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生命,关注成长-----读《山童岁月》有感_第1页
理解生命,关注成长-----读《山童岁月》有感_第2页
理解生命,关注成长-----读《山童岁月》有感_第3页
理解生命,关注成长-----读《山童岁月》有感_第4页
理解生命,关注成长-----读《山童岁月》有感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解生命,关注成长-读山童岁月有感赶在儿童节前购买了理解教育和山童岁月,放在同事的购物筐里享受儿童节优惠价,两本书只花了 20 元,感觉赚了很多。也许是职业原因,喜欢读这样的作品,于是阅读变成一种享受,尤其是凌拂的语言有些诗意,给人清新拂面的感觉。本书除了序以外只有两部分,第一辑描写凌拂在台湾三峡镇有木国小 8 年任教期间的师生情谊,分 11 部分;第二辑是教学手记,分 4 部分描写了台湾的校园生态环境、国语课本和建构教学等。这位自愿请调入山的小学老师,白天教学,晚上写作,听过本 15 篇故事,描写了她眼中儿童的纯真,心中对孩子的信任、期望和爱戴,还有她对教育的看法。读罢之后,让我对山村儿童的天性、对台湾的小学改革和理性的教育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一、 我在你的眼里,你在我的心里有木国小远离市区,位于群山之中。孩子通向学校的路曲曲幽幽寂寞而长,住在东麓连峰里的学生需要步行一个半小时才能到达学校,所以昏冥的冬日早晨,群山里已经有儿童奔着小脚在上学的途中。学校有一张地图,可以清晰地看到所有标有学生姓名的家住的位置。老师静置图前便可以那所有学生于眼底,距离的远成就了心灵的近。凌拂刚调入有木时,全校 6 各年级只有学童 131 人,她所带的最乱的 6 年级,也是全校最乱的班级有 25 人。孩子们原始、生猛、无明、乱糟糟,有人不会念书,有人从不开口讲话,有人连九九乘法都不会,国语水平只有一二年级左右。上课做什么的都有,就是不进教室,她一方面按照大纲进行新知识的教学,一方面复习旧知识。是山区的孩子不聪明还是不用功?凌拂说“旷废是学习最大的障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的阿甲;家中一群家中有着众多兄弟和动物的阿乙;还有每天只交一半作业的阿丙;野性十足,不愿写字喜欢将拳头放进嘴里的阿丁;失去母爱的每天早晨早早到校希望得到老师抱抱的阿戊;考试试卷上不写名字只写 XX 央被校长抓住的阿屏;放学后不愿回家但最终用自己的命赢了自己身体的阿中;还有总反穿鞋子的黑白郎君,所有的发生老师都看在眼里,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发生老师也心知肚明,其实孩子的一切,从学习到生活一直都在老师的心里。孩子都是天真的,但成长路上他们也有自己的烦恼,老师要善于观察,也要善于等待。不仅看到问题的表象,还要明白背后的原因不仅要看到孩子的缺点。很多道理在于行而不在于知。一群想做事的老师精心设计了一套完整的专题活动,每周一的语文和周五的科学,利用短短的 15 分钟,知性感性并重,以学生为主,由全校老师轮流为学生作最有系统的脑震荡。学问和经历一样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成,不过老师们只求一步步落实去做。这让我想到了我老家的中小学教育。恢复高考以来,村里走出的大学生寥寥无几,高中毕业的也为数不多,很多的孩子只有小学和初中文凭,早早辍学,又不愿呆在家中。他们远离家乡,外出打工,大多数人做的工作是做建筑零工和学习厨艺。是他们不用功还是他们不聪明?不是,是对学习的旷废造成了这一切。他们打爸爸妈妈要么忙于农事,要么外出打工将子女交给老人看管,加上家长自己的文化素质不高,无力承担子女的教育。老师的个人素养、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实难达到应有的水平。如何城乡教育差别应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与重视。二、 纷繁世界中要认清自己书中提到,上个世纪 90 年代,台湾教育环境进入空前的激荡,改革之声自民间哗然向上突围,沸腾汹涌无法遏制,迫使当局不得不做出应对,颁布一连串的教育改革措施,不论是法令、师资、课程、教学、教科书、财政等方面,均有重大的变革。当然,仓促抢登热潮,假以开放之名行纷乱茫无头绪之实也是常有的现象。关键是自己能否保持自己的一份理性,凌拂和她学校的同事们没有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他们坚持做了两件事,一是推展阅读,二是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这让我想起我们的教育前几年一窝蜂似的学习杜郎办学经验,将教师重新装修设计,砸了讲台,教室四周皆装上黑板,老师闭嘴,主要由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课堂内容,可是几年过去才发现别人的经验再好也不适合自己,于是砸了的讲台又重新垒砌。开放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种考验,一种新的学习。四处闹哄哄,教师时时刻刻处在一个心灵与视觉的动点,如何做到乱而有序,需要静观,需要定力,需要努力。不能否认,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两种极端,一是抱残守缺,无论素质教育口号喊得多么向,将学生的分数放在首位是某些学校和老师的唯一的追求,他们的眼中只有分数,没有学生,学生是考试的机器,不是生命的独立个体。另外一种是热热闹闹的皮毛秀,尤其是公开课比赛和有教师参观的时候。热闹的师生互动是表象,背后缺乏内涵的深层思考,缺乏对生命质量的关注,可惜很多这样的可被当成好课来评价。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今日学东,明日学西,而是让素养、文化和思考生根。而让文化、素养和思考生根需要很长时间,不可能速成。急功近利的教育正事我们所面临和解决的诟病。认清自己,就是对自我生命和成长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三、 坚持生命的正向“生命的正向,是祈愿能在回溯中修正未来”。教育是良心事业,需要艰苦的付出和不断的创新。好的教育需要凌拂老师所说谈的“教育情景”,一种从容、缓慢和睿秀的“情景”,置身其中,自己自在,别人也自在。这种情景的出现,并非易事,需要用心寻觅,需要一颗“巧心”。“巧心”何来?“巧心”源于个人的内涵素养,而素养源于自发地成长。记得上次姚老师在“教育星空”对话课堂教学时,有一个年轻人问一个年轻教师的成长大约需要多长时间,我的观点是如果想成为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可能几年就足够了,但若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则需要时时刻刻不断成长,就像郑渊洁所说“闭眼即毕业”,成长也是如此。一个身怀“巧心”的老师是一个善于洞察的老师,他既能洞察自己,也能洞察别人;既能洞察事情的原委,也能洞察事情的发展方向。此外,还需要“耐心”,耐心等待合适的契机,教育本来就是慢的艺术。凌拂老师白天教学,晚上创作,有人问她是创造滋润了教学,还是教学丰富了创作。她回答说创作与教学都是成长事业,直见性命。创作的思维可迁移于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