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PPT课件_第1页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PPT课件_第2页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PPT课件_第3页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PPT课件_第4页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目 录 1.如何选择抗菌药物如何选择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特点抗菌药物特点 2.重视病原学检查重视病原学检查 3.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基本原则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基本原则 4.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 整治活动精神整治活动精神 在高稀释度下对 一些特异微生物 有杀灭或抑制作 用的微生物产物 抗生素 合成类 抗感染药物抗感染药物 Antiinfective drugs 抗病毒药抗病毒药 抗真菌药抗真菌药 抗微生物药抗微生物药 抗寄生虫药抗寄生虫药 抗菌药抗菌药 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用于 治疗和预防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抗菌素抗菌素 治疗各种治疗各种 病原体 (微生物和寄生虫。(微生物和寄生虫。 微生物包括 细菌 、 衣原体 、 支 原体 、 立克次体 、 螺旋体 、 真菌 、 病毒 等 )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 需要明确的概念 多重耐药菌(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 MDRO), 主 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 的细菌 。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 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 VRE)、 产超广谱 - 内酰胺酶 ( ESBLs )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 ( CRE)(如 产 型新德里金属 - 内酰胺酶 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 KPC的肠杆菌科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 杆菌 ( CR-AB)、 多重耐药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 MDR/PDR- 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 需要明确的概念 常用抗菌药物分类 抗生素类: 1、 -内酰胺类: n 青霉素类 n 头孢菌素类 n 其他 -内酰胺类 头霉素类 氧头孢烯类 单环 -内酰胺类 碳青霉烯类 -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复方制剂 常用抗菌药物分类 抗生素类: 2、氨基糖苷类 3、大环内酯类 4、林可霉素类 5、四环素类 6、多肽类 7、其他抗菌药物 常用抗菌药物分类 合成抗菌药物: 喹诺酮类 硝咪唑类 磺胺类 呋喃类 常用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碳青霉烯类 氨基糖苷类 氟喹诺酮类 大环内酯类 磺胺类 林可霉素类 四环素类 其他 常用抗菌药物特点 -青霉素类青霉素类 繁殖期杀菌剂 水溶性好,组织分布广 毒低 对敏感菌感染疗效肯定 价廉 诱导耐药低 青霉素类临床常用药物 天然青霉素:高效,主要针对球菌。 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氯唑西林 氨基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胆汁排 泄率高,脑脊液浓度能达治疗浓度 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美洛西林、 哌拉西林 、替卡西林, 胆汁排泄率高,脑脊液浓度对 铜绿无效 头孢菌素特点 具有青霉素类优良属性 广谱,覆盖常见致病菌 耐酶、耐酸 过敏少、轻 缺点:对肠球菌、脆弱类杆菌差 头孢菌素类 抗 G+球菌 抗 G-杆菌 酶稳定性 第一代头孢菌素( ) 头孢唑啉( ) 第二代头孢菌素 头孢呋辛( 西力欣 ) 第三代头孢菌素 头孢噻肟( 凯福隆 ) 头孢哌酮( 先锋必 ) 头孢曲松( 罗氏芬 ) 头孢他啶( 复达欣 ) 第四代头孢菌素 头孢吡肟( 马斯平 ) 头孢菌素类临床常用药物特点 一代: 头孢唑林, 耐酶、肾毒性低,不入脑。 二代: 头孢呋辛, 低毒、耐酶,入脑但疗效不著, 头孢替安 难入脑, 头孢孟多 有出血倾向。 三代: 诱导酶产生 头孢哌酮: 不耐酶,不入脑,肝胆排,肾功不全 可用,抗绿脓,凝血功能障碍。 头孢他啶 : 抗绿脓最强,耐酶,入脑。 头孢曲松: 肝胆排,半衰长,入脑(居首位) 头孢噻肟: 肠杆菌科最强,入脑。 四代:对阳性菌作用加强,对广谱 - 内酰胺酶稳 定。 其他 内酰胺类 药效学特点 头霉素类 ( 对厌氧菌有抗菌活性,对产 ESBLs酶菌有效) 头孢西丁 对各种厌氧菌良好抗菌活性,可入脑 头孢美唑 对需氧 G+、 G-、其他厌氧菌优于西丁,脆弱稍次 氧头孢烯类 (兼具抗厌氧菌双重广谱作用) 拉氧头孢 可入脑,对脆弱拟杆菌强,影响凝血功能 单环类 氨曲南 抗铜绿等 G-杆菌,窄谱,胆汁排泄率高,耐酶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 超广谱抗菌(对 MRSA、不典型病原体、 ( 泰能 ) 肠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黄杆菌无效) 碳青霉烯类常用品种比较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帕尼培南 抗革兰阳性菌 + + + + + 抗肠杆菌科细菌 + + + + 抗绿脓杆菌 + + + + 抗厌氧菌 + + + 对去氢肽酶的稳定情况 不稳定 稳定 稳定 中枢毒性发生率( %) 0.3 1.0 二代 三代 G- 三代 二代 一代 一代:不耐酶。 头孢唑林 ,金葡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头孢唑林 +甲硝唑对获得性腹腔内感染和盆腔感染;头孢 氨苄,上呼吸道感染 二代:耐酶,抗菌谱广。 头孢呋辛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 球菌,呼吸道感染 三代:抗菌谱广,耐酶。 头孢他啶 ,绿脓杆菌,加氨基糖 苷类有协同作用; 头孢噻肟 ,广谱; 头孢曲松 ,淋球菌, 伤寒沙门氏菌,唯一长效。 抗菌药物组织穿透性 骨组织分布: 氟喹诺酮类、磷霉素、林可霉素 /克林霉素 前列腺分布: 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 SMZ、四环素类 血脑屏障: 凡脂溶性大、离子化小、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分子量小的药物较易透过。 抗生素对脑脊液的穿透性: a即使存在脑膜炎,脑脊液通透性好 b存在脑膜炎时,可充分穿透脑脊液 c存在脑膜炎时,穿透性欠佳 抗生素对脑脊液的穿透性 很好 a 氯霉素、甲硝唑、磺胺嘧啶、 TMP-SMZ、异烟肼、氟康唑、伏立康唑 好 b 青霉素类:青霉素 G、氨苄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 头孢菌素类: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 吡肟、头孢匹胺 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加替沙星、莫 西沙星 其他:氨曲南、亚胺培南、帕尼培南、舒巴坦、克拉维酸、利福平 差 c 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 其他: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克林霉素 安全性 -药物存在的毒副作用,在一 些情况下存在禁忌或特别谨慎使用 喹诺酮类 -软骨发育(孕妇及 18岁以下 避免使用);抽搐 、诱发癫痫,避免用于神经系统感染、癫痫 ;注意光敏反 应。 四环素类 -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 8岁以下 小儿。 头孢类 -双硫仑样反应,故在应用本品期间和以后数天内 ,应避免饮酒和服含酒精的药物。 碳青霉烯类 -头昏、抽搐、精神症状,避免用于神经系统 感染、癫痫。 万古霉素、多粘菌素 -肾毒性 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 、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 (一)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二)给药剂量: 1.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 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 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 2.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 围低限)。 (三)给药途径: 1.轻症感染可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 2.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 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3. 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 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局部应用只 限于少数情况, 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包裹性厚壁脓肿 、某些皮 肤表层及口腔、阴道等黏膜表面的感染。 (四)给药次数: 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 类和其他 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日 多次给药。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 (重症感染者 例外 )。 (五)疗程: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 72 96小时 ,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鲁菌 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 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 (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 1. 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 3.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 病、深部真菌病。 5.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 ,如两性霉素 B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 适当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 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其他 内酰胺类与 氨基糖苷类联合,两性霉素 B与氟胞嘧啶联合。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 1. 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 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2.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 目的。 3. 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原发疾病不能治愈 或缓解者 (如免疫缺陷者 ),预防用药应尽量不用或少用。 4. 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 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 激素等患者。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一)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 -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 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1. 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 、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 预防用抗菌药物, 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 (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 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 置换等; ( 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 清洁 -污染手术: 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 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 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 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 污染手术: 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 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 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三、严格控制 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 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给药方法要按照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有关规定, 术前 0.5- 2小时 内,或 麻醉开始时 首次给药 ,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 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手术时间 超过 3小 时或失血量大于 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 给药方法:静脉给药, 20 30min内滴完。 总预防用药时间 不超过 24小时 。 手术预防用药选择 选用的抗菌药物须根据手术种类的常见病原菌、切口类别、病人有无 易感因素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 广谱、有效 (杀菌剂而非抑菌剂) 、 能覆盖 SSI大多数病原菌 的抗感染药物,且为安全、使用方便及价 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尽可能避免多药联合使用(预防厌氧菌除外)。 首选头孢菌素,以第一、二代头孢为主,个别情况下可选用头孢曲松 等第三代头孢。 一般不主张把氨基糖苷作为预防用药。 一般不用喹诺酮类药物,仅可用于泌尿系手术。 大环内酯类属抑菌剂,一般不作为手术预防用。 手术 抗菌药物选择 颅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乳腺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周围血管外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腹外疝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胃十二指肠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阑尾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 用甲硝唑 结、直肠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 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 题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 2009 38号 手术 抗菌药物选择 肝胆系统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 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 胸外科手术 (食管、肺 )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心脏大血管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泌尿外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一般骨科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 (骨折内 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 )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妇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 头孢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 唑 剖宫产 第一代头孢菌素(脐带结扎后给药 ) 卫办医政发 2009 38号 单次使用剂量 头孢唑啉 1 2g 头孢拉定 1 2g 头孢呋辛 1.5g 头孢曲松 1 2g 甲硝唑 0.5g 青霉素过敏不宜选用头孢时 针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可用 克林霉素 针对阴性杆菌可选用 氨曲南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实行 分级管理制度 :三级管理 分级原则: 非限制使用 : 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 安全、有效 ,对细菌 耐药性影 响小 , 价格相对较低 的抗菌药物 限制使用 : 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 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 局限性 特殊使用 : 不良反应明显 ,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 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 新上市 的抗菌药物 , 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 ; 价格昂贵 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 特殊使用类别管理的药物: 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等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美罗培南 、帕尼培南 /倍他米隆、比阿培南等 ; 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 考拉宁、利奈唑胺等 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液 、注射剂),伏立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 B含脂制剂等 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 2015年版年版 依据江苏省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分级管理目录 ( 2015年版)调整 29个品种, 39个品规,其中新增品种 4个:头孢美唑、拉氧头孢、阿莫 西林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删除品种 4个:林可霉素、诺氟 沙星、阿米卡星、磷霉素。 分级管理目录中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万古霉素。 限制使用抗菌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 哌酮舒巴坦、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头孢美唑、拉氧头孢 、阿奇霉素注射剂、左氧氟沙星注射剂、氟康唑注射剂。 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 ,需要加强管理,仅 限 住院患者 使用,门诊不得使用 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 l 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 l 患者需要应用 限制使用 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 主治医师以上专业 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 l 患者病情需要应用 特殊使用 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 凿依据,经 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 同意,处方需经具有 高级专业技术 职务任职资格医师 签名。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 1日 用量 ,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中应用的基本原 则 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常用量或略减量的:经胆汁排泄如红霉素, 氨苄西林,克林霉素,甲硝唑等 可使用但剂量需减少,经肾脏排泄,但毒性 反应低的,如青霉素,头孢菌素, SMZ等 避免使用,尤其是经肾代谢的如 氨基糖苷类 , 万古霉素 不宜使用如四环素,呋喃妥因,对氨基水杨 酸,长效磺胺类。 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主要由肝脏清除但毒性低,仍可应用,必要 时减量,如林可霉素,红霉素等 主要经肝脏代谢,可导致毒性反应的,应避 免使用,如 利福平 , 四环素 , 磺胺类 等 由肝肾双重途径代谢的,减量使用,如头孢 哌酮,哌拉西林等 主要经肾排泄的,不需调整,如头孢他啶, 万古霉素等 抗菌药物在孕妇中的应用 FDA分为 5类 A:在妊娠妇女中进行过研究,无危险 B:实验动物无危险或有毒性,人类研究无危 险性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 C:动物研究有毒性,利大于弊,如喹诺酮, 克拉霉素,抗真菌药物等 D:已证实有危险,但可能获益,如氨基糖苷 类,伏立康唑,四环素 X:致畸,危险大于收益,如 奎宁 , 利巴韦林 抗菌药物在乳妇中的应用 乳汁中含量高,且具有明显毒副作用的,如 磺胺药,异烟肼,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 ,氨基糖苷类,喹诺酮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 活动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 整治活动的通知 (附 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 活动方案)(卫办医政发 2011 56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 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 (附 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 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卫办医政发 2012 32号) 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 动的通知 (附 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 案)(卫办医政发 2013 37号)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做好 2014年抗菌药物临床 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 2014300号 一、持续巩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1、 继续落实 2013年抗菌药物管理各项要求 。 2014年继续落 实 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中确定的各项指标和要求,包括抗菌药物品种数、使用 率,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要求等。 2、加大门诊、急诊抗菌药物静脉使用管理力度。 3、不断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水平。 二、注重提高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 平 三、加强评价确保取得实效 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 用专项整治活动 2013.5.6 卫计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 201337号 活动方案重点内容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 (二)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 (三)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 (四)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五)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 。 (六)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控制力度。 (七)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 (八)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 (九)严格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 (十)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十一)建立完善省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 (十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十三)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 (十四)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奖惩制度,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 情况。 (十五)加大总结宣传力度,营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氛围。 一、 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 任制 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 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 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 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 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医疗机构主 要负责人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 应用责任状,根据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按照 国家有关规范、指南,科学设定抗菌药物应用控制 指标。 四、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 度 医疗机构要根据本省(区、市)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目录,明确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对不同 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 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采取有效措施, 保证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杜绝医师违规越级处方 的现象。 制定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流程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不得在门诊使用 。 五 、 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 制度,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 l 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 50种,二级综合医院 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 35种。 精神病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 10种 。 头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超过 2个品规;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 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 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 超过 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 3个品规;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 4个品规; 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 5个品种。 因特殊治疗需要,医疗机构需使用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以 外抗菌药物的,可以启动 临时采购程序 。 六、 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 标控制力度 l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 60%,门诊 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20%,急诊患者抗菌药 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 在每百人天 40DDDs以下。 精神病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 超过 5%,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5%,急 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1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 5DDDs以下。 六、 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 标控制力度 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 术前 30分至 2小时 (剖宫产手术除外),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和使用疗程合理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不超过 30%,原则上不 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其中, 腹股沟疝 修补术(包括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