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食品安全演讲稿同志们:这次农村食品安全现场会是继去年 10 月份全省工商系统在朝阳召开食品安全现场会后的又一次重要会议。省局党组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进行了专门研究,并将其作为全系统的重要会议之一进行了安排。通过在西丰、开原的实地考察和各有关单位典型经验交流,大家对如何监管农村食品市场,如何弥补我们监管的薄弱环节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对做好下一步工作坚定了信心。对会上交流的经验希望各地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借鉴、推广,进一步扎实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一年来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基本情况去年九月以来,全省工商系统按照省政府和国家工商总局的部署,抓住肉禽、蔬菜、粮油、奶制品、豆制品等重点品种,农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和批发环节,全面加强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监管的力度越来越大,成效越来越显著。(一)流通环节食品监管体系逐步形成。按照省局党组的要求,在认真总结经验、反复研究的基础上,今年省局又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体系实行网格化管理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工商机关的职责、部门责任分工、内部监管制度、经营者自律制度、责任及责任追究等,初步形成了一整套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监管模式。结合以前出台的各类规范性文件,我省初步实现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有序化。(二)各项专项执法行动卓有成效。今年以来,各地针对“两节” 、 、五一、六一等重要节假日和夏季饮食品市场的不同特点,紧紧围绕相关重点品种开展了食品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在整治期间,共出动执法人员万人次,检查各类食品经营者万户次,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 3631 件,捣毁制假窝点 203 个。查获劣质粮食制品 60 吨、肉类制品吨、豆制品吨、水产品吨、奶制品 20 吨,饮料万瓶,酒类万瓶。(三)应对突发事件和社会关注热点问题的处置能力有所增强。禽流感、 “嘉禾”绿色蔬菜、工业淀粉、 “东方牌”劣质奶粉等事件发生后,各地都能按照省局的要求迅速行动,紧急排查。包括个别地区发生的,如阜新病死猪肉事件、抚顺的注水猪肉事件、沈阳的辣椒面含有碱性橙等事件,各地处置得都十分迅速、得当。特别是去年 11 月份“禽流感”期间,省局启动重大事件预警机制后,全省工商系统全面加强了对市场、超市的活禽及禽类制品、防控疫苗的监督检查,在短短的 20 天内,就出动人员万人次,查办案件 106 件,查扣未检疫或有问题禽类及制品万公斤,发放宣传材料 25 万份,为我省有效防控禽流感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省政府领导的肯定,市场口功不可没。今年 3 月底工业淀粉事件,相关新闻媒体披露后,XX 市局在紧急处置的同时,立即向省局消保处作了汇报。省局启动突发事件应急程序后,各地迅速行动,在短短的两周内,就检查出问题淀粉厂家 27 个、品牌29 个,查扣问题淀粉吨。省食安委接到我们的汇报后,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全面整治,国家总局根据我省的报告在全国范围内清理。淀粉事件既体现了各级工商干部责任意识的明显增强,也反映出我们的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四)各类食品市场主体资格得到有效规范。按总局要求 1-6 月份,通过工商所逐户排查,登记注册等部门紧密合作,上下互动,全面完成了食品经营主体又一次清理工作。xx 年消保口搞了一次调查摸底。当时国务院检查组听了我们的汇报感到非常惊奇,没想到我们对食品经营主体底数这么清。目前全省共有食品生产者 12813 户、经营者132746 户、餐饮服务 48895 户,基本摸清了底数。通过清理注销登记各类食品主体 4910 户,变更登记 994 户,吊销执照 831 户;取缔无照经营 2352户。(五)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针对农村食品市场实际,各地都采取了很多措施强化监管,如加强源头治理,积极探索实施了送货车备案等制度;结合实际改革了进货台帐,加强了零售终端的管理。各地还根据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 XX 县局探索的加强源头监管的模式,平岗所监制的送货车的送货单;XX 市局实行的食品安全联系点制度;沈阳苏家屯的“双十要十看” ;XX 县万寿所的“食品经营规范联系卡” 、“过期变质食品下架存放箱”等,都是符合实际、简便易行、提高监管效能的好办法。特别是省局 6月份对部分农村地区进行暗访后,通报了存在的问题,各地都高度重视,不同程度地强化了监督检查,使农村食品监管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六)食品的源头管理和规范引导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各地按照省局的要求,对县城以上纳入工商机关监管范畴内的厅棚封闭式市场继续推行主要生活消费品市场准入制度,推行准入制的食品品种不断扩大。如大连县城以上地区的 202 处封闭市场已经全部达到市场准入制要求;XX 市实行准入制的品种已有 13 个。通过大力引导,全省创建“放心肉示范市场”188 处,放心肉摊床、柜台4690 处;有 105 处市场、超市与绿色或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立产销关系,有 176 处市场、76 家超市设立了 2645 处绿色或无公害蔬菜销售摊区、专柜。(七)食品质量监测力度进一步加大,重点食品质量明显好转。近年来,全省工商系统食品质量监测经费逐年增加,监控范围逐渐扩大,批次逐年增多。通过公开披露,警示消费、引导消费功能增强。xx 年工商系统共抽查食品 1792 批次,不合格491 批次,不合格率%;xx 年抽查食品 2189 批次,不合格 415 批次,不合格率%;今年以来已抽查食品 2135 批次,其中不合格 371 批次,不合格率%,食品合格率逐年增加,说明食品质量逐步得到改善。通过近三年的跟踪监督管理,面粉、食用油、奶粉等重点食品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八)食品安全监管的网络不断扩大,宣传力度加强。通过各地扎实有效地推进“两站”建设进社区、村屯和商业企业,进一步延伸了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大连甘井子分局在“两站”的基础上,又成立了食品安全监督站,实现了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机结合。目前全省已经在商业企业建立“两站”5297 个,确定联络员 5434 名;在城镇社区建立“两站”1008 个、农村村屯 3350 个,发展维权志愿者 7446 人。在加强食品市场监管的同时,各地都加强了舆论宣传,食品典型案例、食品消费常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在媒体刊出,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今年以来全省在消费安全方面发布稿件1621 件、散发宣传材料近 60 万份,其中市以上电视台 335 件、报纸 766 件。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树立了工商机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形象。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年 8 月上旬,省食品安全委会召开全体成员单位会议,通报了上半年以来我省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要求。会上还通报了近两年我省的食品安全重大个案(XX 市含剧毒农药狗肉事件、XX 县私设屠宰点贩卖病死猪肉事件、XX 市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XX 市问题猪肉和注水猪肉事件) 。会议认为,当前我省食品安全总的形势是好的,但仍不容乐观,在有的地区、有的领域、有的环节监管形势依然严峻,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种植、养殖环节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水产品中的水发水产品、海水贝类、虾类等药物残留问题较大;违规使用、滥用和误用农药、兽药问题严重。二是食品生产加工领域监管难度大。突出地表现为食品生产企业多、小、散、乱、差,生产单位约 70%是 10人以下的小作坊,大多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不具备产品检测检验条件,不能保证生产出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产品。三是食品流通企业管理水平尚需不断提高。个体工商户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经营管理落后,一些批发市场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使造假者有机可乘,甚至成为假冒伪劣食品的集散地;一些经营企业贪图私利,蓄意出售过期变质食品和病死畜禽的现象屡禁不止;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时常伪造标识、滥用标识、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四是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相对薄弱。不法分子往往将假劣食品销往农村集贸市场和小卖店,由于农民缺乏识别和判断能力,农民往往成为最直接、最严重的受害者。五是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暴露出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各监管部门分工不明确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六是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在应对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中,在反应速度、职责分工和协调配合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迫切需要提高有效应对食品安全重大事件的能力。从我们掌握和暗访的情况看,在食品经营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诸如:经营者亮照经营意识较差,无证照经营仍然大有存在;一部分经营者没有建立进货台账或记账流于形式,进货验收存在问题较多,不标注保质期、生产日期的食品,甚至过期的食品仍然购进;销售超期食品问题严重。在 6 月初省局暗访中发现超过保质期最长的达 14 个月;在 44家食杂店共发现超期变质、没有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食品 210 种。这些问题说明,尽管近年来各级工商机关在克服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下了很大功夫,食品监管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我们的监管工作只能说有了较好的开局,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各项工作、各项制度不落实,浮在表面、流于形式、报喜不报忧。这个问题相当严重。当然不仅是在食品监管中存在,在其它工作中照样存在。现在似乎是形成了一种风气。相比较而言,近两年食品监管这项工作还算是比较得到重视的一项工作。但在某些地区、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不落实的问题。例如:“一岗三责”都写在纸上了,但是一些地方各相关班子成员、职能部门对下的指导、督查的职责没有落实,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没有形成;再如:相当一些工商所日常巡查工作流于形式,监管不到位。一些岗位管理员底数不清,不能按照要求对农村食品经营业户进行巡查,拿不出巡查记录。一部分拿出的巡查记录也是千篇一律为“未发现问题” 。查办的食品案件也很少,削弱了监管执法权威。就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有法律体系不健全、经营者素质差,流通环节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等客观原因,也有管理者能力低、素质差,责任心不强,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但是其核心问题,一是一些市、县(分)局“一把手”重视不够。在相当一部分领导、监管职能部门和干部中还存在麻痹大意的思想,认为就目前现状食品安全下多大力气也管不好,白废力,食品安全不管也出不了大事。阜阳奶粉事件之前工商局没这么管,也没天天出事;还有的存在消极厌倦的思想,认为食品监管必要,但是太累又没有经济效益,不愿管。表现形式是“你喊一喊,我管一管” ,影响了监管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西丰、铁岭的经验之一就是“一把手”重视。所谓“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凡是工作开展得好的,都是“一把手”重视。二是各相关领导、职能部门的作用发挥不好,对下督察的力度不够、不实,认为食品安全就是消保和市场口的事。铁岭的马晓光局长召集全体班子成员和各县(分)局局长分头下去检查食品监管情况。因此,铁岭的经验、西丰的经验的最大亮点是“一把手”重视、班子成员重视、各有关职能部门重视,因此促使一线监管人员不得不重视。以上这些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不可小视,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同志们:这次农村食品安全现场会是继去年 10 月份全省工商系统在朝阳召开食品安全现场会后的又一次重要会议。省局党组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进行了专门研究,并将其作为全系统的重要会议之一进行了安排。通过在西丰、开原的实地考察和各有关单位典型经验交流,大家对如何监管农村食品市场,如何弥补我们监管的薄弱环节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对做好下一步工作坚定了信心。对会上交流的经验希望各地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借鉴、推广,进一步扎实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一年来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基本情况去年九月以来,全省工商系统按照省政府和国家工商总局的部署,抓住肉禽、蔬菜、粮油、奶制品、豆制品等重点品种,农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和批发环节,全面加强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监管的力度越来越大,成效越来越显著。(一)流通环节食品监管体系逐步形成。按照省局党组的要求,在认真总结经验、反复研究的基础上,今年省局又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体系实行网格化管理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工商机关的职责、部门责任分工、内部监管制度、经营者自律制度、责任及责任追究等,初步形成了一整套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监管模式。结合以前出台的各类规范性文件,我省初步实现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有序化。(二)各项专项执法行动卓有成效。今年以来,各地针对“两节” 、 、五一、六一等重要节假日和夏季饮食品市场的不同特点,紧紧围绕相关重点品种开展了食品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在整治期间,共出动执法人员万人次,检查各类食品经营者万户次,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 3631 件,捣毁制假窝点 203 个。查获劣质粮食制品 60 吨、肉类制品吨、豆制品吨、水产品吨、奶制品 20 吨,饮料万瓶,酒类万瓶。(三)应对突发事件和社会关注热点问题的处置能力有所增强。禽流感、 “嘉禾”绿色蔬菜、工业淀粉、 “东方牌”劣质奶粉等事件发生后,各地都能按照省局的要求迅速行动,紧急排查。包括个别地区发生的,如阜新病死猪肉事件、抚顺的注水猪肉事件、沈阳的辣椒面含有碱性橙等事件,各地处置得都十分迅速、得当。特别是去年 11 月份“禽流感”期间,省局启动重大事件预警机制后,全省工商系统全面加强了对市场、超市的活禽及禽类制品、防控疫苗的监督检查,在短短的 20 天内,就出动人员万人次,查办案件 106 件,查扣未检疫或有问题禽类及制品万公斤,发放宣传材料 25 万份,为我省有效防控禽流感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省政府领导的肯定,市场口功不可没。今年 3 月底工业淀粉事件,相关新闻媒体披露后,XX 市局在紧急处置的同时,立即向省局消保处作了汇报。省局启动突发事件应急程序后,各地迅速行动,在短短的两周内,就检查出问题淀粉厂家 27 个、品牌29 个,查扣问题淀粉吨。省食安委接到我们的汇报后,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全面整治,国家总局根据我省的报告在全国范围内清理。淀粉事件既体现了各级工商干部责任意识的明显增强,也反映出我们的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四)各类食品市场主体资格得到有效规范。按总局要求 1-6 月份,通过工商所逐户排查,登记注册等部门紧密合作,上下互动,全面完成了食品经营主体又一次清理工作。xx 年消保口搞了一次调查摸底。当时国务院检查组听了我们的汇报感到非常惊奇,没想到我们对食品经营主体底数这么清。目前全省共有食品生产者 12813 户、经营者132746 户、餐饮服务 48895 户,基本摸清了底数。通过清理注销登记各类食品主体 4910 户,变更登记 994 户,吊销执照 831 户;取缔无照经营 2352户。(五)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针对农村食品市场实际,各地都采取了很多措施强化监管,如加强源头治理,积极探索实施了送货车备案等制度;结合实际改革了进货台帐,加强了零售终端的管理。各地还根据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 XX 县局探索的加强源头监管的模式,平岗所监制的送货车的送货单;XX 市局实行的食品安全联系点制度;沈阳苏家屯的“双十要十看” ;XX 县万寿所的“食品经营规范联系卡” 、“过期变质食品下架存放箱”等,都是符合实际、简便易行、提高监管效能的好办法。特别是省局 6月份对部分农村地区进行暗访后,通报了存在的问题,各地都高度重视,不同程度地强化了监督检查,使农村食品监管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六)食品的源头管理和规范引导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各地按照省局的要求,对县城以上纳入工商机关监管范畴内的厅棚封闭式市场继续推行主要生活消费品市场准入制度,推行准入制的食品品种不断扩大。如大连县城以上地区的 202 处封闭市场已经全部达到市场准入制要求;XX 市实行准入制的品种已有 13 个。通过大力引导,全省创建“放心肉示范市场”188 处,放心肉摊床、柜台4690 处;有 105 处市场、超市与绿色或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立产销关系,有 176 处市场、76 家超市设立了 2645 处绿色或无公害蔬菜销售摊区、专柜。(七)食品质量监测力度进一步加大,重点食品质量明显好转。近年来,全省工商系统食品质量监测经费逐年增加,监控范围逐渐扩大,批次逐年增多。通过公开披露,警示消费、引导消费功能增强。xx 年工商系统共抽查食品 1792 批次,不合格491 批次,不合格率%;xx 年抽查食品 2189 批次,不合格 415 批次,不合格率%;今年以来已抽查食品 2135 批次,其中不合格 371 批次,不合格率%,食品合格率逐年增加,说明食品质量逐步得到改善。通过近三年的跟踪监督管理,面粉、食用油、奶粉等重点食品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八)食品安全监管的网络不断扩大,宣传力度加强。通过各地扎实有效地推进“两站”建设进社区、村屯和商业企业,进一步延伸了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大连甘井子分局在“两站”的基础上,又成立了食品安全监督站,实现了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机结合。目前全省已经在商业企业建立“两站”5297 个,确定联络员 5434 名;在城镇社区建立“两站”1008 个、农村村屯 3350 个,发展维权志愿者 7446 人。在加强食品市场监管的同时,各地都加强了舆论宣传,食品典型案例、食品消费常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在媒体刊出,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今年以来全省在消费安全方面发布稿件1621 件、散发宣传材料近 60 万份,其中市以上电视台 335 件、报纸 766 件。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树立了工商机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形象。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年 8 月上旬,省食品安全委会召开全体成员单位会议,通报了上半年以来我省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要求。会上还通报了近两年我省的食品安全重大个案(XX 市含剧毒农药狗肉事件、XX 县私设屠宰点贩卖病死猪肉事件、XX 市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XX 市问题猪肉和注水猪肉事件) 。会议认为,当前我省食品安全总的形势是好的,但仍不容乐观,在有的地区、有的领域、有的环节监管形势依然严峻,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种植、养殖环节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水产品中的水发水产品、海水贝类、虾类等药物残留问题较大;违规使用、滥用和误用农药、兽药问题严重。二是食品生产加工领域监管难度大。突出地表现为食品生产企业多、小、散、乱、差,生产单位约 70%是 10人以下的小作坊,大多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不具备产品检测检验条件,不能保证生产出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产品。三是食品流通企业管理水平尚需不断提高。个体工商户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经营管理落后,一些批发市场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使造假者有机可乘,甚至成为假冒伪劣食品的集散地;一些经营企业贪图私利,蓄意出售过期变质食品和病死畜禽的现象屡禁不止;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时常伪造标识、滥用标识、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四是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相对薄弱。不法分子往往将假劣食品销往农村集贸市场和小卖店,由于农民缺乏识别和判断能力,农民往往成为最直接、最严重的受害者。五是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暴露出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各监管部门分工不明确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六是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在应对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中,在反应速度、职责分工和协调配合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迫切需要提高有效应对食品安全重大事件的能力。从我们掌握和暗访的情况看,在食品经营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诸如:经营者亮照经营意识较差,无证照经营仍然大有存在;一部分经营者没有建立进货台账或记账流于形式,进货验收存在问题较多,不标注保质期、生产日期的食品,甚至过期的食品仍然购进;销售超期食品问题严重。在 6 月初省局暗访中发现超过保质期最长的达 14 个月;在 44家食杂店共发现超期变质、没有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食品 210 种。这些问题说明,尽管近年来各级工商机关在克服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下了很大功夫,食品监管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我们的监管工作只能说有了较好的开局,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各项工作、各项制度不落实,浮在表面、流于形式、报喜不报忧。这个问题相当严重。当然不仅是在食品监管中存在,在其它工作中照样存在。现在似乎是形成了一种风气。相比较而言,近两年食品监管这项工作还算是比较得到重视的一项工作。但在某些地区、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不落实的问题。例如:“一岗三责”都写在纸上了,但是一些地方各相关班子成员、职能部门对下的指导、督查的职责没有落实,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没有形成;再如:相当一些工商所日常巡查工作流于形式,监管不到位。一些岗位管理员底数不清,不能按照要求对农村食品经营业户进行巡查,拿不出巡查记录。一部分拿出的巡查记录也是千篇一律为“未发现问题” 。查办的食品案件也很少,削弱了监管执法权威。就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有法律体系不健全、经营者素质差,流通环节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等客观原因,也有管理者能力低、素质差,责任心不强,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但是其核心问题,一是一些市、县(分)局“一把手”重视不够。在相当一部分领导、监管职能部门和干部中还存在麻痹大意的思想,认为就目前现状食品安全下多大力气也管不好,白废力,食品安全不管也出不了大事。阜阳奶粉事件之前工商局没这么管,也没天天出事;还有的存在消极厌倦的思想,认为食品监管必要,但是太累又没有经济效益,不愿管。表现形式是“你喊一喊,我管一管” ,影响了监管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西丰、铁岭的经验之一就是“一把手”重视。所谓“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凡是工作开展得好的,都是“一把手”重视。二是各相关领导、职能部门的作用发挥不好,对下督察的力度不够、不实,认为食品安全就是消保和市场口的事。铁岭的马晓光局长召集全体班子成员和各县(分)局局长分头下去检查食品监管情况。因此,铁岭的经验、西丰的经验的最大亮点是“一把手”重视、班子成员重视、各有关职能部门重视,因此促使一线监管人员不得不重视。以上这些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不可小视,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同志们:这次农村食品安全现场会是继去年 10 月份全省工商系统在朝阳召开食品安全现场会后的又一次重要会议。省局党组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进行了专门研究,并将其作为全系统的重要会议之一进行了安排。通过在西丰、开原的实地考察和各有关单位典型经验交流,大家对如何监管农村食品市场,如何弥补我们监管的薄弱环节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对做好下一步工作坚定了信心。对会上交流的经验希望各地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借鉴、推广,进一步扎实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一年来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基本情况去年九月以来,全省工商系统按照省政府和国家工商总局的部署,抓住肉禽、蔬菜、粮油、奶制品、豆制品等重点品种,农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和批发环节,全面加强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监管的力度越来越大,成效越来越显著。(一)流通环节食品监管体系逐步形成。按照省局党组的要求,在认真总结经验、反复研究的基础上,今年省局又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体系实行网格化管理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工商机关的职责、部门责任分工、内部监管制度、经营者自律制度、责任及责任追究等,初步形成了一整套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监管模式。结合以前出台的各类规范性文件,我省初步实现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有序化。(二)各项专项执法行动卓有成效。今年以来,各地针对“两节” 、 、五一、六一等重要节假日和夏季饮食品市场的不同特点,紧紧围绕相关重点品种开展了食品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在整治期间,共出动执法人员万人次,检查各类食品经营者万户次,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 3631 件,捣毁制假窝点 203 个。查获劣质粮食制品 60 吨、肉类制品吨、豆制品吨、水产品吨、奶制品 20 吨,饮料万瓶,酒类万瓶。(三)应对突发事件和社会关注热点问题的处置能力有所增强。禽流感、 “嘉禾”绿色蔬菜、工业淀粉、 “东方牌”劣质奶粉等事件发生后,各地都能按照省局的要求迅速行动,紧急排查。包括个别地区发生的,如阜新病死猪肉事件、抚顺的注水猪肉事件、沈阳的辣椒面含有碱性橙等事件,各地处置得都十分迅速、得当。特别是去年 11 月份“禽流感”期间,省局启动重大事件预警机制后,全省工商系统全面加强了对市场、超市的活禽及禽类制品、防控疫苗的监督检查,在短短的 20 天内,就出动人员万人次,查办案件 106 件,查扣未检疫或有问题禽类及制品万公斤,发放宣传材料 25 万份,为我省有效防控禽流感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省政府领导的肯定,市场口功不可没。今年 3 月底工业淀粉事件,相关新闻媒体披露后,XX 市局在紧急处置的同时,立即向省局消保处作了汇报。省局启动突发事件应急程序后,各地迅速行动,在短短的两周内,就检查出问题淀粉厂家 27 个、品牌29 个,查扣问题淀粉吨。省食安委接到我们的汇报后,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全面整治,国家总局根据我省的报告在全国范围内清理。淀粉事件既体现了各级工商干部责任意识的明显增强,也反映出我们的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四)各类食品市场主体资格得到有效规范。按总局要求 1-6 月份,通过工商所逐户排查,登记注册等部门紧密合作,上下互动,全面完成了食品经营主体又一次清理工作。xx 年消保口搞了一次调查摸底。当时国务院检查组听了我们的汇报感到非常惊奇,没想到我们对食品经营主体底数这么清。目前全省共有食品生产者 12813 户、经营者132746 户、餐饮服务 48895 户,基本摸清了底数。通过清理注销登记各类食品主体 4910 户,变更登记 994 户,吊销执照 831 户;取缔无照经营 2352户。(五)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针对农村食品市场实际,各地都采取了很多措施强化监管,如加强源头治理,积极探索实施了送货车备案等制度;结合实际改革了进货台帐,加强了零售终端的管理。各地还根据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 XX 县局探索的加强源头监管的模式,平岗所监制的送货车的送货单;XX 市局实行的食品安全联系点制度;沈阳苏家屯的“双十要十看” ;XX 县万寿所的“食品经营规范联系卡” 、“过期变质食品下架存放箱”等,都是符合实际、简便易行、提高监管效能的好办法。特别是省局 6月份对部分农村地区进行暗访后,通报了存在的问题,各地都高度重视,不同程度地强化了监督检查,使农村食品监管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六)食品的源头管理和规范引导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各地按照省局的要求,对县城以上纳入工商机关监管范畴内的厅棚封闭式市场继续推行主要生活消费品市场准入制度,推行准入制的食品品种不断扩大。如大连县城以上地区的 202 处封闭市场已经全部达到市场准入制要求;XX 市实行准入制的品种已有 13 个。通过大力引导,全省创建“放心肉示范市场”188 处,放心肉摊床、柜台4690 处;有 105 处市场、超市与绿色或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立产销关系,有 176 处市场、76 家超市设立了 2645 处绿色或无公害蔬菜销售摊区、专柜。(七)食品质量监测力度进一步加大,重点食品质量明显好转。近年来,全省工商系统食品质量监测经费逐年增加,监控范围逐渐扩大,批次逐年增多。通过公开披露,警示消费、引导消费功能增强。xx 年工商系统共抽查食品 1792 批次,不合格491 批次,不合格率%;xx 年抽查食品 2189 批次,不合格 415 批次,不合格率%;今年以来已抽查食品 2135 批次,其中不合格 371 批次,不合格率%,食品合格率逐年增加,说明食品质量逐步得到改善。通过近三年的跟踪监督管理,面粉、食用油、奶粉等重点食品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八)食品安全监管的网络不断扩大,宣传力度加强。通过各地扎实有效地推进“两站”建设进社区、村屯和商业企业,进一步延伸了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大连甘井子分局在“两站”的基础上,又成立了食品安全监督站,实现了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机结合。目前全省已经在商业企业建立“两站”5297 个,确定联络员 5434 名;在城镇社区建立“两站”1008 个、农村村屯 3350 个,发展维权志愿者 7446 人。在加强食品市场监管的同时,各地都加强了舆论宣传,食品典型案例、食品消费常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在媒体刊出,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今年以来全省在消费安全方面发布稿件1621 件、散发宣传材料近 60 万份,其中市以上电视台 335 件、报纸 766 件。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树立了工商机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形象。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年 8 月上旬,省食品安全委会召开全体成员单位会议,通报了上半年以来我省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要求。会上还通报了近两年我省的食品安全重大个案(XX 市含剧毒农药狗肉事件、XX 县私设屠宰点贩卖病死猪肉事件、XX 市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XX 市问题猪肉和注水猪肉事件) 。会议认为,当前我省食品安全总的形势是好的,但仍不容乐观,在有的地区、有的领域、有的环节监管形势依然严峻,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种植、养殖环节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水产品中的水发水产品、海水贝类、虾类等药物残留问题较大;违规使用、滥用和误用农药、兽药问题严重。二是食品生产加工领域监管难度大。突出地表现为食品生产企业多、小、散、乱、差,生产单位约 70%是 10人以下的小作坊,大多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不具备产品检测检验条件,不能保证生产出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产品。三是食品流通企业管理水平尚需不断提高。个体工商户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经营管理落后,一些批发市场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使造假者有机可乘,甚至成为假冒伪劣食品的集散地;一些经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口腔内消化教学课件
- 大班创意国画课件
- 门诊护理工作制度及流程
- 培训课件没思路的原因
- 培训课件发票
- 2025年度特色餐厅股权投资与品牌形象重塑合作协议
- 2025年科技项目绩效评估与咨询订购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生物科技项目投资佣金居间合作协议
- 2025年绿色智能家居直系亲属房屋置换与定制装修协议
- 非营业用途汽车租赁协议
- 2020低压交流配网不停电作业技术导则
- 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安全培训
- 麻醉药品应急处理制度及流程
- 附件2:慢病管理中心评审实施细则2024年修订版
- 【建筑专业】16J914-1公用建筑卫生间(完整)
- DL∕T 5776-2018 水平定向钻敷设电力管线技术规定
- 邮政市场业务员(中级)理论考试复习题库(附答案)
- DZ∕T 0070-2016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程(正式版)
- 消化内镜进修总结汇报
- 兽医检验题库与答案
- 换电柜地租赁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