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产品 道真硒锶茶 征求意见稿_第1页
地理标志产品 道真硒锶茶 征求意见稿_第2页
地理标志产品 道真硒锶茶 征求意见稿_第3页
地理标志产品 道真硒锶茶 征求意见稿_第4页
地理标志产品 道真硒锶茶 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备案号: X 州省 地 方 标 准  2/ T 理标志产品  道真绿茶(道真硒锶茶 )of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  -  布    施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T  目   次  前言  .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保护范围  . 1 4 术语和定义  . 2 5 要求  . 2 6 检验方法  . 3 7 判定规则  . 4 8 标志标签 、包装、运输和贮存  . 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道真绿茶(道真硒锶茶)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图  . 6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道真绿茶(道真硒锶茶)栽培技术要点  . 7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测定茶叶中的锶  . 9 T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 2005第 78号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质检总局关于批准对 肇东小米 等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 2015年第 44号)、  17924理 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 意:本文就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贵州省 遵义市道 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质量技术协会 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省质量 技术 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 起草单位:遵义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道真自治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道真自治县茶产业发展中心、道真自治县质量计量检测中心、 道真 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馨海有机茶叶有限责任公司、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博联茶业有限公司、贵州武陵山茶业有限公司、道真自治县宏福茶业发展有限公司、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齐心茶场、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泰和茶业有限公司 、道真自治 县京黔草茶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砚文、周绍均、李露、杨柳强、骆科连、吴刚、向 丽萍、王奥、李冉、刘桂岚、吴金 春、秦臻、高婷、陆志卫、李莉  T  地理标志产品  道真绿茶(道真硒锶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道真绿茶(道真硒锶茶)的术语和定义、保护范围、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道真绿茶(道真硒锶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762 食 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 品 中污染物限量  763 食 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 品 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718 食 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 包 装食品标签通则   8302 茶 取样   8303 茶 磨碎 试 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8304 茶 水分 测 定   8305 茶 水浸 出 物测定   8306 茶 总灰 分 测定   8311 茶 粉末 和 碎茶含量测定   14487 茶叶感官评审术语  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18795 茶叶标准 样 品制备技术条件   21729 茶叶中硒含量的检测方法  3350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 妆 品   23776 茶叶感官评审方法   30375 茶叶贮存   634州绿茶 卷曲形茶加工技术规程   636州绿茶 扁形茶加工技术规程   1999 茶叶包装、运 输和贮藏 通则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5)第 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保护范围  T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范围内,即现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管辖的行政区域内,见附录 A。  4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道真绿茶(道真硒锶茶)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行政区域内含有硒锶微量元素的宜茶土地上种植的茶树鲜叶加工成的绿茶。  5 要求  叶要求  无红变,无异味,无污染,无非茶类夹杂物的正常茶叶。  工技术  卷曲形茶叶、扁形茶加工技术符合以下标准 :   634卷曲形茶加工技术规程    636扁形茶加工技术规程  品要求  本要求  叶品质正常,无异味,无霉变,无劣变 ;  含非茶类夹杂物,不着色,不添加任何物质  官品质  表 1 道真绿茶(卷曲形茶)感官 品质要 求  项目  级别  外形  内质  香气  汤色  滋味  叶底  特级  紧细卷曲   白毫显露  匀整绿润  清香持久  嫩绿明亮  鲜爽  嫩绿匀亮  一级  紧细卷曲   白毫尚显  匀整绿润  清香尚持久  黄绿亮  鲜醇  嫩 绿尚匀亮  二级  紧结露毫  尚绿润  欠匀整  清香欠持久  黄绿尚亮  醇和  黄绿尚匀亮  表 2 道真绿茶(扁形茶)感官品质要 求  项目  级别  外形  内质  香气  汤色  滋味  叶底  T  特级  扁直、绿润、匀整  清香持久  清澈明亮  鲜爽  嫩绿、匀整、明亮  一级  扁直、绿尚润、尚 匀整  清香尚持久  嫩绿、明亮  醇爽  嫩绿、尚匀亮  二级  扁直、尚绿润、较 匀整  清香欠持久  黄绿较明亮  醇和  黄绿、较匀亮  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水分       %                      灰分     %                      纤维     %                      末茶     %                      浸出物   %                              mg/25 硒        mg/                             安全指标  染物限量  应符合 762的规定。  药最大残留限量  应符合 763的规定。  含量  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产加工要求  应符合 4881的规定。  6 检验方法  官品质  按  23776和  14487的规定 执 行。  样制备  按  8303的规定执行。  分  按  8304的规定执行。  浸出物  T  按  8305的规定执行。  灰分  按  8306的规定执行。  纤维  按  8310的规定执行。  末茶  按  8311的规定执行。    按    按附录  全指标  按 762和 763的 规 定执行。  含量  按 070的规定执行。  7 判定规则  批  以同一茶叶品种 、 同一批投料生产或同一批次加工过程中形成的独立数量的产品为一个批次 。 同批  次产品的品质和规格应一致。  样  抽样按   8302 执行。  验  厂检验  每批产品均应做出厂检验,经检验合格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出厂检验的项目为感官品质、水分、碎末茶、净含量、标志标签。  式检验  型式检验应每半年进行一次 , 型式检验项目为 本标准 全部要求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试制时;  b) 产品工艺发生改变时;   T  c) 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d) 正常生产定期检验时;  e) 国家法定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定规则  有劣变、有污染、有异味者,该批产品判为不合格。  标准所规定的产品质量要求的任一项目不合格者,该批产品判为不合格。  标准所规定的产品质量要求的全部项目合格者,该批产品判为合格。  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应对留存样或在同批产品中重新按   8302 规定加倍抽样进行不    合格项目的复验,判定结果以复验结果为准。  8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志标签  志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   191 的规定。  签  产品标签应符合  718 的规定。  装  产品包装容器和材料应符合   1070 的规定 , 销售包装应满足  3350 的要求。  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 、 干燥 、 无异味 、 无污染 。 运输时应有防雨 、 防潮 、 防曝晒措施 。 严禁与有毒 、 有  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存  应符合  30375的规 定 。在符合本标准贮存条件下,产品保质期为 24个月。  T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道真绿茶(道真硒锶茶)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图  T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道真绿茶(道真硒锶茶)栽培技术要点  然环境  理位置  分布于东经 107 21 107 51,北纬 28 36 29 13,海拔  候特征  道真县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雨量 1070毫米,年总积温5676 ,无霜期 287天,道真县内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 1000 1300毫米之间。  壤  土壤以黄壤和石灰土为主,多呈微酸性,  树品种  当地群体种及适宜制作道真绿茶(道真硒锶茶)的茶树品种,如;黔湄 601、名山 131等。  树种植  植时间:  春季 2月中旬至 3月下旬,秋季 10月中旬至 12月下旬。  地  首先应清除地面杂物,将开垦地 内的 树木、竹子、小灌木、乱石、土堆等清除,彻底清除恶性杂草的根茎,做到地面平整。  挖种植沟:按 150厘米的大行距开挖种植沟,种植沟宽 50厘米、深 40厘米,将挖出的熟泥、生泥分开堆放。  底肥:  按每亩 2000公斤农家肥或 150公斤茶叶专用有机肥的施肥量将底肥施于种植沟底部,然后再从种植沟两侧各挖 5厘米宽,将挖下的泥土覆盖在底肥上,确保盖土厚度 5 10厘米。  植方法:  按小行距 40厘米、窝距 40厘米的规格双行双株错窝种植,栽植密度 50000株 /公顷。植苗应浆根(用无污染的纯黄泥与水充分调匀后,将茶苗的根系与泥浆充分接触,保证根系水分供应)、栽紧(先将茶苗置于种植沟内,覆盖生土 10脚踏实,轻提茶苗,使茶苗根系伸直,并与土壤充分接触,T  再覆盖生土 10紧至两指轻挟茶苗不能轻易拨起,最后再盖土与泥门相平)。植苗时注意根系舒展,逐步加土,层层踩紧踏实,使土壤与茶苗根系紧密接触。移栽后两天内必须及时在离地 15 4片叶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以减少水分蒸发;如遇大旱,要 注意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保证茶苗成活。茶苗移栽后注意及时人工除草。  型修剪:  一般进行 3次,从移栽开始的 3年内完成,每年定剪一次,每次在上一次剪口基础上提高 1015剪结束后茶树高度在 40 45一次定型修剪在移栽完成后进行,第二、三次修剪在上次修剪时间一年后进行,应选择在茶树体内养分较多时进行,一般选择春茶前或春茶打顶后立即进行,避开霜冻低温和高温干旱天气。修剪工具宜用锋利的整枝剪逐株修剪,只剪主枝,不剪侧枝,剪口要平滑,剪后留柄宜短。  肥:  除种植时亩施 1000 2000公斤农 家肥或 100 200公斤有机肥外,每年还需施基肥和追肥。一般在10月 11月中旬施用基肥。幼龄茶园每年平均亩施农家肥 1000条件的还要增加 50 100255产茶园每年平均亩施农家肥 2000结合饼肥 100 150磷酸钙 25 50酸钾 15 25肥要深施。幼龄茶园按苗穴施,施肥穴距根颈:一、二年生茶树为 5 10、四年生茶树为 10 15度 15 25园追肥一般施 3次以上。第一次追肥在 2月中旬左右;第二次追肥在春 茶结束后进行;第三次追肥在夏茶后进行。施肥用量主要依树龄及茶树鲜叶产量而定。一般 1 2年生的幼龄茶树。每亩施纯氮 摘茶园追肥施用量则依据鲜叶产量而定,每亩产鲜叶 100 200年需施纯氮 鲜叶 200 400亩施纯氮 0鲜叶 600亩施纯氮 15肥部位同基肥,追肥施后应立即盖土。  园耕锄:  浅耕一般在追肥前都要进行浅耕除草,一年 3 5次。第一次浅耕在春茶前( 2月中旬左右)进行,深度 10 15二次浅耕在春茶结束后( 5月中旬左右) 进行,深度 10三次浅耕在夏茶结束后(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进行,深度 7 8耕要求 20龄茶园可在施基肥同时结合挖施肥沟,进行行间深耕,沟深要求 30 叶采摘  摘季节  5月底以前采摘的为春茶, 6月初至 7月中旬采摘的为夏茶, 8月上旬开始采摘的为秋茶。  摘方法  每年 2月下旬至 5月上旬, 9月中旬至 10月下旬。条形茶采摘单芽至一芽二叶的芽叶,扁形茶采摘单芽至一芽一叶初展。  T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测定茶叶中的锶  围:  本方法适用于 茶叶中锶的含量测定。  理  试样经微波消解,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定锶元素,采用标准曲线法计算锶含量。  剂  另有说明外,所用水为  6682规定的一级水  硝酸(优级纯)  酸(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