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方标准《重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1页
广西地方标准《重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2页
广西地方标准《重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3页
广西地方标准《重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4页
广西地方标准《重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7 西壮族自治区 地方标准  5/T 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of 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布    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目   次  前言  .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缩略语和符号  . 3 5 评估流程  . 4 6 制定评估方案  . 5 7 资料收集  . 7 8 现场勘测  . 7 9 资料处理  . 9 10 评估方法  . 9 11 评估报告的编制  . 1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委托方提供资料清单  . 15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土壤电阻率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  . 16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区域评估因子  . 18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损失类型的计算  . 22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年预算危险事件次数 . 24 附录 F(资料性附录)  损害概率 参数选择  . 26 附录 G(资料性附录)  雷电灾害损失 参数选择  . 28 附录 H(资料性附录)  重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价报告样式  . 29  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防雷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何宽、杨召绪、劳炜、阳宏声、韦卓运、植耀玲、吴浙、郭媛、覃金山、杨柏荣、龙振兴、许东莹、康强、罗伟、李姜宏、徐源徽、陈丹、朱彦、唐璇、莫妘捷。  重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重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评估流程、制定评估方案、资料收集、现场勘测、资料处理、评估方法、评估报告的编制等。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内重大建设项目,不适用于小型普通单体建筑物。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 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2015  雷电防护   第 2部分:风险管理( 2305  0057 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0343 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2015、 0057 2010 和  0343 2012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 用于本标准 。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of    根据雷电特性及其致灾机理,分析雷电对评估对象的危害,计算雷电对评估对象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公共服务中断、文化遗产损失、财产损失等方面的综合风险,为项目选址和功能分区布局、防雷类别(等级)与防雷措施确定等提出针对性意见的过程。  土壤电阻率   征土壤导电性的参数,为单位体积土壤的阻抗。  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of 由多个建筑组成建筑群,根据功能、属性、使用性质等要素划分为不同的子区域,建立区域评估指标体系,分别对各子区域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分析计算得到雷击危险度、雷击损失后果指标,按照风险区划分级标准划分各子区域的风险等级。    建筑单体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of 建筑物单体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信息系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of 合考虑信息系统所处的环境因素、信息系统设备的重要性和发生雷击的后果严重程度等因素,分析评估信息系统的雷电灾害风险。  重大建设项目   常指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型建设项目,一般具有投资规模大、技术复合度高等特点,分国家级重大建设项目和地方重大建设项目。  雷电防护装置           用于减 少雷击建筑物造成的物理损害的整个系统。  雷击建筑物危险事件次数   of to to a 击建筑物危险事件的预计年平均次数。  损害概率   of   一次危险事件导致需保护对象受损的概率。  雷电灾害损失               一次危险事件引起的指定类型损害所产生的平均损失量(人和物)与需保护对象 (人和物 )的价值的比值。  风险                        因雷击造成的年平均可能损失量(人和物)与需保护对象(人和物)的总价值的比值。  风险分量           按损害成因和损害类型细分的部分风险。  雷击容许的风险       需保护对象所能容许的最大风险值。    雷电防护等级   一组雷电流参数值有关的序数,该组参数值与在自然界发生雷电时最大和最小设计值不被超出的概率有关。  4 缩略语和符号  缩略语和符号见表 1。  表 1 缩略语和符号  缩略语、符号  名称  电防护等级   电防护装置   X 雷电灾害损失   x 雷击建筑物危险事件次数   of to to a X 损害概率   of  风险   T 雷击容许的风险   X 风险分量     5 评估流程  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流程见图 1。  图 1 重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流程图  通过  接受委托,成立评估组  资料收集  工程分析  制定评估方案  现场勘测与调研  分析与评估  编制评估报告  专家组评审  出具评估报告  不通过    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流程见图 2。  图 2 重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流程图  6 制定评估方案  般要求  估方案是实施重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机构接受委托后,应成立 重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专项组、明确委托方需求并进行初步勘查工作后,依据项目规划、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项目相关资料进行编制。  审阅材料并制定实施方案  了解使用性质、危险度、人员总数,重要经济价值等  确定各区域及线路的特征及参数雷电灾害风险各分量的鉴别  防护措施及建议  撰写评估报告  测量土壤电阻率  现场环境进行勘测(四周建筑高度、距离、使用性质等)、拍照  了解设施相关情况(高、低压电源及弱电线路进线方式、长度、高度、接线箱位置等)  供电系统 特 征与参数  项目途径区域特 征及参数  各区域周边区域特 征及参数  各区域特征及参数  土壤电阻率测试结果  通信信号系统特 征与参数  其他专用设备的特 征与参数  大气电场勘测  用户防雷需求  雷电气候概况  地理地质勘测    估方案一般由前引部分、正文部分和可选的补充部分组成:  a) 前引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封面;   2) 编制单位资质证明;  3) 目录。  b) 正文部分应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   1) 项目概述;  2) 评估依据;  3) 评估内容;  4) 技术路线和评估方案;  5) 工作实施计划;  6) 人力与设备资源配置。  c) 补充部分主要包括相关附件,如评估机构介绍等。  要内容  引部分  面内容应包括项目名称、编订单位和编订日期,并加盖编订单 位公章。  订人员名单应按以下顺序列出:、 评估人、校核人、授权签字人 ,并签字。  正文部分   目概述应按下列内容编写:  概述评估项目的名称、委托方、地理位置、工程规模、工程特点等,并简述雷电的危害。  估依据应按下列内容编写:   法律法规;   技术规范,可选择国家现行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等做依据,按防雷、电气、行业等方面进行罗列。  估内容应按下列要求编写:   明确委托方的防雷需求 (包括 :建筑规划和功能布局 , 生产工艺流程 , 线路及管道建设规划等 );   按照重大建设项目的工艺流程及重点防护区域制定项目 评估区域。  术路线和评估方案应按下列内容编写:根据评估内容选择相适应的评估方法和技术路线,并详细说明。  作实施计划应按下列要求编写:根据大型项目在项目建设时间节点上的要求,配合其建设进度设计适合的评估工作进度安排,制定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点,列出相关工作量。  力与设备资源配置应按下列内容编写:   主要工作人员分工安排;   主要技术设备,包括 : 气象台站、天气雷达站、闪电定位仪、大气电场仪等;   主要技术装备及参数表,多功能土壤电阻率测试仪、便携式风向风速计、地温仪、数字气压计、电子经纬仪、 携 式激光测距仪、皮尺等。    7 资料收集  目基本情况  托方基本情况  分析委托方的行业类别、规格、重要程度。  雷装置设计内容  主要包括提取设计文件中评估项目防雷类别、接闪带网格尺寸、引下线间距、接地装置安装工艺、等电位连接工艺、入户管线情况、 关资料明细见附录 A。  估项目相关信息  评估项目 建筑物单体和相邻建筑物信息;主要户外设施分布情况信息;电力系统特性及分布情况信息;弱电系统分布情况及其参数信息;各种管道的特性及分布情况信息;项目投入使用后建筑物内外人员数量、建筑物内外人员驻留 时间、建筑物疏散出口情况;存在生产过程的,了解 产品类别、生产工艺、工艺流程。  理环境  评估项目 所在地地理经纬度、地形地貌、土壤情况、周边地理环境,确定土壤电阻率、环境因子和位置因子。 从当地相关部门或从地质勘查报告获取地理地质信息。  候资料  评估项目 区域所属气候带、天气系统、平均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平均降雨量、平均相对湿度等。  暴资料  区域年平均雷暴日、历史最高值、历史最低值、初雷日、终雷日、月平均雷暴日分布;雷暴高发期、区域雷暴日变化;雷暴区等级;分析雷暴活动规律和雷暴产生的危害。  电监测资料  所在地半径  10 围内闪电空间分布、闪电密度分布、闪电时间分布、闪电电流分布等。  灾个例  分析项目所在地及附近区域,或者类似行业雷电灾害典型个例。  8 现场勘测  场勘测内容  重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现场勘测内容应包括:   评估项目的全球卫星定位;   周边环境;   评估项目服务设施情况;     评估项目区域经济价值及附近人员密度;   评估项目所在区域地理地质环境;   评估项目现场气象数据;   评估项目所在区域土壤电阻率。  场勘测方法  目 环境 勘测 方法  估项目的全球卫星定位( 位)  评估项目为单体,则 在评估项目中心点及四角处选择测量点;若评估项目为区域,则应在分区后的每个子区域的中心点及四角处选择测量点。    球定位仪水平放置于测量点地面上,测量各测点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  估项目周边环境勘测  用地质罗盘仪确定评估项目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用激光测距仪或者卷尺测量邻近建筑物至评估项目边界的距离、建筑物长宽高、树木的高度等;绘制出评估单体及周边环境位置图。记录周边环境(特别需是是否有高层建筑,是否有易燃易爆、危害公共安全、提供公共服务、有文物价值的建筑等),并拍照存底。  估项目服务设施勘 测  勘测评估项目的服务设施类型,根据委托方提供或参考线路布置总平图找到服务设施节点,节点到引入建(构)筑物的进线长度,架设方式。  估项目区域经济价值及附近人员密度勘测  勘测评估项目投入使用后内部及外部人员密度和人流量,建筑物及内部设施的经济价值,邻近建筑是否有住宅区,商业区、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及其人流量等情况。  场气象数据 勘测 方法  用风向风速表测量风速风向;用温湿度表测量地面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用地温表测量地面表层温度;用空盒气压表测量气压。  壤电阻率测量方法  估项目为单体,在项目位置 中心点及四角处确定测量点;评估项目为大范围区域,首先应先对大范围区域进行分区,分区标准按  个分区则在中心点及四角处确定测量点。  个测量点,应采用互为垂直的东西向、南北向分别测量。  量桩距视土层结构及项目情况而定,采用  3 m、 5 m 或  10 m 桩距。土层结构越复杂,项目跨度越大,宜采用越大桩距,反之,可采用小桩距。  壤电阻率测量方法参见附录 B。    9 资料处理  目资料处理  照分析评估项目的相关信息与防雷装置设计内容  分析评估项目的行业类别、规格、重要程度、工艺流程 。根据 相关信息与防雷装置设计内容 ,分析计算  值。  析处理评估项目的地理环境因子  分析项目地理环境,确定土层结构、环境因子  析 评估项目 所在区域气候及气象条件  提取 评估项目 气象资料,分析历年气候及气象条件对评估项目预计会造成的影响。  析处理 评估项目 所在地闪电监测资料  统计分析 闪电监测资料 ,形成图表。统计评估项目雷暴资料,形成图表。对比各项图表,分析得出评估项目所在地雷暴区等级、雷暴活动规律和雷暴活动对项目产生的危害。  析处理 评估项目 所在区域雷灾资料   统计分析 评估项目 所在地及附近区域,或者类似行业雷电灾害典型个例。提取致灾因子,历史受灾建筑与本次 评估项目 的异同,预估可能遭受雷电灾害的途径及受损程度。  估项目 服务设施资料处理  通过分析项目服务设施的接入点、服务设施线路长度、布设方式等,确定服务设施评估因子  E、 。  估项目 经济价值及人员密度资料处理  通过分析评估项目内部设施、内存物品及日常人员密度及可能遭受的雷击损害等,确定损失率  F、 值。  壤电阻率分析处理  壤因素的影 响  分析土壤水含量、地面温度、土壤致密性对土壤电阻率的影响,具体方法 参 见附录  B。    节因素的修正  季节因素的修正 参 见附录  B。  10 评估方法  估类型   分为区域雷电 灾害 风险评估,单体雷电 灾害 风险评估,信息系统雷电 灾害 风险评估三种。根据重大建设 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组合选择。   0  域雷灾害风险评 估  估 区域的划分  分析项目的建筑类型和使用性质,将建筑群划分为多个子区域,每个分区具有一致的特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划分区域:   气象指标(雷电密度)   地理环境指标(架空或埋地、孤立、高耸、土壤类型、雷击可能性);   承灾体风险指标(人员损失、经济损失);   建筑物雷电防护指标(外部防护、内部防护)。   带状的建筑群(例如地铁、铁路、输气管网线路)可按段落划分区域。片状的建筑群(例如大型工厂、机场、火车站、会展及体育场馆)可按使用功能或地理位置划分区域。  域评估的 方法   析 项目 的建筑类型和使用性质, 将建筑群 划分为多个 子区域,从各种 风险 类型中划分 出主要风险 类型 。 分别计算出各 主要风险 类型 R(包括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的 气象指标、地 理 环境指标、承灾体的风险指标和建筑物的防护指标 这三项指标 G。  据这三项指标的数值 差异 , 利用区划法和归一化法,进行处理,赋值。根据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不同处理方法,将所有指标参数统一变换成 0 1之间的数据,使每个指标的评价和计算具有一致性,互相比对之后,按照实际情况的参考值划分区域,最后再经过计算得出 综合雷击风险 值,进行区域风险等级 划分 。  域雷电 灾害 风险评估的风险值  险值包括 综合雷击风险 R、 气象指标 地理 环境指标 灾体的风险指标和建筑物的防护指标 指标数值参见 附录 C。  象指标 主要通过考虑雷电发生频率来反映灾害本身的危险性程度,主要为区域雷电活动强弱特征的基础数据,为 雷电 灾害风险评估的主要指标。   理 环境指标 是通过对雷电灾害事故的分析 、 调查 、 统计,得出一些自然环境及人为条件对雷电灾害的影响,包括下垫面,土壤结构,周边环境等。  灾体的风险指标和建筑物的防护指标 ,雷灾损失主要包括经济,人员伤亡等,根据遭受雷击后的潜在风险大小等情况选取一定的雷电成灾影响指标来表征承灾体的易损程度。  电 灾害 风险值的计算  综合雷击风险 1)计算:  R = . (1) 式中:    主要风险类型值 (人员伤亡损 失风险和经济损失风险 );    主要风险类型的权重, ,权重相同时,各取值  2)计算:  = 31 . (2) 式中:   第   1  第 附录  C;   修正系数,见附录  C。  域风险等级划分  据风险计算结果 R,确定 区域风险等级, 分级标准 从 人员伤亡损失 济损失风险 合风险  域风险等级分 为 四个等级 : 低风险区、 中等风险区、高风险区和极高风险区。  据区域风险等级划分结果进行风险管理,对子区域的雷电防护提出合理、经济、有效的指导意见。  体评估  击损害和损失  击损害原因:  雷击建筑物;  雷击建筑物附近;  雷击线路;  雷击线路附近。  击 损害类型 :  电击引起的人和动物伤害;  物理损害;  电气和电子系统失效。  击 损 失 类型 :  人身伤亡损失;  公众服务损失;  文化遗产损失; 经济价值 损失。  险分量分析  根据建筑物(或服务设施)的结构、类型、用途、内部物品,以及所采取的防雷措施,分析所存在的各类风险。分析的风险分量有    险分量计算  年平均损失量  损失类型( 4)而异,每一个损失类型又依损害类型( 不同的损失率,宜对建筑物的各个分区确定  附表  D。  各雷击风险分量计算 按公式( 3)计算:       . (3) 式 中:   每年危险事件次数;   损害概率;   每一损害产生的损失率。  注: 计算见附录  E, 计算见附录  F, 计算见附录  G。  种风险组成  包括以下内容:  a)  人身伤亡损失的风险 , 见 公式( 4) :  +  . (4) b)  由于公共服务损失的风险,见 公式( 5) :  . (5) c)  文化遗产损失的风险,见 公式( 6) :  . (6)  2 d)  经济价值损失的风险 , 见 公式 ( 7) :  +. (7) 注 1: 仅对具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或因内部系统失效马上会危及人命的医院或其他建筑物。  注 2: 仅对于可能出现动物损失的建筑物。  e) 重大 建设 项目雷击总风险计算见 公式( 8) :  总风险   R=2+4  . (8) 险评估    建筑物 风险容许值  表 2。  表 2 风险容许值  典型值  损失类型    身伤亡损失  10 5 众服务损失  10 3 化遗产损失  10 4 济价值损失  10 3 注 1: 当  R X  ,应分析每一个风险分量所占比重及风险来源。  注 2: 当  R 采用防护措施减小建筑物的所有风险,使  R 小于    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 计算及雷电灾害风险评 估  息系统所 处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 按公式( 9)计算:   位:次 /年)  . (9) 息系统入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 2), 按公式( 10)计算:  A'e( ( A'A' 次 /年 )  . (10) 式中 :  A'3。  表 3 入户设施的截收面积  线路类型  有效截收面积  A'e(  低压架空电源电缆  2000 L 10压架空电源电缆(至现场变电 所)  500 L 10压埋地电源电缆  2 L 10压埋地电源电缆(至现场变电所)  L 10空信号线  2000 L 10地信号线  2 L 10金属铠装和金属芯线的光纤电缆  0 息系统总年预计雷击次数(), 按公式( 11)计算:        次 /年 ) . (11) 接受的最大年平均雷击次数 按公式( 12)计算:   3  10(次 /年)  . (12) 式中:  C 2+4+6,各类因子之和 ;   信息系统所在建筑物材料结构因子;   信息系统的重要程度因子;   信息系统设备耐冲击类型和抗冲击过电压能力因子;   信息系统设备所在的雷电防护区的因子;   信息系统发生雷击事故的后果因子;   信息系统所在区域雷暴等级因子。  息系统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必要性  当  N ,可不安装雷电防护装置;当  N ,应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雷装置拦截效率 E 的计算  过防雷装置拦截效率 E,可以确定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等级。  13)计算 :  E=1-( )  . (13) 定等级之后,按照不同分类,根据需要保护设备重要性、类型、数量、耐冲击电压额定值及电磁场环境等情况来选择符合规范的浪涌保护器和不同结构的等电位连接和接地系统。  息系统雷电 灾害 风险评估  因雷电导致建筑物的各种损失对应的风险分量 3)计算。     击损害风险  14)计算 :  R= . (14) 式中:   雷击损害风险涉及的风险分量  表 4的规定确定。  表 4 雷击损害风险分量  各类损失的风险  风险分量  雷击建筑物(  雷击建筑物附近(  雷击连接到建筑物的线路 (  雷击连接到建筑物的 线路附近(  人身伤亡损失风险 A U 众服务损失风险 - C - W 化遗产损失风险 - - - - 济损失风险 B M V Z 总风险  R=I 直接风险  A+C 间接风险: M+V+Z 注: 1仅指具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及因内部系统故障立即危及性命的医院或其他建筑物。  2 仅指可能出现畜牧损失的建筑物。   4 估结果  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计算出建筑物雷击损害风险  R,并与风险容许值比较,当所有风险均小于或等于风险容许值时,可不增加防雷措施,当某风险大于风险容许值,应增加防雷措施减小该风险,使其小于或等于风险容许值 ,并宜评估雷电防护措施的经济合理性。  11 评估报告的编制  据评估结果,编制评估报告。  估报告包括的主要内容及格式,参见附录 H。  估报告的评估人、校核人、授权签字人均应签字,并加盖评估机构公章。   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委托方提供资料清单  托方提供资料清单  资料清单如下:  a) 经规划部门批准的设计说明、总平面图 ;  b)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份 ;  c) 施工图(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电气施工图、弱电施工图、防雷施工图) ;  d) 预计工程投入额(价值)说明书一份(包括:建(构)筑物的价值、建(构)筑物中系统设备的价值、建(构)筑物 内存放物的价值) ;  e)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f) 生产工艺流程、物料存储方式、危险品场所分布及储罐材质、壁厚、储存物形态、储存工作压力数据等资料各一份 ;  g) 重要、贵重、关键的生产、检验、控制、安防等电子设备列表及其参数一份(包括接口类型、信号电平、工作电压、耐压水平等) ;  h) 消防设施情况。   6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土壤电阻率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  壤电阻率测量方法  述  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土壤电阻率的方法有:土壤试样法、三点法(深度变化法)、两点法(西坡 四点法等。本技术规范主要介绍“四 点法”。  量方法(四点法)  距法或温纳(   将小电极埋入被测土壤呈一字排列的四个小洞中,埋入深度均为,直线间隔均为。测试电流流入外侧两电极,而内侧两电极间的电位差可用电位差计或高阻电压表测量。如图 为两邻近电极间距,则以,的单位表示的电阻率按式  . (式中:   土壤电阻率;   所测电阻;   电极间距;   电极深度。  测试电极入地深度不超过  假定 0,按   2 . (等距法或施伦贝格巴莫(   要用于当电极间距增大到 40以上,采用非等距法,其布置方式见图 时电位极布置在相应的电流极附近,如此可升高所测的电位差值。  电极的埋地深度与其距离和相比较甚小时,则所测得电阻率可按( 计算:   c(c+d)R/d . (式中:   土壤电阻率;   所测电阻;     电 极 均 匀 布 置 图 3   电 极 非 均 匀 布 置电极均匀布置     电 极 均 匀 布 置 图 3   电 极 非 均 匀 布 置电极非均匀布置   7 电流极与电位极间距;   电位极距;  壤电阻率的影响因素  含量的影响  土壤中所含导电离子浓度越高,土壤的导电性就越好,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土壤越湿,含水量越多,导电性能就越好,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面温度的影响  地面温度对土壤电阻率的影响也较大。一般来说,土壤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壤致密性的影响  土壤的致密与否对土壤电阻率也有一定的影响。试验表明,当粘土的含水量为 10%,温度不变,单位压力由 1 961 0倍到 19 610 可下降到原来的 65%。  节因素的修正  土壤电阻率应在干燥季节或天气晴朗多日后进行,此时土壤电阻率应是所测的土壤电阻率数据中最大的值,为此应按公式 (行季节修正:   = 0   . (式中:   0 所测土壤电阻率;     季节修正系数,见表  表 据土壤性质决定的季节修正系数表  土壤性质  深度( m)   1 2 3 粘土   2 土  3 2 土  0 2 砾盖以陶土  0 2 地  0 3 沙  0 2 以黄沙的砂砾  0 2 炭  0 2 灰石  0 2 : 1 在测量前数天下过较长时间的雨时选用; 2 在测量时土壤具有中等含水量时选用;   3 在测量时,可能为全年最高电阻,即土壤干燥或测量前降雨不大时 选用。   8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区域评估因子  域评估的指标  区域评估的指标包括气象指标 理环境指标 灾体的风险指标 ,各因子的计算公式和取值见  象指标   气象指标  赋值参考表  表 象指标 闪密度(  g g g g P40%  P=100 100>h>=40 40>h>=24 24>h>=12 h<12 赋值  2   土壤电阻率 指标  式( 算:   . (式中:    各子区段中平均土壤电阻率最小值;   区域平均土壤电阻率值 。  保护对象的风险 指标   计算 3时按式( 算 :  . (算 3时按式( 算 :  . (员活动影响因子  算:  . (员活动影响因子  赋值参考表   表 员活动影响因子 域人员密度 挤  密集  适中  稀疏  建 构 筑物内 1  1 域人员密度 挤  密集  适中  稀疏  建 构 筑物外 2 1  0 注 1: 当区域内能预测具体的人流量数值时,这里指标等级取其为参考依据。  构筑物类型因子  赋值参考表  表  构 筑物类型因子  构 筑物类型  居住、教育、办公建筑  商业建筑  客流集散地  工业生产建筑及爆炸性建筑   缆敷设因子  赋值参考表  表 缆敷设因子 缆敷设方式  架空  埋地  1  经济密度因子  表 济密度因子 子区段内所有建筑物的总价值  极高  高  中  低  极低  1  2: 当区域内能预测建筑物的具体价值时,这里指标等级取其为参考依据。  正指标  构筑物的雷电防护特性  构筑物的雷电防护特性  表 构筑物的雷电防护特性  构 筑物的雷电防护状况  防雷 类别  有 防雷装置    保护不全  电防护等级  三类  类  类  : 区域内的 区域内的建 构 筑物共同确定 , 保护不全 指现有或设计的防雷装置 不能满足 标准的 要求 。  灾防护 因子  火灾防护因子   1 表 灾防护 灾防护状况  无灭火措施,爆炸环境  配置固定灭火装置  配置自动灭火装置  1  2 D  D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损失类型的计算  失类型分为   1 的计算按照表  行, 计算按照表  行, 计算按照表  行, 行。  表 失类型 个分区的损失率  损害类型  型损失  公式  A= 760 (U = 760 (B = nZ/760 (C =  760 ( 760 (损害殃及周围建筑或环境总损失  表 失类型 个分区的损失率  损害类型  典型损失  公式  B = nZ/C =  nZ/表 失类型 个分区的损失率  损害类型  典型损失  公式   cZ/ 3 表 失类型 个分区的损失率  损害类型  典型损失  公式  A = ca/U = ca/B = (ca+cb+cc+C =  cs/ 4 E  E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年预算危险事件次数 参数选择  年预计危险事件次数  表 预计危险事件次数 参数选择  建筑物 位  经度 E:(                   );     纬度 N:(                   )  参数  符号  数值  相关参数取值与说明  雷击密度  雷暴日 筑物 (b)尺寸( m)   长(                 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