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全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_第1页
关于推进全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_第2页
关于推进全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_第3页
关于推进全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_第4页
关于推进全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推进全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广安经开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推进全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全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广泛参与为基本原则,按照“再循环、再利用、减量化”要求,围绕整体推进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示范市建设的总体要求,以产业基地为抓手,以节约资源投入、高效利用资源、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减少农业废弃物排放为重点,大力推广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和配套设施设备,努力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和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二、目标任务通过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排放量明显减少,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一)循环经济目标。到 XX 年(下同)种养加(销)循环、林养加(销)循环经济模式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的覆盖面分别达到 80%、70%,逐步提高林产品就地加工能力;产业基地新建农村沼气池 10 万口,总量达到 35 万口,沼液综合利用面积达到 30 万亩,新村沼气建设的沼液利用率达到100%。(二)现代立体农业发展目标。大力发展林下间种、套种豆科作物、蔬菜等种植模式和林下养殖小家禽(畜)等养殖模式,提高耕地、林地利用率,果园、林地种养殖立体开发利用面积达到 80 万亩。(三)种养配套发展目标。推行“1+3”伴生发展模式,即将养殖小区建设与产业基地、标准农田、高效林地建设融入配套,共同发展。根据水环境容量和土地承载能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配套建设养殖小区(场) ,建设一个养殖小区(场)必须发展产业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与养殖业配套发展的结合率达到 90%以上。(四)节约减排目标。节水灌溉面占耕地总面积的 10 %以上,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 XX 万亩、次,推广新型生物农药实施面积 50 万亩,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在 90%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基本实现废水达标排放,秸秆利用率在 30%以上。三、工作重点(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型水库节水配套改造、病险水库整治、灌渠配套、渠道防渗、田间排灌渠建设、山丘区塘堰和蓄水池建设,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的范围,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改善和提高耕地质量,为推进全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土地、水资源、农业投入品的节约利用,提高综合利用率。一是节约用地。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粮田建设,努力扩大农作物复种面积,增加间作套种;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办工业企业、小城镇建设、修建民居、发展农村养殖业都要实现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二是节约用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精准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增加有机肥使用比例,提高肥料利用率。三是推广节药技术。全面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快推广物理和生物杀虫灭菌技术,减少农药的施用量和施用次数,降低农药残留。四是节约用水。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缓解资源型缺水的紧张状况和季节性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兴修水平梯田、水平沟、隔坡梯田等田间保水工程,减少地表径流,提高雨水拦蓄入渗利用率,修建集雨蓄水、温室大棚等设施,加快推广滴灌、渗灌、管灌、喷灌、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型灌溉方式。(三)降低种养业废弃物排放和推进资源化利用。提高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及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生产效益。一是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推广沼气生产技术,重点开展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二是种植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微贮等饲草生产和秸秆生产用材技术,加快农作物秸秆的处理和利用。三是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利用农产品加工后产生的果渣、果壳以及畜禽产品加工下脚料等废弃物,生产饲料、燃料等再生产品,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四)培育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在全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依照循环经济的理念,结合实际,以现代生物技术、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为支撑,积极培育和推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一是立体开发模式。以共生互利为基础,在山区积极走农牧林草并举的路子,实行“种草养畜粪便有机肥料” 、 “废弃果树枝食用菌”的循环利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二是生态能源模式。以农村沼气为纽带,配套暖棚畜舍、日光温室、果园等,加快户用沼气建设,积极推广“养畜沼气水果” 、 “养畜沼气蔬菜” 、 “养畜沼气粮食”等生态模式。三是产业化生产模式。以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为中心,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企业联基地,加工促生产,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在更高的层次和更宽的领域实现循环发展。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内部循环链条的延伸,到 XX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加工副产品、废弃物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五)积极开展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各区、市、县要把农业循环经济示范作为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和产业基地示范建设有机结合,率先开展示范区建设。按照统筹规划、集中成片、规模发展的要求,各区市县每年要建设农业循环经济综合示范区 1 万亩以上,努力提高示范区建设质量和水平,以此辐射带动全市农业循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四、工作措施(一)加强组织工作。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多行业。要坚持“政府负责、部门协同配合打总体战”的组织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从项目规划设计到组织施工,从监督检查到竣工验收,相关部门全程参与,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专业技术优势,做到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有力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二)科学制定规划。各区市县要按照全市关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安排部署,结合各地资源、环境和生产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加快制定全面系统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一方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分别制定市、县(市、区) 、乡、村等不同层次的循环农业发展计划,实现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稳步推进。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区域和不同层次农牧业的生产现状和实际需求,建立适宜的循环模式,并依照不同模式的特定优势,进行布局配置、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确保循环农业模式中各流通量与接口间的相互匹配、协调运行,促进循环农业健康、安全、有序生产。(三)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把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市、县财政都要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循环农业发展。要加大涉农项目整合力度,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加快项目建设。要积极鼓励、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农业循环经济建设,逐步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农民投资为主体、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投入机制,加快全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步伐。(四)加强科技支撑。支持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支持引进国内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先进技术,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五)完善政策措施。实行促进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的财税、价格、收费、投资和技术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六)注重宣传引导。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发展模式、优惠政策、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形成全社会广泛关注、积极参与和支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舆论氛围,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他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和业主积极参与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七)强化监督检查。一是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各地要建立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细化任务,明确责任,以倒排工期方式推进工作。市政府将定期与不定期地督查通报示范项目建设情况,确保如期完成任务。二是严格考核验收。各区市县要认真落实责任制,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市政府将组织进行考核验收。对达到示范户、示范村、示范小区和示范养殖场标准的,以及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政府予以表彰奖励。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广安经开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推进全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全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广泛参与为基本原则,按照“再循环、再利用、减量化”要求,围绕整体推进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示范市建设的总体要求,以产业基地为抓手,以节约资源投入、高效利用资源、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减少农业废弃物排放为重点,大力推广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和配套设施设备,努力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和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二、目标任务通过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排放量明显减少,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一)循环经济目标。到 XX 年(下同)种养加(销)循环、林养加(销)循环经济模式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的覆盖面分别达到 80%、70%,逐步提高林产品就地加工能力;产业基地新建农村沼气池 10 万口,总量达到 35 万口,沼液综合利用面积达到 30 万亩,新村沼气建设的沼液利用率达到100%。(二)现代立体农业发展目标。大力发展林下间种、套种豆科作物、蔬菜等种植模式和林下养殖小家禽(畜)等养殖模式,提高耕地、林地利用率,果园、林地种养殖立体开发利用面积达到 80 万亩。(三)种养配套发展目标。推行“1+3”伴生发展模式,即将养殖小区建设与产业基地、标准农田、高效林地建设融入配套,共同发展。根据水环境容量和土地承载能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配套建设养殖小区(场) ,建设一个养殖小区(场)必须发展产业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与养殖业配套发展的结合率达到 90%以上。(四)节约减排目标。节水灌溉面占耕地总面积的 10 %以上,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 XX 万亩、次,推广新型生物农药实施面积 50 万亩,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在 90%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基本实现废水达标排放,秸秆利用率在 30%以上。三、工作重点(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型水库节水配套改造、病险水库整治、灌渠配套、渠道防渗、田间排灌渠建设、山丘区塘堰和蓄水池建设,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的范围,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改善和提高耕地质量,为推进全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土地、水资源、农业投入品的节约利用,提高综合利用率。一是节约用地。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粮田建设,努力扩大农作物复种面积,增加间作套种;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办工业企业、小城镇建设、修建民居、发展农村养殖业都要实现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二是节约用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精准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增加有机肥使用比例,提高肥料利用率。三是推广节药技术。全面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快推广物理和生物杀虫灭菌技术,减少农药的施用量和施用次数,降低农药残留。四是节约用水。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缓解资源型缺水的紧张状况和季节性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兴修水平梯田、水平沟、隔坡梯田等田间保水工程,减少地表径流,提高雨水拦蓄入渗利用率,修建集雨蓄水、温室大棚等设施,加快推广滴灌、渗灌、管灌、喷灌、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型灌溉方式。(三)降低种养业废弃物排放和推进资源化利用。提高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及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生产效益。一是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推广沼气生产技术,重点开展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二是种植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微贮等饲草生产和秸秆生产用材技术,加快农作物秸秆的处理和利用。三是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利用农产品加工后产生的果渣、果壳以及畜禽产品加工下脚料等废弃物,生产饲料、燃料等再生产品,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四)培育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在全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依照循环经济的理念,结合实际,以现代生物技术、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为支撑,积极培育和推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一是立体开发模式。以共生互利为基础,在山区积极走农牧林草并举的路子,实行“种草养畜粪便有机肥料” 、 “废弃果树枝食用菌”的循环利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二是生态能源模式。以农村沼气为纽带,配套暖棚畜舍、日光温室、果园等,加快户用沼气建设,积极推广“养畜沼气水果” 、 “养畜沼气蔬菜” 、 “养畜沼气粮食”等生态模式。三是产业化生产模式。以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为中心,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企业联基地,加工促生产,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在更高的层次和更宽的领域实现循环发展。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内部循环链条的延伸,到 XX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加工副产品、废弃物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五)积极开展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各区、市、县要把农业循环经济示范作为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和产业基地示范建设有机结合,率先开展示范区建设。按照统筹规划、集中成片、规模发展的要求,各区市县每年要建设农业循环经济综合示范区 1 万亩以上,努力提高示范区建设质量和水平,以此辐射带动全市农业循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四、工作措施(一)加强组织工作。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多行业。要坚持“政府负责、部门协同配合打总体战”的组织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从项目规划设计到组织施工,从监督检查到竣工验收,相关部门全程参与,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专业技术优势,做到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有力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二)科学制定规划。各区市县要按照全市关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安排部署,结合各地资源、环境和生产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加快制定全面系统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一方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分别制定市、县(市、区) 、乡、村等不同层次的循环农业发展计划,实现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稳步推进。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区域和不同层次农牧业的生产现状和实际需求,建立适宜的循环模式,并依照不同模式的特定优势,进行布局配置、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确保循环农业模式中各流通量与接口间的相互匹配、协调运行,促进循环农业健康、安全、有序生产。(三)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把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市、县财政都要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循环农业发展。要加大涉农项目整合力度,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加快项目建设。要积极鼓励、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农业循环经济建设,逐步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农民投资为主体、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投入机制,加快全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步伐。(四)加强科技支撑。支持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支持引进国内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先进技术,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五)完善政策措施。实行促进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的财税、价格、收费、投资和技术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六)注重宣传引导。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发展模式、优惠政策、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形成全社会广泛关注、积极参与和支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舆论氛围,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他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和业主积极参与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七)强化监督检查。一是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各地要建立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细化任务,明确责任,以倒排工期方式推进工作。市政府将定期与不定期地督查通报示范项目建设情况,确保如期完成任务。二是严格考核验收。各区市县要认真落实责任制,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市政府将组织进行考核验收。对达到示范户、示范村、示范小区和示范养殖场标准的,以及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政府予以表彰奖励。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广安经开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推进全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全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广泛参与为基本原则,按照“再循环、再利用、减量化”要求,围绕整体推进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示范市建设的总体要求,以产业基地为抓手,以节约资源投入、高效利用资源、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减少农业废弃物排放为重点,大力推广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和配套设施设备,努力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和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二、目标任务通过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排放量明显减少,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一)循环经济目标。到 XX 年(下同)种养加(销)循环、林养加(销)循环经济模式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的覆盖面分别达到 80%、70%,逐步提高林产品就地加工能力;产业基地新建农村沼气池 10 万口,总量达到 35 万口,沼液综合利用面积达到 30 万亩,新村沼气建设的沼液利用率达到100%。(二)现代立体农业发展目标。大力发展林下间种、套种豆科作物、蔬菜等种植模式和林下养殖小家禽(畜)等养殖模式,提高耕地、林地利用率,果园、林地种养殖立体开发利用面积达到 80 万亩。(三)种养配套发展目标。推行“1+3”伴生发展模式,即将养殖小区建设与产业基地、标准农田、高效林地建设融入配套,共同发展。根据水环境容量和土地承载能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配套建设养殖小区(场) ,建设一个养殖小区(场)必须发展产业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与养殖业配套发展的结合率达到 90%以上。(四)节约减排目标。节水灌溉面占耕地总面积的 10 %以上,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 XX 万亩、次,推广新型生物农药实施面积 50 万亩,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在 90%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基本实现废水达标排放,秸秆利用率在 30%以上。三、工作重点(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型水库节水配套改造、病险水库整治、灌渠配套、渠道防渗、田间排灌渠建设、山丘区塘堰和蓄水池建设,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的范围,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改善和提高耕地质量,为推进全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土地、水资源、农业投入品的节约利用,提高综合利用率。一是节约用地。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粮田建设,努力扩大农作物复种面积,增加间作套种;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办工业企业、小城镇建设、修建民居、发展农村养殖业都要实现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二是节约用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精准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增加有机肥使用比例,提高肥料利用率。三是推广节药技术。全面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快推广物理和生物杀虫灭菌技术,减少农药的施用量和施用次数,降低农药残留。四是节约用水。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缓解资源型缺水的紧张状况和季节性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兴修水平梯田、水平沟、隔坡梯田等田间保水工程,减少地表径流,提高雨水拦蓄入渗利用率,修建集雨蓄水、温室大棚等设施,加快推广滴灌、渗灌、管灌、喷灌、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型灌溉方式。(三)降低种养业废弃物排放和推进资源化利用。提高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及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生产效益。一是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推广沼气生产技术,重点开展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二是种植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微贮等饲草生产和秸秆生产用材技术,加快农作物秸秆的处理和利用。三是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利用农产品加工后产生的果渣、果壳以及畜禽产品加工下脚料等废弃物,生产饲料、燃料等再生产品,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四)培育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在全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依照循环经济的理念,结合实际,以现代生物技术、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为支撑,积极培育和推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一是立体开发模式。以共生互利为基础,在山区积极走农牧林草并举的路子,实行“种草养畜粪便有机肥料” 、 “废弃果树枝食用菌”的循环利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二是生态能源模式。以农村沼气为纽带,配套暖棚畜舍、日光温室、果园等,加快户用沼气建设,积极推广“养畜沼气水果” 、 “养畜沼气蔬菜” 、 “养畜沼气粮食”等生态模式。三是产业化生产模式。以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为中心,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企业联基地,加工促生产,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在更高的层次和更宽的领域实现循环发展。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内部循环链条的延伸,到 XX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加工副产品、废弃物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五)积极开展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各区、市、县要把农业循环经济示范作为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和产业基地示范建设有机结合,率先开展示范区建设。按照统筹规划、集中成片、规模发展的要求,各区市县每年要建设农业循环经济综合示范区 1 万亩以上,努力提高示范区建设质量和水平,以此辐射带动全市农业循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四、工作措施(一)加强组织工作。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多行业。要坚持“政府负责、部门协同配合打总体战”的组织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从项目规划设计到组织施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