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学双比女能手典型材料她不仅具有山区农民所特有的那份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更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风貌。几年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下来的丰富生产经验和实际能力,让她在发展农业产业化带领群众致富的道路上,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敢想敢干敢闯 闯出一条金光道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的春风虽然吹暖了黄毗村这一贫瘠的土地,但村民们还是过着“半年种田半年闲,不愁柴米和油盐”的单调贫乏的务农生活。该年代末,黄毗村党支部、村委会为探索一条适合山区的发展之道,通过了在村里推进有机农业的决定,村里建起了 100 亩茶园。前几年,敢闯敢干的林承凤把这 100 亩茶园全部承包过来。当时,茶树稀稀散散,参差不齐,园里杂草丛生,无路可行。一切几乎都得从零开始,但她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块大有作为的致富项目,生态农业一定大有前途。凭着高瞻远瞩的见识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她辛辛苦苦地培育这通向富裕的希望之园。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经过连年苦战,昔日的荒岗,如今已是青翠碧绿,她终于从黄土地里刨出了一个金娃娃。前年,她进一步扩大规模,到今年为止,将茶园发展到了二百六十亩,并成立了铜鼓县茶叶有限公司。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黄毗拳头产品“春韵牌”茶叶火爆,并已打进省内外市场,优质茶叶售价 800 元900 元/斤,最高达 1500 元/斤,今年获利超十万余元。香菇生产曾是铜鼓县农民增收的一个主导产业,但由于香菇生产导致阔叶树大量砍伐,水土严重流失,破坏了生态平衡,去年,党委、政府要求严禁生产香菇,作为一名村干部,她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多方寻找香菇替代产业。去年,她获悉温泉镇一村民嫁到赣州通过种桑养蚕,成为了当地名声鹤起、广为人知的富婆,于是她不远千里,自费前往赣州实地学习考察。经过深入调查,铜鼓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非常适合桑蚕种养,于是她决定引进种苗,不到几个月,共投资十四、五万元,种植 100 余亩桑树,年产值达 50 多万元。肯求肯学肯钻 钻出一套真本领桑园和蚕房建立起来了,管理技术却成了林承凤面对的一大难题。种桑养蚕,对她来说还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林承凤虽然在茶树栽培管理上有丰富的经验,可对种桑养蚕却是个门外汉。而要真正做好这个产业,没有技术是绝对不行,那投入的十四、五万元,也将有可能功亏一篑。于是,林承凤一边经营着自己的茶园,一边多渠道多途径地加强学习。 一是认真学习有关种桑养蚕的技术书籍、杂志,白天精心养蚕,仔细观察,晚上钻研种桑养蚕技术,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其次就是“走出去,请进来” 。从赣州考察回来后,林承凤便和几位基地管理人员到修水实地参观,并虚心向当地有名的蚕桑专家以及种养大户请教,此外她还把在外结识的同行专家请到铜鼓进行技术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很快就掌握了种桑、养蚕一系列关键性技术和管理知识。有一次,她的蚕虫突然出现异常,拉肚子,她根据所学到的知识初步诊断为白僵病,当即指导养蚕户用防僵药物对蚕房、蚕体、蚕具和地面进行彻底消毒,及时处理病蚕、蚕沙,避免发生二次传染,在蚕房内多撒新鲜石灰粉,由于诊断正确,处理果断,这一病情仅用了 35 天就得到有效控制。由于她的创业项目多,为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打理农活,她必须每天早上 5 点钟起床,一直要忙到晚上 10 点钟才能休息。她深谙“青春有限,创业无限”之理,具有创业路上巾帼不让须眉的魄力与勇气。今年,她利用自己熟悉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势,租赁近百亩土地创办有机稻种植示范基地,实现纯收入万元。能教能帮能带 带出一方富乡亲林承凤常说,我是一名妇女主任,一位农村基层干部,我应将多年来学到的技术不计报酬传授给乡亲们,我富了就要带领乡亲们一道致富奔小康。 “一人红,孤单单,众人红,映满山”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林承凤的蚕桑基地,现在每天投劳上十人,安置了部分村民就业问题,解决了他们生活上的困难。村民黄胜堂一家先前生活比较贫困,自从到她的基地劳动后,现经济宽松许多。对于自己长期积累探索出来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知识,她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此外对那些生活特困户,她常常少则几百,多则三、五千借给他们用于发展生产,在她的示范、引导和帮助下,村民们都增强了搞好有机农业这一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为稳步推进有机农业产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林承凤,这位勤劳淳朴的普通农民,这位最基层的农村妇女干部,凭着她坚韧执着的创业精神和博大无私的情怀,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在“百姓创家业”上迎来了灿烂的春天。去年,她的红茶、绿茶在婺源县参加评比荣获两项银奖,她的桑蚕基地也前景广阔,XX 年,她加入了市“女企业家协会” ,被县妇联授予“巾帼模范”光荣称号,黄毗村妇代会也被县妇联评为“先进妇代会” ,今年,她作为全市的巾帼英雄,被选派到北京参加学习。面对这些荣誉,林承凤没有沾沾自喜,她说:“我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我一定会把它当做今后人生道路上的新起点,在和谐创业,富民强镇 的今天,我一定会尽己所能,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黄毗、为温泉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她不仅具有山区农民所特有的那份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更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风貌。几年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下来的丰富生产经验和实际能力,让她在发展农业产业化带领群众致富的道路上,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敢想敢干敢闯 闯出一条金光道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的春风虽然吹暖了黄毗村这一贫瘠的土地,但村民们还是过着“半年种田半年闲,不愁柴米和油盐”的单调贫乏的务农生活。该年代末,黄毗村党支部、村委会为探索一条适合山区的发展之道,通过了在村里推进有机农业的决定,村里建起了 100 亩茶园。前几年,敢闯敢干的林承凤把这 100 亩茶园全部承包过来。当时,茶树稀稀散散,参差不齐,园里杂草丛生,无路可行。一切几乎都得从零开始,但她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块大有作为的致富项目,生态农业一定大有前途。凭着高瞻远瞩的见识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她辛辛苦苦地培育这通向富裕的希望之园。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经过连年苦战,昔日的荒岗,如今已是青翠碧绿,她终于从黄土地里刨出了一个金娃娃。前年,她进一步扩大规模,到今年为止,将茶园发展到了二百六十亩,并成立了铜鼓县茶叶有限公司。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黄毗拳头产品“春韵牌”茶叶火爆,并已打进省内外市场,优质茶叶售价 800 元900 元/斤,最高达 1500 元/斤,今年获利超十万余元。香菇生产曾是铜鼓县农民增收的一个主导产业,但由于香菇生产导致阔叶树大量砍伐,水土严重流失,破坏了生态平衡,去年,党委、政府要求严禁生产香菇,作为一名村干部,她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多方寻找香菇替代产业。去年,她获悉温泉镇一村民嫁到赣州通过种桑养蚕,成为了当地名声鹤起、广为人知的富婆,于是她不远千里,自费前往赣州实地学习考察。经过深入调查,铜鼓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非常适合桑蚕种养,于是她决定引进种苗,不到几个月,共投资十四、五万元,种植 100 余亩桑树,年产值达 50 多万元。肯求肯学肯钻 钻出一套真本领桑园和蚕房建立起来了,管理技术却成了林承凤面对的一大难题。种桑养蚕,对她来说还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林承凤虽然在茶树栽培管理上有丰富的经验,可对种桑养蚕却是个门外汉。而要真正做好这个产业,没有技术是绝对不行,那投入的十四、五万元,也将有可能功亏一篑。于是,林承凤一边经营着自己的茶园,一边多渠道多途径地加强学习。 一是认真学习有关种桑养蚕的技术书籍、杂志,白天精心养蚕,仔细观察,晚上钻研种桑养蚕技术,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其次就是“走出去,请进来” 。从赣州考察回来后,林承凤便和几位基地管理人员到修水实地参观,并虚心向当地有名的蚕桑专家以及种养大户请教,此外她还把在外结识的同行专家请到铜鼓进行技术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很快就掌握了种桑、养蚕一系列关键性技术和管理知识。有一次,她的蚕虫突然出现异常,拉肚子,她根据所学到的知识初步诊断为白僵病,当即指导养蚕户用防僵药物对蚕房、蚕体、蚕具和地面进行彻底消毒,及时处理病蚕、蚕沙,避免发生二次传染,在蚕房内多撒新鲜石灰粉,由于诊断正确,处理果断,这一病情仅用了 35 天就得到有效控制。由于她的创业项目多,为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打理农活,她必须每天早上 5 点钟起床,一直要忙到晚上 10 点钟才能休息。她深谙“青春有限,创业无限”之理,具有创业路上巾帼不让须眉的魄力与勇气。今年,她利用自己熟悉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势,租赁近百亩土地创办有机稻种植示范基地,实现纯收入万元。能教能帮能带 带出一方富乡亲林承凤常说,我是一名妇女主任,一位农村基层干部,我应将多年来学到的技术不计报酬传授给乡亲们,我富了就要带领乡亲们一道致富奔小康。 “一人红,孤单单,众人红,映满山”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林承凤的蚕桑基地,现在每天投劳上十人,安置了部分村民就业问题,解决了他们生活上的困难。村民黄胜堂一家先前生活比较贫困,自从到她的基地劳动后,现经济宽松许多。对于自己长期积累探索出来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知识,她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此外对那些生活特困户,她常常少则几百,多则三、五千借给他们用于发展生产,在她的示范、引导和帮助下,村民们都增强了搞好有机农业这一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为稳步推进有机农业产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林承凤,这位勤劳淳朴的普通农民,这位最基层的农村妇女干部,凭着她坚韧执着的创业精神和博大无私的情怀,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在“百姓创家业”上迎来了灿烂的春天。去年,她的红茶、绿茶在婺源县参加评比荣获两项银奖,她的桑蚕基地也前景广阔,XX 年,她加入了市“女企业家协会” ,被县妇联授予“巾帼模范”光荣称号,黄毗村妇代会也被县妇联评为“先进妇代会” ,今年,她作为全市的巾帼英雄,被选派到北京参加学习。面对这些荣誉,林承凤没有沾沾自喜,她说:“我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我一定会把它当做今后人生道路上的新起点,在和谐创业,富民强镇 的今天,我一定会尽己所能,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黄毗、为温泉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她不仅具有山区农民所特有的那份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更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风貌。几年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下来的丰富生产经验和实际能力,让她在发展农业产业化带领群众致富的道路上,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敢想敢干敢闯 闯出一条金光道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的春风虽然吹暖了黄毗村这一贫瘠的土地,但村民们还是过着“半年种田半年闲,不愁柴米和油盐”的单调贫乏的务农生活。该年代末,黄毗村党支部、村委会为探索一条适合山区的发展之道,通过了在村里推进有机农业的决定,村里建起了 100 亩茶园。前几年,敢闯敢干的林承凤把这 100 亩茶园全部承包过来。当时,茶树稀稀散散,参差不齐,园里杂草丛生,无路可行。一切几乎都得从零开始,但她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块大有作为的致富项目,生态农业一定大有前途。凭着高瞻远瞩的见识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她辛辛苦苦地培育这通向富裕的希望之园。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经过连年苦战,昔日的荒岗,如今已是青翠碧绿,她终于从黄土地里刨出了一个金娃娃。前年,她进一步扩大规模,到今年为止,将茶园发展到了二百六十亩,并成立了铜鼓县茶叶有限公司。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黄毗拳头产品“春韵牌”茶叶火爆,并已打进省内外市场,优质茶叶售价 800 元900 元/斤,最高达 1500 元/斤,今年获利超十万余元。香菇生产曾是铜鼓县农民增收的一个主导产业,但由于香菇生产导致阔叶树大量砍伐,水土严重流失,破坏了生态平衡,去年,党委、政府要求严禁生产香菇,作为一名村干部,她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多方寻找香菇替代产业。去年,她获悉温泉镇一村民嫁到赣州通过种桑养蚕,成为了当地名声鹤起、广为人知的富婆,于是她不远千里,自费前往赣州实地学习考察。经过深入调查,铜鼓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非常适合桑蚕种养,于是她决定引进种苗,不到几个月,共投资十四、五万元,种植 100 余亩桑树,年产值达 50 多万元。肯求肯学肯钻 钻出一套真本领桑园和蚕房建立起来了,管理技术却成了林承凤面对的一大难题。种桑养蚕,对她来说还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林承凤虽然在茶树栽培管理上有丰富的经验,可对种桑养蚕却是个门外汉。而要真正做好这个产业,没有技术是绝对不行,那投入的十四、五万元,也将有可能功亏一篑。于是,林承凤一边经营着自己的茶园,一边多渠道多途径地加强学习。 一是认真学习有关种桑养蚕的技术书籍、杂志,白天精心养蚕,仔细观察,晚上钻研种桑养蚕技术,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其次就是“走出去,请进来” 。从赣州考察回来后,林承凤便和几位基地管理人员到修水实地参观,并虚心向当地有名的蚕桑专家以及种养大户请教,此外她还把在外结识的同行专家请到铜鼓进行技术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很快就掌握了种桑、养蚕一系列关键性技术和管理知识。有一次,她的蚕虫突然出现异常,拉肚子,她根据所学到的知识初步诊断为白僵病,当即指导养蚕户用防僵药物对蚕房、蚕体、蚕具和地面进行彻底消毒,及时处理病蚕、蚕沙,避免发生二次传染,在蚕房内多撒新鲜石灰粉,由于诊断正确,处理果断,这一病情仅用了 35 天就得到有效控制。由于她的创业项目多,为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打理农活,她必须每天早上 5 点钟起床,一直要忙到晚上 10 点钟才能休息。她深谙“青春有限,创业无限”之理,具有创业路上巾帼不让须眉的魄力与勇气。今年,她利用自己熟悉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势,租赁近百亩土地创办有机稻种植示范基地,实现纯收入万元。能教能帮能带 带出一方富乡亲林承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数据金融行业当前竞争格局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致密气行业当前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洞察报告
- 支部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小学生国学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邓小平理论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 2024年矿井机械维修技师专业技术及理论知识试题(附含答案)
- 2024年绿园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综合应用能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陕西省宝鸡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预测试题含答案
- 2025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测试题(二)含答案
- 摩托车发动机原理课件
- 农机设备租赁合同
- AED使用指南课件
- 公费师范三方协议书
-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颅脑疾病CT诊断课件
- 医疗改革背景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本核算管理分析
- 第17课《昆明的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体育产业与赛事运营管理课件
- QCT 998-2023 汽车空调滤清器 (正式版)
- 耳鼻喉健康宣教手册课件
- GB 24542-2023坠落防护带刚性导轨的自锁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