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技能概说及训练_第1页
朗读技能概说及训练_第2页
朗读技能概说及训练_第3页
朗读技能概说及训练_第4页
朗读技能概说及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朗读技能概说及训练朗读训练是普通话语音训练的继续、巩固和提高,又是口语表达各项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练习朗读可以有效地提高有声言语的表现力,有助于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锻炼,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储存大量优美的词汇和句式。朗读所反映的内容、所使用的语言等要体现规范性;在朗读的职能和使用效果上要体现教育性;在朗读的表现形式上体现着平易性。 朗读技能概说 一、朗读技能概说 朗读主要是一种教学和教育形式,经常在课堂、会议和广播中使用。朗读的内容一般是语文课文、报刊社论、消息报导等,这些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方面,一般都符合规范化的要求,可供人们学习和效法。 朗读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其主要职能就是用普通话传达作品的思想内容,直接对听众进行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朗读可以使学生提高文学水平,丰富文学素养,培养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朗读的要求 (一) 、准确理解作品 理解作品是朗读的行决条件和基础,要理解作品首先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应该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那欣然命笔,奋笔疾书的创作冲动化做朗读者自己热切倾诉的愿望,这样朗读才能表达得深刻传神。 (二) 、字音正确清晰 汉字结构复杂,一字多音,朗读时要注意分辨。对多音多义字,要按义定音。形声字不能轻易读半边。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勤查字典,还要注意不吃字。把每个字都读得标准具切清楚,才能为正确地表情达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语句流畅 朗读时,要把语句读得明明白白,干净利落。不能任意添字、掉字、颠倒、重复、中断;也不能像平时说话那样,用词随便,不讲究节奏,任意破坏作品语言的完整性。如果读得拖泥带水,结结巴巴,就会破坏文章的表现力,还会造成语意的费解或误解。 (四) 、运用朗读技巧 理解,需要知识修养;表达,需要朗读技巧;善于运用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会读得津津有味,有声有色;否则会读得平淡单调,呆滞死板,选择和运用朗读技巧,必须从语言实际出发,注意表现形式和表达内容的自然结合,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做到自然朴实,以声传情,不可矫揉造作。 朗读技能训练 朗读的正确途径:1、从理解到表达,在理解的基础上表达。2、使用普通话的标准发音是朗读必备的基本条件。3、朗读技巧是朗读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 一、停连训练 (一) 、呼应性停连 它要求在主语或述语后面安排一个较长时间的停顿,形成主语或述语是呼,设置悬念,谓语和宾语是应,解释悬念。这种前呼后应的停连能引起听者注意使语句内部词语间的关系明晰贯通,便于准确、清楚地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如 (二) 、并列性停连 它要求并列项安排同位置,同时间的停顿,让并列项的声音流动形式相同或相近,给听者以鲜明的并列感。如: (三) 、转换性停连 它要求在表示转折的词语前或后安排停顿,给听者的思维转向,心理变化提供时间,又把注意加及引到对后面语意的理解中来,使其声随意转,使转换水到渠成,也把层次关系点诵清楚。如 (四) 、分合性停连 它要求停顿的位置放在分合之间使语句间的分合关系明朗、清晰,有助于语意准确、清楚地传送。如 (五) 、感情停连 它要求根据作品情感运动的状态和该片断在情感运动上所处的地位来决定停连的位置和时间。首先要确定情感凝聚片断,一般地说感情停顿主要用于表示激动、回忆、疑虑、沉吟不决等言语片断中。然后根据该片断情感运动的状态精心设计停顿的位置和时间,以声情相谐为原则。如 (六) 、结束性停连: 一句话、一段话、一篇作品的朗读结束,要使收音音节处于落势,造成平稳的较长停顿,不管如何收,都要停住,不要失去控制。 急收:如 “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中“走去”要坚实、迅速地收住, “去”字声音要实,音节要短,不可延长。 强收:如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象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中“精神” 、 “大门”要坚定,果断地收住,既不能急促,也不能舒缓,声音要大些,唇舌要用力,给人以一字千钧、义无反顾、大无畏的豪壮感。 缓收,如“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中“大花园”要舒缓、松弛地收住,几乎字字延长,到“园”字仍慢吐字,慢归音。 弱收。如“我排队等候,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中“出了洞”不能强,不能急,也没有必要缓,声音要弱些,平稳地收住,显得安适,又有动作感。 二、重音训练 (一)各种类型的重音 1、并列重音:凡具有并列关系的段落和语句,其中某些词或词组也必然具有并列性,那些最重要的并列成分便是并列性重音,并列重音能够显示并列项之间均衡、平稳的并列关系,给人以鲜明的并列感。并列重音至少两个,一般同等重要。如: 古时候有个人,一手拿着矛,一手拿着盾 2、对比重音:作品中有些语句在语义上有明显的对比性,为了达到对比目的,渲染对比气氛,从而加深印象,明确观点,把具有对比关系的词语确定为重音,即对比重音。如: 反动派,你看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3、呼应重音:问答句中问话与答话的重点词即为呼应重音,如: 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的老师大谦 另外,在全文重点出现的某个句子,既成为贯事全文的线索,又可造成某种浓重的气氛,在这样的句子中确定的重音位置一般不变。 呼应重音可以使语句主次分明,目的显露,同时起到解释悬念的作用。 4、递进重音: 把递进语句中体现递进关系的词语确定为重音如: 是井冈山点起的火种,蔓延成燎原大火,烧到瑞金,烧到延安,烧到北京,最终烧红了全中国。 5、转折重音: 有些句、段的文意是曲折行进的,甚至是多向的曲折迂回,这种结构中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即转折重音,转折重音有时还会落在虚词上。如: 孔雀很美丽,可是很骄傲。 我希望他们不再象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也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6、强调重音 :作品中某些语句,为了区别程度,廓清范围,对那些极力强调色彩的词或词组要给以突出,我们称之为强调重音。如: 森林爷爷一点儿也不着慌。 战斗进行了很久,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7、修辞性重音: 作品中有些语句和段落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一般地讲,在朗读中,体现这些修辞手法的重点语句都要确定为重音,以使朗读的有声语言突出表现文章原有的写作技巧和表现力,这种重音称为修辞重音。修辞重音包括下面几种:比喻重音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式,它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比喻重音一般确定在喻体上。如: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泄在这一片叶子一花上。 夸张重音 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对其加以扩大或缩小。在朗读中,为了使作者的故意“ 言过其实“ 得到突出的表现,一般要在体现夸张的重点词语上安排重音。如: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拟声重音 拟声是对声音的摹拟,在朗读时,对于象声词,一般要安排重音,以给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如: 黎明,我吸见“嘀嘀哒哒”的号声,不一会儿传来“唰唰唰唰”的脚步声。我知道这是军队在操练。 确定拟声重音,必须把握拟声词与中心词的内在联系,必须把把包含拟声词的语句成分与同这成分搭配的语句成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否则,很容易表面地、片面地把所有拟声词都做为拟声重音。如: 一进门,就听见了哇哇的哭声。 一放在床上,放子就哇哇地哭起来。 前一句听见哭声是语句目的所在,故重音为“哭声” ;后一语的目的是表明哭声之急,哭声之厉害, “哇哇”便成为拟声重音。 8、出新重音 重音确定要受推陈出新规律的支配,在确定重音时,要区分已发信息和新发信息。一般说,凡是新发信息要确定为重音,而已发信息要轻低短快地带过。如: 在渤海的南岸,有个百十户的渔村叫响水湾,解放战争时期,响水湾有个儿童团长叫海豹。下面,我们就讲一讲海豹的故事 。 在确定出新重音时,注意区分以下两种情况: 通过重复,表现事物的发展和感情强化的,其重复部分从表面看虽然是已发信息,但仍要把它确定为重音。如: 十个、百个、千万个雷锋,雷锋,雷锋,啊!雷锋就是我们,我们就是雷锋。 通过重复表示事情继续和情绪延续的,其重复部分仍安排重音。 如: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你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二) 、重音表达的常用方法 1、轻读:非重音用响亮结实的实声,重音用声轻气多的虚声,减弱重音的音势。这种方法常用于表现轻巧的动作,静寂的环境,深沉的情思,内心的感奋等。如: 我忍着笑,轻轻走过去。 “轻轻”是愿被人发觉,如果这个重音不轻处理而是强处理,不仅趣味索然,而且有悖原意。又如:如果世界上真有不知疲倦的人,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啊,一生休息得最少,最少。 “最少,最少”用来赞颂周总理的不知疲倦,是强调性重音,朗读时采用深沉凝重的轻讯,能够体现出对周总理的无限敬仰与热爱。 2、重读:加大音量,增加音势,把重音读得重而呼,这种方法一般用于表达明朗有态度、观点与形象鲜明的事物。如: 你们是世界上最公正,最团结,最刚强的人,因为你们的名字叫工人 3、利用停顿,用停顿突出重音是一个常用的重要方法,它是在重音前后安排或长或短的停顿,使重音显露出来,从而得到强调。如: 钱是可以计算的,但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心怎么样能计算呢?一个共产党员的献身精神又怎么能计算呢? 再见了,亲人!我的心永远跟随你们在一起。 4、延长重音所在的音节,把重音所在的音节拖长一些,一般用于表达深挚的情意等,富于抒情色彩。如: 天安门广场上,花堆成了山,人汇成了海爸爸脱下了帽子,妈妈摘下了头巾。他们低下头,向周爷爷默哀。 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 5、夸张重音所在音节的声调如: 这就叫擒贼先擒王,打蛇要打在七寸上。 哎,你要是不服气呀,那你就跟我们赛赛好啦。 利用音调的高低对比,这种手法更多是用来表现对某种事物的倾向。如: 这两条道我都指给你了,你看是这条(可提高声音)好呢,还是那(可降低声音)条好呢? 6、利用音调的高低对比,这种手法更多是用来表现对某种事物的倾向。如: 这两条道我都指给你了,你看是这条(可提高声音)好呢,还是那(可降低声音)条好呢? 三、句调训练 (一) 、句调的基本类型 1、平调:特点是句调平直,全句语势舒缓,没有明显变化。一般用来表达内容分量较重的文句。如:庄重、严肃、平淡、思索、叙述、说明等。如: 这事与我无关。 (表冷淡) 他的英明与业绩永垂不朽!(表严肃)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花园,相传叫百草园。 (表叙述说明) 新华社消息:美国社消息:美国总统尼克松来我国进行正式访问,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并就改善中美关系问题进行了会谈。 (表庄重)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表思索) 2、升调:句调由低到高,句尾语势上升。一般用于号召、鼓动、设问、反问、呼唤、喜悦、惊异等语气,也用于全句未完的中途顿歇。 如:孩子们,跳起来啊!(表号召) 难道你就觉得他只是口是心非(表反问) 严排长回来了!(表兴奋) “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呢?”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表惊异) 刘胡兰被押到西厢房去审讯,阎匪大胡子张金宝恶狠狠地问:“你们村的村长是谁杀的?” ,刘胡兰冷冷地回答:“不知道” 。 (表疑问) 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那里张挂着古式的壁衣。陈设精妙的木器,珍奇的古玩。(表语意未完而顿歇) 3、降调:指先平后降先高后低,语势逐渐下调的句调。主要用于表达命令、请求、肯定、赞叹、祝愿等语气。如: 不要后退!(表命令) 请您允许我去北京吧!(表请求) 我们一定要到达胜利的彼岸!(表肯定)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扬树!(表赞叹)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 (表肯定) 祝你取得更大的成绩!(表祝愿) 4、曲调:语调由高转低再升高(升降升)或由低转高再降低(降升降) ,句调图形呈波浪形。它常用来表达讽刺、诙谐、双关、怀疑、惊奇等语气,曲调不像其它句调多表现在句末,而是根据需要出现在句子的不同位置上。如: 你真成了科学家了!(表嘲讽) 他这样做,到底是为了自己还 是为了人民?(表怀疑) 我的鼻子是碰壁碰扁的。 (表双关) 你这次婚事又吹了?(表惊奇) 朗读相关资料 一、什么是朗读? 朗读是把书面言语转换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言语的再创造性的活动。它一般是以文字作品为依托。古今中外的名家高于以他们的生花妙笔反映世界,阐明事理,抒发感情、朗读他们作品时,绝不是念字出声的无思维活动,而是把静止的书面言语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有声语言的艺术再创造。 二、朗读与朗诵是一回事吗? 朗读不同于朗诵,它不必脱稿背诵作品,不必那样夸张地使用语言技巧,那样讲究音色;也不必使用声音之外的手势、眼神、姿态等辅助动作。朗读的任务是传达而不是表演。朗读的内容非常广泛,但不追求情节性、趣味性,而强调准确性和深刻性。朗读的语言形式丰富多样,但不追求渲染性、夸张性,而强调严谨性和规范性。 三、何谓“停连”? 停连指的是朗读语流中声音的顿歇和连接。在朗读中,在层次、段落、小层次、语句、词组之间甚至词之间,都可能出现声音的中断或延续,声音的中断处是停顿,声音的延续处是连接。 四、何谓“重音”?如何确定重音? 重音是指朗读时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着意强调和突出的词或词组甚至某个音节。那些最重要的词或词组甚至某个音节必然要求通过朗读的声音形式显示它的重要及重要到什么程度,朗读时的声音、气息及力量分配也不会完全一样,那么如何确定重音呢?朗读前在熟悉作品的基础上,根据词语在表情达意上所处的地位、所发挥的作用,逐一确定每一语句应该着意强调和突出的音节或词语,并用重音符号“”将其标出。确定重音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同时重音的位置要在分析语句结构、联系上下文明确语句目的的基础上,根据遣词造句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五、何谓“句调”? 句调指整个句子读音的高低升降。它贯穿于整个句子,往往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