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语言要通俗阅读近年来的一些教育文章, “生命意识”之类的说法让我好生疑惑。我不知道这个短语究竟是什么含义-“让班级活动充满生命意识” 、 “课堂教学应该流淌着生命意识” 、 “教学是师生生命的互动” 、 “作文教学的生命意识” 、 “让教育成为体验生命意识的过程” 、 “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 “教师生命意识在教育行为中的体现”这些表述的确动听,却缺乏明确的内涵:是指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体生命,还是说教育学生尊重生命?或者是教育过程中应该充满勃勃生机?并不是说“生命意识”不能用,我的意思是说使用一个短语的时候应该有清晰的内涵和特定的指向:是生理意义上的“生命” ,还是精神意义上的“生命” ,或者是二者皆有?似是而非往往让人云里雾里,明明很通俗的意思却弄得玄而又玄。与“生命意识”相类似的说法还有所谓“生命教育”-在如今一些教育论文中, “生命教育”随处可见,然而都语焉不详:有时好像是指关于环保的教育,比如珍爱小动物,热爱地球上的生物,等等;有时好像又是指珍惜生命的教育,比如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树立科学的生死观,等等;有时好像又是指与生命有关的生理卫生教育,比如人是从哪儿来的,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生长,等等。我知道汉语有一词多义的特点,但作为一个已经成为常用的短语,总应该有相对比较科学而稳定的含义吧?当然,哪怕是教育科研论文,也完全可以用形象而生动的言语修辞增强感染力,因此, “课堂是师生生命的流淌” “让教育闪烁着生命的色彩”之类的表述我认为完全可以-几年前,叶澜教授一篇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便是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她对新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理想境界的呼唤;问题是,一旦用上“意识” “教育”这样的术语,对其涵义的界定就应该尽可能严谨准确。如果语义不明,必然会妨碍真实思想的表达,对于一篇教育论文而言,其科学含量也会大打折扣。有时,如果根据上下文仔细揣摩作者的意图,我会隐约感到, “生命意识”也好, “生命教育”也好,好像无非就是强调“教育要目中有人” , “要讲人性和人道” , “要有人情味” , “要尊重学生鲜活而自由的精神世界”如果真是这个意思,直说不就行了吗?何必要用意义含混不清的“生命意识” 、“生命教育”呢?其实,类似“让教育充满人性”的观点,在中外许多教育大师那里有着非常精彩的论述,而他们论述的语言又是非常朴素的-朴素得让人不得不承认,最通俗的语言同样可以揭示最深刻的教育真谛。作者:李镇西阅读近年来的一些教育文章, “生命意识”之类的说法让我好生疑惑。我不知道这个短语究竟是什么含义-“让班级活动充满生命意识” 、 “课堂教学应该流淌着生命意识” 、 “教学是师生生命的互动” 、 “作文教学的生命意识” 、 “让教育成为体验生命意识的过程” 、 “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 “教师生命意识在教育行为中的体现”这些表述的确动听,却缺乏明确的内涵:是指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体生命,还是说教育学生尊重生命?或者是教育过程中应该充满勃勃生机?并不是说“生命意识”不能用,我的意思是说使用一个短语的时候应该有清晰的内涵和特定的指向:是生理意义上的“生命” ,还是精神意义上的“生命” ,或者是二者皆有?似是而非往往让人云里雾里,明明很通俗的意思却弄得玄而又玄。与“生命意识”相类似的说法还有所谓“生命教育”-在如今一些教育论文中, “生命教育”随处可见,然而都语焉不详:有时好像是指关于环保的教育,比如珍爱小动物,热爱地球上的生物,等等;有时好像又是指珍惜生命的教育,比如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树立科学的生死观,等等;有时好像又是指与生命有关的生理卫生教育,比如人是从哪儿来的,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生长,等等。我知道汉语有一词多义的特点,但作为一个已经成为常用的短语,总应该有相对比较科学而稳定的含义吧?当然,哪怕是教育科研论文,也完全可以用形象而生动的言语修辞增强感染力,因此, “课堂是师生生命的流淌” “让教育闪烁着生命的色彩”之类的表述我认为完全可以-几年前,叶澜教授一篇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便是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她对新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理想境界的呼唤;问题是,一旦用上“意识” “教育”这样的术语,对其涵义的界定就应该尽可能严谨准确。如果语义不明,必然会妨碍真实思想的表达,对于一篇教育论文而言,其科学含量也会大打折扣。有时,如果根据上下文仔细揣摩作者的意图,我会隐约感到, “生命意识”也好, “生命教育”也好,好像无非就是强调“教育要目中有人” , “要讲人性和人道” , “要有人情味” , “要尊重学生鲜活而自由的精神世界”如果真是这个意思,直说不就行了吗?何必要用意义含混不清的“生命意识” 、“生命教育”呢?其实,类似“让教育充满人性”的观点,在中外许多教育大师那里有着非常精彩的论述,而他们论述的语言又是非常朴素的-朴素得让人不得不承认,最通俗的语言同样可以揭示最深刻的教育真谛。作者:李镇西阅读近年来的一些教育文章, “生命意识”之类的说法让我好生疑惑。我不知道这个短语究竟是什么含义-“让班级活动充满生命意识” 、 “课堂教学应该流淌着生命意识” 、 “教学是师生生命的互动” 、 “作文教学的生命意识” 、 “让教育成为体验生命意识的过程” 、 “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 “教师生命意识在教育行为中的体现”这些表述的确动听,却缺乏明确的内涵:是指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体生命,还是说教育学生尊重生命?或者是教育过程中应该充满勃勃生机?并不是说“生命意识”不能用,我的意思是说使用一个短语的时候应该有清晰的内涵和特定的指向:是生理意义上的“生命” ,还是精神意义上的“生命” ,或者是二者皆有?似是而非往往让人云里雾里,明明很通俗的意思却弄得玄而又玄。与“生命意识”相类似的说法还有所谓“生命教育”-在如今一些教育论文中, “生命教育”随处可见,然而都语焉不详:有时好像是指关于环保的教育,比如珍爱小动物,热爱地球上的生物,等等;有时好像又是指珍惜生命的教育,比如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树立科学的生死观,等等;有时好像又是指与生命有关的生理卫生教育,比如人是从哪儿来的,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生长,等等。我知道汉语有一词多义的特点,但作为一个已经成为常用的短语,总应该有相对比较科学而稳定的含义吧?当然,哪怕是教育科研论文,也完全可以用形象而生动的言语修辞增强感染力,因此, “课堂是师生生命的流淌” “让教育闪烁着生命的色彩”之类的表述我认为完全可以-几年前,叶澜教授一篇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便是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她对新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理想境界的呼唤;问题是,一旦用上“意识” “教育”这样的术语,对其涵义的界定就应该尽可能严谨准确。如果语义不明,必然会妨碍真实思想的表达,对于一篇教育论文而言,其科学含量也会大打折扣。有时,如果根据上下文仔细揣摩作者的意图,我会隐约感到, “生命意识”也好, “生命教育”也好,好像无非就是强调“教育要目中有人” , “要讲人性和人道” , “要有人情味” , “要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盐水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眼用组织剪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可行性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石蜡轮转式切片机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离心泵市场全景调查与产业竞争格局报告
- 2025年中国竹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预测报告-咨询发布2025
- 2025年中国结石摘除气球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药品稳定性检查仪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投资前景可行性报告
- 2025年中国输液耗材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6-2031年中国中医医疗机构行业分析及市场深度调查报告
- 2025年新能源汽车车规级传感器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体系建设中的应用报告
- 全国巾帼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理论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京东物流配送模式及优化建议探析11000字(论文)】
- 林麝养殖知识讲座
- 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
- 脑梗死伴高血压3级病例分析专题报告
- 论文写作讲座(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课件
- 肺癌知识讲座
- 国家一等奖《纪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 医疗质量每月检查记录表
- vas疼痛评分完整版
- 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