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千亩核桃转型发展典型的材料_第1页
村千亩核桃转型发展典型的材料_第2页
村千亩核桃转型发展典型的材料_第3页
村千亩核桃转型发展典型的材料_第4页
村千亩核桃转型发展典型的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村千亩核桃转型发展典型材料到过村的人都会被一幅优美的农村新景所陶醉:宽阔平整的水泥路面,昂首挺立的照明路灯,姹紫嫣红的花圃草坪,整齐划一的住宅新区,漫山遍野的核桃种植园构成了一幅欣欣向荣、和谐发展的美好画面。尤其是千亩核桃园的建成,更是承载着全体村民沉甸甸的幸福。杏王村位于阳城县北留镇政府西北公里处,由上杏王、下杏王、柳家河、隔沟四个自然庄组成,共 235 户,601 口人。就是这样一个六百人的小小山村,却有着惊天动地的大手笔:村里所有的耕地、坡地全都用来种植干果经济林核桃树!不再种植传统的农作物,这对于祖祖辈辈靠土地吃饭的农民来说,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呀,然而杏王村的老百姓就这样义无反顾地跟着他们的当家人支部书记延润兵走上了转型发展之路。他们深信千亩核桃不仅会美了生态,更会鼓了钱袋。他们也深信着他们的带头人,这几年村里的长足发展,充分证明了支部书记延润兵的胆识和魄力。他认为村里要想长远发展,离不开这样一个整体的工作思路:加快经济发展加强设施建设加大转型力度;杏王村老百姓的“和谐幸福” ,就是通过这样的过程一步一步实现的。就地取材抓商机 独辟蹊径促增收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农民增收是村民富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村里一直围绕产业兴村、创业富民的基本思路,把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农民增收作为工作重点。杏王村地处阳城电厂排灰口,电厂废水中的漂珠可作为保温耐火材料,这对于村里来讲,无疑是个变废为宝的便捷途径。正在苦苦寻觅致富门路的两委班子敏锐地觉察到,如果对漂珠的打捞实现统一运营,就可以成为杏王新的就业增收途径。于是,支部书记果断地召开会议,组织支村两委协调村民进行漂珠打捞。20*年的漂珠打捞产业,不仅解决了村里近 120 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使得就业人员人均月创收可达 3000 元,村里一半以上家庭都因此而获益匪浅。在村民收入来源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支部书记延润兵带领支村两委,拟定工作思路,狠抓公益事业建设,通过积极向上级争取和村里自筹,三年耗资近 220 万元,共硬化道路 10 千米,彻底实现了“户户通” ;完成村庄的整体绿化,种草坪,建花圃,栽种各类苗近万株。还鼓励村民在自家庭院里栽种花草,争取把杏王村建成花园式庭院、园林式村庄。在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新建农民文化广场等设施建设长足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了煤层气安装、水网改造;如今再到杏王可大不一样了,杏王村的老百姓正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清爽与便利、舒适和安宁。当然,村庄面貌的显著变化极大地鼓舞了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于是借着这股势头,杏王村开始了转型跨越的发展步伐。凝心聚力谋发展 合力攻坚促转型这样的成绩也曾一度让村民沾沾自喜,但打捞漂珠并非长久之计。加上杏王地处山洼,耕地分散,多为梯田,无法进行机械化种植;况且土壤贫瘠,效益低下,因此大家种粮的积极性很低,急需调整目前单一的产业结构。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必须得转型,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因此,村里一直在思索努力探索适合杏王的产业致富之路。近年来,随着国家农业大开发的实施及山西省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重大决策部署的实施。支村两委马上抓住机会,以“产业富民”为发展目标,决定以特色种植业为突破口。20*年起,村内加快推进项目实施,最终决定发展核桃产业,计划三年内投资 300 万元,主植适应性强、三年挂果五年丰产的“中林 3 号”核桃苗,建成千亩核桃园种植基地。为了切实将核桃产业做实做大直至做强,使其成农民增加收入的“摇钱树” ,还制定切实可行的核桃产业总体规划方案,并且分三步走来实现核桃转产。首先,造一个浓烈的氛围,切断传统种粮的后路。全村的所有耕地包括坡地,全部用来栽植核桃。20*年的春季开始,全村所有的耕地就没有再种粮,一方面是为秋季的种植核桃做准备,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村民看到村里核桃种植的决心和力度。第二,给村民一个保障,解除种核桃的后顾之忧。在核桃未见效益的前三年里,村里每年给每位村民发放 500 元生活补助,确保村民基本生活无忧。第三,为确保成活率,全村一条心,将人力、物力、财力都放到核桃种植上来。从深翻耕到划点打坑,从购苗种植到浇水覆土、保暖过冬,再到今年春天的地膜覆盖,全都是由村里一力承担,甚至于核桃种植都是村里派发工资,由村民在技术指导员的带领下进行的。终于,20*年底,在全村所有耕地和坡地上种植了核桃苗,共计 1000 亩。今年春天,村里又进行了一期布置和新造地、小块地的二期种植,最终规模达到了 1200 亩。特色产业抓核桃 美了生态鼓钱袋与此同时,20*年 9 月成立了由支部书记担任理事长,村两委班子成员为理事,全村农户参与的阳城县润丰核桃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村民发展核桃种植,培植富民产业。目前核桃种植已进入管理阶段。而村支部也在有计划地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管理模式,争取把支部的政治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效结合,双管齐下,带动农户促进经济发展。项目建成后,预计丰产期仅千亩核桃林总产量就可达 25 万斤,每年可获利 270 万元,村民人均增收 4500 元。今年村里又填沟造地近百亩。正在计划将新造土地种植菊花,到时候,村里又是一副新景象:山上果园一片翠绿,山下菊花一片金黄;天蓝水清的自然环境、整洁绿色的居住环境,人人悠然自得,将是多美丽的原生态景观啊。下一步,村里还准备继续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打造一个集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的核桃产业链,最终使核桃树不仅仅是“摇钱树” ,更要成为繁荣农村经济的“擎天树” 、农村长富久安的“子孙树” 、建设美好家园的“生态树”!到过村的人都会被一幅优美的农村新景所陶醉:宽阔平整的水泥路面,昂首挺立的照明路灯,姹紫嫣红的花圃草坪,整齐划一的住宅新区,漫山遍野的核桃种植园构成了一幅欣欣向荣、和谐发展的美好画面。尤其是千亩核桃园的建成,更是承载着全体村民沉甸甸的幸福。杏王村位于阳城县北留镇政府西北公里处,由上杏王、下杏王、柳家河、隔沟四个自然庄组成,共 235 户,601 口人。就是这样一个六百人的小小山村,却有着惊天动地的大手笔:村里所有的耕地、坡地全都用来种植干果经济林核桃树!不再种植传统的农作物,这对于祖祖辈辈靠土地吃饭的农民来说,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呀,然而杏王村的老百姓就这样义无反顾地跟着他们的当家人支部书记延润兵走上了转型发展之路。他们深信千亩核桃不仅会美了生态,更会鼓了钱袋。他们也深信着他们的带头人,这几年村里的长足发展,充分证明了支部书记延润兵的胆识和魄力。他认为村里要想长远发展,离不开这样一个整体的工作思路:加快经济发展加强设施建设加大转型力度;杏王村老百姓的“和谐幸福” ,就是通过这样的过程一步一步实现的。就地取材抓商机 独辟蹊径促增收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农民增收是村民富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村里一直围绕产业兴村、创业富民的基本思路,把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农民增收作为工作重点。杏王村地处阳城电厂排灰口,电厂废水中的漂珠可作为保温耐火材料,这对于村里来讲,无疑是个变废为宝的便捷途径。正在苦苦寻觅致富门路的两委班子敏锐地觉察到,如果对漂珠的打捞实现统一运营,就可以成为杏王新的就业增收途径。于是,支部书记果断地召开会议,组织支村两委协调村民进行漂珠打捞。20*年的漂珠打捞产业,不仅解决了村里近 120 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使得就业人员人均月创收可达 3000 元,村里一半以上家庭都因此而获益匪浅。在村民收入来源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支部书记延润兵带领支村两委,拟定工作思路,狠抓公益事业建设,通过积极向上级争取和村里自筹,三年耗资近 220 万元,共硬化道路 10 千米,彻底实现了“户户通” ;完成村庄的整体绿化,种草坪,建花圃,栽种各类苗近万株。还鼓励村民在自家庭院里栽种花草,争取把杏王村建成花园式庭院、园林式村庄。在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新建农民文化广场等设施建设长足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了煤层气安装、水网改造;如今再到杏王可大不一样了,杏王村的老百姓正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清爽与便利、舒适和安宁。当然,村庄面貌的显著变化极大地鼓舞了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于是借着这股势头,杏王村开始了转型跨越的发展步伐。凝心聚力谋发展 合力攻坚促转型这样的成绩也曾一度让村民沾沾自喜,但打捞漂珠并非长久之计。加上杏王地处山洼,耕地分散,多为梯田,无法进行机械化种植;况且土壤贫瘠,效益低下,因此大家种粮的积极性很低,急需调整目前单一的产业结构。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必须得转型,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因此,村里一直在思索努力探索适合杏王的产业致富之路。近年来,随着国家农业大开发的实施及山西省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重大决策部署的实施。支村两委马上抓住机会,以“产业富民”为发展目标,决定以特色种植业为突破口。20*年起,村内加快推进项目实施,最终决定发展核桃产业,计划三年内投资 300 万元,主植适应性强、三年挂果五年丰产的“中林 3 号”核桃苗,建成千亩核桃园种植基地。为了切实将核桃产业做实做大直至做强,使其成农民增加收入的“摇钱树” ,还制定切实可行的核桃产业总体规划方案,并且分三步走来实现核桃转产。首先,造一个浓烈的氛围,切断传统种粮的后路。全村的所有耕地包括坡地,全部用来栽植核桃。20*年的春季开始,全村所有的耕地就没有再种粮,一方面是为秋季的种植核桃做准备,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村民看到村里核桃种植的决心和力度。第二,给村民一个保障,解除种核桃的后顾之忧。在核桃未见效益的前三年里,村里每年给每位村民发放 500 元生活补助,确保村民基本生活无忧。第三,为确保成活率,全村一条心,将人力、物力、财力都放到核桃种植上来。从深翻耕到划点打坑,从购苗种植到浇水覆土、保暖过冬,再到今年春天的地膜覆盖,全都是由村里一力承担,甚至于核桃种植都是村里派发工资,由村民在技术指导员的带领下进行的。终于,20*年底,在全村所有耕地和坡地上种植了核桃苗,共计 1000 亩。今年春天,村里又进行了一期布置和新造地、小块地的二期种植,最终规模达到了 1200 亩。特色产业抓核桃 美了生态鼓钱袋与此同时,20*年 9 月成立了由支部书记担任理事长,村两委班子成员为理事,全村农户参与的阳城县润丰核桃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村民发展核桃种植,培植富民产业。目前核桃种植已进入管理阶段。而村支部也在有计划地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管理模式,争取把支部的政治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效结合,双管齐下,带动农户促进经济发展。项目建成后,预计丰产期仅千亩核桃林总产量就可达 25 万斤,每年可获利 270 万元,村民人均增收 4500 元。今年村里又填沟造地近百亩。正在计划将新造土地种植菊花,到时候,村里又是一副新景象:山上果园一片翠绿,山下菊花一片金黄;天蓝水清的自然环境、整洁绿色的居住环境,人人悠然自得,将是多美丽的原生态景观啊。下一步,村里还准备继续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打造一个集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的核桃产业链,最终使核桃树不仅仅是“摇钱树” ,更要成为繁荣农村经济的“擎天树” 、农村长富久安的“子孙树” 、建设美好家园的“生态树”!到过村的人都会被一幅优美的农村新景所陶醉:宽阔平整的水泥路面,昂首挺立的照明路灯,姹紫嫣红的花圃草坪,整齐划一的住宅新区,漫山遍野的核桃种植园构成了一幅欣欣向荣、和谐发展的美好画面。尤其是千亩核桃园的建成,更是承载着全体村民沉甸甸的幸福。杏王村位于阳城县北留镇政府西北公里处,由上杏王、下杏王、柳家河、隔沟四个自然庄组成,共 235 户,601 口人。就是这样一个六百人的小小山村,却有着惊天动地的大手笔:村里所有的耕地、坡地全都用来种植干果经济林核桃树!不再种植传统的农作物,这对于祖祖辈辈靠土地吃饭的农民来说,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呀,然而杏王村的老百姓就这样义无反顾地跟着他们的当家人支部书记延润兵走上了转型发展之路。他们深信千亩核桃不仅会美了生态,更会鼓了钱袋。他们也深信着他们的带头人,这几年村里的长足发展,充分证明了支部书记延润兵的胆识和魄力。他认为村里要想长远发展,离不开这样一个整体的工作思路:加快经济发展加强设施建设加大转型力度;杏王村老百姓的“和谐幸福” ,就是通过这样的过程一步一步实现的。就地取材抓商机 独辟蹊径促增收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农民增收是村民富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村里一直围绕产业兴村、创业富民的基本思路,把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农民增收作为工作重点。杏王村地处阳城电厂排灰口,电厂废水中的漂珠可作为保温耐火材料,这对于村里来讲,无疑是个变废为宝的便捷途径。正在苦苦寻觅致富门路的两委班子敏锐地觉察到,如果对漂珠的打捞实现统一运营,就可以成为杏王新的就业增收途径。于是,支部书记果断地召开会议,组织支村两委协调村民进行漂珠打捞。20*年的漂珠打捞产业,不仅解决了村里近 120 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使得就业人员人均月创收可达 3000 元,村里一半以上家庭都因此而获益匪浅。在村民收入来源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支部书记延润兵带领支村两委,拟定工作思路,狠抓公益事业建设,通过积极向上级争取和村里自筹,三年耗资近 220 万元,共硬化道路 10 千米,彻底实现了“户户通” ;完成村庄的整体绿化,种草坪,建花圃,栽种各类苗近万株。还鼓励村民在自家庭院里栽种花草,争取把杏王村建成花园式庭院、园林式村庄。在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新建农民文化广场等设施建设长足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了煤层气安装、水网改造;如今再到杏王可大不一样了,杏王村的老百姓正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清爽与便利、舒适和安宁。当然,村庄面貌的显著变化极大地鼓舞了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于是借着这股势头,杏王村开始了转型跨越的发展步伐。凝心聚力谋发展 合力攻坚促转型这样的成绩也曾一度让村民沾沾自喜,但打捞漂珠并非长久之计。加上杏王地处山洼,耕地分散,多为梯田,无法进行机械化种植;况且土壤贫瘠,效益低下,因此大家种粮的积极性很低,急需调整目前单一的产业结构。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必须得转型,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因此,村里一直在思索努力探索适合杏王的产业致富之路。近年来,随着国家农业大开发的实施及山西省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重大决策部署的实施。支村两委马上抓住机会,以“产业富民”为发展目标,决定以特色种植业为突破口。20*年起,村内加快推进项目实施,最终决定发展核桃产业,计划三年内投资 300 万元,主植适应性强、三年挂果五年丰产的“中林 3 号”核桃苗,建成千亩核桃园种植基地。为了切实将核桃产业做实做大直至做强,使其成农民增加收入的“摇钱树” ,还制定切实可行的核桃产业总体规划方案,并且分三步走来实现核桃转产。首先,造一个浓烈的氛围,切断传统种粮的后路。全村的所有耕地包括坡地,全部用来栽植核桃。20*年的春季开始,全村所有的耕地就没有再种粮,一方面是为秋季的种植核桃做准备,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村民看到村里核桃种植的决心和力度。第二,给村民一个保障,解除种核桃的后顾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