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汉的选官制度篇一:中国历代选官制度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卿 建 1夏、商、西周: 世官制(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代,在中国古代社会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凡定爵位与官职者都世代享有采邑和封地。 2.春秋至战国中期: 此时的选官制度杂乱无章,带有主观随意性,还没有实现制度化。但已经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世官制,使贵族世袭制向官僚制度转变。一些“士”“客卿”凭借才能取得了官位。 3.战国中期至秦朝: 军功爵制:此时各诸侯国的变法,确立了一系列的文官制度,如任免制、推荐制、郎官制、任人法,但主要是按军功授爵。军功爵制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 4.两汉: 汉朝建立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召。 察举制: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主要有秀才和孝廉两科。察举制,初期以“乡举里选” 为依据,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在选官制度日趋腐朽的情况下,出现了一批世代为官、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的豪门大族,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后期,宦官把持用人大权,选官制度更加腐朽,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腐朽居面。 征辟制:征辟,又叫征召。是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就是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主要有皇帝征聘和府、州郡辟除两方面,皇帝征召称“征” ,官府征召称“辟” 。皇帝征聘是采取特征与聘召的方式,选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学兼优的人士,或备顾问,或委任政事。皇帝征聘,为汉代最尊荣的进仕之法,被征者来去自由,朝廷虽可督促,如坚不应命,亦不能强制;且于既征之后,地位也不同于一般臣僚,大都待以宾礼。辟除是高级官员任用属吏的一种制度。汉代辟除官吏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三公府辟除,试用之后,由公府或由公卿荐举与察举,可出补朝廷官或外长州郡,故公府掾属官位虽低,却易于显达。一种是州郡辟除,由州郡佐吏,因资历、功劳,或试用之后,以有才能被荐举或被察举,亦可升任朝廷官吏或任地方长吏。 此外,在汉武帝时期,还重用太学生中有才者,直接授予郎官,是对郎官制度的重大发展。5.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选官制度。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开始实行,隋文帝时被废除。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打破了原有的统治秩序,使汉代的察举制度无法继续实行下去。曹操为发展自己的势力,采用“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曹丕当政时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具体做法是:中央选择“贤有识鉴”的官员兼任本州的中正官,察访士人,评列九品,作为官吏除授的依据;中正评定士人,家世、才能并重。曹魏后期,尤其到了晋朝,九品中正制发生了变化,不再是选拔人才的途径。由于中正官一职为世家大族所垄断,选官任人唯看门第家世,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等级森严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是东汉以来世家大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加速了魏晋以来士族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6.隋至清朝: 科举制: 历史沿革: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开始形成; 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 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 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后成定制。 北宋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 级,严格科举考试程序,举人经礼部考试后须经殿试才算合格,录取权 由皇帝直接掌握,殿试成为定制;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 要科目;实行糊名制,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 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 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试卷仅 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而且只准用程、朱理学的观点,不许发挥 个人见解;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分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八股取士制度,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20 世纪初,由于国内形势的 剧变,科举制不适应形势的需要。1905 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 另外,武则天还开创了自荐求官制度;王安石为推进变法,取得太学生的支持,对优秀太学生直接授官。 篇二:历代选官制度表注:本表以朝代为序,列出各朝代主要选官制度,辅助性选官方式没有列出,其中由察举制衍生的荐举贯穿各朝代;从唐代始在常科中又设武举,大致仿文官制度实行。篇三:选官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历代都非常重视对官吏的选拔,制定了许多种不同的人事选拔方式,由此形成了中国古代富有特点的选拔制度。北宋的苏轼曾经总结说, “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到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这一段话精辟地概括了中国古代官吏选拔方式上的几个主要阶段,因为经常为研究人事管理的专家学者所引用。我们今天的讲座,基本遵循苏轼的思路,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官吏选拔方式进行介绍和评析,力求使大家对我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和发展演变有一定的了解,从中汲取好的做法和经验,不断完善我们的干部管理工作。 一、尧舜禹时期 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只有依靠群体的力量才能勉强生存,这种群体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氏族,以后发展为部落和部落联盟。氏族或部落首领具体由部落议事会民主选举产生, “选贤与能” ,通过一定形式的考核,得到大家的公认,才能确立为接班人,前任首领以让位的方式实现领导权的更替。这就是我国古代传说的“禅让制” 。在尚书 、 史记等古代典籍中,保留了尧舜禹时期选贤举能的一些弥足珍贵的记载。据载,尧晚年召集由四岳(四方部落首领)组成的议事会,询问继承人的人选,命四岳“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 ,四岳大致推举民间的虞舜,认为舜虽为“盲者子” ,生活在“父顽、母嚣、弟傲”的家庭环境中, “能和以孝,蒸蒸治,不至奸” 。尧日:“吾其试哉” 。于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于二女” ,通过“观其理家之道” ,进而“以理家而观国” ,后又“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候远方宾客皆敬” 。通过一系列的考察,证明舜确实品德高尚,处理政务和组织管理才能非凡,且获得众人的拥戴。更为严峻的考验是“尧使舜入山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 ,证明其应变能力 和忍耐力都是非凡的,于是“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 ,继续在实践中加以考察培养,尧临死前“乃权授舜” 。禹代舜也经历了反复考验、考察的过程。舜时征求四岳意见推举能人治理水患,众人推举禹,舜命禹“女平水土,维是勉之” ,禹欣然领命,舜不放心,又命契、后稷、皋陶“女其往视尔事矣” ,协助禹共同完成治水大业。禹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薄衣食,卑宫室,历尽千辛万苦,率领部众最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同时也赢得了民众的拥戴,取得了摄政为嗣的地位,最后取代了舜的地位。 “禅让制”整个过程显然经过了后人的加工,带着儒家选贤与能的理想主义的色彩,但大致的情形可能与事实出入不大。也即是说,早在原始社会末期,我们就初步形成了一种对人能力、品行、技能综合考察的制度,为“选贤与能”的正常进行和才智之人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二、夏商西周 夏商西周时期,无论王室还是各级贵族,凭借血统世代承袭着高官厚禄,所谓“天子之子为天于,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 ,形成世卿世禄制。除嫡长子承袭职位以外,其他子弟通过学校教育获得进入统治阶层的途径。商周时代,国家设有培养官吏的学校,入学者都是贵族子弟,学校教师由贵族官员兼任。贵族子弟在学校学习一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本知识,然后选进国王的禁卫军中担任侍卫,若干年后由国王任命担任各级行政职务,由此可以保证贵族子弟世代为官。世官制给各级贵族充分共享政权的机会,从而换取对王朝的效忠,贵族与王朝形成较长时间的共存共荣,有利于维持和巩固正常的统治局面,保证了王朝统治的有效运转。 由于世卿世禄制存在着仅凭出身不论才干的先天缺陷,夏商西周的统治者也注意采取贡士和乡举里选等办法,从基层选拔一些优秀人才进入行政阶层,以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贡士制度_从礼记.射义篇可以寻找到周代诸候进贡人才于天子的记录:“天子之制,诸侯岁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于射宫。其容体比之于礼,其节比之于乐,而中多者得与于祭;其容体不比于礼,其节不比于乐,而中少者不得与于祭。 ”这就是说,天子通过试射选官,不仅要看被测者射中多少,还要看其行为是否合乎礼仪、动作是否合乎乐律,这样多维共测、综合评价,成绩优异者参与祭祖,可以得到一定的官职。乡举里选_乡举里选又称“宾兴制” ,每三年进行一次,谓之“大比” 。具体方法是,由地方基层官吏(乡老)发现人才,逐级向上举荐,由司徒从中择优遴选,“升诸学” ,其优秀者由教官大乐正上报司马“辩论官材” ,主要看德行、知识、言语,三点俱优者方报国王授官。 贡士制度和乡举里选,为缺乏贵族特权的平民阶层提供了一条进身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平民阶层和其它被统治阶级要求参与国家管理的心声,因此也相对扩大了夏商西周国家统治的基础。但从总的来看,贡士制度和乡举里选只是世官制的一种补充选拔方式,在当时并不占据主导的地位。通过这两种方式选拔出来的人才,主要担任基层政权的官吏,这正是贡士制度与乡举里选的局限性所在。 三、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军事斗争异常尖锐激烈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智能并孕育智能的时代,为新崛起的知识分子队伍士阶层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发挥智能的空间。一方面,周王室失去了“天子共主”的地位,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强必存,不强必亡”的残酷现实,迫使各国君主变革图强,网罗人才。另一方面,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士阶层,上说下教,纵横游说, “择君而仕”,形成了“邦无定郊” 、 “ 士无定主”的人才自由流动的局面。这样,就出现了人才和君主双向选择的盛况,孕育和培植了礼贤下士、尚贤使能、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风气。 招贤_招纳天下贤才为已所用,基本做法是:根据“主卖官爵,臣卖智力”的原则,列国诸候“设官职,陈爵禄” ,作为招揽贤才的主要砝码,以待有才能之人,无论是本国还是其他国人,只要拥有“能当其官”的真本领,都可以自由应聘。春秋时期,招贤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远没有成为诸侯们的自觉行动,只有诸候认为需要时才由大臣推荐,由君主当面询问以决定任用与否。鲍叔牙推荐管仲、伍子胥推荐孙武都是典型的例子。战国时期,招贤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一些诸侯的自觉行动,举荐和招贤结合渐成定制,凡大臣和地方长官,都有定期向诸候推荐人才的责任,同时实行荐举连坐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招贤的质量。综观春秋战国时期诸候招贤的状况,这一做法的确选拔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许多曾经是默默无闻的知识分子,比如管仲、乐毅、苏秦、张仪、孙武、吴起等,通过招贤成为活跃于当时历史舞台的风云人物,既为自己建立了不朽功勋,名扬后世,也为招贤的诸候各国创造了奇迹,开拓了局面。招贤还打破了由贵族垄断高官要职的樊篱,冲决了依靠血缘关系建构政治与行政机构的堤坝,中国封建社会盛行两千年的官僚制度就从萌芽。当然,招贤制度本身并不完善,由于受当时社会现实的决定,无论招贤者还是应招者,都只是抱着急功近利的宗旨,为一时所需一时所用,并未从制度上加以全面地建设。所以这种招贤办法,随着时势的变迁,也就逐渐失去应有的作用,后来的君主虽然也采用过一些类似的做法,但毕竟没有原来那样的影响了。养士_养士是招贤的一种特殊方式,确切地说,是诸候贵族为壮大自己势力、提高声誉而采取一种储备人才的方法,不像招贤那样直接任官拜爵,其目的也没有招贤那样“急功近利” 。养士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国家养士,如齐桓公设立“稷下学宫” 、燕昭王修筑“黄金台” ,秦国出台客卿制度,争相招聘士人,蓄养人才。二是由私人养士,比较著名有战国的“四公子” ,即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还有秦国的吕不韦,所养之士都数千人。这些士人经人引荐、自荐到权贵家为客,有的“为之谋” ,有的“通其意” ,有的“制其兵” ,有的著书立说。由于众士者的加盟和帮助,入则可以威胁到所在国的国君,出则可以威胁邻国的安危,形成社会上的一种特殊势力。由于不需要严格测试就接纳,不免良莠不齐,固然有不少俊杰之才,也不乏不学无术、滥竽充数 者,有的纯粹是混饭吃的庸才或鸡鸣狗盗之徒。私人养士是战国前期礼贤招贤的发展和继续,但私人养士大兴,大批士流入私门,成为个人牟利的工具,真正为国家出谋划策的士人就少了,所以四公子所在的国家并没有因此而振作起来,反而王权削弱、国势下堕。秦国的吕不韦难被强化集权的嬴政所容,必欲铲之而后快。汉代以后,私人养士同样为历代封建王朝所严令禁止。军功爵制_军功制就是无论什么人,无论其出身如何,只要效力军伍,为国家立有军功,即可获得官爵。这是古人有之的选拔官吏的方法,战国时代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尤其以秦国商鞅变法中的有关法令最为严格与规范,产生的影响也最为深远。其具体规定是:(1)军功面前人人平等, “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 ,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国君的宗室无军功尚且不能名正言顺地列入宗族的簿籍,一般贵族更是如此,这就等于废除了除国君的嫡系以外的一切贵族的世袭特权。而奴隶平民,只要立有军功,则可以授予爵位、官职、田宅等,若原是奴隶,还可以解放身份,已成为自由民。(2)军功大小以杀敌首级计算,杀敌多者功劳就大,赏给的官职爵位就高,并享受相应的政治待遇和经济特权。尤其鼓励底层人民奋勇立功,注重从基层立有军功者选拔高级官吏,如韩非所说“明主之吏,宾相必起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道路货运调度员专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邮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全真模拟模拟题含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白酒酿造工技能比武考核试卷及答案
- 飞机铆装工专业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化学农药生产工专项考核试卷及答案
- 职场新人沟通技巧提升训练
- 高中数学选修课程内容梳理
- 洗衣机结构分析报告
- 2025年绿色制造在新能源行业中的节能降耗应用报告
- 铸造模具工安全规范考核试卷及答案
- 大学门户网站及站群管理系统规划与建设指南
- 车辆引导手势培训课件
- 中学生青春期恋爱教育主题班会
- 货运装载工作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年中国社区团购行业市场全面调研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自控仪表试题及答案
- CJ/T 391-2012生活垃圾收集站压缩机
- 征拆工作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成都市中考历史试题卷(含答案)
- 健康项目商业计划书5范文
- 2025年广东省中考地理试卷(含2025年答案及考点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