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爱心呼唤爱心 亲爱的中学生朋友,你读过爱的教育吗? 爱的教育自 1886 年问世以来,以其震撼 人心的“爱”的魅力,让世界上千千万万不同国度 不同民族的读者流下了热泪! 该书的中文首译本,是夏丏尊先生于 20 世纪 20 年代翻译的。他在该书的序言中写道:“这书 给我以卢梭爱弥尔 、裴斯泰洛齐醉人之妻 以上的感动。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文,记得 曾流着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 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 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 以外、我在家庭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 界是执过十余年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 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 不觉惭愧得流泪。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 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 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 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得流泪。 ” 半个多个世纪以后,我和我的学生们也为爱 的教育流下了同样的热泪。1983 年, 中学生 杂志的主编刘希亮同志就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为我的 学生创作班歌的事采访我,感慨之余,特意送给我 一本爱的教育 。从此, 爱的教育便成了我历 届学生的必读教材:每天放学后我和学生轮流朗读 “恩里科”的日记,成了我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也成了他们毕业以后心灵深处最难忘的记忆!(就在 我写本文时,刚入学的新生又在我的推荐下,每人 买了一本爱的教育 。) “爱”无疑是爱的教育的灵魂:爱父母, 爱老师,爱同学,爱邻居,爱一切普通的善良者, 爱那些素不相识却渴望温暖的不幸者,爱所有为他 人为民族献出生命的英灵,爱“葬着的自己的祖先” 、给自己以尊严的祖国!但是, 爱的教育绝 非充满空洞说教的“教科书” 。该书的副标题是: “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作者正是透过一位 小学生的视角,以日记体小说的形式诉说着一个又 一个“爱”的故事。主人公恩里科的 100 篇日记由 三部分组成:恩里科的生活片断,他的父母和姐姐 对他的教诲,老师所讲的“每月故事” 。作者通过 恩里科的日记,引导读者从一个质朴、纯真的角度 观察“爱” 、品味“爱” 、感受“爱” ,并忍不住与 恩里科和他的父母、同学、朋友一起欢笑、流泪、 沉思、憧憬 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三则恩里科的日记- 学校(爸爸的话) 十月二十八日 我的孩子,在你早晨上学的时候,城里有三万 个孩子正像你一样去学校。再想想在同一时刻,全 世界又有多少个像你一样的孩子正在上学啊!有的 穿行在寂静乡村的小径上;有的正穿越闹市的大街; 有的走在河岸,走在湖边;有些地方或许正是烈日 当头;有些地方或许是大雾弥漫;有些孩子乘船渡过 纵横的河流;有些孩子骑马驰过广袤的平原;还有些 孩子正乘雪橇冰滑过冰雪覆盖的原野。他们或单行, 或两人做伴,或成群结队。他们衣着不同,语言迥 异,但是,从冰雪连天的俄罗斯到椰树摇曳的阿拉 伯,成千上万的孩子正背着书包做着同样的事,都 要到学校去上课。想象一下这个庞大的人群,这各 种民族的孩子汇成的求学的洪流,一旦不存在了, 人类就将重新堕入野蛮状态。这巨大的洪流是世界 的希望、进步、光荣! 那么,拿出你的勇气来吧,我的小战士!你的 课本就是你的武器,你的班级就是你的作战中队, 你们的战场是整个的世界,而你们的胜利则是人类 的文明。不要做一名怯懦的战士啊,我的恩里科! 丰富的联想,精彩的排比,磅礴的气势,充满 诗意的激情,使一位父亲的谆谆教诲更像一段激越 嘹亮的号角!相信今天世纪之交的每一位中国学生, 听到这向人类文明进军的号声,也会重新审视自己 每天看似普通的学习,并油然而生奋进的自豪和冲 锋的勇气! 帕都亚的小爱国者(每月故事) 十月二十九日 在一艘法国轮船上,有一个十一岁的男孩子, 面容忧郁,衣衫褴褛。两年前,他那当农民的双亲 把他卖给了戏班,戏班里的人对他又打又骂,还经 常饿他的饭。 他再也不能忍受虐待,便逃到意大利领事馆求 助。领事让他上了这艘船,叫他回到父母身边。这 可怜的孩子衣衫破烂,人也虚弱不堪。舱房里的每 一个人都盯住他看,问他一些问题,可他一言不发。 后来有三位外国旅客纠缠不舍的提问终于让他开口 说话了。这三个人,一半出于怜悯,一半出于酒后 的高兴,便给了他一些硬币。 男孩子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感激的笑容。因为 有了这些钱,他就可以饱一饱两年来饥饿的肚子了, 他甚至还可以买上一件茄克衫 就在男 孩子幸福遐想的时候,那三位旅客正在闲聊。 他们说到了意大利-“这真是个无知愚昧的国家。 ”第一个人说。 “一个肮脏不堪的国家。 ”第二个人 加上一句。 “强”第三个人想说“强盗” ,可没等他 说完,一枚枚硬币就像冰雹一般打在他们的头上和 肩上,洒落在桌上和地上。三个人跳了起来,抬头 望去,又一把硬币向他们劈面砸来。 “拿走你们的臭钱!”那个男孩子高傲地说, “我决不接受侮辱我们国家的人的施舍!” 故事情节看似简单,结尾却出人意料而且让人 感慨:“爱国” ,与其说是一种观念,不如说是一 种行为,而且这种行为并不一定是惊天地、泣鬼神 的壮举;面对祖国的尊严受到凌辱,哪怕是一个乞 丐,他也能以自己的方式使自己成为一名凛然正气 的爱国者! 扫烟囱的小孩 十一月一日 校门对面的街道上,站着一个扫烟囱的小孩儿, 他正哭得很伤心。三年级的一群女孩子向他走了过 去:“出什么事了,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 他抬起了头,泪水涟涟地说他去了好几家清扫 烟囱,总共挣到了三十个铜子儿,可钱全从他口袋 的破洞漏掉了。他把那个洞翻给她们看。没有钱, 他就不敢回家。 “师傅会打我的。 ”他抽泣着说。 这时,其他女孩也围拢了上来。她们有大有小, 有的贫穷有的家境稍好些,每个人胳臂下都夹着书 包。有一个大一点儿的女生,她帽子上插了一根蓝 色的羽毛,从口袋里掏出两个铜子儿,说: “我只有这些,咱们大家一起来凑钱吧。 ” “我也有两个铜子儿。 ”另一个穿红衣的女生 说, “咱们这么多人,肯定可以凑齐三十个铜子儿 的。 ” 有几个把准备买花和练习本的钱送了过来,一 些再小一点儿的女孩子只有一个半分的小铜币,也 交了上去。插蓝羽毛的女生把钱归拢在一起,大声 清点着: “八,十,十五!”可还是不够。 “五年级的女孩子们来了,她们准有!”一个 女生说。那些女孩子们一到,铜子儿雨点般地从她 们手中落下。这时,还有许多学生跑过来了。那个 可怜的扫烟囱的男孩儿被包围在一大群五颜六色的 衣服、帽羽、丝带和发卷中间,这是多么美丽的一 幅图画啊。三十个铜子儿已经凑齐了,可钱还是源 源不断地送到他的手里。最小的几个女孩子没有钱, 她们就使劲挤进圈子里,把自己的花束送给他 “校长来了啊!”女孩子们像一群麻雀一样四 散逃奔而去,只剩下那扫烟囱的小男孩孤零零地站 在当街。他两只手里堆满了钱,他上衣的纽扣洞里、 口袋里、帽子上,全都插满了鲜花。在他脚边散落 着片片花瓣。只见他擦着眼泪,脸上满是快乐的笑 容。 的确, “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啊”!也许有 的读者会对此不以为然,但是请看看我们周围某些 地方至今还弥漫着“咸亨酒店”似的冷漠,这群女 孩子一颗颗晶莹的爱心,不正是今天我们所热切呼 唤的吗? 爱的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儿童读物, “爱”的主题使它适合任何读者;但是,该书特有 的校园生活气息会使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读起来倍 感亲切。 建议同学们读这本书的时候采用“精读”的方 法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彩段落或富有哲理的语句最 好能够熟读成诵。阅读该书的最佳境界是,同学们 不知不觉忘记了“19 世纪” 、 “意大利”等时空界 限,而把自己当做恩里科的同学甚至就是恩里科本 人,进入恩里科的生活和内心!这样,你们心灵深 处或许久已生锈的“爱”的琴弦,会情不自禁地被 “恩里科日记”所拨动,并油然激起“爱”的共鸣! 作者:李镇西/p 亲爱的中学生朋友,你读过爱的教育吗? 爱的教育自 1886 年问世以来,以其震撼 人心的“爱”的魅力,让世界上千千万万不同国度 不同民族的读者流下了热泪! 该书的中文首译本,是夏丏尊先生于 20 世纪 20 年代翻译的。他在该书的序言中写道:“这书 给我以卢梭爱弥尔 、裴斯泰洛齐醉人之妻 以上的感动。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文,记得 曾流着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 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 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 以外、我在家庭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 界是执过十余年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 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 不觉惭愧得流泪。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 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 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 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得流泪。 ” 半个多个世纪以后,我和我的学生们也为爱 的教育流下了同样的热泪。1983 年, 中学生 杂志的主编刘希亮同志就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为我的 学生创作班歌的事采访我,感慨之余,特意送给我 一本爱的教育 。从此, 爱的教育便成了我历 届学生的必读教材:每天放学后我和学生轮流朗读 “恩里科”的日记,成了我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也成了他们毕业以后心灵深处最难忘的记忆!(就在 我写本文时,刚入学的新生又在我的推荐下,每人 买了一本爱的教育 。) “爱”无疑是爱的教育的灵魂:爱父母, 爱老师,爱同学,爱邻居,爱一切普通的善良者, 爱那些素不相识却渴望温暖的不幸者,爱所有为他 人为民族献出生命的英灵,爱“葬着的自己的祖先” 、给自己以尊严的祖国!但是, 爱的教育绝 非充满空洞说教的“教科书” 。该书的副标题是: “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作者正是透过一位 小学生的视角,以日记体小说的形式诉说着一个又 一个“爱”的故事。主人公恩里科的 100 篇日记由 三部分组成:恩里科的生活片断,他的父母和姐姐 对他的教诲,老师所讲的“每月故事” 。作者通过 恩里科的日记,引导读者从一个质朴、纯真的角度 观察“爱” 、品味“爱” 、感受“爱” ,并忍不住与 恩里科和他的父母、同学、朋友一起欢笑、流泪、 沉思、憧憬 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三则恩里科的日记- 学校(爸爸的话) 十月二十八日 我的孩子,在你早晨上学的时候,城里有三万 个孩子正像你一样去学校。再想想在同一时刻,全 世界又有多少个像你一样的孩子正在上学啊!有的 穿行在寂静乡村的小径上;有的正穿越闹市的大街; 有的走在河岸,走在湖边;有些地方或许正是烈日 当头;有些地方或许是大雾弥漫;有些孩子乘船渡过 纵横的河流;有些孩子骑马驰过广袤的平原;还有些 孩子正乘雪橇冰滑过冰雪覆盖的原野。他们或单行, 或两人做伴,或成群结队。他们衣着不同,语言迥 异,但是,从冰雪连天的俄罗斯到椰树摇曳的阿拉 伯,成千上万的孩子正背着书包做着同样的事,都 要到学校去上课。想象一下这个庞大的人群,这各 种民族的孩子汇成的求学的洪流,一旦不存在了, 人类就将重新堕入野蛮状态。这巨大的洪流是世界 的希望、进步、光荣! 那么,拿出你的勇气来吧,我的小战士!你的 课本就是你的武器,你的班级就是你的作战中队, 你们的战场是整个的世界,而你们的胜利则是人类 的文明。不要做一名怯懦的战士啊,我的恩里科! 丰富的联想,精彩的排比,磅礴的气势,充满 诗意的激情,使一位父亲的谆谆教诲更像一段激越 嘹亮的号角!相信今天世纪之交的每一位中国学生, 听到这向人类文明进军的号声,也会重新审视自己 每天看似普通的学习,并油然而生奋进的自豪和冲 锋的勇气! 帕都亚的小爱国者(每月故事) 十月二十九日 在一艘法国轮船上,有一个十一岁的男孩子, 面容忧郁,衣衫褴褛。两年前,他那当农民的双亲 把他卖给了戏班,戏班里的人对他又打又骂,还经 常饿他的饭。 他再也不能忍受虐待,便逃到意大利领事馆求 助。领事让他上了这艘船,叫他回到父母身边。这 可怜的孩子衣衫破烂,人也虚弱不堪。舱房里的每 一个人都盯住他看,问他一些问题,可他一言不发。 后来有三位外国旅客纠缠不舍的提问终于让他开口 说话了。这三个人,一半出于怜悯,一半出于酒后 的高兴,便给了他一些硬币。 男孩子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感激的笑容。因为 有了这些钱,他就可以饱一饱两年来饥饿的肚子了, 他甚至还可以买上一件茄克衫 就在男 孩子幸福遐想的时候,那三位旅客正在闲聊。 他们说到了意大利-“这真是个无知愚昧的国家。 ”第一个人说。 “一个肮脏不堪的国家。 ”第二个人 加上一句。 “强”第三个人想说“强盗” ,可没等他 说完,一枚枚硬币就像冰雹一般打在他们的头上和 肩上,洒落在桌上和地上。三个人跳了起来,抬头 望去,又一把硬币向他们劈面砸来。 “拿走你们的臭钱!”那个男孩子高傲地说, “我决不接受侮辱我们国家的人的施舍!” 故事情节看似简单,结尾却出人意料而且让人 感慨:“爱国” ,与其说是一种观念,不如说是一 种行为,而且这种行为并不一定是惊天地、泣鬼神 的壮举;面对祖国的尊严受到凌辱,哪怕是一个乞 丐,他也能以自己的方式使自己成为一名凛然正气 的爱国者! 扫烟囱的小孩 十一月一日 校门对面的街道上,站着一个扫烟囱的小孩儿, 他正哭得很伤心。三年级的一群女孩子向他走了过 去:“出什么事了,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 他抬起了头,泪水涟涟地说他去了好几家清扫 烟囱,总共挣到了三十个铜子儿,可钱全从他口袋 的破洞漏掉了。他把那个洞翻给她们看。没有钱, 他就不敢回家。 “师傅会打我的。 ”他抽泣着说。 这时,其他女孩也围拢了上来。她们有大有小, 有的贫穷有的家境稍好些,每个人胳臂下都夹着书 包。有一个大一点儿的女生,她帽子上插了一根蓝 色的羽毛,从口袋里掏出两个铜子儿,说: “我只有这些,咱们大家一起来凑钱吧。 ” “我也有两个铜子儿。 ”另一个穿红衣的女生 说, “咱们这么多人,肯定可以凑齐三十个铜子儿 的。 ” 有几个把准备买花和练习本的钱送了过来,一 些再小一点儿的女孩子只有一个半分的小铜币,也 交了上去。插蓝羽毛的女生把钱归拢在一起,大声 清点着: “八,十,十五!”可还是不够。 “五年级的女孩子们来了,她们准有!”一个 女生说。那些女孩子们一到,铜子儿雨点般地从她 们手中落下。这时,还有许多学生跑过来了。那个 可怜的扫烟囱的男孩儿被包围在一大群五颜六色的 衣服、帽羽、丝带和发卷中间,这是多么美丽的一 幅图画啊。三十个铜子儿已经凑齐了,可钱还是源 源不断地送到他的手里。最小的几个女孩子没有钱, 她们就使劲挤进圈子里,把自己的花束送给他 “校长来了啊!”女孩子们像一群麻雀一样四 散逃奔而去,只剩下那扫烟囱的小男孩孤零零地站 在当街。他两只手里堆满了钱,他上衣的纽扣洞里、 口袋里、帽子上,全都插满了鲜花。在他脚边散落 着片片花瓣。只见他擦着眼泪,脸上满是快乐的笑 容。 的确, “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啊”!也许有 的读者会对此不以为然,但是请看看我们周围某些 地方至今还弥漫着“咸亨酒店”似的冷漠,这群女 孩子一颗颗晶莹的爱心,不正是今天我们所热切呼 唤的吗? 爱的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儿童读物, “爱”的主题使它适合任何读者;但是,该书特有 的校园生活气息会使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读起来倍 感亲切。 建议同学们读这本书的时候采用“精读”的方 法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彩段落或富有哲理的语句最 好能够熟读成诵。阅读该书的最佳境界是,同学们 不知不觉忘记了“19 世纪” 、 “意大利”等时空界 限,而把自己当做恩里科的同学甚至就是恩里科本 人,进入恩里科的生活和内心!这样,你们心灵深 处或许久已生锈的“爱”的琴弦,会情不自禁地被 “恩里科日记”所拨动,并油然激起“爱”的共鸣! 作者:李镇西/p 亲爱的中学生朋友,你读过爱的教育吗? 爱的教育自 1886 年问世以来,以其震撼 人心的“爱”的魅力,让世界上千千万万不同国度 不同民族的读者流下了热泪! 该书的中文首译本,是夏丏尊先生于 20 世纪 20 年代翻译的。他在该书的序言中写道:“这书 给我以卢梭爱弥尔 、裴斯泰洛齐醉人之妻 以上的感动。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文,记得 曾流着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 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 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 以外、我在家庭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 界是执过十余年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 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 不觉惭愧得流泪。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 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 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 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得流泪。 ” 半个多个世纪以后,我和我的学生们也为爱 的教育流下了同样的热泪。1983 年, 中学生 杂志的主编刘希亮同志就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为我的 学生创作班歌的事采访我,感慨之余,特意送给我 一本爱的教育 。从此, 爱的教育便成了我历 届学生的必读教材:每天放学后我和学生轮流朗读 “恩里科”的日记,成了我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也成了他们毕业以后心灵深处最难忘的记忆!(就在 我写本文时,刚入学的新生又在我的推荐下,每人 买了一本爱的教育 。) “爱”无疑是爱的教育的灵魂:爱父母, 爱老师,爱同学,爱邻居,爱一切普通的善良者, 爱那些素不相识却渴望温暖的不幸者,爱所有为他 人为民族献出生命的英灵,爱“葬着的自己的祖先” 、给自己以尊严的祖国!但是, 爱的教育绝 非充满空洞说教的“教科书” 。该书的副标题是: “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作者正是透过一位 小学生的视角,以日记体小说的形式诉说着一个又 一个“爱”的故事。主人公恩里科的 100 篇日记由 三部分组成:恩里科的生活片断,他的父母和姐姐 对他的教诲,老师所讲的“每月故事” 。作者通过 恩里科的日记,引导读者从一个质朴、纯真的角度 观察“爱” 、品味“爱” 、感受“爱” ,并忍不住与 恩里科和他的父母、同学、朋友一起欢笑、流泪、 沉思、憧憬 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三则恩里科的日记- 学校(爸爸的话) 十月二十八日 我的孩子,在你早晨上学的时候,城里有三万 个孩子正像你一样去学校。再想想在同一时刻,全 世界又有多少个像你一样的孩子正在上学啊!有的 穿行在寂静乡村的小径上;有的正穿越闹市的大街; 有的走在河岸,走在湖边;有些地方或许正是烈日 当头;有些地方或许是大雾弥漫;有些孩子乘船渡过 纵横的河流;有些孩子骑马驰过广袤的平原;还有些 孩子正乘雪橇冰滑过冰雪覆盖的原野。他们或单行, 或两人做伴,或成群结队。他们衣着不同,语言迥 异,但是,从冰雪连天的俄罗斯到椰树摇曳的阿拉 伯,成千上万的孩子正背着书包做着同样的事,都 要到学校去上课。想象一下这个庞大的人群,这各 种民族的孩子汇成的求学的洪流,一旦不存在了, 人类就将重新堕入野蛮状态。这巨大的洪流是世界 的希望、进步、光荣! 那么,拿出你的勇气来吧,我的小战士!你的 课本就是你的武器,你的班级就是你的作战中队, 你们的战场是整个的世界,而你们的胜利则是人类 的文明。不要做一名怯懦的战士啊,我的恩里科! 丰富的联想,精彩的排比,磅礴的气势,充满 诗意的激情,使一位父亲的谆谆教诲更像一段激越 嘹亮的号角!相信今天世纪之交的每一位中国学生, 听到这向人类文明进军的号声,也会重新审视自己 每天看似普通的学习,并油然而生奋进的自豪和冲 锋的勇气! 帕都亚的小爱国者(每月故事) 十月二十九日 在一艘法国轮船上,有一个十一岁的男孩子, 面容忧郁,衣衫褴褛。两年前,他那当农民的双亲 把他卖给了戏班,戏班里的人对他又打又骂,还经 常饿他的饭。 他再也不能忍受虐待,便逃到意大利领事馆求 助。领事让他上了这艘船,叫他回到父母身边。这 可怜的孩子衣衫破烂,人也虚弱不堪。舱房里的每 一个人都盯住他看,问他一些问题,可他一言不发。 后来有三位外国旅客纠缠不舍的提问终于让他开口 说话了。这三个人,一半出于怜悯,一半出于酒后 的高兴,便给了他一些硬币。 男孩子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感激的笑容。因为 有了这些钱,他就可以饱一饱两年来饥饿的肚子了, 他甚至还可以买上一件茄克衫 就在男 孩子幸福遐想的时候,那三位旅客正在闲聊。 他们说到了意大利-“这真是个无知愚昧的国家。 ”第一个人说。 “一个肮脏不堪的国家。 ”第二个人 加上一句。 “强”第三个人想说“强盗” ,可没等他 说完,一枚枚硬币就像冰雹一般打在他们的头上和 肩上,洒落在桌上和地上。三个人跳了起来,抬头 望去,又一把硬币向他们劈面砸来。 “拿走你们的臭钱!”那个男孩子高傲地说, “我决不接受侮辱我们国家的人的施舍!” 故事情节看似简单,结尾却出人意料而且让人 感慨:“爱国” ,与其说是一种观念,不如说是一 种行为,而且这种行为并不一定是惊天地、泣鬼神 的壮举;面对祖国的尊严受到凌辱,哪怕是一个乞 丐,他也能以自己的方式使自己成为一名凛然正气 的爱国者! 扫烟囱的小孩 十一月一日 校门对面的街道上,站着一个扫烟囱的小孩儿, 他正哭得很伤心。三年级的一群女孩子向他走了过 去:“出什么事了,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 他抬起了头,泪水涟涟地说他去了好几家清扫 烟囱,总共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古诗登高赏析与解读:高二语文教案
- 我的周末初一语文作文12篇
- 农业行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免责合同
- 时间想象课件
- 高中我的老师作文8篇
- 市场调研数据分析表格-新零售模式探索
- 梦想的色彩700字(11篇)
- 农业生产托管技术服务协议
-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第1课时 常见仪器和试剂取用 分层作业(解析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 《新编商务应用文写作》第三章 习题参考答案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协调机制和工资预防机制
- 流体力学的课件
- GB/T 9258.1-2000涂附磨具用磨料粒度分析第1部分:粒度组成
- GB/T 4458.3-2013机械制图轴测图
- GB/T 311.2-2013绝缘配合第2部分:使用导则
- GB/T 13912-200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800字
- 新录用公务员取消录用审批表
- 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反应期液体复苏策略课件
- 全文解读《中国式现代化》学习PPT
- 消控中心值班检查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