一

26.过去的日子如,被微风吹散了,如,被初阳

了。

27.“,。”这句格言的意思是:别说你出发得

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

28.我知道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o

29.爸爸告诉我:“读书须用意,。”他的话让我受益匪浅,真是

“,胜读十年书”。

30.“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

,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o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这

段话出自朱自清的《》,告诉我们:o

31.《匆匆》的作者是。他在文中写道:”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

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

里,,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第4页,共34页

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慨。

32.《那个星期天》按时间顺序,通过对太阳光线的描写,表现了“我”的心情

变化:焦急_

33.诗以言志。于谦借“,要留清白在人间”表明自己持身清白、

坚贞不屈的心性;郑燮借“,任尔东西南北风”抒发自己刚正

不阿、铁骨铮铮的情操;李贺借“何当金络脑,”表达自己渴

望被重用、一展抱负、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34.文以载道。“人固有一死,或,或这句话是

说的。毛泽东在《》一文中引用了这句话,并且指出同志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很有价值。这让我想起了(写出两个)

等人。

35.句以明理。“树欲静而风不止,"告诉我们:要及时

孝顺父母,不要让亲情留有遗憾。“,莫把无时当有时”

告诉我们:要勤俭节约,杜绝浪费。",事非经过不知

难”告诉我们:要多读书,不要到用时才意识到自己知识匮乏。

36."。'你们一定要加倍努力,相信将来你们

一定比老师更优秀。”老师常常用《荀子》中的这句话鼓励我们。

37.有些事不必死钻牛角,要学会变通,正如《周易》中所说的“,一

,通则久”。

38.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早在两千多年前,《淮南子》中就

提出“,不必循旧”的观点。

39.《学弈》告诉我们:只有才能有所成就。《两小儿辩日》

第5页,共34页

告诉我们: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也需要O《真理

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让我们懂得:科学发现所需要的灵感来自

O《表里的生物》让我们看到了一个

的孩子形象。《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让我们感受到了小

说的魅力。

40.诗可写景,《马诗》中的“,”让我们领略

了边塞风光;诗可言志,《石灰吟》中的“,

”表明了自己持身清白、坚贞不屈的心性。

4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J为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

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这段话出自《

—》,它是同志于1944年9月8日在同志的追悼会上

所作的演讲。

42.元元犯了错误,但她听不进别人的批评,我会用“,

”来劝告她;古人认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若

“常将有日思无日,",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树欲静

而风不止,"是在劝诫我们及时孝敬、陪伴父母。

43.《学弈》中写其中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的句子是“

”,写另一个人学习时三心二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原文)

44.《两小儿辩日》中第一个小孩的观点是:

。他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页,共34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原文)

45.“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这句话可以用《周易》中的“穷则变,

,”来解读。中国的先人们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改革、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我们的改革正在进行中,不能停止,要“苟

日新,,二

46.我的书法是爸爸教的,爸爸看到我写的字比他的还好,不禁引用《荀子》中

的语句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同样写春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

却无”写出了春雨的;《春夜喜雨》中的“

,”写出了春雨的轻盈。

4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写了既送——

,又送,表达了词人对的留恋,对的

深情。

49.古诗词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长歌行》中的“,

!”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遇到艰难坎坷,我们用《竹石》中的“

,任尔东西南北风”警醒自己;老年人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

近黄昏”时,我们可以用苏轼《浣溪沙》中的“谁道人生无再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来劝慰。

50.中华传统节日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能写出两句描写传统节日的诗句:“—

,这两句诗描写的是

—节,其习俗是、o

第7页,共34页

51.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或轻于鸿毛。”张思德

同志的死是o

52.一夜春雨过后,花园里盛开的花儿们还带着点点雨滴,显得愈发娇美红艳。

遥遥望去,花朵更显得无比美丽。这不正是杜甫的诗句“,

”所描绘的美景吗?我们常常用这首诗中的“

,"两句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养和

潜移默化的影响。

53.范仲淹在《江上渔者》一诗中,用“,

”两句表达了对渔民的关切与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

规劝。

54.“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浣溪沙》的上阕

描写了、、三幅画面,寥寥几笔,

勾勒出了(季节)兰溪雨后的景色。“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

发唱黄鸡。”下阕的这两句劝人不要o整首词既描绘出

清新淡雅的景致,又蕴含哲理,激发人们对生活的o

55.老教授在讲到改革创新时,引用了《淮南子》中的“,一

;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来说明改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的动力。

56.《为人民服务》是同志为悼念张思德同志所作的演讲。课文围绕

“为人民服务”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如何对待、如何对待

_、如何对待、如何对待“我们的队伍”里死去的同志。

57.《两小儿辩日》中,一儿认为“,”,理

第8页,共34页

由是“日初出,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另一

儿的观点则相反,理由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

两小儿有理有据,孔子也“(用文中的原句填空)

58.读了《匆匆》,我体会到,我们要

读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明白

,才可能发现真理;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我懂得身处

逆境时,要,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才能赢得最

后的胜利。

59.苏轼这样描绘薪水的绝妙风景:,松间沙路净无泥。

诗中有喜。叶绍翁久扣柴扉却不开,以为错过了美好,不曾想“春色满园关不住,

二诗中有志。即使面对恶劣的环境,我们也要有不屈

不挠的坚定意志,正如郑燮在诗中写的“,任尔东西南

北风”。

60.“人固有一死,或,或。”这是古代文学家司马迁对

人生价值的评价;“过去的日子如,被,如

,被o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这是朱自

清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61.我们选择节俭的生活,是因为“常将有日思无日,二

“,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我们应及时陪伴、孝敬父

母。妈妈常常告诫我要多听别人中肯的劝告或批评,因为“

,O

62.“,”告诉我们要及时尽孝,不

第9页,共34页

要让亲情留有遗憾。

63.“良药苦口利于病,”告诉我们应该正确对待

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64.诗以言志。于谦借“,”表明自己持

身清白、坚贞不屈的心性;郑燮借“,”

表现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品格;李贺借“,

”表达自己渴望一展抱负、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65.文以载道。“人固有一死,或,或”是

说的,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引用了这句话,并且指

出“,就比泰山还重”。这让我们想起了

、等人O

66.爷爷告诉我:“在生活中,要学会节俭,懂得',

莫把无时当有时';在学习上,要想文采出众,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正

所谓,读书,一字,。“

67.我知道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

68.在古诗中徜徉,我们感受其景,如李贺诗中“,

”描绘的寂寥、冷峻的边疆之地,如王建笔下

“,”的月夜秋景。

69.“过去的日子如,被微风吹散了,如,

被初阳蒸融了。”这句话写出了朱自清感叹时间易逝,提醒我们只争朝夕,不负

韶华。

第10页,共34页

70.在人生的道路上,爸爸是我的良师益友。当我遇到难题时,他会用

”"这句话启发我变换角度考虑问题。

他还告诉我要有创新意识,正所谓“苟利于民,;苟

用于事,“。

71.当我独自一人身在异乡,想念故乡时,看着月亮,我不禁吟诵起王安石《泊

船瓜洲》中的诗句:“,"。

72.爷爷七十大寿,亲朋好友前来祝贺,爷爷高兴之余,感慨自己老了,做不了

什么事,我赶紧用苏轼《浣溪沙》中的词句来宽慰他:“?

73.江南水乡,风光旖旎。看,江面上波光闪闪,像美人流动的眼波,江边的山

层层叠叠,如美人蹙起的眉毛,真是“,”啊!

74.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

发展,正如诗句“,”所言。

75.同样是送别,王维用诗句“,西出阳关无故人”

抒发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王观用词句“若到江南赶上春,

”表达对友人的深切祝福;高适则用诗句“莫愁前路

无知己,”来激励友人。

76.妈妈对我的爱就像那绵绵春雨,正如杜甫诗中所写的:“,

77.春光明媚,我们饱览着美丽的春光,不禁赞叹:“,

一枝红杏出墙来。”春天的水是美的,山也是美的,正如王观的词中所说:

第11页,共34页

78.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

“”时,爸爸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这

真是“",于是,我迅速解出了这道题。

79.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望着那一轮圆月,身在异国他乡的我潸然泪下。

“,",亲人啊,你们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80.离别是古代诗词永恒的话题:离别之情是伤感的,一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离别之情是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一如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千万和春

住”;离别之情是不舍的,一如李白在黄鹤楼上眺望长江,目送孟浩然孤帆远去

时的“孤帆远影碧空尽,";离别之情又是深厚的,一如李

白在《赠汪伦》中的“,不及汪伦送我情”;离别之情也

是豪迈的,一如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

81.本学期,我认识了《北京的春节》的作者,阅读了马克•吐

温的名著《》;我从《匆匆》一文中明白了要

;我从《》中学

到了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的写法。

82.我们热爱古诗词,因为它们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寒食节到来,我们想到

“春城无处不飞花,";遇到艰难坎坷,我们想到“千

磨万击还坚劲,";遇到有老年人哀叹“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我们可以借用苏轼的《浣溪沙》中的“谁道人生无再少?

!”来劝慰他。

第12页,共34页

83.即将毕业的我们将杜甫《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

送给老师,感恩他们多年来对我们潜移默化的教导。

84.读古诗,赏四季美景:早春有“天街小雨润如酥,";

盛夏有“,映日荷花别样红”;深秋有“停车坐爱枫林晚,

";寒冬有“孤舟蓑笠翁,“。

85.“良药苦口利于病,“告诉我们应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

批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我们明白了勤奋才是攀登知识

高峰的唯一路径。《论语》中的“,小人长戚戚”教育我们做

人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

86.词中有景。苏轼这样描绘薪水的绝妙风景:“,

松间沙路净无泥。”诗中有喜。叶绍翁久叩柴门却不开,以为错过了美好,不曾

想“春色满园关不住,”。诗中有志。即使面对恶劣的

环境,我们也要有不屈不挠的坚定意志,正如郑燮在诗中写的

“,任尔东西南北风”。

87.我们选择节俭的生活,是因为“常将有日思无日,二

88.“,",告诉我们应及时陪

伴、孝敬父母。

89.吟诗可赏景。“,水村山郭酒旗风”里是秀丽的江南;

“大漠沙如雪,”里是雄浑的大漠;“春城无处不飞花,

”里有迷人的春景;“,冷露无声

湿桂花”里有寂寥的秋意。

90.学文能修身。在《为人民服务》中引用名言“人固有一死,或

第13页,共34页

,或”指出:为而死,就;

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O

91.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青,”

因此,当我们不好好学习时,老师总会语重心长地劝导我们。当班上的同学在折

校园里的树枝时,老师用刘备的名言告诫他:“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一勿以

善小而不为。”老师还鼓励我们要做有气节、不怕艰难困苦的人,正如于谦所说:

“粉骨碎身浑不怕,O”“良药苦口利于病,

",大家要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啊。

92.面对时光的流逝,朱自清发出这样的疑问:“聪明的,你告诉我,

?”苏轼却发出了“?门前流水尚能西!”

的激励之语。

93.跟随名著的脚步,我发现了更广阔的世界。《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

荒岛顽强地生存了二十八年,他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令我敬佩;《汤

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的

事令我印象深刻,我体会到了他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94.《两小儿辩日》选自《》,面对两小儿的争辩,孔子

“",这反映出孔子对待知识“”的态度。

95.“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一句中,“?”指的是

,"!"指的是o

96.习近平总书记善用典,常用典。他用《礼记》中的“()新,()新,

新”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他用《游子吟》中的

“,”来倡导孝道;他用范仲淹的

第14页,共34页

“而忧,而乐”强调我们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97.本学期,我认识了许多人物,如的李大钊、的张思德等;

我从《匆匆》一文中明白了;我知道

了科学家们用自己的实践探索告诉我们的道理一一真理___________________o

98.“,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99.燕子去了,有的时候;杨柳枯了,有的时候;桃花谢了,

有的时候。

100.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像针尖上一滴水滴

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也没有

0我不禁而泪潸潸了。

101.弈秋,o使弈秋诲二人弈,,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思援弓缴而射之。

102.一儿曰:“,及日中则如盘盂,?”一儿

日:“日初出,及其日中,?”

103.,忠言逆耳利于行。

104.常将有日思无日,。

105.,事非经过不知难。

106.穷则变,,通则久。

107.有意栽花花不发,。

108.树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不停止;子女想去孝敬父母,可是父母却不在了。

这正是名句“,”的解释。

109.经过遥远的路途才能知道马的脚力的好坏,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才能看出人心

第15页,共34页

的好坏。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用“路遥,日久”

来概括。

110.我的围棋教练是妈妈,但在一次对弈中,我胜妈妈一筹,妈妈引用《荀子》

中的语句赞叹道:“。”

111.清代诗人龚自珍曾发出“,"

的呐喊,呼吁朝廷重视人才,选拔优秀的人才为国家效劳。

112.同样写春雨,韩愈的“,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春

雨的滋润细腻,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

则写出了春雨的轻盈。

113.在寒食节时,我会吟诵“,”这样的诗

句;在七夕节遥望星河时,我会吟诵“,”这样的

诗句;在中秋节望月思乡时,我会吟诵“今夜月明人尽望,"

这样的诗句。

114.设宴送别朋友时,我会说“,";

看到春回大地,独在异乡的我会想起“,”

这样的诗句;戍守边关的将士在返乡途中由眼前的情景勾起内心复杂的情绪,于

是发出这样的感慨:",!”

115.问我四季是什么,我会告诉你:春,就是叶绍翁在园外看到的“

";夏,就是令杨万里惊叹的“,映日荷

花别样红”的西湖风光;秋,就是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

的美好心境;冬,就是柳宗元眼中“,独钓寒江雪”的洒脱。

116.暑假里,我跟妈妈来到杭州的西湖游玩,看到西湖美景,我情不自禁吟诵出

第16页,共34页

苏轼的诗句:“,。”在湖边休息时,

旁边有个小弟弟抓耳挠腮,嘴里不停念叨着:“问渠那得清如许……”我听了微

微一笑,胸有成竹地接着说:“。”离开西湖时,妈

妈用《长歌行》中的“,”告诫我要好好学

习,不要等到老了一事无成才开始后悔。

117.《北京的春节》一文的作者是老舍,他的代表作有《》

《》等。《北京的春节》按照时间顺序,详写了、

、、和这五天的情景,略

写了其他日子,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

表达了作者对之情。

118.《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在1943年写的一篇回忆录,

课文主要回忆了父亲李大钊、、和

的情形,表达了对父亲的。

H9.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或。”毛主席

说过:“张思德同志是而死的,他的死是

120.“颜筋柳骨”中的“颜”指的是,“柳”指的是o

121.“文房四宝”指的是、、、;“五音”

指的是、、、、o

122.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指的是、、、

,它们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123.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它与《尚书》《礼记》《》

第17页,共34页

《》并称为儒家经典的“五经”。

124.《》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25.鲁迅原名,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他

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就是他的真实写照。

126.老师常说:“。”他希望学生们将来都

能超越他。

127.一年四季,诗意无处不在。初春时节漫步郊野,不觉吟诵“春色满园关不住,

";夏日里赏荷,忍不住赞曰“接天莲叶无穷碧,

";中秋望月,不由感叹“中庭地白树栖鸦,

";冬日里一片肃杀,不禁想起"今我来思,二

第18页,共34页

参考答案

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作者重点写了绘、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

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表现了春节热闹隆重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节日

及文化的喜爱之情。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的思念之情。我

还能写两句抒发思念之情的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寒食》一诗中的“日暮汉宫传蜡烛,轻

烟散入五侯家”就表明了这一点。

4.明明经常以自己还小为借口不好好学习,你会用《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来劝他。

5.本单元,我们欣赏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画。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

来到了老北京,这里的春节真是热闹,魔△、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这几天中的民俗活动,给人的印象颇深。我们跟随沈从文先生来到了八

儿家,通过八儿差粥、喳粥的过程,我们感受到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

围。藏戏更具特色,它的开山鼻祖是唐东杰布。

6.中秋之夜,身处异乡思念家乡的我不禁吟诵起唐代诗人王建在《十五夜望月》

中的两句诗: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你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好好学习,虚度光阴,你用《长歌行》中的两句

诗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8.唐代诗人韩姗的《寒食》一诗中,描绘出“走马传烛图”的两句诗是:日暮汉

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9.夏日夜晚,望着夜空中明亮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我不禁想起诗句“迢迢牵牛星,

第19页,共34页

皎皎河汉女”:月圆之夜,诗人王建不由得感慨“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

谁家”:诗人韩物用“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写出寒食之夜一派承

平气象。

10.古人告诫我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年是做学问的最好时期,切

勿荒废。

11.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作家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

用“京味儿”语言,描绘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其中详细描写的日子有:腊八、

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

12.《北京的春节》一文注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幺、正月初一、元宵节这

几天,其他的日子喳(详略)写,主次分明,给人印象颇深。

13.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人们在不同的节日吟诵不同的诗句。寒食节时,我

们会吟诵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七夕节时,我们会吟诵诗

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重阳节登高赏菊时,我们会吟诵孟浩然的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中秋节时,我们会吟诵王建的诗句“今夜月明人

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4.《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两句诗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

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15.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跟他相处久了,你就会知道他其实是

个做事谨慎、有耐心的人。

16.爸爸的一席话让我受益匪浅,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17.我看书时经常囱囹吞枣,浏览一下就翻过去了,爷爷告诉我:“'读书须用

意,一字值千金',读书一定要认真,要下苦功夫,这样才能有收获。”

第20页,共34页

18.《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塑造了一个不畏艰险、乐观的主人公形象。《骑鹅

旅行记》(节选)中的主人公尼尔斯是个淘气、顽皮的孩子,他因得罪了小狐仙被

变成了拇指大的小人儿。

19.《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梗概部分按照鲁滨逊历险的时回顺序记叙了他“流

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的事。

20.老师的一番话让我受益匪浅,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o我们要想

真正地了解一个人就得和他多接触,近距离地观察他,正所谓“近水知鱼性,近

山识鸟音”o

21.只有和一个人相处久了,才能看出这个人的品性如何,正所谓“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老师的一席话让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真是“听君一席话.胜

读十年书”。

22.小明在寒假期间开始预习新学期的课本,他得意地认为自己是最努力的人了,

但妈妈却说:“‘英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说不定有人比你更早开始学习呢!”

2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很多外国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其中,给我

印象最深的是鲁滨逊,我认为他(她)是一个不畏艰险、聪明能干、冷静理性、

积极乐观的人。课外我还阅读了一些其他的世界名著,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小王子》等。

24.“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

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从中我

们能感受到朱自清先生对时间流逝感到惆怅的情感,也启示我们要珍惜时间.不

虚度光阴。

25.《那个星期天》中,作者按照时回顺序记叙了令“我”难忘的第一次盼望。

第21页,共34页

“我”在这一天里的心情变化是兴奋期待f焦急无奈f失望委屈。

26.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27.“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这句格言的意思是:别说你出发得早,还有比

你更早的人。

28.我知道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气盈门。

29.爸爸告诉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他的话让我受益匪浅,真是“听

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二

30.“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

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这段话出自朱自

清的《匆匆》,告诉我们:时光易逝,要好好珍惜时间。

31.《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他在文中写道:“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

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

置,也没有影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

的感慨。

32.《那个星期天》按时间顺序,通过对太阳光线的描写,表现了“我”的心情

变化:兴奋、急切一焦急一焦急、惆怅一失望、委屈。

33.诗以言志。于谦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明自己持身清白、

坚贞不屈的心性;郑燮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抒发自己刚正不

阿、铁骨铮铮的情操;李贺借“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表达自己渴望被重用、

一展抱负、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3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司马迁说的。毛泽东在

《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引用了这句话,并且指出张思德同志为人民利益而死,就

第22页,共34页

很有价值。这让我想起了李大钊、雷锋(写出两个)等人。

35.句以明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告诉我们:要及时孝顺父母,

不要让亲情留有遗憾。“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告诉我们:要勤俭

节约,杜绝浪费。”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告诉我们:要多读书,

不要到用时才意识到自己知识匮乏。

3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你们一定要加倍努力,相信将来你们一定比

老师更优秀。”老师常常用《荀子》中的这句话鼓励我们。

37.有些事不必死钻牛角,要学会变通,正如《周易》中所说的“穷则变,变则

通,通则久二

38.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早在两千多年前,《淮南子》中就

提出“苟周于事,不必循旧”的观点。

39.《学弈》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

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也需要多观察、多思考。《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

号之后》让我们懂得:科学发现所需要的冠感来自独立思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表里的生物》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好奇心强、爱观察、善于思考且比较执着的孩

子形象。《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让我们感受到了科幻小说的魅力。

40.诗可写景,《马诗》中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粉”让我们领略了边塞风

光;诗可言志,《石灰吟》中的“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明了自己

持身清白、坚贞不屈的心性。

4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

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

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段话出自《为人民服务》,它是毛泽东同志

第23页,共34页

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慎会上所作的演讲。

42.元元犯了错误,但她听不进别人的批评,我会用“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

耳利于行”来劝告她:古人认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若“常将有日思

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

不待”是在劝诫我们及时孝敬、陪伴父母。

43.《学弈》中写其中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的句子是“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

秋之为听”,写另一个人学习时三心二意的句子是“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

禺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填原文)

44.《两小儿辩日》中第一个小孩的观点是: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他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

近者大乎?(填原文)

45.“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这句话可以用《周易》中的“穷则变,

变则通,通则久”来解读。中国的先人们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

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改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我们的改革正在进行中,不能停止,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46.我的书法是爸爸教的,爸爸看到我写的字比他的还好,不禁引用《荀子》中

的语句叹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7.同样写春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

却无”写出了春雨的滋润、顺滑、细密;《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

细无声”写出了春雨的轻盈。

4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写了既送春归

去,又送友归去,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留恋,对友人的深情。

第24页,共34页

49.古诗词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遇到艰难坎坷,我们用《竹石》中的“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警醒自己;老年人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时,我们

可以用苏轼《浣溪沙》中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