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数学必修二期末考试知识点集锦 (1)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的定义:空间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两个平面相交-有 一条公共直线。 a、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 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 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交线平行。 b、相交 (1)半平面: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这个平面分成两个部 分,其中每一个部分叫做半平面。 (2)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 形叫做二面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为 (3)二面角的棱:这一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4)二面角的面: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5)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 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 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6)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esp.两平面垂直 两平面垂直的定义:两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角是直 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记为 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 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Attention: 二面角求法:直接法(作出平面角)、三垂线定理及逆 定理、面积射影定理、空间向量之法向量法(注意求出的角 与所需要求的角之间的等补关系)多面体 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 形,并且每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这些面围成 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棱柱的性质 (1)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2)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3)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对角面)是平行四边形 棱锥的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 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棱锥的性质: (1)侧棱交于一点。侧面都是三角形 (2)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是相似的多边形。且其面 积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远棱锥高的比的平方 正棱锥的定义:如果一个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 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 锥。 正棱锥的性质: (1)各侧棱交于一点且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 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 高。 (3)多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esp: a、相邻两侧棱互相垂直的正三棱锥,由三垂线定理可 得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印刷车间5S管理推行计划与效果评估总结-计划总结
- 生产车间月度计划及安排
- 广告客户主管季度工作汇报与总结
- 新手货运司机入职培训计划
- 中级数字人自然语言处理师技能水平评价体系研究
-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计划及措施
- 销售技巧大全从沟通到签单的完整流程
- 针对特定赛事失利的高级电竞选手复盘总结报告
- 光伏系统工程师面试技巧与要点
- 幼儿园安全反恐通知书
- 团体意外险课件
-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单元检测题(含答案)-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 2025年6月25日生效的欧盟REACH法规250项SVHC高度关注物质清单
- 【普法教育】初高中主题班会:知法懂法做明理少年【课件】
- 咖啡机保养维护细则
- 2025年第二届玻璃基板TGV暨板级封装产业高峰论坛:玻璃基板封装关键工艺研究
- 文化传播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 T/CIE 185-2023光时延测量通用规范
- 易货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眼视光专业毕业论文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三年级全一册《学会处理割伤、刺伤和烧烫伤》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