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乌克兰政党制度篇一:乌克兰XX 年 11 月 21 日,乌克兰政府决定停止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及“深入而全面的自由贸易区协定”的准备工作。此后,支持加入欧盟的乌克兰人开始在基辅和其他城市举行大规模抗议活动。他们围困总统府、政府大楼和议会大厦,并在基辅的独立广场安营扎寨,要求政府下台并提前举行总统大选和议会选举。随着抗议示威的持续发酵,乌克兰国内紧张局势愈演愈烈。 挥之不去的“俄罗斯因素” 乌克兰亚努科维奇政府决定推迟与欧盟签订联系国及自由贸易区协议的主要原因与俄罗斯有关。 众所周知,乌克兰和俄罗斯是独联体中最大的两个成员国。受历史恩怨和现实矛盾的影响,乌克兰对俄罗斯始终抱有戒心和疑虑。但无论在经济和政治领域,还是在民族关系和军事安全等方面,乌克兰又都离不开俄罗斯这个强大的邻国。因此,二十多年来,乌俄关系时好时坏,明争暗斗从未停止。 乌克兰独立后,乌俄关系面临着许多棘手难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领土争端、能源供求、黑海舰队的分割及经贸摩擦。随着北约和欧盟东扩进程的发展,近几年乌俄关系又增添了地缘政治安全这个引人注目的新问题。 北约和欧盟的东扩既对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也对俄罗斯的安全和地区势力范围构成了有力挑战。俄罗斯无力阻止北约和欧盟的东扩进程,只能采取措施尽量延缓这一进程或将其引发的副作用降至最低。 亚努科维奇上台后,乌克兰通过立法程序排除了加入北约的可能性。此后,乌俄关系出现了明显改善。但亚努科维奇政府和大多数乌克兰民众却并没有放弃加入欧盟的目标。 俄罗斯认为,乌克兰经济对俄罗斯的依赖性很重。所以,力图用经济手段削弱和打消乌克兰加入欧盟的主观愿望。除在能源供给、资金援助和市场开放等领域向乌克兰实施“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外,俄罗斯还千方百计地使乌克兰加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组成的关税同盟(以下简称三国关税同盟)。1亚努科维奇虽然表达了与俄罗斯加强经贸合作的愿望,但并不热衷于加入俄罗斯主导的三国关税同盟及以该关税同盟为基础的欧亚联盟。毫无疑问,如果得不到乌克兰的支持,俄罗斯力挺的欧亚联盟就难以实现。 为向乌克兰施加压力,俄方多次表示,如果乌克兰与欧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俄罗斯将被迫保护自己的市场。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对媒体说,如果乌克兰成为欧盟联系国,廉价的欧洲商品就会经过乌克兰涌入俄罗斯市场。俄罗斯因此将不得不采取保护性措施,对乌克兰商品关闭俄罗斯市场。2总统普京也表示,俄与乌克兰相互开放市场,如果乌克兰向欧盟完全敞开大门,俄不可能维持与乌克兰的现状。3 俄罗斯领导人的表态并非“纸上谈兵” 。XX 年 8 月,俄海关加大了对乌克兰进口商品的检查力度。此后的检查虽有放松,但俄依然对乌克兰商品实施一些限制性的准入措施。毋庸置疑,俄罗斯的贸易“大棒”对乌克兰出口造成了负面影响,使不景气的经济雪上加霜。 国际金融危机及欧洲债务危机影响了乌克兰的出口贸易,也加大了其获得外资的难度。因此,近几年乌克兰经济始终萎靡不振,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居高不下,经常项目逆差和财政赤字不断扩大。毫无疑问,如果俄罗斯加大对乌克兰的制裁,乌克兰经济形势会更加恶化。这对希望在 XX 年大选中连选连任的亚努科维奇而言极为不利。 亚努科维奇原本希望,在乌克兰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和自由贸易区协定后能获得欧盟更多的经济援助。但是,欧盟“外长”阿什顿却表示,欧盟仅仅能帮助乌克兰从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获得资金援助。这显然使亚努科维奇大失所望。相比之下,俄罗斯在经济上更为大方。“一边倒”与“两面讨好” 乌克兰与欧盟的关系由来已久。1991 年 8 月 24 日乌克兰宣布独立后,欧盟于 12 月承认了乌克兰的独立。1992年,欧盟启动了向乌克兰提供技术援助的计划。翌年,乌克兰议会决定将加入欧盟作为乌克兰对外政策的目标之一。欧盟驻基辅代表处于 1993 年 10 月开始办公。 欧盟东扩后,乌克兰与欧盟在地理上的距离越来越近。尤其在 XX 年欧盟启动“东方伙伴关系”计划后,乌克兰在欧盟东扩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 欧盟十分看重乌克兰的地缘政治位置,而加入欧盟也是许多乌克兰人梦寐以求的战略目标。乌克兰希望通过加入欧盟来达到以下目标:一是获取欧盟的资金援助和巨大的市场份额;二是借助欧盟的力量制衡俄罗斯。 应该指出的是,受国内政治分野的影响,乌克兰历届政府对加入北约的热情和兴趣有所不同,但希冀加入欧盟的态度基本一致。 乌克兰首任总统克拉夫丘克的对外政策重点是欧洲,外交战略的目标是融入欧洲。这位积极推行“亲西疏俄”政策的乌克兰领导人曾说过,乌克兰是新欧洲国家,应成为欧洲大家庭中享有同等权利的一员。 1994 年上台的总统库奇马对乌克兰的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由向西方“一边倒”转为“两面讨好” ,即在欧盟与俄罗斯之间寻求平衡。他在就职仪式上说:保持对外政策的多面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和不结盟地位,是乌克兰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他重申,乌克兰融入欧洲的战略目标是加入欧盟。但是,他在主张乌克兰融入欧洲和加入欧盟的同时,也希 望加强与俄罗斯的关系。他甚至认为,在乌克兰对外政策中占据主要位置之一的是同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乌俄关系的稳定,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欧洲的安全。正是在库奇马当政时,欧盟与乌克兰在各个领域和层面建立了经常性的交流机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1998 年生效的“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PCA)。其宗旨是推动双方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双方甚至还就乌克兰市场经济地位、简化签证手续,以及市场准入等比较关键的问题开始进行谈判。XX 年,库奇马总统向议会提交了融入欧洲的选择:XXXX 年乌克兰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构想 。一些乌克兰学者认为,这个纲领性文件对乌克兰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XX 年 12 月,乌克兰爆发了“橙色革命” 。欧盟视其为遏制俄罗斯影响力的良机。通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等国际组织,欧盟对乌克兰的选举进行了有力的干预,对乌克兰第二轮选举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并支持亲西方的尤先科取得最后的胜利。 XX 年开始当政的总统尤先科热衷于西方的价值观和民主思想,且从不隐瞒接近西方的战略意图。XX 年 1 月 26 日,尤先科在欧洲议会发表演讲时指出,对乌克兰而言,欧洲市场是俄罗斯国内市场的 6 倍。对欧洲来说,今天的乌克兰还是沉睡的“大象” ,明天就将成为欧洲最现代化的市场。乌克兰的多方位外交已成为历史,今后乌克兰对外政策的方向将是融入欧洲和加入北约。 在尤先科政府的努力下,欧盟终于在 XX 年正式承认了乌克兰的市场经济地位,双边经贸关系从此取得了更快的发展。在 XX 年 5 月 7 日举行的首届欧盟与东部伙伴关系国峰会上,尤先科指出,XX 年 12 月欧盟推出的“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将极大地改善东欧的政治环境,增强乌克兰与欧盟国家的相互信任,为实现欧洲一体化、扩大民主及维护地区安全创造了新动力。正是在尤先科当政期间,乌克兰与欧盟启动了签署联系国协定的谈判进程。 4 XX 年上台的亚努科维奇总统主张全面平衡乌克兰的外交政策。为修补尤先科时代屡遭磕绊的乌俄关系,亚努科维奇政府颁布了内外政策原则法 ,放弃了一些不利于推动乌俄关系的做法,如排除了乌克兰加入北约等军事集团的可能性。但亚努科维奇政府仍然把加入欧盟作为其战略优先目标,积极推动与欧盟的一体化进程,致力于深化与欧盟的合作。在 XX 年 12 月 19 日的乌欧峰会上,亚努科维奇总统认可了联系国协定的内容。XX 年 3 月 30 日,乌克兰与欧盟的主要谈判人草签了联系国协定;XX 年 7 月 18 日,双方还草签了“深入而全面的自由贸易区协定” 。5甚至在 XX 年 2 月 25 日的乌欧峰会上,亚努科维奇总统还对欧盟领导人表示,乌克兰将尽量满足欧盟的要求,力争在 XX年 11 月 28 日的第三届欧盟与东部伙伴关系峰会上签署联系国协定。6毫无疑问,亚努科维奇在权衡是否加入欧盟这一问题上的摇摆在国内是有不同民众基础的。一些民意测验的结果表明,支持加入欧盟的人略多于希望加入关税同盟的人。年轻人更希望乌克兰早日加入欧盟,认为欧盟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人民生活优越,民主制度更为成熟。许多年轻人甚至希望在乌克兰加入欧盟后移民他国。但是,欧盟经济回升乏力,在自顾不暇的情况下不可能鼎力援助并非其成员国的乌克兰。如果俄罗斯切断与乌克兰的经济联系,乌克兰经济蒙受的损失将不堪设想。这是亚努科维奇政府不得不在欧盟与俄罗斯之间寻求利益平衡的主要原因。 不容忽视的国内因素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乌克兰在加入欧盟问题上犹豫不决,也与一系列国内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东两部地区的隔阂。 乌克兰的东部地区临近俄罗斯,受俄罗斯的影响较大,与俄罗斯的关系较为密切,因此希望与俄罗斯保持更为紧密的关系。西部地区靠近欧盟,在各个方面更容易亲近欧盟,因此希望与欧盟进一步发展关系。 篇二:乌克兰危机认识关于乌克兰危机的认识 乌克兰危机从 XX 年 11 月开始,到 XX 年 9 月基本结束,而其所造成的影响至今仍未消失。在谈认识之前,我们应当先了解这件事情的始末。 一:事件始末 事件始于 XX 年 11 月,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的内阁意外宣布,暂停与欧盟联合协议的准备工作,将转而与俄罗斯加强经贸联系。此举引发了国内亲欧的反对派的不满,引发了国内的抗议游行,并且反对派执意要求总统下台。到了 XX 年 2 月,抗议不断升级,引发了数千人参与的暴乱,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迫逃往俄国,同时乌克兰国内确立了 5月为新一届的总统选举日。XX 年 3 月,俄国介入乌克兰的克里米亚事务中,宣布将出动军队来保证当地俄语民众的安全。同时宣布将会因为乌克兰所拖欠的债务而终止对于乌克兰的天然气优惠,并且讨要 160 亿美元的债务。同月,克里米亚乌克兰空军基地宣布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的领导,引发了顿涅兹克州与卢甘斯克州的先后独立。4 月,基辅当局开始动用军事力量来镇压几个发生暴乱的州。克里米亚公投结果使得克里米亚加入了俄罗斯。此后大大小小的伤亡事件时有发生。 XX 年 7 月,美国联手欧盟开始介入乌克兰危机,对俄国进行经济制裁。8 月,俄国也开始了反制裁。9 月,乌克兰内部也逐渐趋于平静。 本次乌克兰危机中所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乌克兰自身了。外务缠身,内政混乱,股票暴跌,使得原本就不怎么样的乌克兰的经济雪上加霜。而俄国与美欧双方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危机爆发原因 乌克兰的内部的西部主要语言为乌克兰语,东部的主要语言为俄语;西部为乌克兰族,东部为俄罗斯族。这就导致了乌克兰东西差异大。在苏联时期,因为苏联本身就是众多国家的联合体,乌克兰内部的这些差异就不值一提了;但是苏联解体后,这样的差异开始显现出问题了。西部人口多,想搞总统制,比较有利;而东部州多,想搞议会制,比较有利。双方互持不下,僵持了很久,所以 1991年独立之后过了好几年才搞出一个宪法,并且在宪法里也没有说明到底采取何种制度。过去橙色革命之前是搞总统制,橙色革命以后改到议会制,后来亚努科维奇上台以后又搞回总统制,这回反对派上来以后接着搞议会制,还是摇摆不定的。政治上的混乱,使得原本富饶的乌克兰慢慢走上了经济衰落的不归路。 同时政治上的混乱也是的人民群众们对政府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试想一个 4000 多万人口的国家竟然有一百多个政党参加选举,能不乱吗?漫长的选举过程也使得民众对此感到反感。人民迫切希望能过上安定的生活。 同时乌克兰国内的腐败也是导致暴乱的原因之一。当民众穷苦之时,与总统有关系的人全部都腰缠万贯了,更加加深了民众对于政府的厌恶感。 正因为乌克兰的大部(转 载于: 小 龙 文档网:乌克兰政党制度)分精力都丢在了政治上,导致国内的经济基本上是一团糟。在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前,外汇储备就最多只能支撑 2 个月了。从一个能成为独联体最富有的国家的国家,到现在这种局面,完全就是因为政治混乱的缘故。西部想加入欧盟,东部想加入俄罗斯,这个矛盾已经很难调和了,和这次亚努科维奇迫于经济压力选择和俄罗斯合作相结合,于是爆发了危机。 当然仅仅只是国内自己闹腾,估计闹上个十年八年都没有什么结果;但是俄国,欧盟,美国一介入,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说白了,这基本上就是古巴危机的翻版,是代理人战争。大国的撑腰,使得乌克兰国内的两个派系越闹越大,最终演变成了现在的局面。 虽然说克里米亚应该是乌克兰的一部分,但是从历史上来看克里米亚应该就是俄国的一部分,是前苏联“送”给乌克兰的。本土民众大部分说的都是俄语,而且苏联刚解体时就曾经举行过一次公投,但是当时的俄国领导人叶利钦并没有足够的胆识来收回克里米亚,仍然希望西方能够接纳俄国,于是这事情就这样压下去了。现在又被提起,在当今的政治形势下直接收回也是合情合理。所以,俄国顺势就收回了克里米亚。从现在看来,无论亚努科维奇在是否加入欧盟这一问题上做出何种选择,都会把现有的矛盾激化。无论哪个选择都会导致他的政治生涯的终结。即使从国家利益来看,他做出的选择是正确的,也是一样。 可以说乌克兰危机的爆发,是注定的,是由政治混乱而引起的巨大的灾难。 三:认识与反思 首先,是否具有统一坚强的政治核心对国内团结至关重要。从 XX 年至今,街头示威在乌克兰时常出现,不仅破坏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而且地区和民族分裂的趋势越来越难以遏制。曾经富庶的“欧洲粮仓”正一步步滑向山河破碎的深渊。在此起彼伏的政治大潮中,乌克兰不乏呼风唤雨的政治派别和政治人物,却没有产生能够凝聚民心、代表大多数民众的政治力量和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统治集团内讧不断,治理能力低下,对突发事件和网络动员反应迟钝,是局势不断恶化的直接诱因。 其次,选择国家的政治体制不能脱离本国的实际情况。乌克兰独立后,接受西方开出的转型“良方” ,实行多党制和三权分立,改变选举制度和方式,最终的结果是直接选举使不同政治力量间的分歧越来越大,无休止的党派纷争导致国内的政治生态发展畸形,集中体现为 XX 年的“橙色革命”以及随后 10 年的政局动荡,其间两次总统选举、三次议会选举,把总统制改为议会制,都没有换来真正的稳定,反而因为组阁困难引发一次次政府危机,国内的对立情绪越来越严重。 第三,惩治腐败和改善民生的成效决定执政根基是否牢固。近些年来,乌克兰政坛丑闻不断,从任人唯亲、裙带关系、寡头政治到官员及其亲属子女的贪赃枉法,与相当数量的民众生活艰难,甚至难以获得工作机会形成鲜明对照。 “透明国际”把乌克兰列为世界上“重度腐败”的 50个国家之一,XX 年在 174 个国家中清廉指数排名第 144 位。许多人参与示威不是因为政治取向,而是对个人境遇的不满。当普通民众把个人的生活困顿都归咎于政府的政策时,这个社会很难保持应有的理性。 第四,不能把国家的命运寄托在大国的“施舍”上。乌克兰由于战略地位特殊,是俄罗斯和西方争夺的对象,也因此得到不少经济上的好处。但是,大国的“慷慨”是建立在自身的地缘战略利益基础上的,援助实际上只是要乌克兰“惟命是从”的一种工具。大国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也使乌克兰的命运难以捉摸。每当形势有所转机,总有外部的不和谐声音出现,无论哪一派在台上,另外一派肯定不缺少强有力的外部支持。 在这场危机之中,乌克兰人民的损失是最为严重的。动荡不安的国内形势扰乱了他们的生活,他们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再次说明一点:一个强大而又安稳的政权,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才能过上好日子! 篇三:乌克兰问题由乌克兰带来的深思 电气 11-7 班 徐增顺 25 号 由于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使我们在课堂上深入了解了最近十分动荡以及,令人感到惋惜的一个地方,乌克兰。乌克兰变局的出现,是西方势力与俄罗斯角力的结果。乌克兰成为两强争霸的一个牺牲品。原执政的总统亚努科维奇和推翻其统治的反对派季莫申科等人,都属于大富豪大资产阶级阶层,他们都不是人民的代言人,他们富足的家产、奢华的生活,表明私有制必然造就富可敌国的官僚资本集团,而这些是人们群众无法企及的。乌克兰政府也不是人民的政府,它的倒台与否本来与人民无关,但反对派领导人和美国、欧盟需要它倒台,这是由它们的利益决定的。在这次变局中,人民群众和警察只是被他们用来进行争斗的棋子,无辜地葬送自己的生命或受伤。同时,美国等西方势力又一次扮演了幕后操纵、推波助澜的不光彩角色,在他们的支持下,乌克兰反对派成功地完成了乌克兰的政权更迭。 近来乌克兰局势激烈变动,克里米亚地区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导致俄罗斯与欧美激烈角力,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乌克兰曾和中国一样实行共产主义体制、同属过社会主义阵营,并都与俄国毗邻、渊源甚深;而又有不同的是,乌克兰早在 20 多年前脱离苏联独立,并宣布实行自由民主政制,但至今政局一直如翻烙饼般反复,转型步履蹒跚。这对正在起步民主转型的国家,尤其是中国而言,自然更值得关注。 颇富戏剧性的是,在乌克兰独立之初,许多乌克兰人天真地认为,一搞民主,幸福生活便随之而来;乌克兰能在不长时间内成为第二个加拿大,小麦成海、牛奶成河;甚至断言 10 年后居民生活可望接近英、法等国水平。但现实却极其残酷。乌克兰进入后极权时代已 20 多年,但不仅政局反复震荡,而且经济也连续负增长,失业率居高不下,民众挣扎在贫困之。 相似地,原本苏联集权体制下非常严重的腐败问题,不仅未能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随着苏联体制解体而消失,独立后的乌克兰反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腐败的国家之一。总之,乌克兰的转型不仅和不少国家如埃及、泰国一样非常艰难,而且被认为是失败案例。 可见,自由民主虽是人心所向,但转型成功却并不容易。这自然也再次成为各种支持集权主义的“左”派幸灾乐祸、否定自由民主的口实。因此,乌克兰局势不能看作单纯的国际时事,其中还蕴含着更具普遍意义的问题,即如何转型、转型的困难究竟在哪里? 乌克兰转型困境的最重要根源,是国内严重的结构性和根本性的分化、对立。俄乌关系绝对是“剪不断、理还乱” 。一方面,乌俄差不多可谓同文同种:乌本身就有不少俄罗斯族,而且多数乌克兰人和俄国人都同属斯拉夫人,乌语与俄语也极其相近。早在 17 世纪,乌克兰人为抗击波兰主动加入俄国,而克里米亚更原本即是俄国领土, 只是在 1954 年为纪念乌克兰加入俄国三百年,才被苏联当局划给乌克兰。但另一方面,民主制度更为成熟、经济更为发达的西方世界对乌克兰显然更具吸引力。而且,俄乌又因历史积怨甚深。苏联时期的残酷高压政策导致以欧洲粮仓闻名的乌克兰遭受严重饥荒,大批乌克兰人被饿死,这甚至被一些人认为是苏联专门利用饥荒清洗乌克兰人的种族灭绝。 更具体地讲,东乌克兰多俄罗斯族、讲俄语、信奉东正教,社会情绪亲俄,其中以俄罗斯族为主的克里米亚就更具强烈的回归俄国倾向。但西乌克兰深受西欧影响,乌克兰族占绝对优势、大都信奉天主教、讲乌语,具有强烈的乌克兰民族意识和去俄归欧倾向。 这导致乌克兰国内形成了亲俄和亲欧群体的严重对立。而乌克兰极为敏感的地缘位置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对立:乌克兰恰位于欧盟和俄国的连接点,俄国将乌克兰视为固有势力范围,西方则支持反俄的反对派。乌克兰政治家们在亲俄和去俄亲欧之间的反复摇摆和过度投机,更加剧了国内认同的撕裂。 在这种严重的社会对立下,成功转型必不可少的基本社会共识和认同就很难达成,政局反复动荡也就不可避免。相似的是,泰国政局动荡则很大程度上源于城乡对立。相比之下,蒙古、韩国和日本等国,民族构成单一、不存在严重的族群对立,因此转型就较为顺利。 乌克兰的族群对立还造成新政治秩序和权威无法有效建立,进而造成地方割据和贪污腐化的盛行,也阻碍了政党政治的正常发展,为政治操纵行为提供了空间,如总统利用其地位影响独立议员选举。因此,在存在严重社会对立的情况下,转型不仅很难并还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和代价,其中还包括可能导致领土分裂。这对多民族、多宗教、城乡差距严重的大国尤为如此,而这些特征中国都具备。因此,不能简单把乌克兰转型失败作为维护现有体制的借口,面对现实情况,我们要怀有真诚的担忧。 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解读《GB-T 30590-2014冷冻饮品分类》
- 重庆灾难预警解读课件
- 新解读《GB-T 5616-2014无损检测 应用导则》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平分线》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 建筑施工-安全培训课件-学安全生产法-行安全生产事
- 老年人肺炎疾病知识培训课件
- 老年人美食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老年人知识培训题课件
- 老年人照料课件
- 老年人心理培训知识内容课件
- 异地就医备案的个人承诺书
- 一年级弟子规
- 卫生院三定方案
-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及答案
- 小学数学解题研究(小学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个体诊所备案信息表
- 小提琴培训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四版 课件 第四单元 和谐人际关系
- InDesign印前设计与实战 课件 第二章 印前设计版面概述-印刷基础知识
- 员工培训体系优化研究
- 医疗器械供货合同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