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局开展重点改革工作的情况汇报_第1页
文体局开展重点改革工作的情况汇报_第2页
文体局开展重点改革工作的情况汇报_第3页
文体局开展重点改革工作的情况汇报_第4页
文体局开展重点改革工作的情况汇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体局开展重点改革工作情况汇报根据XX 县 20*年重点改革工作方案要求,我局现将第三十二条:“加快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制定出台挖掘保护和传承发展黎苗文化实施方案 ,加大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力度,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加快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乡村大舞台”项目已于 XX 年被国家文化部定为全国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围绕乡村大舞台示范项目建设,为进一步完善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局采取系列措施。一是推进公共文化设施与网络服务系统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图书馆、文化馆、文体演艺中心、羽毛球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 XX 县、乡镇、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的覆盖率,每年加大对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在保证行政村文化室、乡村舞台、篮球场的标准配置的同时,进一步向自然村延伸,XX 年,经发改委立项,投资 300 万元的乡村大舞台、农村文化室、农村博物室、农村球场等工程,己动工建设 5 间乡村文化室、10 座篮球场、10 座舞台、3 间博物室,年底可交付使用。二是推进“下行”文化资源系统服务建设。截止目前,组织电影下乡 1198 场次,观看人次达 40多万人,组织开展琼剧下乡 18 场,文艺下乡 40 场、送书下基层 33 次,发放安装 5004 套“户户通”设备,完成了各乡镇广播电视“村村通” 、 “户户通”维修站的建设工作,基本形成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下行”文化服务体系。三是推进“上行”民间文化资源系统化整合建设。针对目前琼中民间文化资源与人才利用不够充分,组织不够得力、统筹不够广泛的实际情况,以“一乡镇一月一场”农民广场文艺汇演、发挥乡村大舞台作用等方式,探索整合民间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四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建设。我局正在不断摸索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效机制,挖掘、保护和发扬民间文化,培养专业的文化服务人才,充实县级文化人才队伍。二、积极培育发展文化产业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我局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打造文化产业项目。一是黎锦文化活态产业园项目。投资 2 亿元人民币在什运乡(以原五指山中学校园为中心,覆盖南训村及五指山中学校园周围山地)建设黎锦文化活态产业园,由琼中锦绣吉贝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约 116 亩,拟建设面积 60 亩。项目建设分三期建设完成,目前正在建设第一期,建成后对于传承和升华海南特色人文文化、发展黎锦工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解决部分少数民族就业问题,有利于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民族工艺品牌产业。二是海南润谷艺术博物馆项目。海南润谷艺术博物馆属于白鹭湖度假区服务项目之一,位于湾岭镇白鹭湖度假区内,投资金额 1350 万元,为一栋3 层 5000 多平方米的西式棕榈洋房,共设 8 个展厅,馆内藏品数万件,包括陶瓷、青铜器、石刻、书画、玉石、金银器等众多门类,建成海南中部第一大博物馆。目前项目已建设完成,日接待游客量约为 50 人,对于琼中物质文化遗产收集与推广,传承和升华海南特色人文文化、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唤起更多群众保护文化遗产责任心,同时有利于解决部分就业问题,有利于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文化产业。三是体彩乐吧项目。目前已向省文体厅申请设立 2 家体彩乐吧,计划各投资 500 万元,正等待审批及建设,开业后将为群众提供更全面的文化服务,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挖掘保护和传承黎苗文化一是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积极完善挖掘保护和传承发展黎苗文化实施方案 ,计划于今年年底制定出台。完成黎苗文化示范村传承人简介初稿,向民间歌手征集有关材料,完成原生态歌手专辑编辑制作和群众路线教育民歌专辑。另外,投入 5 万元制作大型黎锦,内容为“富美琼中 美丽家园” ,长 8 米、宽米的大型黎锦,这是至目前止我县历史上出现的最大的黎锦作品,不仅宣传了我县黎族传统手工艺,还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二是深入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组织开展了琼中县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活动,发放宣传文化衫 350 件、印发宣传手册 1000 册,在县城、10 个乡镇、40 个自然村开展了 11 次宣传活动,目前,已全面完成了可移动文物调查摸底工作,并对我县己掌握的 110 件可移动文物进行了造册登记。为了纪念非遗日,6 月 12 日当天举办了包括黎锦苗绣技艺展示、黎族苗族民歌展示、民间艺人技艺展示、黎锦苗绣比赛、民歌民舞展示等活动,全方位展示、宣传了黎苗优秀文化。高度重视修建文物保护设施,投资 80 多万元修建水会所博物室、万众村博物室、加林村博物室、什寒村黎苗文化博物室;开展了对水会所城的探查工作,完成了对水会所古城的修复开发可研报告。三是扩大宣传力度。完成了介绍我县黎苗文化及乡村大舞台建设成果的琼中文体画册 、 琼中民歌展演团画册 、 琼中乡村大舞台和介绍琼中女足成就的冠军中国等宣传片(册)制作发行。基本完成了对琼中文化进行阐述和描绘的琼中文韵电视宣传片制作。县民歌展演团成功代表海南省参加了在黑龙江黑河举办的第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在国际舞台上宣传和展示了海南和琼中的黎苗文化。四、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我局充分利用传统“三月三”节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将民族文化艺术融入旅游之中,提升琼中旅游文化品质。依托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资源,积极发展文化观光游、文化体验游、文化休闲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一是文化元素融入生态休闲游。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注重景与生态文化相结合。如百花岭旅游景区的开发理念,充分考虑景区的特色生态文化,同时此项目结合地区文化,打造了一批以黎苗风土人情,黎苗文化为核心的片区;黎母山旅游景区将生态文化、休闲文化及黎母文化三者相结合,开创海南景区新的旅游发展模式。二是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游。 “奔格内”乡村旅游的发展依托的是县域丰富的森林资源、美丽的山水风光、清静悠远的黎村苗寨和底蕴深厚的黎苗传统文化,为进山旅游的背包客、自驾游客、自行车爱好者、户外运动爱好者等提供便利条件,让游客们体验到最原生态民俗,感受到最特色黎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打造乡村自由行的同时,我们紧紧围绕大文化内涵,打造了一系列与黎苗文化、乡村文化、农垦文化为中心的“奔格内” 。三是民俗文化打造精品游。积极打造地域特色黎母文化,这是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开发、发展旅游业的重点。黎母山景区的开发围绕“一个核心,四个特色”进行:一个核心是黎母崇拜,四个特色分别是森林特色、民族特色、古迹特色、养生特色。根据XX 县 20*年重点改革工作方案要求,我局现将第三十二条:“加快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制定出台挖掘保护和传承发展黎苗文化实施方案 ,加大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力度,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加快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乡村大舞台”项目已于 XX 年被国家文化部定为全国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围绕乡村大舞台示范项目建设,为进一步完善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局采取系列措施。一是推进公共文化设施与网络服务系统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图书馆、文化馆、文体演艺中心、羽毛球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 XX 县、乡镇、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的覆盖率,每年加大对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在保证行政村文化室、乡村舞台、篮球场的标准配置的同时,进一步向自然村延伸,XX 年,经发改委立项,投资 300 万元的乡村大舞台、农村文化室、农村博物室、农村球场等工程,己动工建设 5 间乡村文化室、10 座篮球场、10 座舞台、3 间博物室,年底可交付使用。二是推进“下行”文化资源系统服务建设。截止目前,组织电影下乡 1198 场次,观看人次达 40多万人,组织开展琼剧下乡 18 场,文艺下乡 40 场、送书下基层 33 次,发放安装 5004 套“户户通”设备,完成了各乡镇广播电视“村村通” 、 “户户通”维修站的建设工作,基本形成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下行”文化服务体系。三是推进“上行”民间文化资源系统化整合建设。针对目前琼中民间文化资源与人才利用不够充分,组织不够得力、统筹不够广泛的实际情况,以“一乡镇一月一场”农民广场文艺汇演、发挥乡村大舞台作用等方式,探索整合民间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四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建设。我局正在不断摸索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效机制,挖掘、保护和发扬民间文化,培养专业的文化服务人才,充实县级文化人才队伍。二、积极培育发展文化产业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我局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打造文化产业项目。一是黎锦文化活态产业园项目。投资 2 亿元人民币在什运乡(以原五指山中学校园为中心,覆盖南训村及五指山中学校园周围山地)建设黎锦文化活态产业园,由琼中锦绣吉贝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约 116 亩,拟建设面积 60 亩。项目建设分三期建设完成,目前正在建设第一期,建成后对于传承和升华海南特色人文文化、发展黎锦工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解决部分少数民族就业问题,有利于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民族工艺品牌产业。二是海南润谷艺术博物馆项目。海南润谷艺术博物馆属于白鹭湖度假区服务项目之一,位于湾岭镇白鹭湖度假区内,投资金额 1350 万元,为一栋3 层 5000 多平方米的西式棕榈洋房,共设 8 个展厅,馆内藏品数万件,包括陶瓷、青铜器、石刻、书画、玉石、金银器等众多门类,建成海南中部第一大博物馆。目前项目已建设完成,日接待游客量约为 50 人,对于琼中物质文化遗产收集与推广,传承和升华海南特色人文文化、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唤起更多群众保护文化遗产责任心,同时有利于解决部分就业问题,有利于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文化产业。三是体彩乐吧项目。目前已向省文体厅申请设立 2 家体彩乐吧,计划各投资 500 万元,正等待审批及建设,开业后将为群众提供更全面的文化服务,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挖掘保护和传承黎苗文化一是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积极完善挖掘保护和传承发展黎苗文化实施方案 ,计划于今年年底制定出台。完成黎苗文化示范村传承人简介初稿,向民间歌手征集有关材料,完成原生态歌手专辑编辑制作和群众路线教育民歌专辑。另外,投入 5 万元制作大型黎锦,内容为“富美琼中 美丽家园” ,长 8 米、宽米的大型黎锦,这是至目前止我县历史上出现的最大的黎锦作品,不仅宣传了我县黎族传统手工艺,还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二是深入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组织开展了琼中县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活动,发放宣传文化衫 350 件、印发宣传手册 1000 册,在县城、10 个乡镇、40 个自然村开展了 11 次宣传活动,目前,已全面完成了可移动文物调查摸底工作,并对我县己掌握的 110 件可移动文物进行了造册登记。为了纪念非遗日,6 月 12 日当天举办了包括黎锦苗绣技艺展示、黎族苗族民歌展示、民间艺人技艺展示、黎锦苗绣比赛、民歌民舞展示等活动,全方位展示、宣传了黎苗优秀文化。高度重视修建文物保护设施,投资 80 多万元修建水会所博物室、万众村博物室、加林村博物室、什寒村黎苗文化博物室;开展了对水会所城的探查工作,完成了对水会所古城的修复开发可研报告。三是扩大宣传力度。完成了介绍我县黎苗文化及乡村大舞台建设成果的琼中文体画册 、 琼中民歌展演团画册 、 琼中乡村大舞台和介绍琼中女足成就的冠军中国等宣传片(册)制作发行。基本完成了对琼中文化进行阐述和描绘的琼中文韵电视宣传片制作。县民歌展演团成功代表海南省参加了在黑龙江黑河举办的第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在国际舞台上宣传和展示了海南和琼中的黎苗文化。四、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我局充分利用传统“三月三”节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将民族文化艺术融入旅游之中,提升琼中旅游文化品质。依托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资源,积极发展文化观光游、文化体验游、文化休闲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一是文化元素融入生态休闲游。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注重景与生态文化相结合。如百花岭旅游景区的开发理念,充分考虑景区的特色生态文化,同时此项目结合地区文化,打造了一批以黎苗风土人情,黎苗文化为核心的片区;黎母山旅游景区将生态文化、休闲文化及黎母文化三者相结合,开创海南景区新的旅游发展模式。二是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游。 “奔格内”乡村旅游的发展依托的是县域丰富的森林资源、美丽的山水风光、清静悠远的黎村苗寨和底蕴深厚的黎苗传统文化,为进山旅游的背包客、自驾游客、自行车爱好者、户外运动爱好者等提供便利条件,让游客们体验到最原生态民俗,感受到最特色黎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打造乡村自由行的同时,我们紧紧围绕大文化内涵,打造了一系列与黎苗文化、乡村文化、农垦文化为中心的“奔格内” 。三是民俗文化打造精品游。积极打造地域特色黎母文化,这是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开发、发展旅游业的重点。黎母山景区的开发围绕“一个核心,四个特色”进行:一个核心是黎母崇拜,四个特色分别是森林特色、民族特色、古迹特色、养生特色。根据XX 县 20*年重点改革工作方案要求,我局现将第三十二条:“加快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制定出台挖掘保护和传承发展黎苗文化实施方案 ,加大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力度,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加快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乡村大舞台”项目已于 XX 年被国家文化部定为全国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围绕乡村大舞台示范项目建设,为进一步完善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局采取系列措施。一是推进公共文化设施与网络服务系统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图书馆、文化馆、文体演艺中心、羽毛球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 XX 县、乡镇、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的覆盖率,每年加大对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在保证行政村文化室、乡村舞台、篮球场的标准配置的同时,进一步向自然村延伸,XX 年,经发改委立项,投资 300 万元的乡村大舞台、农村文化室、农村博物室、农村球场等工程,己动工建设 5 间乡村文化室、10 座篮球场、10 座舞台、3 间博物室,年底可交付使用。二是推进“下行”文化资源系统服务建设。截止目前,组织电影下乡 1198 场次,观看人次达 40多万人,组织开展琼剧下乡 18 场,文艺下乡 40 场、送书下基层 33 次,发放安装 5004 套“户户通”设备,完成了各乡镇广播电视“村村通” 、 “户户通”维修站的建设工作,基本形成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下行”文化服务体系。三是推进“上行”民间文化资源系统化整合建设。针对目前琼中民间文化资源与人才利用不够充分,组织不够得力、统筹不够广泛的实际情况,以“一乡镇一月一场”农民广场文艺汇演、发挥乡村大舞台作用等方式,探索整合民间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四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建设。我局正在不断摸索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效机制,挖掘、保护和发扬民间文化,培养专业的文化服务人才,充实县级文化人才队伍。二、积极培育发展文化产业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我局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打造文化产业项目。一是黎锦文化活态产业园项目。投资 2 亿元人民币在什运乡(以原五指山中学校园为中心,覆盖南训村及五指山中学校园周围山地)建设黎锦文化活态产业园,由琼中锦绣吉贝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约 116 亩,拟建设面积 60 亩。项目建设分三期建设完成,目前正在建设第一期,建成后对于传承和升华海南特色人文文化、发展黎锦工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解决部分少数民族就业问题,有利于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民族工艺品牌产业。二是海南润谷艺术博物馆项目。海南润谷艺术博物馆属于白鹭湖度假区服务项目之一,位于湾岭镇白鹭湖度假区内,投资金额 1350 万元,为一栋3 层 5000 多平方米的西式棕榈洋房,共设 8 个展厅,馆内藏品数万件,包括陶瓷、青铜器、石刻、书画、玉石、金银器等众多门类,建成海南中部第一大博物馆。目前项目已建设完成,日接待游客量约为 50 人,对于琼中物质文化遗产收集与推广,传承和升华海南特色人文文化、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唤起更多群众保护文化遗产责任心,同时有利于解决部分就业问题,有利于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文化产业。三是体彩乐吧项目。目前已向省文体厅申请设立 2 家体彩乐吧,计划各投资 500 万元,正等待审批及建设,开业后将为群众提供更全面的文化服务,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挖掘保护和传承黎苗文化一是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积极完善挖掘保护和传承发展黎苗文化实施方案 ,计划于今年年底制定出台。完成黎苗文化示范村传承人简介初稿,向民间歌手征集有关材料,完成原生态歌手专辑编辑制作和群众路线教育民歌专辑。另外,投入 5 万元制作大型黎锦,内容为“富美琼中 美丽家园” ,长 8 米、宽米的大型黎锦,这是至目前止我县历史上出现的最大的黎锦作品,不仅宣传了我县黎族传统手工艺,还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二是深入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组织开展了琼中县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活动,发放宣传文化衫 350 件、印发宣传手册 1000 册,在县城、10 个乡镇、40 个自然村开展了 11 次宣传活动,目前,已全面完成了可移动文物调查摸底工作,并对我县己掌握的 110 件可移动文物进行了造册登记。为了纪念非遗日,6 月 12 日当天举办了包括黎锦苗绣技艺展示、黎族苗族民歌展示、民间艺人技艺展示、黎锦苗绣比赛、民歌民舞展示等活动,全方位展示、宣传了黎苗优秀文化。高度重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