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教育孙子要爱中有严_第1页
奶奶教育孙子要爱中有严_第2页
奶奶教育孙子要爱中有严_第3页
奶奶教育孙子要爱中有严_第4页
奶奶教育孙子要爱中有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奶奶教育孙子要爱中有严伟军今年 12 岁,正上小学六年级,住在奶奶家,在沈阳读书。孩子小时候,赶上沈阳落实知识青年政策,伟军的父母是“知识中年”了,便将孩子的户口办回沈阳。当时孩子的爷爷奶奶退休在家很寂寞,希望孩子能到沈阳上小学。这样孩子便到了爷爷奶奶身边。转眼之间,快 6 年了,孩子要升中学了。有人说是孩子在爷爷奶奶身边会被惯坏,老人没什么文化,只会溺爱,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下半年就要上中学了,得赶快把孩子接回来。家长听了,犹豫不决。接回来吧,怕孩子的爷爷奶奶孤独,精神上受刺激;不接回来吧,又怕影响孩子的学习。爷爷奶奶教育孩子到底好不好?我觉得,这要看具体情况。有的爷爷奶奶教育孙子孙女宽严适度,又善于总结过去教育子女的经验,教育出来的孙子孙女,既通情达理,又积极向上,学习勤奋,成绩突出。有的爷爷奶奶,年轻时家庭负担重,工资低,子女多,顾不上爱自己的子女。到了老年,好不容易有个大孙子,便产生了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儿女欠缺的爱,补偿给自己的孙子。于是孙子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要星星不敢给月亮。有的年轻的父亲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当年对自己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地训一通吼一通的严厉的老爸,今天竟让自己的孙子,那么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给指挥得团团转呢?这其实是一种隔代补偿心理在起作用,这种心理强的爷爷奶奶容易溺爱孩子,惯坏孩子。那么,一般情况下,隔代教育是好还是不好呢?我觉得有好处,也有坏处,总起来权衡,弊大于利。隔代教育的好处是照看细致,教育耐心。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一个特点,一般说来疼爱自己的孙儿女、外孙儿女,胜过疼爱自己的子女。他们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要亲自抚养孙儿女,并认为自己教育孙儿女要比毛手毛脚的孩子的年轻父母强。爷爷奶奶当年一般都抚养过三四个孩子。在艰难贫困的条件下,把孩子抚养成人,是极其困难的事情,他们当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们对孙儿女有足够的耐心,孙儿女有缺点时,他们一般耐心说服,而不是简单地斥责。祖父母打骂孙儿女的情况,一百个人里面也难找到一例。孩子在融洽和谐、充满爱心的环境中成长,也容易养成良好的性格。隔代教育不利因素也是明显的。1.容易溺爱、偏袒。老人退休自己无所求了,自己穿衣吃饭都可能随随便便,有的甚至只要能糊弄过得去就行。他们的儿女也不再需要他们关心了,于是他们就把全部的爱倾注在孙儿女身上,尽力让孙儿女吃得好,穿得好。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他们容易不加分析地满足孙儿女那些过分的要求。祖父母还常常偏袒孙儿女,喜欢想方设法为孙儿女的错误开脱。或者说是孩子还小,不懂事。或者当见到孩子爸爸管教孩子的时候,他们为了使孙儿女不受委屈,常常拿出家长的权威来:“你得听我的。 ”如红楼梦中的贾母,见到贾政责罚贾宝玉,她便出面干涉,为了宝玉不受委屈,她常常让贾政下跪,并且还要训斥一番。2.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健康发展。孩子的姥姥、奶奶多是 50 岁左右的人,而这个年龄的人已进入更年期,更年期心理上的一些不良反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为方式,必然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此外,有的老人性格内向、孤僻、神经质,如果孩子长期与这样的老人生活在一起,容易形成不良性格。3.教育观念比较旧。老年人由于当时社会经历的影响,往往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这种观念往往忽略对孩子的积极引导,忽略对孩子辨别能力的培养,忽略对孩子个性的培养。一般说来,老年人接受新事物比较迟钝,对孩子的年龄特点也缺乏了解。比如祖母、外婆给孩子讲故事,常常总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 ,“小白兔和大灰狼”这些老故事。新故事,常常老人自己也不知道,更不会讲。以上说了这么多,都是指一般情况。伟军的爷爷奶奶的文化层次较高,伟军的奶奶以前还是中学教师。两位老人性格比较豁达,兴趣也比较广泛,直到现在他们还很爱看书,爱下棋,爱书法。两位老人教育伟军也比较得法,伟军的学习在班上属于前五名,并且担任副班长。伟军的爷爷奶奶属于教育能力很强的老人,伟军在祖父母的教育下,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学习成绩又很突出,这些显然都是老人的功劳。孩子又适应了爷爷奶奶的教育方式。如果把孩子接回父母身边,不仅老人情感上难以接受,孩子情感上也有失落感,学习成绩很可能还会下降。至于孩子的奶奶对孩子要求有时不严格、给孩子零花钱太多、领孩子去娱乐场所次数多这些问题,父母可以和孩子以及孩子的奶奶一起商量这样做的利与弊,商定出上中学以后逐渐严起来的措施,以后严起来就是了。作者:魏书生伟军今年 12 岁,正上小学六年级,住在奶奶家,在沈阳读书。孩子小时候,赶上沈阳落实知识青年政策,伟军的父母是“知识中年”了,便将孩子的户口办回沈阳。当时孩子的爷爷奶奶退休在家很寂寞,希望孩子能到沈阳上小学。这样孩子便到了爷爷奶奶身边。转眼之间,快 6 年了,孩子要升中学了。有人说是孩子在爷爷奶奶身边会被惯坏,老人没什么文化,只会溺爱,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下半年就要上中学了,得赶快把孩子接回来。家长听了,犹豫不决。接回来吧,怕孩子的爷爷奶奶孤独,精神上受刺激;不接回来吧,又怕影响孩子的学习。爷爷奶奶教育孩子到底好不好?我觉得,这要看具体情况。有的爷爷奶奶教育孙子孙女宽严适度,又善于总结过去教育子女的经验,教育出来的孙子孙女,既通情达理,又积极向上,学习勤奋,成绩突出。有的爷爷奶奶,年轻时家庭负担重,工资低,子女多,顾不上爱自己的子女。到了老年,好不容易有个大孙子,便产生了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儿女欠缺的爱,补偿给自己的孙子。于是孙子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要星星不敢给月亮。有的年轻的父亲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当年对自己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地训一通吼一通的严厉的老爸,今天竟让自己的孙子,那么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给指挥得团团转呢?这其实是一种隔代补偿心理在起作用,这种心理强的爷爷奶奶容易溺爱孩子,惯坏孩子。那么,一般情况下,隔代教育是好还是不好呢?我觉得有好处,也有坏处,总起来权衡,弊大于利。隔代教育的好处是照看细致,教育耐心。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一个特点,一般说来疼爱自己的孙儿女、外孙儿女,胜过疼爱自己的子女。他们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要亲自抚养孙儿女,并认为自己教育孙儿女要比毛手毛脚的孩子的年轻父母强。爷爷奶奶当年一般都抚养过三四个孩子。在艰难贫困的条件下,把孩子抚养成人,是极其困难的事情,他们当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们对孙儿女有足够的耐心,孙儿女有缺点时,他们一般耐心说服,而不是简单地斥责。祖父母打骂孙儿女的情况,一百个人里面也难找到一例。孩子在融洽和谐、充满爱心的环境中成长,也容易养成良好的性格。隔代教育不利因素也是明显的。1.容易溺爱、偏袒。老人退休自己无所求了,自己穿衣吃饭都可能随随便便,有的甚至只要能糊弄过得去就行。他们的儿女也不再需要他们关心了,于是他们就把全部的爱倾注在孙儿女身上,尽力让孙儿女吃得好,穿得好。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他们容易不加分析地满足孙儿女那些过分的要求。祖父母还常常偏袒孙儿女,喜欢想方设法为孙儿女的错误开脱。或者说是孩子还小,不懂事。或者当见到孩子爸爸管教孩子的时候,他们为了使孙儿女不受委屈,常常拿出家长的权威来:“你得听我的。 ”如红楼梦中的贾母,见到贾政责罚贾宝玉,她便出面干涉,为了宝玉不受委屈,她常常让贾政下跪,并且还要训斥一番。2.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健康发展。孩子的姥姥、奶奶多是 50 岁左右的人,而这个年龄的人已进入更年期,更年期心理上的一些不良反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为方式,必然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此外,有的老人性格内向、孤僻、神经质,如果孩子长期与这样的老人生活在一起,容易形成不良性格。3.教育观念比较旧。老年人由于当时社会经历的影响,往往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这种观念往往忽略对孩子的积极引导,忽略对孩子辨别能力的培养,忽略对孩子个性的培养。一般说来,老年人接受新事物比较迟钝,对孩子的年龄特点也缺乏了解。比如祖母、外婆给孩子讲故事,常常总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 ,“小白兔和大灰狼”这些老故事。新故事,常常老人自己也不知道,更不会讲。以上说了这么多,都是指一般情况。伟军的爷爷奶奶的文化层次较高,伟军的奶奶以前还是中学教师。两位老人性格比较豁达,兴趣也比较广泛,直到现在他们还很爱看书,爱下棋,爱书法。两位老人教育伟军也比较得法,伟军的学习在班上属于前五名,并且担任副班长。伟军的爷爷奶奶属于教育能力很强的老人,伟军在祖父母的教育下,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学习成绩又很突出,这些显然都是老人的功劳。孩子又适应了爷爷奶奶的教育方式。如果把孩子接回父母身边,不仅老人情感上难以接受,孩子情感上也有失落感,学习成绩很可能还会下降。至于孩子的奶奶对孩子要求有时不严格、给孩子零花钱太多、领孩子去娱乐场所次数多这些问题,父母可以和孩子以及孩子的奶奶一起商量这样做的利与弊,商定出上中学以后逐渐严起来的措施,以后严起来就是了。作者:魏书生伟军今年 12 岁,正上小学六年级,住在奶奶家,在沈阳读书。孩子小时候,赶上沈阳落实知识青年政策,伟军的父母是“知识中年”了,便将孩子的户口办回沈阳。当时孩子的爷爷奶奶退休在家很寂寞,希望孩子能到沈阳上小学。这样孩子便到了爷爷奶奶身边。转眼之间,快 6 年了,孩子要升中学了。有人说是孩子在爷爷奶奶身边会被惯坏,老人没什么文化,只会溺爱,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下半年就要上中学了,得赶快把孩子接回来。家长听了,犹豫不决。接回来吧,怕孩子的爷爷奶奶孤独,精神上受刺激;不接回来吧,又怕影响孩子的学习。爷爷奶奶教育孩子到底好不好?我觉得,这要看具体情况。有的爷爷奶奶教育孙子孙女宽严适度,又善于总结过去教育子女的经验,教育出来的孙子孙女,既通情达理,又积极向上,学习勤奋,成绩突出。有的爷爷奶奶,年轻时家庭负担重,工资低,子女多,顾不上爱自己的子女。到了老年,好不容易有个大孙子,便产生了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儿女欠缺的爱,补偿给自己的孙子。于是孙子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要星星不敢给月亮。有的年轻的父亲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当年对自己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地训一通吼一通的严厉的老爸,今天竟让自己的孙子,那么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给指挥得团团转呢?这其实是一种隔代补偿心理在起作用,这种心理强的爷爷奶奶容易溺爱孩子,惯坏孩子。那么,一般情况下,隔代教育是好还是不好呢?我觉得有好处,也有坏处,总起来权衡,弊大于利。隔代教育的好处是照看细致,教育耐心。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一个特点,一般说来疼爱自己的孙儿女、外孙儿女,胜过疼爱自己的子女。他们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要亲自抚养孙儿女,并认为自己教育孙儿女要比毛手毛脚的孩子的年轻父母强。爷爷奶奶当年一般都抚养过三四个孩子。在艰难贫困的条件下,把孩子抚养成人,是极其困难的事情,他们当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们对孙儿女有足够的耐心,孙儿女有缺点时,他们一般耐心说服,而不是简单地斥责。祖父母打骂孙儿女的情况,一百个人里面也难找到一例。孩子在融洽和谐、充满爱心的环境中成长,也容易养成良好的性格。隔代教育不利因素也是明显的。1.容易溺爱、偏袒。老人退休自己无所求了,自己穿衣吃饭都可能随随便便,有的甚至只要能糊弄过得去就行。他们的儿女也不再需要他们关心了,于是他们就把全部的爱倾注在孙儿女身上,尽力让孙儿女吃得好,穿得好。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他们容易不加分析地满足孙儿女那些过分的要求。祖父母还常常偏袒孙儿女,喜欢想方设法为孙儿女的错误开脱。或者说是孩子还小,不懂事。或者当见到孩子爸爸管教孩子的时候,他们为了使孙儿女不受委屈,常常拿出家长的权威来:“你得听我的。 ”如红楼梦中的贾母,见到贾政责罚贾宝玉,她便出面干涉,为了宝玉不受委屈,她常常让贾政下跪,并且还要训斥一番。2.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健康发展。孩子的姥姥、奶奶多是 50 岁左右的人,而这个年龄的人已进入更年期,更年期心理上的一些不良反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为方式,必然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此外,有的老人性格内向、孤僻、神经质,如果孩子长期与这样的老人生活在一起,容易形成不良性格。3.教育观念比较旧。老年人由于当时社会经历的影响,往往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这种观念往往忽略对孩子的积极引导,忽略对孩子辨别能力的培养,忽略对孩子个性的培养。一般说来,老年人接受新事物比较迟钝,对孩子的年龄特点也缺乏了解。比如祖母、外婆给孩子讲故事,常常总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 ,“小白兔和大灰狼”这些老故事。新故事,常常老人自己也不知道,更不会讲。以上说了这么多,都是指一般情况。伟军的爷爷奶奶的文化层次较高,伟军的奶奶以前还是中学教师。两位老人性格比较豁达,兴趣也比较广泛,直到现在他们还很爱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