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症ppt课件_第1页
肠胃炎症ppt课件_第2页
肠胃炎症ppt课件_第3页
肠胃炎症ppt课件_第4页
肠胃炎症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炎症性肠病( IBD) 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 UC) 和克罗恩病(CD)。炎症性肠病概述炎症性肠病概述 肠道非特异性炎症,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肠道非特异性炎症,包括溃疡性结肠炎( UC) 和克隆氏病(和克隆氏病( CD) 发病率:发病率: 2-10/10万万 /年年 1 (欧美)(欧美) 患病率:患病率: 40-100 /10万万 /年年 国内尚未有完整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国内尚未有完整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 罹患本病后难以根治,复发率高。罹患本病后难以根治,复发率高。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重者发生溃疡 ,病变主要累及结肠 粘膜和粘膜下层 ;范围多自 远段结肠开始 ,可 逆行向近段发展 ,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 呈连续性分布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粘液脓血便。 CD为一种慢性 肉芽肿性炎症 ,病变可 累及胃肠道各部位 ,而以末段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 多呈节段性 、非对称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肛门病变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一、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 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溃疡性结肠炎 (UC)2. 结肠镜检查: 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 粘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 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糜烂或溃疡; 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粘膜等。3. 钡剂灌肠检查 :主要改变为: 粘膜粗乱和 (或 )颗粒样改变; 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 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粘膜病理学检查: 有活动期和缓解期的不同表现。活动期: 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隐窝有急性炎症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 隐窝脓肿 ,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 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 可见粘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 肉芽组织增生 。缓解期: 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症细胞减少; 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 腺上皮与粘膜肌层间隙增大; 潘氏细胞化生。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 CD、 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 UC:1. 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 3项中之任何一项和(或)粘膜活检支持,可诊断本病。2. 根据临床表现和钡剂灌肠检查 3项中之任何一项,可诊断本病。3. 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有典型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改变者,也可临床 拟诊 本病,并观察发作情况。4. 临床上有典型症状或既往史而目前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检查并无典型改变者,应列为 “疑诊 ”随访。5. 初发病例、临床表现和结肠镜改变均不典型者,暂不诊断 UC, 可随访 3 6个月,观察发作情况。一个完整的诊断应包括 : 临床类型 、 严重程度 、 病变范围、病情分期及并发症 。1. 临床类型 :可分为 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暴发型和初发型 。初发型指无既往史而首次发作;暴发型指症状严重伴全身中毒性症状,可伴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脓毒血症等并发症。除暴发型外,各型可相互转化。2. 临床严重程度 :可分为 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患者腹泻每日 4次以下,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搏加快或贫血,血沉正常;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腹泻每日 6次以上,明显粘液血便,体温 37.5 ,脉搏 90次 /分, Hb 30mm/h。3. 病变范围 :可累及直肠、直乙状结肠、左半结肠、全结肠 或区域性结肠。4. 病情分期 :可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5. 肠外表现及并发症 :肠外可有关节、皮肤、眼部、肝胆等系统受累;并发症可有大出血、穿孔、中毒性巨结肠及癌变等。二、诊断步骤 根据临床表现疑诊 UC时应作下列检查。1. 大便常规和培养不少于 3次。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为除外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等疾病应作相关检查。2. 结肠镜检查,兼做活检。暴发型患者宜暂缓检查。3. 钡剂灌肠检查可酌情使用。4. 常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浆蛋白、血沉、 C-反应蛋白等,有助于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活动度。三、诊断举例 : UC 初发型、中度、直乙状结肠受累、活动期。四、疗效标准 1. 完全缓解 :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发现粘膜大致正常。 2. 有效: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发现粘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 3. 无效 :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改善。一、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 慢性起病、反复发作的右下腹或脐周腹痛、腹泻,可伴腹部肿块、肠瘘和肛门病变,以及发热、贫血、体重下降、发育迟缓等全身症状。 CD家族史有助于诊断。2. 影像学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确定作钡剂小肠造影或钡剂灌肠,必要时可结合进行。可见多发性、节段性炎症伴僵硬、狭窄、裂隙状溃疡、瘘管、假息肉形成及鹅卵石样改变等。 B超、 CT、 MRI检查可显示肠壁增厚、腹腔或盆腔脓肿等。克罗恩病 (CD)3. 内镜检查 :内镜下可见 节段性、 非对称性粘膜炎症、 纵行或阿弗他溃疡、鹅卵石样改变 ,可有肠腔狭窄和肠壁僵硬等,病变呈跳跃式分布。超声内镜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和深度,发现腹腔内肿块或脓肿。 4. 活检: 可见裂隙状溃疡、 结节病样肉芽肿 、固有膜底部和粘膜下层淋巴细胞聚集,而隐窝结构正常,杯状细胞不减少,固有膜中量炎症细胞浸润及粘膜下层增宽。5. 切除标本 :可见肠管局限性病变、跳跃式损害、鹅卵石样外观、肠腔狭窄、肠壁僵硬等特征;镜下除以上病变外,更可见透壁性炎症、肠壁水肿、纤维化及系膜脂肪包绕病变肠段等改变, 局部淋巴结亦可有肉芽肿形成 。WHO推荐的 CD的 6个诊断要点1 具有诊断要点 者为疑诊,再加上 3项中之任何一项可确诊。有第 项者,只要加上 3项中之任何两项亦可确诊。在排除肠结核、阿米巴痢疾、耶尔森菌感染等慢性肠道感染、肠道淋巴瘤、憩室炎、缺血性肠炎及白塞氏病等疾病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 CD。1 具有 WH0诊断要点 者为疑诊,再加上 3项中之任何一项可确诊。有第 项者,只要加上 3项中之任何两项亦可确诊。2. 根据临床表现,若影像学、内镜及病理表现符合,可以诊断为本病。3根据临床表现,若影像学或内镜表现符合,可以 拟诊为本病。4临床表现符合为可疑,应安排进一步检查。5初发病例、根据临床、影像学或内镜表现及活检改变难以确诊时,应随访观察 3 6个月。与肠结核混淆不清者应按肠结核作诊断性治疗,以观后效。二、疾病的活动度、严重度、病变范围、全身表现及并发症1. 活动度: CD活动指数 (CDAI)可正确估计病情及评价疗效。临床上采用较为简便实用的 Harvey和 Bradshow标准 (简化 CDAI)。9分为重度活动期2. 严重度: CD的严重度可参考 CDAI作出。可将无全身症状、腹部压痛、包块及梗阻者定为轻度;明显腹痛、腹泻、全身症状及并发症者定为重度;界于其间者定为中度。 3 病变范围 ,参考影像学及内镜检查结果确定,如肠道病变可分为小肠型、结肠型和回结肠型。4 全身表现及并发症 :肠外可有口、眼、关节、皮肤、泌尿及肝胆等系统受累;并发症可有肠梗阻、瘘管、炎性包块或脓肿、出血、肠穿孔等。三、诊断举例 : CD小肠型、中度、活动期、肛周脓肿。四、疗效标准 1 临床缓解: 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 X线或结肠镜检查发现炎症趋于稳定。 2 有效: 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 X线或结肠镜检查发现炎症减轻。 3 无效: 经治疗后临床症状、 X线、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无改善。附: CD与肠结核的鉴别诊断 一、临床特点1如有肠瘘、肠壁或器官脓肿、肛门直肠周围病变、活动性便血、肠穿孔等并发症或病变切除后复发等,应多考虑 CD。2 如伴其他器官结核,血中腺苷酸脱氨酶 (ADA)活性升高,应多考虑肠结核。二、病理活检CD可有 结节病样肉芽肿 、裂隙状溃疡、淋巴细胞聚集,但无干酪样坏死。肠结核的肠壁病变活检可有 干酪样坏死 ,粘膜下层闭锁。对鉴别有困难者建议先行抗结核治疗。有手术适应证者可行手术探查,除切除的病变肠段需作病理检查外,还要取多个肠系膜淋巴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