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1页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2页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3页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4页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英汉文化的差异简析英语习语翻译摘要: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本文从英汉地理环境,风俗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的差异出发,讨论了习语在这各个层次上体现出来的文化差异,提出了习语英汉互译的几种翻译方式。关键词: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翻译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映像,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它容纳了文化的各个方面,反映了文化的所有内容;同是它也受到文化的制约。不同民族的语言,因物质环境和所处地域不同,社会文化的哲学渊源不同,也必然存在各自独特的民族个性,因此人类文化因差异的存在而就有了交流的必要。在语言这一民族文化的魁宝中,习语是其中最夺目的一颗明珠,是语言的精华,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形象生动的、固定的句子和短语,体现了民族的价值观念、社会风俗、思维方式。习语和其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历史、地理、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也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信息。本文试从英汉文化差异的四个方面来探讨英语习语的翻译。(一)地理环境的差异由于生活空间,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异,不同的民族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各有不同,英国是一个岛国,畜牧业,航海,渔业都十分发达,而汉族则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生活在土地上。因此,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习语有很大的影响,如英语中的spendmoneylikewate,用来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而汉语则是“挥金如土”,英国地处北温带,夏季气候凉爽宜人,因此英国的许多诗人常把夏天与可爱,美好等词语联系起来,在沙翁的一首著名的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Icomparetheetoasummersday?Thouartmorelovelyandmoretemperate”,而在汉语文化氛围中,夏天常常是与酷暑炎热联系起来,如“骄阳似火”,“赤日炎炎似火烧”等。也由于环境的差异,两民族间对“东风”“西风”的理解也截然不同,中国人喜欢东风,它是春天的风,象征着“温暖”,而“西风”则象征着荒凉之意,如“西风凛冽”。但在英国却恰恰相反,“东风”是从欧洲大陆吹来的,象征“寒冷”,令人感到不愉快,如“Whenthewindisintheeast,itsgoodforneithermannorbeast”,而西风才是从海洋吹来的温暖湿润的风,所以英国人喜欢“西风”,英语著名浪漫诗人雪莱就曾写过一首佳作西风颂,“ifwintercomes,canspringbefarbehind”?(二)民俗文化差异任何一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都有自己独特的社会生活状况和世情风俗,如汉语习语中的“小菜一碟”用吃小菜来形容一件事情的容易性,而英语习语则用“apieceofcake”用一块蛋糕来表示容易做到的事情;再如对“狗”这个词在英汉文化中也有很大的差异,西方人爱狗,对狗的感情不亚于对人的感情,说人幸运可以说他是个“Luckydog”,说人会有出头之日就说“Everydoghashisday”,但在汉文化中“狗”多半用于贬义词,如“狗胆包天”,“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等;又如“亚洲四小龙”,英译为“fourAsiantigers”,而不能译为“fourAsiandragons”,这是因为西方人认为“dragon”(龙)是邪恶的象征,是凶残的怪物,是罪恶恐怖的象征,是不详之兆,但在汉文化中“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一种气势磅礴的民族精神,因此在汉语中就常听到“望子成龙”这个词语。(三)宗教信仰的差异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在个民族的历史发展中有着重大的影响。英国长期以来深受希腊,罗马和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上的一切都是按上帝的旨意来办的,而中国文化则深受佛教,道教的影响,因此宗教信仰上的差异也反映在习语上,在西方如:“Godhelpthosewhohelp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Godbewithyou”(上帝与你同在),“Gotohell”(下地狱去),而在东方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等等。(四)价值观念的差异由于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心态,英美价值观念的主线是个人主义,崇尚个人相对社会的独立自主性,突出个人,强调个人的奋斗和成就,受个人本位价值观念的影响,英美人士都十分重视个人的隐私,如年龄,收入,宗教信仰及私人住宅等均属个人隐私范围,如“AnEnglishmanshomeishiscastle”(英国人的家是独立王国),而另一方面,从传统上讲,中国人比较推崇集体主义价值观,这是中国文化的主线,如“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等。二英汉习语的翻译方法习语的翻译不仅要求忠实的传达原文的语言意义,还要能准确的阐述其原作的文化内涵,因此要求译者应当在充分理解习语所包涵的文化信息基础上,用目的语把这些文化信息表达出来,并能得到目的语读者的认同。(一)直译法由于一国语言中的习语最能直接反映该国民族文化,传统习俗等各种特色,直译就有它的特殊重要性,这种译法能再现原文的风貌和文化,传达出原文的形式,意义和精神,向读者展示原语文化内涵,英语中的“armedtotheteeth”,“arollingstonegathersnomoss”等分别直译为“武装到牙齿”,“滚石不生苔”等,而汉语中的“丢面子”“纸老虎”则分别直译为“loseface”,“papertiger”。(二)意译法在跨文化交际时,会碰到大量表现出迥异语言文化特征的习语即非对应关系的习语,这类习语就不能互相直译,而应弄清它们的文化内涵和实际含义,根据上下文适当处理,先达意后传神,如“eatoneswords”,汉语应译为“收回说过的话,承认前言有失,说错了”。(三)直译加意译法为了更准确,有效地表达原意,译者可以使用直译加意译的方式来翻译习语,这种译法能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同时又能清楚的表达寓意,如“laughoffoneshead”译为“笑掉大牙”,“breaktheearth”“译为破土动工”,再如“棺材上画老虎-吓死人”,译为“Paintingatigeronacoffin-(lit)tofrightenthedead,(pun)tofrightentodeath”,此例,直译“tofrightentodeath”和意译“tofrightentodeath”并用,更清楚地将汉语的这一歇后语介绍给英国读者。(四)套译法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原文的形象有时不符合中国习语,如果直译出来就会颇为难解,这时就可以借用汉语成语来翻译,如:“Allshallbewell,JackshallhaveJill”译为“有情人终成眷属”,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保留原语的形象和风格,而且符合目标语的语言习惯,简单易懂,可以让读者轻松地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含义,从而实现跨文化的交流。再如“sixofoneandhalfadozenoftheother”译成“半斤八两”,“aboltfromtheblue”译成“晴天霹雳”,在使用套译法翻译时,一定要注意成语浓厚的民族地方色彩。综上所述,在英语学习中,只有更多的了解两种语言的地理环境,民俗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的差异,才能正确理解习语所包含的文化语义,体现出语篇中的文化内涵,利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再现出原文语词的文化意蕴,从而真正实现英汉文化的沟通。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