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林业专业合作社典型的材料_第1页
县林业专业合作社典型的材料_第2页
县林业专业合作社典型的材料_第3页
县林业专业合作社典型的材料_第4页
县林业专业合作社典型的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县林业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县黄安林业专业合作社,位于 XX市 XX县孔氏乡郝家村黄安自然村,成立于 XX年 1月 8日,于XX年 3月 19日在 XX县工商局登记注册。成立之初社员为 46户,现已登记注册 52户,涉及户人口占到自然村总人口的 81%,是以自然村组的主体成分结成的经济合作体,社员出资总额 67、8 万元。合作社主要经营核桃、板栗种植;灌木林抚育管理;荒山造林及技术信息服务等。社员种植干果林面积0、2 万亩,抚育管理灌木林面积 0、4 万亩,带动农户种植面积 2万亩。合作社产品在 XX年 5月注册登记“红庄树果”商标,产品销售到山西太原、河北石家庄等市场。合作社成立以来,首先制定出“高山远山灌木林、低山近山板栗林、沟地凹地核桃林”的发展规划。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对全村所有的山山岭岭进行了统筹规划、勘界划分。把低山近山适宜植造干果林的面积,化为干果林区。干果林区实行分山到户,以户营林,在合作社的统一指导和服务下,发展以核桃、板栗为主的干果林;把高山远山的灌木林面积定为生态林区,流转给合作社,做为合作社的林权产业,由合作社统一经营,有效开展林木抚育、森林防火、林区道路设施建设等。从体制上明确了林地的经营主体,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其二,林权下放后,合作社利用社员入股资金的支配力,及时为社员垫资采购需要的苗木、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向社员中介技术信息。合作社为了把户型经营的干果林区,真正规范成“各自为政”的家庭林地中心,便于发挥个人的能动性,有效开展小流域治理,针对过去历史形成的家家户户大量的零星树插花在一起相互影响的不利局面,鼓励社员进行树木流转,并制定出在保证零星树原“树权”不予侵犯的前提下,一旦该树自然死亡, “地权”归林地所有者无条件收回的规定,促进零星树逐步向各自的确权林地内集中。由于这项规定权属明晰、整合有望,排除了“插花树林地”不自主的无奈之举,使社员能够统筹兼顾、支配得当,因此植树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合作社社员的带动下,全村已实现干果树 6万株,人均达到 200株。其三,合作社成立后,积极探索科技兴林战略。XX年,针对本村核桃病虫害严重的问题,通过向县科技局申报“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项目” ,争取资金补助 1 万元,开展综合性技术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核桃病虫害的蔓延。XX 年,又向县扶贫办申报,引进“通丰” 植物营养液,全面推行施肥技术革新,促进果实饱满、早熟、高产。在自我发展的同时,还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与 XX县汇川核桃协会开展技术合作,对全村 7000多株核桃树杂乱品种进行二次改良,向社员手把手传授嫁接改良技术。在实践中,看到村民的科学思想整体落后,严重影响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合作社接收县科协的建议,于 XX年,由合作社注资,又成立了“黄安核桃协会” ,建起了合作社+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创建科教活动室 60平米,购置图书 1000多册、电脑、投影仪各 1台。制作墙体版面 12平米,张贴在街头饭场,让社员常温常学、融会贯通。XX年、XX 年先后 6次聘请省农科院、市县林业局、扶贫办等专业技术人员到实地举办培训班,受教育面达 1000多人次。XX 年合作社生产的“辽一”改良核桃,参加第十七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展团,获得“优秀产品奖”。XX 年生产的绵核桃和板栗,参加 XX市第二届干果产品赛果会,分别获得“优质产品铜奖” 、 “优质产品银奖”和“示范园优秀奖” 。XX 年度,黄安林业专业合作社被评选为山西省省级示范合作社,辐射和带动全乡 26个村、2500 户农民。XX 年、XX 年、XX 年,XX 年黄安村连续四年核桃喜获丰收,全村干果收入年均达 60万元,其中,合作社社员林业单项收入人均实现 3000元。下一步,合作社将实施老树种改良换优、干果品加工升级、林产品统购统销、灌木林抚育开发、林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等。XX 年秋季开始实施核桃烘干和储藏设施建设,准备 XX年上线青核桃机械脱皮清洗-烘干-精选-包装销售的生产系列,今后将以更高的目标,凝聚一切合作力量,努力带动和辐射广大群众,向科技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领域迈进。县黄安林业专业合作社,位于 XX市 XX县孔氏乡郝家村黄安自然村,成立于 XX年 1月 8日,于XX年 3月 19日在 XX县工商局登记注册。成立之初社员为 46户,现已登记注册 52户,涉及户人口占到自然村总人口的 81%,是以自然村组的主体成分结成的经济合作体,社员出资总额 67、8 万元。合作社主要经营核桃、板栗种植;灌木林抚育管理;荒山造林及技术信息服务等。社员种植干果林面积0、2 万亩,抚育管理灌木林面积 0、4 万亩,带动农户种植面积 2万亩。合作社产品在 XX年 5月注册登记“红庄树果”商标,产品销售到山西太原、河北石家庄等市场。合作社成立以来,首先制定出“高山远山灌木林、低山近山板栗林、沟地凹地核桃林”的发展规划。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对全村所有的山山岭岭进行了统筹规划、勘界划分。把低山近山适宜植造干果林的面积,化为干果林区。干果林区实行分山到户,以户营林,在合作社的统一指导和服务下,发展以核桃、板栗为主的干果林;把高山远山的灌木林面积定为生态林区,流转给合作社,做为合作社的林权产业,由合作社统一经营,有效开展林木抚育、森林防火、林区道路设施建设等。从体制上明确了林地的经营主体,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其二,林权下放后,合作社利用社员入股资金的支配力,及时为社员垫资采购需要的苗木、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向社员中介技术信息。合作社为了把户型经营的干果林区,真正规范成“各自为政”的家庭林地中心,便于发挥个人的能动性,有效开展小流域治理,针对过去历史形成的家家户户大量的零星树插花在一起相互影响的不利局面,鼓励社员进行树木流转,并制定出在保证零星树原“树权”不予侵犯的前提下,一旦该树自然死亡, “地权”归林地所有者无条件收回的规定,促进零星树逐步向各自的确权林地内集中。由于这项规定权属明晰、整合有望,排除了“插花树林地”不自主的无奈之举,使社员能够统筹兼顾、支配得当,因此植树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合作社社员的带动下,全村已实现干果树 6万株,人均达到 200株。其三,合作社成立后,积极探索科技兴林战略。XX年,针对本村核桃病虫害严重的问题,通过向县科技局申报“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项目” ,争取资金补助 1 万元,开展综合性技术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核桃病虫害的蔓延。XX 年,又向县扶贫办申报,引进“通丰” 植物营养液,全面推行施肥技术革新,促进果实饱满、早熟、高产。在自我发展的同时,还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与 XX县汇川核桃协会开展技术合作,对全村 7000多株核桃树杂乱品种进行二次改良,向社员手把手传授嫁接改良技术。在实践中,看到村民的科学思想整体落后,严重影响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合作社接收县科协的建议,于 XX年,由合作社注资,又成立了“黄安核桃协会” ,建起了合作社+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创建科教活动室 60平米,购置图书 1000多册、电脑、投影仪各 1台。制作墙体版面 12平米,张贴在街头饭场,让社员常温常学、融会贯通。XX年、XX 年先后 6次聘请省农科院、市县林业局、扶贫办等专业技术人员到实地举办培训班,受教育面达 1000多人次。XX 年合作社生产的“辽一”改良核桃,参加第十七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展团,获得“优秀产品奖”。XX 年生产的绵核桃和板栗,参加 XX市第二届干果产品赛果会,分别获得“优质产品铜奖” 、 “优质产品银奖”和“示范园优秀奖” 。XX 年度,黄安林业专业合作社被评选为山西省省级示范合作社,辐射和带动全乡 26个村、2500 户农民。XX 年、XX 年、XX 年,XX 年黄安村连续四年核桃喜获丰收,全村干果收入年均达 60万元,其中,合作社社员林业单项收入人均实现 3000元。下一步,合作社将实施老树种改良换优、干果品加工升级、林产品统购统销、灌木林抚育开发、林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等。XX 年秋季开始实施核桃烘干和储藏设施建设,准备 XX年上线青核桃机械脱皮清洗-烘干-精选-包装销售的生产系列,今后将以更高的目标,凝聚一切合作力量,努力带动和辐射广大群众,向科技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领域迈进。县黄安林业专业合作社,位于 XX市 XX县孔氏乡郝家村黄安自然村,成立于 XX年 1月 8日,于XX年 3月 19日在 XX县工商局登记注册。成立之初社员为 46户,现已登记注册 52户,涉及户人口占到自然村总人口的 81%,是以自然村组的主体成分结成的经济合作体,社员出资总额 67、8 万元。合作社主要经营核桃、板栗种植;灌木林抚育管理;荒山造林及技术信息服务等。社员种植干果林面积0、2 万亩,抚育管理灌木林面积 0、4 万亩,带动农户种植面积 2万亩。合作社产品在 XX年 5月注册登记“红庄树果”商标,产品销售到山西太原、河北石家庄等市场。合作社成立以来,首先制定出“高山远山灌木林、低山近山板栗林、沟地凹地核桃林”的发展规划。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对全村所有的山山岭岭进行了统筹规划、勘界划分。把低山近山适宜植造干果林的面积,化为干果林区。干果林区实行分山到户,以户营林,在合作社的统一指导和服务下,发展以核桃、板栗为主的干果林;把高山远山的灌木林面积定为生态林区,流转给合作社,做为合作社的林权产业,由合作社统一经营,有效开展林木抚育、森林防火、林区道路设施建设等。从体制上明确了林地的经营主体,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其二,林权下放后,合作社利用社员入股资金的支配力,及时为社员垫资采购需要的苗木、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向社员中介技术信息。合作社为了把户型经营的干果林区,真正规范成“各自为政”的家庭林地中心,便于发挥个人的能动性,有效开展小流域治理,针对过去历史形成的家家户户大量的零星树插花在一起相互影响的不利局面,鼓励社员进行树木流转,并制定出在保证零星树原“树权”不予侵犯的前提下,一旦该树自然死亡, “地权”归林地所有者无条件收回的规定,促进零星树逐步向各自的确权林地内集中。由于这项规定权属明晰、整合有望,排除了“插花树林地”不自主的无奈之举,使社员能够统筹兼顾、支配得当,因此植树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合作社社员的带动下,全村已实现干果树 6万株,人均达到 200株。其三,合作社成立后,积极探索科技兴林战略。XX年,针对本村核桃病虫害严重的问题,通过向县科技局申报“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项目” ,争取资金补助 1 万元,开展综合性技术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核桃病虫害的蔓延。XX 年,又向县扶贫办申报,引进“通丰” 植物营养液,全面推行施肥技术革新,促进果实饱满、早熟、高产。在自我发展的同时,还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与 XX县汇川核桃协会开展技术合作,对全村 7000多株核桃树杂乱品种进行二次改良,向社员手把手传授嫁接改良技术。在实践中,看到村民的科学思想整体落后,严重影响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合作社接收县科协的建议,于 XX年,由合作社注资,又成立了“黄安核桃协会” ,建起了合作社+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创建科教活动室 60平米,购置图书 1000多册、电脑、投影仪各 1台。制作墙体版面 12平米,张贴在街头饭场,让社员常温常学、融会贯通。XX年、XX 年先后 6次聘请省农科院、市县林业局、扶贫办等专业技术人员到实地举办培训班,受教育面达 1000多人次。XX 年合作社生产的“辽一”改良核桃,参加第十七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展团,获得“优秀产品奖”。XX 年生产的绵核桃和板栗,参加 XX市第二届干果产品赛果会,分别获得“优质产品铜奖” 、 “优质产品银奖”和“示范园优秀奖” 。XX 年度,黄安林业专业合作社被评选为山西省省级示范合作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