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事迹报告会演讲稿:家乡人民的贴心人_第1页
杨善洲事迹报告会演讲稿:家乡人民的贴心人_第2页
杨善洲事迹报告会演讲稿:家乡人民的贴心人_第3页
杨善洲事迹报告会演讲稿:家乡人民的贴心人_第4页
杨善洲事迹报告会演讲稿:家乡人民的贴心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杨善洲事迹报告会演讲稿:家乡人民 的贴心人 XX 市 XX 县旧城乡副乡长 段绍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 XX 市 XX 县旧城乡副乡长段绍丽,今天, 怀着对老书记无限的怀念和敬重之情,跟大家讲讲 老书记给我们家乡人民做的好事。我报告的题目是 家乡人民的贴心人 。 老书记在我们当地有好多的故事,我就从当地 流传的一首民谣说起:“家乡有个小石匠,做官做 到师首长,不改腔,不改装,和爹耕地,和娘插秧, 一身泥一身汗,首长不像。像什么,跟我们老百姓 一样!” 。他总是一双水草鞋,一身中山装,头戴 竹叶帽,谁遇到了,都不会认为他是一位曾经的地 委书记,还以为是哪家放牛的老倌儿呢!他就是这 样一位朴实无华、没有架子、心里装着人民,一心 为了百姓的好官儿,一位人民的好书记! 老书记与大山的感情深,与林区老百姓的感情 更深。大亮山距县城 50 公里,平均海拔 2200 多米, 20 多年前,那里看不到树,只是东一棵西一株的 小草从沙砾中钻出来。坐落在大亮 XX 南部的雷打 树村委会共有 8 个自然村,过去没有进村的公路, 村里严重缺水,村民的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制约。 “每户一盆水,早上洗脸,晚上洗脚,最后还要浇 菜、喂猪”这就是当时雷打树村的基本生活写 照。特别是每年十冬腊月,村民要到五公里外的山 中挑水,他们在一个杯口大的泉眼里用瓢舀水,然 而人背马驮地运送,一次驮来的水还不够用一天。 当时,只要村里谁家遇上红白喜事,第一件事情就 是挨家挨户的凑水。主人不但要建一个“礼簿” , 还要建一个“水簿” 。当别人家有事时,要足额归 还“水账” 。老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多次 带人上山寻找水源,但都无功而返!因此,老书记 对大家说:“我们必须要种树,才能保证子子孙孙 有水喝!” 1988 年 3 月,老书记刚一退休就来到大亮山, 他把周围的群众找来,召开现场大会,决定成立大 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成立大会上,老书记说:“办 大亮山林场,是我多年的愿望。大亮 XX 面有糖场, 西面有茶厂,过去大亮山的林木毁坏严重,只砍不 种,长期下去会破坏生态,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 过去我当地委书记没时间来种树,现在我退休成寻 常百姓了,我要上山和大家一起种树。 ”就这 样,他不仅亲自带领林场职工种树,还发动周围 13 个村的村民植树造林,他为村民无偿提供种子 和树苗,因地制宜地种上了核桃、茶树等经济林木。 在他的带动下,大家都记住了老书记“若要富,先 种树!”的咸言,村民们开始自发地种树。几十年 下来,周围的 13 个村已没有一片空地、一处荒山! 老书记一直喜爱嫁接果树,不论走多远,他都 要亲自去嫁接。芭蕉林村的村民张洪发过去是村里 的困难户,老书记为他家嫁接了 10 多棵核桃树, 现在张洪发一家每年都有上万元的收入,这些核桃 树成了他真正的“养老树”! 摆田村绿厂子村民小组原先是一个很穷的地方, 这些年,老书记把林场间伐剩余物交由村里去卖, 用卖的钱买来了电线和电杆为村子里接通了电,村 民们从电视上学到了许多科技知识,并运用到茶叶、 烤烟等生产上,从此家家修新房,走上了脱贫致富 的道路。杨梅寨水平村民小组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 老书记上省城为他们多方筹资 84000 元,为村子修 通了沟渠,接通了电线,解决了儿童入学照明和稻 田灌溉问题。 山里的树多了,涵养的水也就多了。有了水源, 从 XX 年起,老书记就开始谋划为村民架设自来水。 老书记向上争取资金 200 多万元,发动村民筹资 10 多万元,组织村民投工投劳 5000 多个,他亲自 指挥,经过 4 年艰辛,架设了近百公里的管道,为 大亮山周边的村子接通了水源,村民们每当想起老 书记时总是慨叹:吃水要不忘挖井人呀! 雷打树村生态蔬菜,如青菜、萝卜、卷心菜、 西兰花等都是出了名的,但长久以来,由于交通不 便,种好的蔬菜运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老书记 看着这些烂掉的蔬菜心疼啊!于是,他多次跑省城 协调了 170 多万元资金,发动村民投工修路,通过 努力,20 多公里的进村弹石路修通了,烤烟、蔬 菜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们自发种菜,单是雀水村 民小组 68 户人家就有 40 多户种菜,一年的蔬菜收 入达 40 多万元,老百姓的生活也因此得以改善。 芭蕉林村大地山村民小组,是一个彝族聚居的 小山村,初建林场,大地山老社长李从清跑来找老 书记反映,说村里水、电、路不通,老百姓生活十 分艰难,群众碾米磨面等都要花三天时间,到 10 多公里外的酒房乡。了解情况后,老书记多次到大 地山与群众座谈,他说:“林区群众的生活太苦了, 大家要凝聚力量,多想办法,群策群力解决具体问 题。 ”1991 年初,老书记亲自到保山买来电线,拉 来电杆,为大地山村民小组架通了电线,解决了村 民用电难的问题。 如今的大亮山,干涸了多年的溪谷有了泉水, 生态修复了,豹子、凤头鸟、野鸡等珍稀动物时时 活跃于林间,周边居民发展“林下产业” 、 “爱山护 山”的良好习惯正在形成,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丰收。截止目前,林场解决了 4 个行政村的人畜饮水问题、6 个行政村的公路交 通问题、8 个行政村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村民人 均产粮由原来的 100 公斤提高到 450 公斤,林场带 动了周边村民逐步脱贫致富。 与带动村民全面脱贫致富比,老书记的个人生 活却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在大亮山上, 老书记的全部家当就是一张床、两个板橙、一个火 盆、一只烧水壶、两个做饭锅,墙上的蓑衣、马灯、 砍刀、锄镐和竹叶帽成了他最真实的生活写照。为 了御寒,他常年四季地在大亮山烧火塘,并乐此不 彼地说:“白天造林,晚上烤火,这也一种很好的 生活方式嘛!” XX 年春夏,持续半年多的干旱让 XX 很多群众 的生产生活受到了影响。大亮山林区因有树林的避 护,群众的耕作和饮水未受任何影响,村民们感慨 地说:“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我们真不知 今年的大旱会怎么过?” 现在,大亮山周围的许多村,树木成材了,核 桃挂果了,黄梨香甜了,老书记却走了。知道他走 的那天,村里的很多人都落泪了,大家围在一起, 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着老书记的故事! XX 市 XX 县旧城乡副乡长 段绍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 XX 市 XX 县旧城乡副乡长段绍丽,今天, 怀着对老书记无限的怀念和敬重之情,跟大家讲讲 老书记给我们家乡人民做的好事。我报告的题目是 家乡人民的贴心人 。 老书记在我们当地有好多的故事,我就从当地 流传的一首民谣说起:“家乡有个小石匠,做官做 到师首长,不改腔,不改装,和爹耕地,和娘插秧, 一身泥一身汗,首长不像。像什么,跟我们老百姓 一样!” 。他总是一双水草鞋,一身中山装,头戴 竹叶帽,谁遇到了,都不会认为他是一位曾经的地 委书记,还以为是哪家放牛的老倌儿呢!他就是这 样一位朴实无华、没有架子、心里装着人民,一心 为了百姓的好官儿,一位人民的好书记! 老书记与大山的感情深,与林区老百姓的感情 更深。大亮山距县城 50 公里,平均海拔 2200 多米, 20 多年前,那里看不到树,只是东一棵西一株的 小草从沙砾中钻出来。坐落在大亮 XX 南部的雷打 树村委会共有 8 个自然村,过去没有进村的公路, 村里严重缺水,村民的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制约。 “每户一盆水,早上洗脸,晚上洗脚,最后还要浇 菜、喂猪”这就是当时雷打树村的基本生活写 照。特别是每年十冬腊月,村民要到五公里外的山 中挑水,他们在一个杯口大的泉眼里用瓢舀水,然 而人背马驮地运送,一次驮来的水还不够用一天。 当时,只要村里谁家遇上红白喜事,第一件事情就 是挨家挨户的凑水。主人不但要建一个“礼簿” , 还要建一个“水簿” 。当别人家有事时,要足额归 还“水账” 。老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多次 带人上山寻找水源,但都无功而返!因此,老书记 对大家说:“我们必须要种树,才能保证子子孙孙 有水喝!” 1988 年 3 月,老书记刚一退休就来到大亮山, 他把周围的群众找来,召开现场大会,决定成立大 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成立大会上,老书记说:“办 大亮山林场,是我多年的愿望。大亮 XX 面有糖场, 西面有茶厂,过去大亮山的林木毁坏严重,只砍不 种,长期下去会破坏生态,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 过去我当地委书记没时间来种树,现在我退休成寻 常百姓了,我要上山和大家一起种树。 ”就这 样,他不仅亲自带领林场职工种树,还发动周围 13 个村的村民植树造林,他为村民无偿提供种子 和树苗,因地制宜地种上了核桃、茶树等经济林木。 在他的带动下,大家都记住了老书记“若要富,先 种树!”的咸言,村民们开始自发地种树。几十年 下来,周围的 13 个村已没有一片空地、一处荒山! 老书记一直喜爱嫁接果树,不论走多远,他都 要亲自去嫁接。芭蕉林村的村民张洪发过去是村里 的困难户,老书记为他家嫁接了 10 多棵核桃树, 现在张洪发一家每年都有上万元的收入,这些核桃 树成了他真正的“养老树”! 摆田村绿厂子村民小组原先是一个很穷的地方, 这些年,老书记把林场间伐剩余物交由村里去卖, 用卖的钱买来了电线和电杆为村子里接通了电,村 民们从电视上学到了许多科技知识,并运用到茶叶、 烤烟等生产上,从此家家修新房,走上了脱贫致富 的道路。杨梅寨水平村民小组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 老书记上省城为他们多方筹资 84000 元,为村子修 通了沟渠,接通了电线,解决了儿童入学照明和稻 田灌溉问题。 山里的树多了,涵养的水也就多了。有了水源, 从 XX 年起,老书记就开始谋划为村民架设自来水。 老书记向上争取资金 200 多万元,发动村民筹资 10 多万元,组织村民投工投劳 5000 多个,他亲自 指挥,经过 4 年艰辛,架设了近百公里的管道,为 大亮山周边的村子接通了水源,村民们每当想起老 书记时总是慨叹:吃水要不忘挖井人呀! 雷打树村生态蔬菜,如青菜、萝卜、卷心菜、 西兰花等都是出了名的,但长久以来,由于交通不 便,种好的蔬菜运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老书记 看着这些烂掉的蔬菜心疼啊!于是,他多次跑省城 协调了 170 多万元资金,发动村民投工修路,通过 努力,20 多公里的进村弹石路修通了,烤烟、蔬 菜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们自发种菜,单是雀水村 民小组 68 户人家就有 40 多户种菜,一年的蔬菜收 入达 40 多万元,老百姓的生活也因此得以改善。 芭蕉林村大地山村民小组,是一个彝族聚居的 小山村,初建林场,大地山老社长李从清跑来找老 书记反映,说村里水、电、路不通,老百姓生活十 分艰难,群众碾米磨面等都要花三天时间,到 10 多公里外的酒房乡。了解情况后,老书记多次到大 地山与群众座谈,他说:“林区群众的生活太苦了, 大家要凝聚力量,多想办法,群策群力解决具体问 题。 ”1991 年初,老书记亲自到保山买来电线,拉 来电杆,为大地山村民小组架通了电线,解决了村 民用电难的问题。 如今的大亮山,干涸了多年的溪谷有了泉水, 生态修复了,豹子、凤头鸟、野鸡等珍稀动物时时 活跃于林间,周边居民发展“林下产业” 、 “爱山护 山”的良好习惯正在形成,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丰收。截止目前,林场解决了 4 个行政村的人畜饮水问题、6 个行政村的公路交 通问题、8 个行政村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村民人 均产粮由原来的 100 公斤提高到 450 公斤,林场带 动了周边村民逐步脱贫致富。 与带动村民全面脱贫致富比,老书记的个人生 活却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在大亮山上, 老书记的全部家当就是一张床、两个板橙、一个火 盆、一只烧水壶、两个做饭锅,墙上的蓑衣、马灯、 砍刀、锄镐和竹叶帽成了他最真实的生活写照。为 了御寒,他常年四季地在大亮山烧火塘,并乐此不 彼地说:“白天造林,晚上烤火,这也一种很好的 生活方式嘛!” XX 年春夏,持续半年多的干旱让 XX 很多群众 的生产生活受到了影响。大亮山林区因有树林的避 护,群众的耕作和饮水未受任何影响,村民们感慨 地说:“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我们真不知 今年的大旱会怎么过?” 现在,大亮山周围的许多村,树木成材了,核 桃挂果了,黄梨香甜了,老书记却走了。知道他走 的那天,村里的很多人都落泪了,大家围在一起, 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着老书记的故事! XX 市 XX 县旧城乡副乡长 段绍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 XX 市 XX 县旧城乡副乡长段绍丽,今天, 怀着对老书记无限的怀念和敬重之情,跟大家讲讲 老书记给我们家乡人民做的好事。我报告的题目是 家乡人民的贴心人 。 老书记在我们当地有好多的故事,我就从当地 流传的一首民谣说起:“家乡有个小石匠,做官做 到师首长,不改腔,不改装,和爹耕地,和娘插秧, 一身泥一身汗,首长不像。像什么,跟我们老百姓 一样!” 。他总是一双水草鞋,一身中山装,头戴 竹叶帽,谁遇到了,都不会认为他是一位曾经的地 委书记,还以为是哪家放牛的老倌儿呢!他就是这 样一位朴实无华、没有架子、心里装着人民,一心 为了百姓的好官儿,一位人民的好书记! 老书记与大山的感情深,与林区老百姓的感情 更深。大亮山距县城 50 公里,平均海拔 2200 多米, 20 多年前,那里看不到树,只是东一棵西一株的 小草从沙砾中钻出来。坐落在大亮 XX 南部的雷打 树村委会共有 8 个自然村,过去没有进村的公路, 村里严重缺水,村民的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制约。 “每户一盆水,早上洗脸,晚上洗脚,最后还要浇 菜、喂猪”这就是当时雷打树村的基本生活写 照。特别是每年十冬腊月,村民要到五公里外的山 中挑水,他们在一个杯口大的泉眼里用瓢舀水,然 而人背马驮地运送,一次驮来的水还不够用一天。 当时,只要村里谁家遇上红白喜事,第一件事情就 是挨家挨户的凑水。主人不但要建一个“礼簿” , 还要建一个“水簿” 。当别人家有事时,要足额归 还“水账” 。老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多次 带人上山寻找水源,但都无功而返!因此,老书记 对大家说:“我们必须要种树,才能保证子子孙孙 有水喝!” 1988 年 3 月,老书记刚一退休就来到大亮山, 他把周围的群众找来,召开现场大会,决定成立大 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成立大会上,老书记说:“办 大亮山林场,是我多年的愿望。大亮 XX 面有糖场, 西面有茶厂,过去大亮山的林木毁坏严重,只砍不 种,长期下去会破坏生态,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 过去我当地委书记没时间来种树,现在我退休成寻 常百姓了,我要上山和大家一起种树。 ”就这 样,他不仅亲自带领林场职工种树,还发动周围 13 个村的村民植树造林,他为村民无偿提供种子 和树苗,因地制宜地种上了核桃、茶树等经济林木。 在他的带动下,大家都记住了老书记“若要富,先 种树!”的咸言,村民们开始自发地种树。几十年 下来,周围的 13 个村已没有一片空地、一处荒山! 老书记一直喜爱嫁接果树,不论走多远,他都 要亲自去嫁接。芭蕉林村的村民张洪发过去是村里 的困难户,老书记为他家嫁接了 10 多棵核桃树, 现在张洪发一家每年都有上万元的收入,这些核桃 树成了他真正的“养老树”! 摆田村绿厂子村民小组原先是一个很穷的地方, 这些年,老书记把林场间伐剩余物交由村里去卖, 用卖的钱买来了电线和电杆为村子里接通了电,村 民们从电视上学到了许多科技知识,并运用到茶叶、 烤烟等生产上,从此家家修新房,走上了脱贫致富 的道路。杨梅寨水平村民小组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 老书记上省城为他们多方筹资 84000 元,为村子修 通了沟渠,接通了电线,解决了儿童入学照明和稻 田灌溉问题。 山里的树多了,涵养的水也就多了。有了水源, 从 XX 年起,老书记就开始谋划为村民架设自来水。 老书记向上争取资金 200 多万元,发动村民筹资 10 多万元,组织村民投工投劳 5000 多个,他亲自 指挥,经过 4 年艰辛,架设了近百公里的管道,为 大亮山周边的村子接通了水源,村民们每当想起老 书记时总是慨叹:吃水要不忘挖井人呀! 雷打树村生态蔬菜,如青菜、萝卜、卷心菜、 西兰花等都是出了名的,但长久以来,由于交通不 便,种好的蔬菜运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老书记 看着这些烂掉的蔬菜心疼啊!于是,他多次跑省城 协调了 170 多万元资金,发动村民投工修路,通过 努力,20 多公里的进村弹石路修通了,烤烟、蔬 菜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们自发种菜,单是雀水村 民小组 68 户人家就有 40 多户种菜,一年的蔬菜收 入达 40 多万元,老百姓的生活也因此得以改善。 芭蕉林村大地山村民小组,是一个彝族聚居的 小山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