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之美制指什么制度_第1页
一代之美制指什么制度_第2页
一代之美制指什么制度_第3页
一代之美制指什么制度_第4页
一代之美制指什么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代之美制指什么制度篇一:XX 届高考历史(岳麓版,广东专用)大一轮考点两级梯度练:第 2 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考点梯度练 学科王 学科王 学科王 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 学科王 1西汉初年部分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 学科王出现这种现象与哪种制度有关 ( ) A世卿世禄制 C察举制 答案 B 学科王 B军功爵制 D九品中正制 解析 采用排除法。第一,由时间“西汉初年”和从表格中各人的出身,看出汉初“布衣”将相局面。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奴隶社会,是一种贵族政治,排除 A;C 出现于汉武帝时;D 出现在魏晋时期,以门第族望为标准。 2 学科王 “唐太宗在未登基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 ”这反映出唐代 ( ) B皇权至高无上 D尚书省地位下降 A宰相有职无权答案 B 解析 学科王 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 从材料信息看,因为唐太宗在未登基前曾经做过尚书令,因此,唐太宗即位后, “尚书令”一职无人敢当,导致“常虚悬其缺” ,体现了对皇权的“避讳” ,说明皇权至高无上,选 B 项。A、C、D 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3 “三司之职?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 ”这段引文描述的是下列哪一时期的官制 学科王 学科王 ( ) A秦朝 学科王 学科王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三司主管国家财政税收,这是宋代三司的职能。宋代,中书门下 掌握行政权,枢密院掌管军队,三司掌管财政。 4 “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 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学科王 ( ) 学科王 A重用亲信 C分化事权答案 C 学科王 B频换丞相 D废除宰相 解析 关键信息:“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 、 “上言请分中书吏房臵审官院,刑房 学科王 臵审刑院” 。由关键信息可知,宋代不断通过分割宰相的权力来强化君权,C 项正确;A、B、D 项并没有从题干中体现出来。 学科王 5 “太宗命曹彬取幽州,而宰相李昉等不知。其伐辽,一日内六召枢密院计议而中书不预闻。 ”(钱穆国史大纲)这说明当时 学科王 ( ) A军事行动保密性强 C吏治混乱职责不明答案 D 学科王 B政府执政效率较高 D相权受到较大削弱 解析 材料中的“枢密院”等词句表明材料所处的朝代为宋朝,宋朝时中央政府实行 学科王 学科王 “二府三司制” ,其中枢密院掌握军权,中书门下掌握行政权,三司掌握财政权,以 学科王 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材料里的“宰相李昉等不知?而中书不预闻”等句反映了相 学科王 学科王 权有限,权力较弱。 6晋初刘毅在请罢中正除九品疏中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下列改变这一局面的制度是 A世袭制 C科举制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能力。题干引文中反映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这种人才选拔制度的特点是根据人才的家庭出身和背景、品性,制定等级,此种人才选拔制度具有不公平性。打破这种情况的人才选拔制度是科举制,科举制不论人才门第、 学科王 学科王 ( ) B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 出身,具有一定的公正、公平性。 7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某一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掌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 学科王 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 。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机构 A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B能够参与中央决策 C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 D适应了皇权加强的需要 学科王 ( ) 答案 D 解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题干中的“掌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 学科王 批答,以平允庶政” 。从“票拟批答”可以看出它是指明朝的内阁职责。再结合明朝内阁制的形成相关内容就能得出答案。 8明代为皇帝掌管“诏狱”(由皇帝亲自断案的重大刑狱)的锦衣卫,设在洪武门的内右侧,而国家正式司法机构三法司设在较远的皇城西北。这实质上表明学科王 ( ) A司法审判权力的提升 C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朝专制皇权的加强的理解能力。明朝设厂卫等特务机构,目的是加强皇权专制。故选C。 学科王 B中央集权的加强 D行政效率的提高 学科王 深化训 学科王 学学科王学科王科王 练练会深度思考 9据史记记载,汉文帝佞臣邓通曾对丞相申屠嘉礼仪怠慢,申屠嘉严斥邓通,并招其至丞相府,依律欲斩之,后文帝求情方才得免。这说明 ( ) A汉初礼仪制度至上,无人可以违背 B汉初丞相位望隆重,皇帝也礼让三分 学科王 C丞相申屠嘉专权,汉文帝大权旁落 D丞相申屠嘉刚直不阿,坚决维护法度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汉代初年,丞相权力较大,文帝求情后才赦免佞臣邓通一事充 学科王 分说明了这一点。故选 B 项。 10三省六部制在发展过程中 ( ) 学科学科王王 ,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 部。此制度的积极作用是 A使封建选官用人制度得以完善 B分割相权,削弱了皇帝的权威 学科王 C扩大议政范围,有利于政治民主 D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机构效能 答案 D 学科王解析 A 项错误,选官制度的完善是科举制的实行;B 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C 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不利于政治民主。D 项正确,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机构效能。 学科王 11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主要反映出( ) A历朝皇帝关注先帝的言行举止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学科王 D记注官记载的史料有误不实 学科王 答案 B解析 此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趋势的理解。根据从汉朝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选 B。 12 “(清代)军机处值日章京?凡本日所奉谕旨,所递片单,均钞钉成册,按日递添, 学科王 学科王学科王 ,到清朝康熙皇帝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反映出 学科王 学科王 中国古代皇权专制主义不断加强,而军机处的设臵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故 月一换。凡发交之折片,由内阁等处交还及汇存本处者,每日为一束,每半月为一 学科王 包?均责成章京检覆无讹,按季清档,月折及各种存贮要件,收入柜中,值日者亲 学科王 手题封,渭之封柜也” 。这说明军机处实质上 ( ) 学科王 A防止了大臣专权 学科王 学科王 B强化了君主专制 D扩大了统治基础 学科王 C取代了内阁权力 答案 B 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了清代军机处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这种保密制度实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故选 B。 学科王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学科王 材料一 观察下面一幅图片: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 学科王 学科王 学科王 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 学科王 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传 材料三 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 学科王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 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中山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主要依据是什么? 学科王 孙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 学科王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 学科王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选拔问题的看法。 答案 (1)制度: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 学科王 (2)观点: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时会徇私舞弊,难以选拔出真正有用的 学科王 人才,因而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3)看法:科举制取代荐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标准,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是我 学科王 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学科王 (4)看法:选官制度会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往往影响着国 学科王 家的治乱兴衰。(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第(1)问,根据材料一图片中的“九品” 、 “中正”等信息,首先判断出制度,然后根据所学回答。第(2)问,分析概括材料二来回答,主要反映了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时会徇私舞弊,难以选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因而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 学科学科王王 。第(3)问,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 学科王 学科王 看法,材料中孙中山先生认为科举制取代荐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标准,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第(4)问,联系上述问题,酌情回 学科王 答即可。 14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秦始皇图二 唐太宗 不管叫什么名称,中国的制度确实和欧洲人所知道的任何制度不一样。?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封建主,即皇帝统治,而由一个极其庞大的机构掌握管理:这个机构就是从“文士贵族”中任用的非世袭的文官系统,或官僚系统,或官吏阶层?很多家族可以上 学科王 升到“文士贵族”的“地位”而重又衰落下去?李约瑟现代中国的古代传统 (1)假如你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名中央政府官员,当时你能够耳闻目睹秦始皇集权的 学科王 主要措施有哪些? (2)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假如唐朝时对高丽用兵,其运作程 学科王 序如何?这种体制有何作用? (3)假如你生活在北宋初期,有意从政,你将会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目的?假如你有幸考中并在中书门下省担任最高长官,你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 学科王 (4)假如你有幸穿越历史时空,对明太祖做一个加强皇权的访谈,你认为明太祖会谈到他的哪些措施? (5)下图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体现了明清时期的什么时代特征?其演进过程 学科王 体现出什么特点? 学科王 篇二:选官制度练习1(XX吉林长春三模26)“唐代科举考试的范围从经文到时事政治、经济、制度、军事、法律、盐 政、漕运、历史、数学、文字学,不仅考儒家的东西,还考道家的东西,使学校教育规模得到空前的发展;从元至清,科举考试的内容几百年一贯制地局限于儒家经典,命题范围有严格的限制?程朱理学成为清办学育才的指导思想。 ”上述材料说明了( ) A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B科举制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 C科举制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制约和导向作用 D科举制的发展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2(XX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月考一19)平等一直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机会均等,就是否定任何特 权,大家有相等的机会自由竞争;结果平等,就是平均分配各种价值,按照人头分配或按需分配。关于机会均等和结果平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9 世纪中期英国重视结果平等 B斯大林时期强调了机会均等 C今天美国体现了机会均等和结果平等的调和 D科举制度重视的是结果平等 3(XX广东肇庆二模12)侯建新指出:“科举制度后来曾引起近代西方贤达的关注,但就其实质而 言毫无现代概念。 ”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评价,符合侯建新观点的是( ) A改变了西方国家的选官制度 B带来师门裙带关系和官场腐败 C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D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 4(XX浙江余姚高三冲刺模拟13)打破特权和垄断,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列各项中 与此无关的是( ) A战国实行军功爵制 B汉代盐铁专营 C隋唐实行科举制 D孔子创办私学 5(XX湖北武汉高三五月供题训练三25)清代学者赵翼提到:“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 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 。而明清时则可通过“捐纳” ,即向政府交纳钱粮获得做官资格。以上现象最能体现出( ) A冗官现象在古代长期存在 B科举制不断受到现实冲击 C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着漏洞 D从宋朝官僚政治开始衰落 6(XX江西九江三模24)钱穆国史大纲中谈到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时说:“?遂破以军 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 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 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政权逐步解放。 ”这种制度最有可能的是( ) A军功制 B客卿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7(XX福建厦门二模16)唐代曾开办“算学馆” ,一度把数学纳人科举范围,但算学科考出身的官 员官阶很低,所以应试的人很少,到了晚唐,算学科考试停止了。算学科的最终命运反映了唐朝( ) A科技发展的停滞 B科举制度的衰落 C官僚政治的腐败 D社会价值取向功利化 8 AB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C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 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无关 9东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子,巨谓妻曰:“贫乏不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何不)埋此子。 ” 郭巨因此被举荐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 A刺史制度 B科举制 C编户制 D察举制 1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这一制度的用意是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 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来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下列制度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11北京大学出台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禁让人们想到了古代的“孝廉” 。以孝 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的必由之途。这种制度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八股取士 12XX 年 7 月 18 日, 深圳特区报刊登科举制之美一文:“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政治家、 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外交家等,通过科举而施展才华,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 ”这充分说明了( ) A科举制完全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B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实用人才 C科举制彻底抛弃门第等级观念 D古代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13(XX四川宜宾高三 7 月调研2)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 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 ”可见,科举制度( ) A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 B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 C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D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14(XX福建龙岩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 政治之兴味,使人们热衷于当官?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隋朝创立的( ) A世官制度 B察举制度 C科举制度 D刺史制度 15(XX湖南张家界高一第一学期期末4)唐摭言中记载:一次唐太宗走到殿后端门时,见到新 取的进士们一个个排着队,规规矩矩地走出去,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意谓天下英雄都落入我的圈套了)此记载能够体现出的中心含义是( ) A唐朝是英雄辈出的封建社会鼎盛时期 B唐太宗是尊师重教的典范 C知识分子们在当时是社会的主流人物 D科举制是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16(XX江苏学业水平4)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 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 A世卿世禄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17(XX湖北部分重点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24)明代规定儒生按照不同的品级可免除不同的丁、粮 和杂役,即“免于编氓之役,不受侵于里胥” 。此规定( ) A从经济方面支持了科举制度 B是广大农民乐于接受的税收方式 C有利于促进土地私有制发展 D废除了封建人身和劳役依附关系 18(XX贵州遵义高三第一次联考2)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 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该选官制是( ) A征召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世禄制 19(XX广东湛江高三 10 月调研14)隋朝科举制度规定,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 按考试成绩录用为国家官员。这反映了当时推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稳定 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基础 C扩大入仕之途,加强统治基础 D打破特权垄断,提高专制政体 20(宁夏学业水平1)中国古代不少统治者强调以“孝”治国,特别强调这一标准选拔官吏的 制度是( ) A禅让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1(四川学业水平2)伏尔泰说:“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 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 。他主要赞赏中国的( ) A三公九卿制 B察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22(XX天津学业水平2)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的主要作用是( ) A繁荣儒家文化 B防范地方割据 C削弱宰相权力 D加强中央集权 23(XX四川绵阳一模5)有学者认为,隋唐科举制度比起以前的选官制度无疑是革命性的创新和进 步。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科举制度( )A以官举士,择优选拔 B公开考试,平等竞争 C冲破门第,品德惟上 D自由报名,唯才是举 24清代诗人龚自珍诗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该诗中的“人才”在当时的中国凋零的直接原因是( ) A程朱理学束缚 B僵化的科举制 C中西文化不交流 D专制政治 25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等小说名著的共同点包括( ) 章回体短篇小说集 反映明清社会的危机 批判现实的力作 以科举制度的批判为重要内容 ABC D 26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诩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 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严诩以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科举制度,考查诗赋 C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强大 D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 27(12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情。 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韫才毓行者,咸了于是。 ”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2 分)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4 分)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4 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面一幅图片: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 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材料三 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主要依据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29(XX广东汕头高一期末25)(16 分)选官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结 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 。 范晔后汉书樊条传 材料二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者也。 晋书刘毅传 、 晋书王沉传 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何种选官制度?选官的标准各是什么?(4 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中宋代登科人数较唐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相对于材料一、二中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具有什么特点?并据此分析科举制的意义。(6 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废除科举制的背景。(6 分)【提示: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作答】 30(XX福建福州二模38)(3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之法,以八股制义取士,实不足据。况有司故事奉行,士子以腐烂时文互相弋取功名以去,此人才所以日下也。 林寿彝射鹰楼诗话 道光帝 1841 年上谕道:“近来士习未醇,往往怀挟入场,冀图抄袭。本科会试,经王大臣搜出十余名之多。 ”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 1023 材料二 (1841 年两广总督祁埙上疏)须就武备开取士之途微寓变通考选之制。如文试第三场策问五道,请定五门发题:曰博通史鉴,曰精熟韬钤,曰制器远算,曰洞知阴阳占候,曰熟谙舆图情形若兵书上祥(详)水战之阵法,图志则通外域之夷情,并足裕远谟而操胜算。 皇朝道咸同光奏议卷 42 材料三 各省学臣于岁(注:1888 年)科试时,生监中有报考算学者赴总理衙门,试以格物、测算、及机器制造、水陆军法、船炮水雷、或公法条约、各国史事诸题,择其明通者,录送顺天乡试与通场士子一同试以诗、文、策论此项人员若于会试中试后,得用享职。 醇亲王奕譞等奏折 材料四 (1898 年 6 月 23 日光绪帝下谕)着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 改试策论(1905 年 9 月 2 日清政府下诏)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光绪朝东华录 (1)材料一反映清中期科举制度存在着哪些弊端?(4分) (2)材料二中祁埙的科举改革建议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体现了什么样的改革宗旨?(12 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清中后期科举改革的历程及其特点。(14 分) (4)综上所答,说明教育变革与时代变迁的关系。(6分) 篇三:美制螺纹的表示方法三美制螺纹的表示方法三 美制螺纹的表示方法 本帖被嘻嘻从标准求助移动到本区(XX-10-06) 美标螺纹表示方法学习 在美标中一般螺纹是这样标注 20 UNF 2 A 以前又为 1/4 20 UNF 2A -公称直径(现在多以小数表示基本大径单位:inch) -每英寸牙数(即螺距) -螺纹系列代号 -螺纹等级代号 注: 的数值小于 1/4in 的小直径系列为公称直径代号不是公称直径的英寸值用 012345681012 十个来表示。 代号为 012345681012 的螺纹大径(in)分别为: ; 粗牙螺纹每英寸牙数分别为: 645648404032322424; 细牙螺纹每英寸牙数分别为: 80726456484440363228。 螺纹代号 Thread Code 一、英制螺纹(螺纹牙型角 55 度)Thread of British standard ( Thread itch shae angle 55) BSW英国标准惠氏螺纹(粗牙)British Standard Whitworth Thread ( Coarse ) BSF英国标准惠氏螺纹(细牙)British Standard Whitworth Thread ( Fine ) G直管螺纹(外螺纹分 A、B 两面级、丝锥分 G、GD)Straight ie thread ( Outside ) thread in AB: tas in G、GD ) R锥管外螺纹(旧代号 ZG;KG)Outside aer ie thread ( Old thread code ZG,KG ) RC锥管内螺纹(旧代号 ZG;KG)Inside ta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