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教育不该留下成长的伤痕_第1页
爱之教育不该留下成长的伤痕_第2页
爱之教育不该留下成长的伤痕_第3页
爱之教育不该留下成长的伤痕_第4页
爱之教育不该留下成长的伤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之教育不该留下成长的伤痕 备课室里只有霍老师在,她正抓紧饭后的时间 批阅同学们的课堂作业,办公桌上一大摞作业本。 “知道为什么让你来吗?”霍老师平静地问昌 明,还在忙着手里的活儿。他心头的重压倒稍微减 去了一点,看样子霍老师根本没当回事儿似的。 “说说,怎么回事。 ”霍老师给了他一个“申 辩”的机会。 昌明一五一十说了事情的经过,承认自己如何 如何不应该。这时,霍老师放下钢笔,抬起了头, 严肃地看着他,仍然平静地说:“知道错了就好。 这次多危险哪。打伤了同学,人家得多受罪啊,还 要耽误功课。今后一定得注意,玩的时候也要爱护 同学。不能玩这种危险的游戏。 ” 备课室里静悄悄的,昌明低头听着老师的话, 等着更加严厉的批评。等来的只有一句:“你回去 吧,以后给人家道个歉。 ” 昌明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就好像屁股上挨了 妈妈高高举起,又轻轻落下的巴掌。 出乎意料,这件事竟然就这样过去了,霍老师 没再找昌明“算账” ,更没向家长“告状” ,他的爸 妈始终不知道这件事。可他忘不了霍老师那严肃的 目光,他再也不会去闯祸。他更知道霍老师是把每 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儿女一样去爱护和培育的。 其实这件事并没有那么轻巧,昌明到同学家道 歉时才知道,霍老师承担了昌明家长应尽的责任。 她认为这也是老师的责任,是她带那位同学去了医 务室,还专门到他家里道了歉,作为一个老师为不 小心犯错的学生道歉,因为自己的确有责任。昌明 觉得霍老师为同学们做得实在太多了,他更不能再 让霍老师操心了。 打破头,霍老师都不告状,同学们在学习等其 他方面的问题就更“不值一提”了。霍老师从不给 家长出难题,总是把问题解决在学校,让同学们学 会自己认识错误,自主克服困难,锻炼学习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霍老师从不要求家长检查孩子的作业, 爸妈平时很少看昌明的作业,而每当期末他们总能 看到那成绩册上一个个红 5 分。孩子渐渐变得懂事, 再不让家长劳心费神了。 不爱告状,只是霍老师的好多特点之一,这恰 恰印证了霍老师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艺术。她从 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出发,启发他们对学习以至对 生活的认知。霍老师以自己的人格为孩子们树立了 成长的榜样,这个榜样不是模式,而是鲜活真实的。 这些学生长大后,不单个个学业有成,工作上成就 卓著,更懂得了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 这事过去一周那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昌明正和 几位男女同学在院里跳房子呢,听到有人喊他: “昌明,报纸上登你的文章啦!” “真的?”昌明喜出望外,回过身去问喊他的 同学,心里还有点不敢相信。 “是真的,不骗你。快去传达室看吧。 ” 同学拉着昌明飞跑到校门口,向传达室的老大 爷借了一份青年报。报纸接在手里,他已经抑制不 住那份激动,一版一版地仔细翻看着。嘿!果然找 到了,他的文章美术片鸽子真好赫然醒目。 他欣喜不已地品读着,心里满溢着对霍老师的感激。 这次向报纸的投稿活动,是霍老师组织的。霍 老师教他们语文和算术,他们都喜欢上霍老师的课, 因为老师总能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再枯燥再 难学的知识,在霍老师那里都能化腐朽为神奇。到 了高年级,学习写作议论文是个难点。学完这个单 元,霍老师竟然宣布要带同学们去看电影。 同学们欢欣鼓舞,拍手称快。这是一个美术片 专场,一共放映了三部电影呢,同学们都看得入了 迷。回来以后,同学们就在霍老师的引导下展开了 热烈讨论,纷纷就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发表着高见。 昌明和同学们一样热情高涨,想说说他的感想。他 最喜欢的是鸽子 ,尤其是那个被帝国主义关进 监牢的画鸽子的小朋友,深深打动了他。他向往着 像白鸽一样在自由的天空翱翔,带给人间和平的景 象。 被影片激发的感情和急欲表达的冲动促使昌明 站了起来,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慷慨陈词:“从影 片鸽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战争贩子也装着 画鸽子,喊和平了。但是,他们画的鸽子是挂 在大炮上的,这分明是假和平。要不然,他们为什 么把爱好和平的画鸽子的小朋友关在监牢里呢?” 霍老师认真听着他们的发言,及时予以肯定和 鼓励。她说:“同学们说得好极了,其实大家在这 场讨论中,已经轻松完成了我们的学习任务。同学 们刚才所说的就是一篇篇口头作文,一篇篇精彩的 议论文。同学们把它变为文字,我们向报纸投稿好 不好?” 同学们愈发兴奋了,给报社投稿,他们还没体 验过,都想试一试。接下来同学们立即铺纸挥毫, 将各自的发言和感受整理成一篇议论文。 于是就有了昌明的这篇处女作。他跑去给霍老 师报喜。第二天,霍老师在班上念了他的大作,表 扬了他,说他 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昌明心里自然美滋滋的, 仿佛有一只小小鸽子从心中飞起,飞向理想的殿堂。 几天之后昌明收到了报社寄赠的样报和硬皮日 记本,还盖了编辑部的红印章。这份报纸和日记本 他都珍藏至今,它们就像那只白鸽在他心灵的天空 飞呀,飞呀,给他衔来智慧与启迪。 进入中学,由于学校教育的不如人意,昌明竟 产生了抵触情绪,学习一落千丈。挨批评成了他的 家常便饭,而在小学时,他从没有丢掉过好孩子的 感觉,即使在犯了错误之后。老师越批评昌明便越 是对着干,逐渐地他自己也感到前途渺茫了一 次语文课上老师夸奖了他的朗读水平,让昌明为之 一振。他不禁自问:“我这朗读技巧是从何而来呀?” 他仿佛又回到了霍老师的身边 那时,班上有好多兴趣小组,他们自愿报名参 加。同学们的文体活动丰富极了,霍老师还经常组 织朗诵比赛、编讲故事比赛。课堂上朗读课文也是 有趣的比赛,分成两个小组,不准读错字,谁读错 了谁坐下,最终坐下少的为胜。竞争活动激发了大 家的学习兴趣和上进意识。上课大多是在学校的大 礼堂,几百上千人在那儿听课,好多都是外地赶来 观摩学习的老师。他们就在大庭广众之下,吟诗诵 文讲故事,而且面带微笑,绘声绘色。 美好而骄傲的回忆中,霍老师似乎在对昌明说 着什么,他羞愧地低下了头。如果这样沉沦下去, 真的是无颜面对霍老师了。难道就甘于这样自暴自 弃吗,不,要战胜自己。 于是,昌明上进的激情再次被唤起,中学的他 一天天地在变化,自主自励,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 好学生。 参加工作以后,当昌明第一次给农场成千上万 的听众做报告时,他觉得霍老师就坐在听众席上, 心里的一丝紧张早被驱走了。他精彩的报告不时博 得听众雷鸣般的掌声,他仿佛看到霍老师的脸上, 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之后昌明还做过乡村教师,努力运用着霍老师 的教学方法。他从初中学生的作业里发现,居然还 有几个人“左右”不分。使他又一次联想到自己的 过去小学时,他也曾为混用“左” 、 “右”二字 苦恼过,而霍老师细心地启发:“你的右手不是比 左手做的事更多吗?你看, 右字不是恰好比 左字多一竖?” “哦”昌明恍然大悟,牢记 不忘了。真没想到,这个法子在十几年后,又帮助 解决了他的学生的难题。那个时候,霍老师为了让 他们准确区分形近字,教了好多口诀呢,像什么 “堵巳不堵己,半堵就是已”等等。正是霍老师给 予他的业务和人格上的财富,让昌明这个半路出家 的乡村教师赢得了学生的爱戴。 “我的人生变化之大也许超过常人,而每一步 路都能走得更为平坦,不能不说是霍老师在我的心 灵深处扎下了根。直到今天我成为一个人民公仆, 仍然是在霍老师的激励下不辍前行。 ”昌明对大家 说。 听完昌明的故事,午饭也端上来了。纳坦伯教 授对霍老师说:“今天我更了解了小学老师的伟大, 您会影响他们整整一生。您给予孩子的不只是知识。 我决定在中国多待几天,好好观摩您的神奇教化之 手。几号开学呀?”教授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作者:潘凤亮/p 备课室里只有霍老师在,她正抓紧饭后的时间 批阅同学们的课堂作业,办公桌上一大摞作业本。 “知道为什么让你来吗?”霍老师平静地问昌 明,还在忙着手里的活儿。他心头的重压倒稍微减 去了一点,看样子霍老师根本没当回事儿似的。 “说说,怎么回事。 ”霍老师给了他一个“申 辩”的机会。 昌明一五一十说了事情的经过,承认自己如何 如何不应该。这时,霍老师放下钢笔,抬起了头, 严肃地看着他,仍然平静地说:“知道错了就好。 这次多危险哪。打伤了同学,人家得多受罪啊,还 要耽误功课。今后一定得注意,玩的时候也要爱护 同学。不能玩这种危险的游戏。 ” 备课室里静悄悄的,昌明低头听着老师的话, 等着更加严厉的批评。等来的只有一句:“你回去 吧,以后给人家道个歉。 ” 昌明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就好像屁股上挨了 妈妈高高举起,又轻轻落下的巴掌。 出乎意料,这件事竟然就这样过去了,霍老师 没再找昌明“算账” ,更没向家长“告状” ,他的爸 妈始终不知道这件事。可他忘不了霍老师那严肃的 目光,他再也不会去闯祸。他更知道霍老师是把每 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儿女一样去爱护和培育的。 其实这件事并没有那么轻巧,昌明到同学家道 歉时才知道,霍老师承担了昌明家长应尽的责任。 她认为这也是老师的责任,是她带那位同学去了医 务室,还专门到他家里道了歉,作为一个老师为不 小心犯错的学生道歉,因为自己的确有责任。昌明 觉得霍老师为同学们做得实在太多了,他更不能再 让霍老师操心了。 打破头,霍老师都不告状,同学们在学习等其 他方面的问题就更“不值一提”了。霍老师从不给 家长出难题,总是把问题解决在学校,让同学们学 会自己认识错误,自主克服困难,锻炼学习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霍老师从不要求家长检查孩子的作业, 爸妈平时很少看昌明的作业,而每当期末他们总能 看到那成绩册上一个个红 5 分。孩子渐渐变得懂事, 再不让家长劳心费神了。 不爱告状,只是霍老师的好多特点之一,这恰 恰印证了霍老师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艺术。她从 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出发,启发他们对学习以至对 生活的认知。霍老师以自己的人格为孩子们树立了 成长的榜样,这个榜样不是模式,而是鲜活真实的。 这些学生长大后,不单个个学业有成,工作上成就 卓著,更懂得了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 这事过去一周那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昌明正和 几位男女同学在院里跳房子呢,听到有人喊他: “昌明,报纸上登你的文章啦!” “真的?”昌明喜出望外,回过身去问喊他的 同学,心里还有点不敢相信。 “是真的,不骗你。快去传达室看吧。 ” 同学拉着昌明飞跑到校门口,向传达室的老大 爷借了一份青年报。报纸接在手里,他已经抑制不 住那份激动,一版一版地仔细翻看着。嘿!果然找 到了,他的文章美术片鸽子真好赫然醒目。 他欣喜不已地品读着,心里满溢着对霍老师的感激。 这次向报纸的投稿活动,是霍老师组织的。霍 老师教他们语文和算术,他们都喜欢上霍老师的课, 因为老师总能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再枯燥再 难学的知识,在霍老师那里都能化腐朽为神奇。到 了高年级,学习写作议论文是个难点。学完这个单 元,霍老师竟然宣布要带同学们去看电影。 同学们欢欣鼓舞,拍手称快。这是一个美术片 专场,一共放映了三部电影呢,同学们都看得入了 迷。回来以后,同学们就在霍老师的引导下展开了 热烈讨论,纷纷就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发表着高见。 昌明和同学们一样热情高涨,想说说他的感想。他 最喜欢的是鸽子 ,尤其是那个被帝国主义关进 监牢的画鸽子的小朋友,深深打动了他。他向往着 像白鸽一样在自由的天空翱翔,带给人间和平的景 象。 被影片激发的感情和急欲表达的冲动促使昌明 站了起来,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慷慨陈词:“从影 片鸽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战争贩子也装着 画鸽子,喊和平了。但是,他们画的鸽子是挂 在大炮上的,这分明是假和平。要不然,他们为什 么把爱好和平的画鸽子的小朋友关在监牢里呢?” 霍老师认真听着他们的发言,及时予以肯定和 鼓励。她说:“同学们说得好极了,其实大家在这 场讨论中,已经轻松完成了我们的学习任务。同学 们刚才所说的就是一篇篇口头作文,一篇篇精彩的 议论文。同学们把它变为文字,我们向报纸投稿好 不好?” 同学们愈发兴奋了,给报社投稿,他们还没体 验过,都想试一试。接下来同学们立即铺纸挥毫, 将各自的发言和感受整理成一篇议论文。 于是就有了昌明的这篇处女作。他跑去给霍老 师报喜。第二天,霍老师在班上念了他的大作,表 扬了他,说他 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昌明心里自然美滋滋的, 仿佛有一只小小鸽子从心中飞起,飞向理想的殿堂。 几天之后昌明收到了报社寄赠的样报和硬皮日 记本,还盖了编辑部的红印章。这份报纸和日记本 他都珍藏至今,它们就像那只白鸽在他心灵的天空 飞呀,飞呀,给他衔来智慧与启迪。 进入中学,由于学校教育的不如人意,昌明竟 产生了抵触情绪,学习一落千丈。挨批评成了他的 家常便饭,而在小学时,他从没有丢掉过好孩子的 感觉,即使在犯了错误之后。老师越批评昌明便越 是对着干,逐渐地他自己也感到前途渺茫了一 次语文课上老师夸奖了他的朗读水平,让昌明为之 一振。他不禁自问:“我这朗读技巧是从何而来呀?” 他仿佛又回到了霍老师的身边 那时,班上有好多兴趣小组,他们自愿报名参 加。同学们的文体活动丰富极了,霍老师还经常组 织朗诵比赛、编讲故事比赛。课堂上朗读课文也是 有趣的比赛,分成两个小组,不准读错字,谁读错 了谁坐下,最终坐下少的为胜。竞争活动激发了大 家的学习兴趣和上进意识。上课大多是在学校的大 礼堂,几百上千人在那儿听课,好多都是外地赶来 观摩学习的老师。他们就在大庭广众之下,吟诗诵 文讲故事,而且面带微笑,绘声绘色。 美好而骄傲的回忆中,霍老师似乎在对昌明说 着什么,他羞愧地低下了头。如果这样沉沦下去, 真的是无颜面对霍老师了。难道就甘于这样自暴自 弃吗,不,要战胜自己。 于是,昌明上进的激情再次被唤起,中学的他 一天天地在变化,自主自励,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 好学生。 参加工作以后,当昌明第一次给农场成千上万 的听众做报告时,他觉得霍老师就坐在听众席上, 心里的一丝紧张早被驱走了。他精彩的报告不时博 得听众雷鸣般的掌声,他仿佛看到霍老师的脸上, 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之后昌明还做过乡村教师,努力运用着霍老师 的教学方法。他从初中学生的作业里发现,居然还 有几个人“左右”不分。使他又一次联想到自己的 过去小学时,他也曾为混用“左” 、 “右”二字 苦恼过,而霍老师细心地启发:“你的右手不是比 左手做的事更多吗?你看, 右字不是恰好比 左字多一竖?” “哦”昌明恍然大悟,牢记 不忘了。真没想到,这个法子在十几年后,又帮助 解决了他的学生的难题。那个时候,霍老师为了让 他们准确区分形近字,教了好多口诀呢,像什么 “堵巳不堵己,半堵就是已”等等。正是霍老师给 予他的业务和人格上的财富,让昌明这个半路出家 的乡村教师赢得了学生的爱戴。 “我的人生变化之大也许超过常人,而每一步 路都能走得更为平坦,不能不说是霍老师在我的心 灵深处扎下了根。直到今天我成为一个人民公仆, 仍然是在霍老师的激励下不辍前行。 ”昌明对大家 说。 听完昌明的故事,午饭也端上来了。纳坦伯教 授对霍老师说:“今天我更了解了小学老师的伟大, 您会影响他们整整一生。您给予孩子的不只是知识。 我决定在中国多待几天,好好观摩您的神奇教化之 手。几号开学呀?”教授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作者:潘凤亮/p 备课室里只有霍老师在,她正抓紧饭后的时间 批阅同学们的课堂作业,办公桌上一大摞作业本。 “知道为什么让你来吗?”霍老师平静地问昌 明,还在忙着手里的活儿。他心头的重压倒稍微减 去了一点,看样子霍老师根本没当回事儿似的。 “说说,怎么回事。 ”霍老师给了他一个“申 辩”的机会。 昌明一五一十说了事情的经过,承认自己如何 如何不应该。这时,霍老师放下钢笔,抬起了头, 严肃地看着他,仍然平静地说:“知道错了就好。 这次多危险哪。打伤了同学,人家得多受罪啊,还 要耽误功课。今后一定得注意,玩的时候也要爱护 同学。不能玩这种危险的游戏。 ” 备课室里静悄悄的,昌明低头听着老师的话, 等着更加严厉的批评。等来的只有一句:“你回去 吧,以后给人家道个歉。 ” 昌明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就好像屁股上挨了 妈妈高高举起,又轻轻落下的巴掌。 出乎意料,这件事竟然就这样过去了,霍老师 没再找昌明“算账” ,更没向家长“告状” ,他的爸 妈始终不知道这件事。可他忘不了霍老师那严肃的 目光,他再也不会去闯祸。他更知道霍老师是把每 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儿女一样去爱护和培育的。 其实这件事并没有那么轻巧,昌明到同学家道 歉时才知道,霍老师承担了昌明家长应尽的责任。 她认为这也是老师的责任,是她带那位同学去了医 务室,还专门到他家里道了歉,作为一个老师为不 小心犯错的学生道歉,因为自己的确有责任。昌明 觉得霍老师为同学们做得实在太多了,他更不能再 让霍老师操心了。 打破头,霍老师都不告状,同学们在学习等其 他方面的问题就更“不值一提”了。霍老师从不给 家长出难题,总是把问题解决在学校,让同学们学 会自己认识错误,自主克服困难,锻炼学习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霍老师从不要求家长检查孩子的作业, 爸妈平时很少看昌明的作业,而每当期末他们总能 看到那成绩册上一个个红 5 分。孩子渐渐变得懂事, 再不让家长劳心费神了。 不爱告状,只是霍老师的好多特点之一,这恰 恰印证了霍老师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艺术。她从 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出发,启发他们对学习以至对 生活的认知。霍老师以自己的人格为孩子们树立了 成长的榜样,这个榜样不是模式,而是鲜活真实的。 这些学生长大后,不单个个学业有成,工作上成就 卓著,更懂得了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 这事过去一周那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昌明正和 几位男女同学在院里跳房子呢,听到有人喊他: “昌明,报纸上登你的文章啦!” “真的?”昌明喜出望外,回过身去问喊他的 同学,心里还有点不敢相信。 “是真的,不骗你。快去传达室看吧。 ” 同学拉着昌明飞跑到校门口,向传达室的老大 爷借了一份青年报。报纸接在手里,他已经抑制不 住那份激动,一版一版地仔细翻看着。嘿!果然找 到了,他的文章美术片鸽子真好赫然醒目。 他欣喜不已地品读着,心里满溢着对霍老师的感激。 这次向报纸的投稿活动,是霍老师组织的。霍 老师教他们语文和算术,他们都喜欢上霍老师的课, 因为老师总能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再枯燥再 难学的知识,在霍老师那里都能化腐朽为神奇。到 了高年级,学习写作议论文是个难点。学完这个单 元,霍老师竟然宣布要带同学们去看电影。 同学们欢欣鼓舞,拍手称快。这是一个美术片 专场,一共放映了三部电影呢,同学们都看得入了 迷。回来以后,同学们就在霍老师的引导下展开了 热烈讨论,纷纷就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发表着高见。 昌明和同学们一样热情高涨,想说说他的感想。他 最喜欢的是鸽子 ,尤其是那个被帝国主义关进 监牢的画鸽子的小朋友,深深打动了他。他向往着 像白鸽一样在自由的天空翱翔,带给人间和平的景 象。 被影片激发的感情和急欲表达的冲动促使昌明 站了起来,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慷慨陈词:“从影 片鸽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战争贩子也装着 画鸽子,喊和平了。但是,他们画的鸽子是挂 在大炮上的,这分明是假和平。要不然,他们为什 么把爱好和平的画鸽子的小朋友关在监牢里呢?” 霍老师认真听着他们的发言,及时予以肯定和 鼓励。她说:“同学们说得好极了,其实大家在这 场讨论中,已经轻松完成了我们的学习任务。同学 们刚才所说的就是一篇篇口头作文,一篇篇精彩的 议论文。同学们把它变为文字,我们向报纸投稿好 不好?” 同学们愈发兴奋了,给报社投稿,他们还没体 验过,都想试一试。接下来同学们立即铺纸挥毫, 将各自的发言和感受整理成一篇议论文。 于是就有了昌明的这篇处女作。他跑去给霍老 师报喜。第二天,霍老师在班上念了他的大作,表 扬了他,说他 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昌明心里自然美滋滋的, 仿佛有一只小小鸽子从心中飞起,飞向理想的殿堂。 几天之后昌明收到了报社寄赠的样报和硬皮日 记本,还盖了编辑部的红印章。这份报纸和日记本 他都珍藏至今,它们就像那只白鸽在他心灵的天空 飞呀,飞呀,给他衔来智慧与启迪。 进入中学,由于学校教育的不如人意,昌明竟 产生了抵触情绪,学习一落千丈。挨批评成了他的 家常便饭,而在小学时,他从没有丢掉过好孩子的 感觉,即使在犯了错误之后。老师越批评昌明便越 是对着干,逐渐地他自己也感到前途渺茫了一 次语文课上老师夸奖了他的朗读水平,让昌明为之 一振。他不禁自问:“我这朗读技巧是从何而来呀?” 他仿佛又回到了霍老师的身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