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与均田制相应的赋税制度篇一:题目 5270f91dc281e53a5802ff27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 12题和填空题第 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 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题目 645bb21e650e52ea5518981e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 12题和填空题第 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 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三:XX 最新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古代赋税制度专题(XX-4-22) 一、中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 1. 的财物作为贡赋。2.春秋时期: 它是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公元前 6世纪初,3. 国家的主要赋役负担有田租、人口税、更赋、徭役、兵役等,另外统治者还征收各种田亩附加税和征发杂税等。汉代的田租税较轻,但人口税和更赋很重。4. 5.隋唐时期:(1“租”是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定量的谷物; “调”是缴纳定量的绢或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徭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庸” 。隋朝的庸有年龄限制(50 以上) ,唐朝的庸不再有年龄限制。它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2 主的收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6. 募役法指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愿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方田均税法指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多少和贫瘠收赋税,官僚地主不例外,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7.明朝 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8.清朝 有利于当时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内容特征分类 1. 2. 3.三、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或规律) 1. 2. 3.;5. 以上赋税制度演变规律主要反映了 6.7. 对商品收重税说明封建制度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四、中国古代赋税调整的几种情况 1.新王朝建立之初,经济凋敝或荒歉之年,减免纳税额。如汉高祖把田租降为十五税一。 2.在政府掌握大量无主土地而农民没有土地的情况下,政府授田给农民,规定授田者定额交纳租税。如租庸调制。3.当政府直接控的农业人口少,影响政府收入时,政府规定按照土地财产的多少纳税,使土地多者多纳税。如两税法。 4.封建政府为掠夺更多的财富,增加农民的赋税。如明末加派的“三饷” 。 五、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作用 1.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农民依附关系松驰,为商品经济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促进了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4.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调整,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时的矛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说明封建政府内部的部分调整,不可能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5.每一次赋税改革都对历史产生了积极作用,说明改革税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1.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有 ( ) 西周 北魏 唐朝 明朝 A.B.C. D. 2.两税法、方田均税法和一条鞭法开始实施时,政府财政收入都明显增加,主要是因为( ) A.新法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 B.地主官僚必须按田亩和资产纳税 C.商人和手工业者必须纳税 D.由原来的征收实物改为征收银两 3.据三国志记载,三国魏初年,仓慈任敦煌太守,“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按人口分割土地给贫民耕种) ”。材料反映了当时河西走廊的社会经济特征是 ( ) A.经济得到发展,与内地经济交往频繁 B.魏政权对这一地区进行了有效地管辖 C.已经逐渐趋向农耕,土地兼并严重 D.成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耕作方式与中原无异 4.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 ) 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 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统治者的经济政策 A.B. C.D. 5.从唐朝的租庸调制到北宋的募役法实现了 ( ) A.代役税从实物到货币的转变 B.征税标准从人丁到田亩的转变 C.农民负担由重到轻的转变 D.赋税制度对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由阻碍到促进的转变 6.下列选项中,体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是 () “相地而衰征” “令民为什伍”“为田开阡陌封疆”“民年五十,免役收庸” A.B. C.D. 7.中国古代史上的赋税政策中,既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又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是( )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方田均税法 8.西周实行的井田制与隋唐推行的均田制的相同之处 ( )A.国家控制大量土地 B.本质上都是土地公有制 C.农民都是在土地上集体耕作 D.农民都要交纳一定的田租 9.在社会转型时期,将中国古代封建土地所有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的相关内容有 ( ) 鲁国初税亩 “相地而衰征” 商鞅变法 李悝在魏国变法 A. B. C. D. 10.中国古代封建政府进行赋税政策调整或赋税制度改革的出发点是解决 ( )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 封建国家与农民的矛盾 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 封建政府的财政危机 A. B.C. D. 11.唐代两税法成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体现在( ) A.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 B.税收主要依据由人丁转向资产 C.把徭役和杂税分摊到田亩上 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12.下列赋税制度体现了古代“勿夺农时”思想的有( ) 编户齐民 租庸调制 募役法 一条鞭法 A.B.C.D. 13.史书记载:“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 ”这一税法实施的直接原因是() A.土地兼并之风盛行 B.均田制破坏 C.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D.封建经济发展 14.便民图纂 “上仓”图中有这样一首诗:“秋成先要纳官粮,好米将来送上仓。”说明在古代( ) A.“官粮”是农民唯一的租税负担 B.封建统治者无情地剥夺农民的劳动果实 C.封建国家向每个农民征收地租 D.在征收赋税的过程中国家首先保证农民的生活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熙五十一年(1712 年)谕大学士九卿等:今海内承平已久,户口日繁。若按见在人丁加征钱粮,实有不可。其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 清圣祖仁皇帝实录材料二 丁口之输赋也,其来旧矣。至我朝雍正间,因各疆吏奏请,以此摊入地亩。于是,输纳征解,通谓之地丁,或曰丁随地起。惟均之于田,可以无额外之多取,而催科易集。其派丁多者,必其田多者也;其派丁少者,亦必有田者也。保甲无减匿,里户不逃亡,究穷免敲扑,一举而数善备焉。-熙朝纪政 材料三 材料四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帝说:“本朝自统一区宇以来,于今六十七八年矣。百姓俱安享太平,生育日以繁庶。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分一人之产,供数家之用”材料五 乾隆后期,湖北汉江两岸, “百姓坐齿日繁,垮垸日多,凡蓄水之地,尽成田庐”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清朝前期实行什么 赋税制度?引述材料,扼要归纳这一制度的显著特 点。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指出实行这种赋税制度的积极效果。 (3)根据材料四和材料五,简要分析上述赋税制度在后来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解析 均田制肇始于北魏,废止于唐中后期,故选。 解析 两税法、方田均税法和一条鞭法这三者的共同点是:收税标准不是以人丁为主,而是以田亩和 资产为主。这样,地主官僚也必须交税,扩大了纳税面,政府的财政收入有了明显增加。 解析 材料中的“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说明土地兼并严重;“随口割赋”说明河西走廊 已经逐渐走向农耕。 解析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而不是长江流域,这不是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原因。 解析 由于募役法中收取“役钱”的规定,所以代役税向货币转变。 解析 分属管仲改革、商鞅变法的内容,又都是经济内容;不是经济范围,时间不对。 解析 C项将役银分摊到田亩上,且纳银代役,所以符合题干要求。 解析 井田制、均田制都是国家控制大量土地的情况下而实行的制度。B、D 符合均田制,C 项符合井田制。A是共同点。 解析 只有税制的变化,通过变法将土地私有制确立下来。 解析 是民族关系的内容,应排除。出发点是政府解决与农民或地主的矛盾或解决财政危机。 解析 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以资(转载于: 小 龙文档 网:中国古代与均田制相应的赋税制度)产和土地作为征税的标准,故 B项正确。 解析 项中人民的赋役沉重,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排除。 解析 :封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地兼并,土地兼并 导致均田制瓦解,从而使得租庸调制崩溃。租庸调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汉字翻译成拼音课件
- 汉字的象形文字课件
- 汉字溯源课件谭飞
- 工程结算工作协议书
- 《中国传统文化》19秋冬校内知到智慧树答案
- 我父亲演讲稿
-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课件 我上学啦 我上学啦 4.好玩的游戏
- 永旺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永久收入理论课件
- 水表基础知识培训教材课件
- 多媒体教室使用的课件
- 高中英语必背3500单词表完整版
- 【语文单元主题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整体教学以及教材解读》课件部编版创新
- 疑难病例讨论PPT模板
-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EPC总包合同范本
- 银行关于不动产抵押物权证保管操作模版
- 大金压缩机使用说明(D型)
- 心肺复苏术(三人组)操作程序及技术标准
- 工程进度计划横道图
- 医药代表销售技巧培训
- 牛的品种及生物学特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