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震惊的“大学生调查报告”-_第1页
令人震惊的“大学生调查报告”-_第2页
令人震惊的“大学生调查报告”-_第3页
令人震惊的“大学生调查报告”-_第4页
令人震惊的“大学生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令人震惊的“大学生调查报告” 日前,笔者在浏览网站时,突然看到中新社今年 3 月 4 日刊载的一篇调查报道。该报告向国人透露了 一个令人震惊和不安的调查结果:中国有近半大学 生对生活不满意且缺乏安全感;有 6 成大学生感觉 孤独和愤怒;有 8 成大学生认为社会不公。这一调 查结果不仅令国人感到震惊,而且让改革精英们无 地自容。 调查报告介绍说: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一半对 未来没有明确规划;三成与父母不沟通,有四分之 一与父母出现矛盾才主动沟通;近一半在社会交往 中缺乏安全感;有一半对生活不满意;约两成对现 实生活感到空虚不安;六成大学生觉得孤独;有八 成认为社会不平等,他们中还有的已发展成愤怒情 绪。调查统计还表明:中国 17 岁以下青少年中至 少有 3000 万人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其 中大学生心理障碍占 16%到 25.4%。从 1992 年到 XX 年青少年焦虑增加约 8%,抑郁增加约 7%,敌对 心理增加近 8%,而自尊等积极心理特征从 1997 年 到 XX 年下降了 11%。 人们常说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 然而,令人不安地事实却是:祖国的“未来”和 “希望”有百分之六十感到“孤独“,更为可怕的 是,竟有百分之八十的大学生“认为社会不公” 。 这一调查结果令人沮丧。正因为如此,笔者才 会对祖国的未来感到深深地忧虑。为什么呢?因为, 感觉“孤独”的大学生们是无法以积极心态建设国 家的!“愤怒”的大学生们也不会真诚维护国家利 益的!“认为社会不公”的大学生们,更不会为一 个不平等的社会去做贡献的!同事,自尊心等积极 心态普遍下降的大学生们,怎么会有昂扬的斗志、 健康的心态去面对令人沮丧的社会现实呢? 改革精英们一直吹嘘说,三十年的改革开放锁 取得的成就非常辉煌,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让社会主 义祖国变得更加强大,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人 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可是这个调查报 告却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祖国的“未来”们根本 没有看到这些所谓的“辉煌成就” ,祖国的“希望” 们也没感到祖国有多么“强大” ,他们同样也没觉 得自己生活的“更加幸福”和“更加有尊严” 。他 们面对这个令人沮丧的社会,除了“失望” 、 “孤独” 和“愤怒”外,只能是无可奈何。 精英们辩解说改革的成绩和失误只是一个指头 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精英们吹嘘说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是通向幸福天堂的金光大道,精英们造谣说 中国的亿万老百姓已经开始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可是,这个调查结果却给精英们当头一棒,这实在 是令人尴尬不已的事情! 面对这一令人震惊的调查结果,精英们该如何 自圆其说呢?可能他们会辩解说:这个调查报告并 不真实,是肆意歪曲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也可能 会振振有词地说:该调查报告缺乏权威部门认定, 不能作为依据! 不管你对社会现状如何狡辩和抵赖,不管你对 改开成就如何粉饰和装点,谎言怕见阳光,事实胜 于雄辩,这是精英们始终无法改变的事实。 附:中新社北京 3 月 4 日电:青少年现代人格、 心理和性健康调研分析报告今天发布。 由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全国青少年健康人格 工程课题组,对北京地区 133 名学生进行的一对一 的访谈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的人格心理问题并 不严重;高中虽是问题高发阶段,但因高考被掩盖, 而进入大学则表现明显: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一半 对未来没有明确规划;三成与父母不沟通,有四分 之一与父母出现矛盾才主动沟通;近一半在社会交 往中缺乏安全感;有一半对生活不满意;约两成对 现实生活感到空虚不安;六成大学生觉得孤独;有 八成认为社会不平等,他们中还有的已发展成愤怒 情绪。 参与调查的专家指出,这些问题对大学生人格 健全已产生负面影响,也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水 平在下降、网瘾和自杀的重要因素。 全国政协常委潘贵玉在发布会上指出:在青少 年人群中比重很大的独生子女,往往是家庭结构中 心,由于溺爱和教育缺失,使其自主、适应能力, 责任、感恩意识以及关心他人、吃苦耐劳等方面容 易出现人格缺陷。 统计标明:中国 17 岁以下青少年中至少有 3000 万人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其中大 学生心理障碍占 16%到 25.4%。从 1992 年到 XX 年 青少年焦虑增加约 8%,抑郁增加约 7%,敌对心理 增加近 8%,而自尊等积极心理特从 1997 年到 XX 年下降了 11%。 潘贵玉认为,处于生理心智发育过程的现代社 会青少年,缺乏应对复杂事物的判断和情绪控制能 力,很难自觉抵御错误思想和消极情绪侵蚀,容易 导致理想信仰淡薄,公德缺乏,行为失范,出现厌 学愤世,孤僻自闭,心态扭曲,行为逆反,甚至对 家庭和社会的极端行为。 因此她建议:在全国实施以“理想教育、行为 养成、文化传承、心理疏导、性健康教育”等 5 项 基本内容的健康人格工程,并将其纳入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总体部署,以期望大幅降低 青少年心理疾病发生率,减少对他们的身心伤害。 据透露,潘贵玉已把关于实施青少年健康人 格工程的建议作为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提 案 日前,笔者在浏览网站时,突然看到中新社今年 3 月 4 日刊载的一篇调查报道。该报告向国人透露了 一个令人震惊和不安的调查结果:中国有近半大学 生对生活不满意且缺乏安全感;有 6 成大学生感觉 孤独和愤怒;有 8 成大学生认为社会不公。这一调 查结果不仅令国人感到震惊,而且让改革精英们无 地自容。 调查报告介绍说: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一半对 未来没有明确规划;三成与父母不沟通,有四分之 一与父母出现矛盾才主动沟通;近一半在社会交往 中缺乏安全感;有一半对生活不满意;约两成对现 实生活感到空虚不安;六成大学生觉得孤独;有八 成认为社会不平等,他们中还有的已发展成愤怒情 绪。调查统计还表明:中国 17 岁以下青少年中至 少有 3000 万人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其 中大学生心理障碍占 16%到 25.4%。从 1992 年到 XX 年青少年焦虑增加约 8%,抑郁增加约 7%,敌对 心理增加近 8%,而自尊等积极心理特征从 1997 年 到 XX 年下降了 11%。 人们常说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 然而,令人不安地事实却是:祖国的“未来”和 “希望”有百分之六十感到“孤独“,更为可怕的 是,竟有百分之八十的大学生“认为社会不公” 。 这一调查结果令人沮丧。正因为如此,笔者才 会对祖国的未来感到深深地忧虑。为什么呢?因为, 感觉“孤独”的大学生们是无法以积极心态建设国 家的!“愤怒”的大学生们也不会真诚维护国家利 益的!“认为社会不公”的大学生们,更不会为一 个不平等的社会去做贡献的!同事,自尊心等积极 心态普遍下降的大学生们,怎么会有昂扬的斗志、 健康的心态去面对令人沮丧的社会现实呢? 改革精英们一直吹嘘说,三十年的改革开放锁 取得的成就非常辉煌,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让社会主 义祖国变得更加强大,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人 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可是这个调查报 告却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祖国的“未来”们根本 没有看到这些所谓的“辉煌成就” ,祖国的“希望” 们也没感到祖国有多么“强大” ,他们同样也没觉 得自己生活的“更加幸福”和“更加有尊严” 。他 们面对这个令人沮丧的社会,除了“失望” 、 “孤独” 和“愤怒”外,只能是无可奈何。 精英们辩解说改革的成绩和失误只是一个指头 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精英们吹嘘说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是通向幸福天堂的金光大道,精英们造谣说 中国的亿万老百姓已经开始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可是,这个调查结果却给精英们当头一棒,这实在 是令人尴尬不已的事情! 面对这一令人震惊的调查结果,精英们该如何 自圆其说呢?可能他们会辩解说:这个调查报告并 不真实,是肆意歪曲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也可能 会振振有词地说:该调查报告缺乏权威部门认定, 不能作为依据! 不管你对社会现状如何狡辩和抵赖,不管你对 改开成就如何粉饰和装点,谎言怕见阳光,事实胜 于雄辩,这是精英们始终无法改变的事实。 附:中新社北京 3 月 4 日电:青少年现代人格、 心理和性健康调研分析报告今天发布。 由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全国青少年健康人格 工程课题组,对北京地区 133 名学生进行的一对一 的访谈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的人格心理问题并 不严重;高中虽是问题高发阶段,但因高考被掩盖, 而进入大学则表现明显: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一半 对未来没有明确规划;三成与父母不沟通,有四分 之一与父母出现矛盾才主动沟通;近一半在社会交 往中缺乏安全感;有一半对生活不满意;约两成对 现实生活感到空虚不安;六成大学生觉得孤独;有 八成认为社会不平等,他们中还有的已发展成愤怒 情绪。 参与调查的专家指出,这些问题对大学生人格 健全已产生负面影响,也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水 平在下降、网瘾和自杀的重要因素。 全国政协常委潘贵玉在发布会上指出:在青少 年人群中比重很大的独生子女,往往是家庭结构中 心,由于溺爱和教育缺失,使其自主、适应能力, 责任、感恩意识以及关心他人、吃苦耐劳等方面容 易出现人格缺陷。 统计标明:中国 17 岁以下青少年中至少有 3000 万人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其中大 学生心理障碍占 16%到 25.4%。从 1992 年到 XX 年 青少年焦虑增加约 8%,抑郁增加约 7%,敌对心理 增加近 8%,而自尊等积极心理特从 1997 年到 XX 年下降了 11%。 潘贵玉认为,处于生理心智发育过程的现代社 会青少年,缺乏应对复杂事物的判断和情绪控制能 力,很难自觉抵御错误思想和消极情绪侵蚀,容易 导致理想信仰淡薄,公德缺乏,行为失范,出现厌 学愤世,孤僻自闭,心态扭曲,行为逆反,甚至对 家庭和社会的极端行为。 因此她建议:在全国实施以“理想教育、行为 养成、文化传承、心理疏导、性健康教育”等 5 项 基本内容的健康人格工程,并将其纳入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总体部署,以期望大幅降低 青少年心理疾病发生率,减少对他们的身心伤害。 据透露,潘贵玉已把关于实施青少年健康人 格工程的建议作为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提 案 日前,笔者在浏览网站时,突然看到中新社今年 3 月 4 日刊载的一篇调查报道。该报告向国人透露了 一个令人震惊和不安的调查结果:中国有近半大学 生对生活不满意且缺乏安全感;有 6 成大学生感觉 孤独和愤怒;有 8 成大学生认为社会不公。这一调 查结果不仅令国人感到震惊,而且让改革精英们无 地自容。 调查报告介绍说: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一半对 未来没有明确规划;三成与父母不沟通,有四分之 一与父母出现矛盾才主动沟通;近一半在社会交往 中缺乏安全感;有一半对生活不满意;约两成对现 实生活感到空虚不安;六成大学生觉得孤独;有八 成认为社会不平等,他们中还有的已发展成愤怒情 绪。调查统计还表明:中国 17 岁以下青少年中至 少有 3000 万人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其 中大学生心理障碍占 16%到 25.4%。从 1992 年到 XX 年青少年焦虑增加约 8%,抑郁增加约 7%,敌对 心理增加近 8%,而自尊等积极心理特征从 1997 年 到 XX 年下降了 11%。 人们常说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 然而,令人不安地事实却是:祖国的“未来”和 “希望”有百分之六十感到“孤独“,更为可怕的 是,竟有百分之八十的大学生“认为社会不公” 。 这一调查结果令人沮丧。正因为如此,笔者才 会对祖国的未来感到深深地忧虑。为什么呢?因为, 感觉“孤独”的大学生们是无法以积极心态建设国 家的!“愤怒”的大学生们也不会真诚维护国家利 益的!“认为社会不公”的大学生们,更不会为一 个不平等的社会去做贡献的!同事,自尊心等积极 心态普遍下降的大学生们,怎么会有昂扬的斗志、 健康的心态去面对令人沮丧的社会现实呢? 改革精英们一直吹嘘说,三十年的改革开放锁 取得的成就非常辉煌,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让社会主 义祖国变得更加强大,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人 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可是这个调查报 告却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祖国的“未来”们根本 没有看到这些所谓的“辉煌成就” ,祖国的“希望” 们也没感到祖国有多么“强大” ,他们同样也没觉 得自己生活的“更加幸福”和“更加有尊严” 。他 们面对这个令人沮丧的社会,除了“失望” 、 “孤独” 和“愤怒”外,只能是无可奈何。 精英们辩解说改革的成绩和失误只是一个指头 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精英们吹嘘说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是通向幸福天堂的金光大道,精英们造谣说 中国的亿万老百姓已经开始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可是,这个调查结果却给精英们当头一棒,这实在 是令人尴尬不已的事情! 面对这一令人震惊的调查结果,精英们该如何 自圆其说呢?可能他们会辩解说:这个调查报告并 不真实,是肆意歪曲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也可能 会振振有词地说:该调查报告缺乏权威部门认定, 不能作为依据! 不管你对社会现状如何狡辩和抵赖,不管你对 改开成就如何粉饰和装点,谎言怕见阳光,事实胜 于雄辩,这是精英们始终无法改变的事实。 附:中新社北京 3 月 4 日电:青少年现代人格、 心理和性健康调研分析报告今天发布。 由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全国青少年健康人格 工程课题组,对北京地区 133 名学生进行的一对一 的访谈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的人格心理问题并 不严重;高中虽是问题高发阶段,但因高考被掩盖, 而进入大学则表现明显: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一半 对未来没有明确规划;三成与父母不沟通,有四分 之一与父母出现矛盾才主动沟通;近一半在社会交 往中缺乏安全感;有一半对生活不满意;约两成对 现实生活感到空虚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