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_第1页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_第2页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_第3页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_第4页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性 疾病概论 General concept of Lemology 课程简介 选修课 +必修课 考核方式(小组讨论 +PPT汇报 +论文) 36学时( 24+12) 生理 +病生 +微生物 +免疫 +皮肤病 +内科 +外科 实习 课程简介 一 总论 +讨论 二 细 菌感染性疾病 +讨论 三 病毒感染性疾病 +讨论 四 病原体感染性疾病 +讨论 教学目标 叙述感染过程中的 5种表现 描述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解释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临床特征 会运用所学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对常见传染病作出预防计划 理解隔离、消毒基本知识,并会在传染病护理工作中正确执行 隔离、消毒措施 应会运用常见症状的护理程序于传染病患者的整体护理中 2015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传染病发病 6408429例,死亡 16744人,报告发病率 为 470.35/10万,报告死亡率 1.23/10万。 2015年十大感染性疾病事件 中东呼吸综合征( MERS) 食监局批准肠道病毒 71型灭活疫苗上市 中国艾滋病现状 抗生素耐药(后抗生素时代) WHO 新指南:每一个 HIV感染者都应接受 ART 2015年十大感染性疾病事件 社区活动性肺炎病原分布 美国内镜检查相关感染事件 新抗生素 埃博拉病毒 HCV感染 中东呼吸综合征( MERS) 2015年 5月,中东呼吸综合征在 韩国 暴发,造成 186人 感染,其中 36人死亡 。除首发病例来自中东外,其余 续发病例均为医院感染, 82例 ( 44% )为和确诊病例 同住一家医院的其他病人, 71例 ( 38% )为确诊病例 的家庭成员、护理人员或探视人员, 31例 ( 17% )为 医务人员。 食监局批准肠道病毒 71型灭活疫苗上市 2015年 12月 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中 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预防用生 物制品 1类新药 肠道病毒 71型灭活疫苗(人二倍 体细胞)生产注册申请。 手足口病 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 5 岁以下婴幼儿,其中部分由肠道病毒 71型(简称 EV71)感染的患儿可引起神经系统感染症状并导致 心肺功能衰竭,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食监局批准肠道病毒 71型灭活疫苗上市 2008年 5月,我国正式将手足口病纳入全国法定传染 病 丙类 病例报告管理。近年来,我国手足口病发病人 数始终居法定传染病前列,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治疗药 物,重症和死亡病例时有发生,而疫苗的研发及使用 对预防和控制该病流行至关重要。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 2008年开始 EV71灭活疫苗的研发工作,通过上万例受试者的临 床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安全性较好,对 EV71引起 的手足口病的保护率可达 97.3% 。 中国艾滋病现状 2015年 10月,中国大约有 57.5万人感染艾滋病毒。 据 中国 CDC统计 ,在 2009年之前,中国被确诊的艾 滋病患者大多不是因性行为感染,而是因为静脉注射 毒品、输血、母婴传播,以及比例至多达 17.5% 的 “ 未知 ”因素。 中国艾滋病现状 自 1985年至 2005年,只有 0.3% 的新增感染病例发生 在有同性性行为的男性当中。但数据显示,至 2015年 6月,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 27% 。 15至 24岁之间的 高中和大学男生是新出现的高风险人群。 今年已有超过 3400宗学生感染病例,而在 2008年,这 个数字只有 779。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 中心数据显示,今年已有超过 3400宗学生感染病例, 而在 2008年,这个数字只有 779。 中国艾滋病现状 广州自 2002年发现首例青少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病例以 来,截止 2014年年底,累计报告学生病例 231例,疫 情逐年增长。 有 165例可以获得其学校信息,分别来自省内外 74所 学校,包括大学 38间、中学 7间、职业技术学校 29 间。其中涉及广州市内学校 54所,主要分布在中高等 学校较多的天河区、番禺区和白云区。 有 4所广州学校累计报告超过 10例。 抗生素耐药(后抗生素时代) 自从 2010年 “超级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如 NDM-1) 出现以来,黏菌素(如多黏菌素 E)成为治疗此类耐 药机制细菌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该类细菌的另一 种耐药机制 mrc-1基因,却可以保护细菌不被黏菌素 杀死。 11月 18日,广州农业大学在 Lancet发表的一篇文章显 示, 2011年,在中国的零售鸡肉和猪肉中分离到的大 肠杆菌超过 5% 为 mrc-1基因阳性。截至 2014年 11月, 分离的细菌中 mrc-1 阳性率高达 25% 。 抗生素耐药(后抗生素时代) 研究调查还发现, 2011年 4月至 2014年 11月,从中国 5 个省市动物和零售肉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白 菌, mrc-1质粒阳性率非常之高。 523份生肉样本 mrc- 1 质粒阳性率为 15% ( 78份阳性), 804只动物中 166 只( 21% )分离到大肠杆菌。 而且,鸡肉大肠杆菌 mrc-1 质粒阳性比例逐年增加, 如 2011年为 4.9% , 2013年为 25% , 2014年为 28% , 同样,在猪肉样本中,也见到类似趋势。 2011年、 2013年和 2014年分别为 6.3% 、 22.9% 和 22.3% 。 抗生素耐药(后抗生素时代) 而中国在 2014年有 1750万禽肉和 5670万猪肉投放市场 ,是世界上最大的禽肉和猪肉生产国。研究还发现, 2014年,在 1322例住院病人中,发现 16例( 1% ) mrc-1基因阳性。 虽然 mrc-1基因在病人中分离的比例不高,但耐药菌 具有传播性的特性,如果我们不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人类将不得不面临未来无抗菌药物可用的残酷现实。 WHO 新指南:每一个 HIV感染者都 应接受 ART 世界卫生组织( WHO ) 9月 30日发布的指南指出,所有 HIV感染者要尽快接受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ART) ,那 些处在潜在感染风险的人也应接受暴露前预防 (PrEP)。 在以前的指南中, ART适应证对某些人群有 CD4细胞计 数的限制,如结核病、妊娠等。如今,该限制已经去 掉。也就是说,只要没有用药禁忌, HIV感染(包括急 性期)一经发现,均应接受抗病毒治疗。不必考虑 CD+T 细胞水平或病毒载量。然而,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要求 CD4+T细胞低于 350 cells/L才可以启动 ART。 WHO 新指南:每一个 HIV感染者都 应接受 ART WHO 估计,全球符合治疗的 HIV感染人群将从 2800 万升至 3700万。而且,到 2030年,新的治疗策略将会 防止 2100万人因此而死亡和 2800万新的感染者。这是 基于 2015年 6月发表的文章关于早期开展 ART的证据 (ANRS 12136 TEMPRANO)。 为了充分执行新的治疗策略, WHO 提出,各个国家 应确保检测和治疗的可及性,同时提供良好的关怀和 支持措施以确保治疗的依从性。 社区活动性肺炎病原分布 至少这一百年来,大家一致认为,肺炎链球菌是社区 获得性肺炎( CAP)最主要的病原体。 关于第二常见的病原体,当代的答案通常是 “非典型 病原体 ”,即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和嗜肺军团 菌。 社区活动性肺炎病原分布 然而, 7月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关于美国 CAP 病原学分布一文可能是最为全面的微生物学研究。报 告纳入了 2259例住院、开展了广泛微生物分析经影像 学证实的成人肺炎患者。微生物学检查包括呼吸道分 泌物培养、基于 PCR的分子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和尿 抗原检测。 该研究发现,肺炎链球菌阳性的只有 115例( 5% )、 非典型肺炎为 84例( 4% ),因此,常见怀疑的病原 体加起来仅占 9% 。 美国内镜检查相关感染事件 从 2012年至 2014年, SeattlesVirginiaMason医学中心 发生了 31例经十二指肠镜检查感染病例。最终 11个病 人因此死亡。所有的病人在感染时病情都很危重。 新抗生素 从 1983年至 1987年,一共有 16个新的抗生素被 FDA批 准,然而从 2008年至 2012年只有一个新的抗生素被批 准上市。 2013年至 2015年, FDA批准了 6个新的抗生素 3 个 葡萄球菌的药物( tedizolid, dalbavancin,oritavancin ), 2个针对耐药革兰阴性菌的药物( ceftazidime/avibactam 和 ceftolozane/tazobactam)和 1个治疗难辨梭菌的药物( fidaxomicin)。 埃博拉病毒 本次的西非埃博拉疫情蔓延近 2年时间,虽然疫情高峰已 经过去,利比利亚、塞纳利昂先后解除了疫情,几内亚 没有新发病例报告,疫苗临床试验也显示出较好的保护 率。但随着美国感染埃博拉医生治愈后眼中发现埃博拉 病毒、英国护士恢复出院后出现复发以及新的研究显示 埃博拉病毒在埃博拉存活男性的精液中最长可达 9.6个月 ,尽管这些新的情况未来趋势还不明朗,如自 1976年埃 博拉、马尔堡出血热出现以来,有明确性传播关联的病 例不过寥寥数例,但以往从没像本次西非疫情这样有如 此之多的埃博拉存活病例,未来埃博拉如何走向,还需 要密切关注。 HCV感染 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病毒多达 3600多种,已知致病 的达 1200多种,但很少能达到像治疗 HCV这样的效 果( SVR达 95% 以上)。 2014年 WHO 宣称 HCV可以 治愈,然而,全求 1.3-1.7亿慢性 HCV感染者中有超过 一半不知道自己的感染状态,现症慢性 HCV感染者 中大多数尚不能获得直接抗病毒药物( DAAs)。 定义 传染病:是由 各种病原微生物 (细菌、病毒、真菌) 和 寄生虫 感染人体后所引起的一组具有 传染性 、在一 定条件下可造成 流行 的疾病。 天花、鼠疫 血吸虫、疟疾 麻疹、白喉、伤寒 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艾滋病、禽流感、埃博拉 感染( Infection) 病原体 人体 侵 袭 力 毒力 数量 变 异性 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致病作用 侵袭力( invasiveness): 毒力( virulence):内毒素、外毒素 数量 变异性:免疫逃避机制 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应答和固有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应答: T细胞、 B细胞 固有免疫应答: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NK细 胞、肥大细胞 感染过程的表现 病 原 体 被清除 不 产 生病理 变 化、无 临 床症状 潜伏性感染 可 发 可不 发 隐 性感染 仅 引起特异性免疫 应 答,不引起或引起 轻 微的 组织损伤 ,无明 显 症状,只有免疫学改 变 显 性感染 引起免疫 应 答和 变态 反 应 ,引起 严 重的 组织 和病例 损伤 ,有明 显 症状, 获 得免疫力,慢 性 病原携 带 状 态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 染 源 患者 隐 性感染者 病原携 带 者 受感染的 动 物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 染 源 患者 隐 性感染者 病原携 带 者 受感染的 动 物 传 染 途 径 呼吸道 消化道 虫媒 血液 母 婴 土壤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 染 源 患者 隐 性感染者 病原携 带 者 受感染的 动 物 传 染 途 径 呼吸道 消化道 虫媒 血液 母 婴 土壤 易 感 人 群 婴 儿 儿童 老人 免疫力低下 免疫力缺乏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季节、气候、湿度 社会因素:经济水平、生活水平、卫生条件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流行性: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 有感染后免疫:病毒 细菌、原虫 蠕虫 传染病的临床特征 阶段性 潜伏期 前驱期 症状明显期 恢复期 复发、再燃 传染病的临床特征 阶段性 潜伏期 :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受感染者开始出现临 床症状止的时期 体内生长繁殖、转移 传染病的临床特征 阶段性 潜伏期 前驱期 :从患者开始感到不适至出现该病的明显症状 时为止的一段时间 无特异性,可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无食欲等 传染病的临床特征 阶段性 潜伏期 前驱期 症状明显期 :出现相应临床表现、产生免疫力 传染病的临床特征 阶段性 潜伏期 前驱期 症状明显期 恢复期 :产生足够抗体,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症 状及体征基本消失。 传染病的临床特征 阶段性 潜伏期 前驱期 症状明显期 恢复期 复发 :有些传染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 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 ,使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伤寒、疟疾。 再燃 :当病情进入恢复期后,体温尚未稳定下降至正常 时,发热等初发症状再度出现。流行性乙型脑炎。 传染病的临床特征 发热 皮疹 肝、脾、淋巴结肿大 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 传染病的诊断原则 病史采集 临床资料 流行病学资料 身体评估 实验室检测 传染病的诊断原则 实验室检测 一般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 病原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升高: 细 菌性感染 下降:病毒性、原虫感染 传染病的治疗 目的 :促进康复,防止传播,隔离消毒 原则 : 强调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坚持综合治疗的原则 特效 治疗与一般治疗并重 治疗与护理并重 治疗与隔离、消毒并重 传染病的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支持治疗 特效治疗: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毒素治疗 传染病的预防 控 制 传 染 源 患者 早 发现 、早 诊 断、早 报 告、早隔离、早治 疗 隐 性感 染者 检 疫、医学 观 察、 卫 生 处 理 病原携 带 者 早期 发现 、登 记 管理、健 康指 导 、随 访观 察 受感染 的 动 物 隔离、治 疗 、捕 杀 法定传染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甲乙丙共三类 39种 甲类( 2):霍乱、鼠疫(城镇 2h、农村 6h) 乙类( 26): SARS、 AIDS、登革热、梅毒、狂犬病、 人感染 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 (城镇 6h、农村 12h) 丙类( 11):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 24h) 传染病的预防 切 断 传 播 途 径 一般 卫 生措施 消毒 消化道 呼吸道 虫媒 传染病的预防 保 护 易 感 人 群 提高特异性免疫力 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 自 动 免疫 被 动 免疫 预 防服 药 传染病的预防 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隔离 隔离:把传染病患者(传染源)与健康人和非传染患 者分开,安置在指定地方,进行集中治疗和护理,以 防传染和扩散。 传染病科门诊的设置 传染病房的设置(教材图 1-1) 隔离的种类 严 格隔离 鼠疫、霍乱、肺炭疽、 SARS、禽流感 呼吸道隔离 空气隔离:肺 结 核、水痘飞 沫隔离:手足口病、百日咳 消化道隔离 细 菌性痢疾、 伤 寒、肝炎 隔离的种类 接触隔离 狂犬病、破 伤风 结 核病隔 离 肺 结 核 隔离的种类 血液体液隔离 肝炎、梅毒、艾滋病 引流物分泌物 隔离 肝炎、梅毒、艾滋病 传染病的消毒 消毒目的 消除或杀灭由传染源排出到外环境中的病原体 切断传播途径 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消毒种类 疫源地消毒 :对有传染源存在或曾经有过传染源 的地点所进行的消毒。 随时消毒:随时对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物 品进行消毒,以便及时杀灭从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 防止传播。 终末消毒:传染源已离开疫源地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彻 底的消毒措施,以便杀灭残留在疫源地内各种物体上 的病原体。 消毒种类 预防性消毒 :对可能受到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和场 所进行的消毒,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病房的消毒、餐具消毒、空气消毒、洗手 消 毒 方 法 物理消毒法 化学消毒法 机械消毒 热 消毒 辐 射消毒法 低温等离子 灭 菌 通 风 、拍打 煮沸、高 压 紫外 线 、 红 外 线 手 术 器械 消 毒 方 法 物理消毒法 化学消毒法 氧化消毒 剂 含 氯 消毒 剂 醛类 消毒 剂 碘 类 、醇 类 消毒 剂 过 氧乙酸、 过 氧 化 氢 84消毒液 甲 醛 、戊二 醛 安 尔 碘、 75% 乙 醇 杂环类 气体消毒 剂 环 氧乙 烷 、 环 氧 丙 烷 传染病的护理 传染病的特点 起病急病情变化快 有传染性 病情复杂 易发生并发症 有携带者 护理要点 掌握特征性表现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注意临床观察 积极预防并发症 注重心理护理 护理措施 做好消毒隔离:熟悉病原体、了解传播途径、掌握方法 加强心理护理 注意休息与运动:急性传染病卧床休息 注意饮食与营养:易消化、高热量、富营养、(半)流质 加强生活护理 护理程序 评估 诊断 计划 实施 评价 护理程序 评估 病史、身体 评 估、 实验 室 检查 一般情况 职业 史 接触史 生命体征、 营 养状况、意 识 状 态 、面色、有无皮疹、淋 巴 结 情况、是否有分泌物、 神 经 系 统检查 血尿便常 规 病原体 检查 影像学 检查 护理程序 诊断 现 有的 潜在的 可能的 健康的 综 合征 发热 当体温 调节 中枢受致 热 源作用或本身功能障碍 时 ,使 产 热过 程增加,而散 热 不能相 应 地随之增加或散 热 减少,使体 温升高超 过 正常范 围 的高限 时 ,称 为发热 。 产热 散热 发热 病因 感染性 发热 (急性 传 染病最常 见 症状) 非感染性 发热 发热 临床表现 常见热型 稽留热 弛张热 间歇热 回归热 体温持 续 在 3940 以上达数天或数周, 24h波 动 范 围 不超 过 1 。多 见 于 伤 寒、大叶性肺炎高 热 期 。体温常在 39 以上, 24h波 动 范 围 超 过 2 ,但都 在正常水平以上。 见 于 败 血症、 风 湿 热 等。体温 骤 升达高峰后持 续 数小 时 ,又 骤 降至正常水 平;无 热 期可持 续 1天至数天。 见 于 疟 疾。体温 骤 升至 39 或以上,持 续 数天后又降至正常 水平。 见 于霍奇金病。 发热 阶段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体温下降期 发热 对机体的影响 代谢 免疫力 消化功能 神经系统 脱水 不良心理反应 发热 护理程序 护理评估 病史 现病史 心理社会资料 流行病学资料 发热 护理程序 护理评估 病史 起病 缓 急、 发热 程度、 热 程、 热 型 伴随症状: 恶 心呕吐、 头 痛、 头晕 、皮疹 原因及 诱 因 处 理 经 过 有无 发热 引起的心理反 应 有无 传 染病接触史 发热 护理程序 护理评估 身体评估 有无皮疹、皮肤 弹 性改 变 意 识 状 态 、面色改 变 营 养状况 生命体征 全身淋巴 结 有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