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小片区管理”之力,实现双赢_第1页
借“小片区管理”之力,实现双赢_第2页
借“小片区管理”之力,实现双赢_第3页
借“小片区管理”之力,实现双赢_第4页
借“小片区管理”之力,实现双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借“小片区管理”之力,实现双赢郑志生 朱凤玉实施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是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当前群众集中反映的找“好学校”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池店教委办的牵头组织下,池店中心小学依据学校实际情况,与唐厝小学开展“小片区”帮扶结对活动,全面推进校际之间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施行小片区管理。两校捆绑为共同体,借“小片区管理”共建发展,实现双赢。一、跨校结对,强大师资队伍。通过调研,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两校的师资队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了发挥优势互补,尽可能调控好两所学校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我们建立起“片区教研共同体” ,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两所学校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池店中心小学 10 名学科骨干教师与唐厝小学的老师结成帮扶对子,使之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通过师徒结对活动,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教师将快速成长起来,成为学校的生力军,更好地促进两校和谐发展。二、扬峰填谷,促进教育教学均衡发展。为有效利用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两校的教育教学资源相互开放,共同享用,在小片区内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管理共享” 。1、新学期伊始,首先分析两所学校的现状,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让教师和学生共享片内优质教育资源。再次,统筹片区学校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建立片区“三教”共同体,活动统一组织、进度统一制定、教学统一管理、教研统一要求,把片区教研活动与市、镇、校三级教研联盟结合起来,以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议课等“五课”研究为载体。例如我们举办了一场新教师展示活动,两校新教师齐聚一堂,观摩池店中心小学两名老师两节风格迥异的课堂:三年级小镇的早晨 、六年级文言文学弈 。随后池店中心小学校长做了专题讲座新教师如何备课, 就新教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方法与策略,为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指导。会后,这些初涉讲台的新老师们纷纷感叹:这一场“雨”来得真及时!两校日常的教研活动全面开放,你来我往,广泛开展教师联组教研,带动两所学校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并进行优质人员调配,池店中心小学先后派出 6 名优秀教师到唐厝小学任教,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十月份与唐厝小学开展了一场“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两所学校的两位老师就生死攸关的烛光一课展开教学。两位老师的课重点突出、朴实无华、扎实有效,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虽然他们共上同一篇文章,但风格迥然不同。他们自然的教态,恰当的教学评价,激励了学生,调动了学生参与的意识,使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可以说,此次同课异构活动对教者是一种磨练,真正彰显教师的个性与风格,能真正体现教学的差异;对听者来说又是一次学习,通过学习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促使改进提升。这样的活动多之又多,虽然往来穿梭很累,但老师们都觉得“累得很值” ,感谢“小片区管理”为两校搭建了一个又一个教研交流的平台。2、参与课题研究活动,分享丰富经验。池店中心小学的市级立项课题小学语文常识性课文教学策略的实证研究于 20xx 年 4 月开题,至今已研究近两年。期间,池店中心小学邀请唐厝小学教师参与课题的研究过程,大家积极建言献策,课题研究不断深入。为了将学校在课题研究方面的点滴经验加以推广, 20xx 年 1 月份举行了镇级课题阶段成果展示活动。借此活动,两所学校深入地交流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克服课题研究的被动性、盲目性,实现日常教学与研究一体化,营造了浓厚的合作、共享、创新的学校教研文化,在研究中分享经验,互相启迪,互相学习,共同成长。3、互相借鉴,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与创新发展的活力之基、动力之源。在两校校长的组织下,老师们可以往来观摩,从绿化带、花木栽植、雕塑景观、旗台等,到校墙文化、走廊文化、班级文化进行参考借鉴。每一次,老师们能精心准备,相机中拍下一幅幅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照片,笔记中记录一段段参观杂记。4、以特色活动为载体,促进德育效果。池店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有着浓郁的文化底蕴,特别是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更是有声有色。在一年一度的“书香进校园”活动中,池店中心小学邀请唐厝小学的师生参与“经典诗文朗诵”比赛,以赛促读;在主题讲故事比赛中,唐厝小学小评委的加盟,让活动更精彩;在学雷锋“日行一善”系列活动中,志愿者相互交换帮扶对象,联谊结对。两校的孩子们从陌生到熟络,交了新朋友,学雷锋的热情持续高涨。反之,池店中心小学师生也参与唐厝小学举行“红领巾心向党、祖国发展我成长”歌咏比赛、 “法律知识”竞赛等,拓宽了双方德育渠道。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更主动、积极地付出努力,而更为令人振奋的是通过他们又带动了更多的孩子加入了竞争的队伍中,一种“你追我赶”的热潮正在掀起,一股“争先创优”的风气正在形成。通过实行“师资共建、资源共享、教学共研、评价共通”的“小片区管理”模式,两校能相互学习到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进一步在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化成长、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等方面得到成长,缩小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这不正是“小片区”管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目的所在吗?郑志生 朱凤玉实施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是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当前群众集中反映的找“好学校”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池店教委办的牵头组织下,池店中心小学依据学校实际情况,与唐厝小学开展“小片区”帮扶结对活动,全面推进校际之间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施行小片区管理。两校捆绑为共同体,借“小片区管理”共建发展,实现双赢。一、跨校结对,强大师资队伍。通过调研,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两校的师资队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了发挥优势互补,尽可能调控好两所学校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我们建立起“片区教研共同体” ,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两所学校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池店中心小学 10 名学科骨干教师与唐厝小学的老师结成帮扶对子,使之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通过师徒结对活动,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教师将快速成长起来,成为学校的生力军,更好地促进两校和谐发展。二、扬峰填谷,促进教育教学均衡发展。为有效利用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两校的教育教学资源相互开放,共同享用,在小片区内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管理共享” 。1、新学期伊始,首先分析两所学校的现状,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让教师和学生共享片内优质教育资源。再次,统筹片区学校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建立片区“三教”共同体,活动统一组织、进度统一制定、教学统一管理、教研统一要求,把片区教研活动与市、镇、校三级教研联盟结合起来,以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议课等“五课”研究为载体。例如我们举办了一场新教师展示活动,两校新教师齐聚一堂,观摩池店中心小学两名老师两节风格迥异的课堂:三年级小镇的早晨 、六年级文言文学弈 。随后池店中心小学校长做了专题讲座新教师如何备课, 就新教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方法与策略,为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指导。会后,这些初涉讲台的新老师们纷纷感叹:这一场“雨”来得真及时!两校日常的教研活动全面开放,你来我往,广泛开展教师联组教研,带动两所学校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并进行优质人员调配,池店中心小学先后派出 6 名优秀教师到唐厝小学任教,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十月份与唐厝小学开展了一场“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两所学校的两位老师就生死攸关的烛光一课展开教学。两位老师的课重点突出、朴实无华、扎实有效,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虽然他们共上同一篇文章,但风格迥然不同。他们自然的教态,恰当的教学评价,激励了学生,调动了学生参与的意识,使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可以说,此次同课异构活动对教者是一种磨练,真正彰显教师的个性与风格,能真正体现教学的差异;对听者来说又是一次学习,通过学习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促使改进提升。这样的活动多之又多,虽然往来穿梭很累,但老师们都觉得“累得很值” ,感谢“小片区管理”为两校搭建了一个又一个教研交流的平台。2、参与课题研究活动,分享丰富经验。池店中心小学的市级立项课题小学语文常识性课文教学策略的实证研究于 20xx 年 4 月开题,至今已研究近两年。期间,池店中心小学邀请唐厝小学教师参与课题的研究过程,大家积极建言献策,课题研究不断深入。为了将学校在课题研究方面的点滴经验加以推广, 20xx 年 1 月份举行了镇级课题阶段成果展示活动。借此活动,两所学校深入地交流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克服课题研究的被动性、盲目性,实现日常教学与研究一体化,营造了浓厚的合作、共享、创新的学校教研文化,在研究中分享经验,互相启迪,互相学习,共同成长。3、互相借鉴,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与创新发展的活力之基、动力之源。在两校校长的组织下,老师们可以往来观摩,从绿化带、花木栽植、雕塑景观、旗台等,到校墙文化、走廊文化、班级文化进行参考借鉴。每一次,老师们能精心准备,相机中拍下一幅幅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照片,笔记中记录一段段参观杂记。4、以特色活动为载体,促进德育效果。池店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有着浓郁的文化底蕴,特别是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更是有声有色。在一年一度的“书香进校园”活动中,池店中心小学邀请唐厝小学的师生参与“经典诗文朗诵”比赛,以赛促读;在主题讲故事比赛中,唐厝小学小评委的加盟,让活动更精彩;在学雷锋“日行一善”系列活动中,志愿者相互交换帮扶对象,联谊结对。两校的孩子们从陌生到熟络,交了新朋友,学雷锋的热情持续高涨。反之,池店中心小学师生也参与唐厝小学举行“红领巾心向党、祖国发展我成长”歌咏比赛、 “法律知识”竞赛等,拓宽了双方德育渠道。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更主动、积极地付出努力,而更为令人振奋的是通过他们又带动了更多的孩子加入了竞争的队伍中,一种“你追我赶”的热潮正在掀起,一股“争先创优”的风气正在形成。通过实行“师资共建、资源共享、教学共研、评价共通”的“小片区管理”模式,两校能相互学习到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进一步在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化成长、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等方面得到成长,缩小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这不正是“小片区”管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目的所在吗?郑志生 朱凤玉实施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是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当前群众集中反映的找“好学校”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池店教委办的牵头组织下,池店中心小学依据学校实际情况,与唐厝小学开展“小片区”帮扶结对活动,全面推进校际之间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施行小片区管理。两校捆绑为共同体,借“小片区管理”共建发展,实现双赢。一、跨校结对,强大师资队伍。通过调研,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两校的师资队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了发挥优势互补,尽可能调控好两所学校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我们建立起“片区教研共同体” ,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两所学校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池店中心小学 10 名学科骨干教师与唐厝小学的老师结成帮扶对子,使之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通过师徒结对活动,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教师将快速成长起来,成为学校的生力军,更好地促进两校和谐发展。二、扬峰填谷,促进教育教学均衡发展。为有效利用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两校的教育教学资源相互开放,共同享用,在小片区内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管理共享” 。1、新学期伊始,首先分析两所学校的现状,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让教师和学生共享片内优质教育资源。再次,统筹片区学校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建立片区“三教”共同体,活动统一组织、进度统一制定、教学统一管理、教研统一要求,把片区教研活动与市、镇、校三级教研联盟结合起来,以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议课等“五课”研究为载体。例如我们举办了一场新教师展示活动,两校新教师齐聚一堂,观摩池店中心小学两名老师两节风格迥异的课堂:三年级小镇的早晨 、六年级文言文学弈 。随后池店中心小学校长做了专题讲座新教师如何备课, 就新教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方法与策略,为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指导。会后,这些初涉讲台的新老师们纷纷感叹:这一场“雨”来得真及时!两校日常的教研活动全面开放,你来我往,广泛开展教师联组教研,带动两所学校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并进行优质人员调配,池店中心小学先后派出 6 名优秀教师到唐厝小学任教,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十月份与唐厝小学开展了一场“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两所学校的两位老师就生死攸关的烛光一课展开教学。两位老师的课重点突出、朴实无华、扎实有效,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虽然他们共上同一篇文章,但风格迥然不同。他们自然的教态,恰当的教学评价,激励了学生,调动了学生参与的意识,使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可以说,此次同课异构活动对教者是一种磨练,真正彰显教师的个性与风格,能真正体现教学的差异;对听者来说又是一次学习,通过学习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促使改进提升。这样的活动多之又多,虽然往来穿梭很累,但老师们都觉得“累得很值” ,感谢“小片区管理”为两校搭建了一个又一个教研交流的平台。2、参与课题研究活动,分享丰富经验。池店中心小学的市级立项课题小学语文常识性课文教学策略的实证研究于 20xx 年 4 月开题,至今已研究近两年。期间,池店中心小学邀请唐厝小学教师参与课题的研究过程,大家积极建言献策,课题研究不断深入。为了将学校在课题研究方面的点滴经验加以推广, 20xx 年 1 月份举行了镇级课题阶段成果展示活动。借此活动,两所学校深入地交流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克服课题研究的被动性、盲目性,实现日常教学与研究一体化,营造了浓厚的合作、共享、创新的学校教研文化,在研究中分享经验,互相启迪,互相学习,共同成长。3、互相借鉴,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