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在前方燃烧_第1页
理想在前方燃烧_第2页
理想在前方燃烧_第3页
理想在前方燃烧_第4页
理想在前方燃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想在前方燃烧 1997 年 7 月,我调入了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 千年名校成都石室中学。成都石室中学民主宽松的 学术氛围,使我得以更大胆地继续我的教育探索。 为了总结梳理我过去的教育实践,我重读陶行 知和苏霍姆林斯基。从他们的著作中,我找到了与 我十几年教育探索相通的东西:爱和民主。陶行知 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 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由教育家精辟的论 述想到自己的教育实践,我逐渐悟出素质教育的真 谛: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上写着一个大写的“人”字! 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 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十几年 教育实践中潜在而朦胧的思想萌芽一下破土而出, 我写下一系列文章提出了我的“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由此, 我的事业驶进了“教育理想主义”的航程。 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教育理想主义:为现代 化中国培养 21 世纪的公民! 因为它是面对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的教 育,所以它是关注现实的;因为它是面向 21 世纪 的教育,所以它又是超越现实的。 如果说,教育浪漫主义是面对“过去”的 教育,教育现实主义是面对“现在”的教育;那么, 教育理想主义则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教育理想主义的核心是民主教育! 我继续实施班级管理民主化,但已经不仅仅停 留在班级管理的层面,而是深入学生的心灵,提出 了“让学生在民主生活中学会民主” ,着眼于对学 生进行民主启蒙教育;我继续从事语文教育改革的 探索,但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操作技术层面,而是把 “语文教育”在继续指向社会生活的同时,又指向 学生的心灵,更指向中国的未来。 1997 年 10 月和 1998 年 5 月,我先后参加了 四川省的语文课堂教学大赛和在天津举行的全国语 文赛课活动。在这两次课上,我勇敢地把一般公开 课中固有的框框套套冲得七零八落,而让课堂成为 学生思维的王国,完全让学生的心灵自由自在地飞 翔,而我则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他们的思想交流与 碰撞。表面上看,课堂似乎有些乱,甚至有些“离 题” ,但学生的思想的火炬始终在燃烧,课堂上始 终行云流水般地回荡着学生思想的旋律。这两次公 开课都引起了专家和老师们争议,但赢得了学生们 的欢迎,我因此而自足并自豪:我的课永远应该是 面对学生心灵的。 1998 年,我的第二本著作爱心与教育一 出版便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第二年我又出版了 爱心与教育的续篇走进心灵 ,我将教育的 爱心赋予教育民主的内涵 “都说创造能力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我也认为这也是素质教育真正面向未来的标志,培 养创造者的前提是教育必须充满民主。没有民主, 便没有创造;没有民主的教育,便没有民族的未来。 ”(走进心灵引言) 接下来,我一发而不可收,且教且读且思且写, 陆续出版发表了从批判走向建设 教育是心灵 的艺术 花开的声音 风中芦苇在思索等著作 和语文:请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 还学生以思 考的权利 阅读:呼唤“人”的回归等论文。 个性,创造性,民主素质,人文精神是我 面向未来思考得最多的教育命题。 岁月渐渐在我的额上刻下沧桑,但我的心常常 回到 1982 年 6 月 1 日那个星光与篝火交相辉映的 晚上。从“教育浪漫主义”到“教育现实主义”再 到“教育理想主义” ,我的脚步曾面对荆棘但从未 中断过探索,我的思想的翅膀曾遭遇风暴但从未停 止过飞翔因为,18 年前那一堆燃烧着我教育 情感与信念的火焰,始终在我的前方闪烁。 此刻,这永不熄灭的火光正照耀着我豪迈地跨 进 21 世纪的门槛 作者:李镇西 1997 年 7 月,我调入了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 千年名校成都石室中学。成都石室中学民主宽松的 学术氛围,使我得以更大胆地继续我的教育探索。 为了总结梳理我过去的教育实践,我重读陶行 知和苏霍姆林斯基。从他们的著作中,我找到了与 我十几年教育探索相通的东西:爱和民主。陶行知 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 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由教育家精辟的论 述想到自己的教育实践,我逐渐悟出素质教育的真 谛: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上写着一个大写的“人”字! 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 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十几年 教育实践中潜在而朦胧的思想萌芽一下破土而出, 我写下一系列文章提出了我的“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由此, 我的事业驶进了“教育理想主义”的航程。 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教育理想主义:为现代 化中国培养 21 世纪的公民! 因为它是面对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的教 育,所以它是关注现实的;因为它是面向 21 世纪 的教育,所以它又是超越现实的。 如果说,教育浪漫主义是面对“过去”的 教育,教育现实主义是面对“现在”的教育;那么, 教育理想主义则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教育理想主义的核心是民主教育! 我继续实施班级管理民主化,但已经不仅仅停 留在班级管理的层面,而是深入学生的心灵,提出 了“让学生在民主生活中学会民主” ,着眼于对学 生进行民主启蒙教育;我继续从事语文教育改革的 探索,但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操作技术层面,而是把 “语文教育”在继续指向社会生活的同时,又指向 学生的心灵,更指向中国的未来。 1997 年 10 月和 1998 年 5 月,我先后参加了 四川省的语文课堂教学大赛和在天津举行的全国语 文赛课活动。在这两次课上,我勇敢地把一般公开 课中固有的框框套套冲得七零八落,而让课堂成为 学生思维的王国,完全让学生的心灵自由自在地飞 翔,而我则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他们的思想交流与 碰撞。表面上看,课堂似乎有些乱,甚至有些“离 题” ,但学生的思想的火炬始终在燃烧,课堂上始 终行云流水般地回荡着学生思想的旋律。这两次公 开课都引起了专家和老师们争议,但赢得了学生们 的欢迎,我因此而自足并自豪:我的课永远应该是 面对学生心灵的。 1998 年,我的第二本著作爱心与教育一 出版便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第二年我又出版了 爱心与教育的续篇走进心灵 ,我将教育的 爱心赋予教育民主的内涵 “都说创造能力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我也认为这也是素质教育真正面向未来的标志,培 养创造者的前提是教育必须充满民主。没有民主, 便没有创造;没有民主的教育,便没有民族的未来。 ”(走进心灵引言) 接下来,我一发而不可收,且教且读且思且写, 陆续出版发表了从批判走向建设 教育是心灵 的艺术 花开的声音 风中芦苇在思索等著作 和语文:请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 还学生以思 考的权利 阅读:呼唤“人”的回归等论文。 个性,创造性,民主素质,人文精神是我 面向未来思考得最多的教育命题。 岁月渐渐在我的额上刻下沧桑,但我的心常常 回到 1982 年 6 月 1 日那个星光与篝火交相辉映的 晚上。从“教育浪漫主义”到“教育现实主义”再 到“教育理想主义” ,我的脚步曾面对荆棘但从未 中断过探索,我的思想的翅膀曾遭遇风暴但从未停 止过飞翔因为,18 年前那一堆燃烧着我教育 情感与信念的火焰,始终在我的前方闪烁。 此刻,这永不熄灭的火光正照耀着我豪迈地跨 进 21 世纪的门槛 作者:李镇西 1997 年 7 月,我调入了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 千年名校成都石室中学。成都石室中学民主宽松的 学术氛围,使我得以更大胆地继续我的教育探索。 为了总结梳理我过去的教育实践,我重读陶行 知和苏霍姆林斯基。从他们的著作中,我找到了与 我十几年教育探索相通的东西:爱和民主。陶行知 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 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由教育家精辟的论 述想到自己的教育实践,我逐渐悟出素质教育的真 谛: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上写着一个大写的“人”字! 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 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十几年 教育实践中潜在而朦胧的思想萌芽一下破土而出, 我写下一系列文章提出了我的“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由此, 我的事业驶进了“教育理想主义”的航程。 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教育理想主义:为现代 化中国培养 21 世纪的公民! 因为它是面对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的教 育,所以它是关注现实的;因为它是面向 21 世纪 的教育,所以它又是超越现实的。 如果说,教育浪漫主义是面对“过去”的 教育,教育现实主义是面对“现在”的教育;那么, 教育理想主义则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教育理想主义的核心是民主教育! 我继续实施班级管理民主化,但已经不仅仅停 留在班级管理的层面,而是深入学生的心灵,提出 了“让学生在民主生活中学会民主” ,着眼于对学 生进行民主启蒙教育;我继续从事语文教育改革的 探索,但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操作技术层面,而是把 “语文教育”在继续指向社会生活的同时,又指向 学生的心灵,更指向中国的未来。 1997 年 10 月和 1998 年 5 月,我先后参加了 四川省的语文课堂教学大赛和在天津举行的全国语 文赛课活动。在这两次课上,我勇敢地把一般公开 课中固有的框框套套冲得七零八落,而让课堂成为 学生思维的王国,完全让学生的心灵自由自在地飞 翔,而我则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他们的思想交流与 碰撞。表面上看,课堂似乎有些乱,甚至有些“离 题” ,但学生的思想的火炬始终在燃烧,课堂上始 终行云流水般地回荡着学生思想的旋律。这两次公 开课都引起了专家和老师们争议,但赢得了学生们 的欢迎,我因此而自足并自豪:我的课永远应该是 面对学生心灵的。 1998 年,我的第二本著作爱心与教育一 出版便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第二年我又出版了 爱心与教育的续篇走进心灵 ,我将教育的 爱心赋予教育民主的内涵 “都说创造能力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我也认为这也是素质教育真正面向未来的标志,培 养创造者的前提是教育必须充满民主。没有民主, 便没有创造;没有民主的教育,便没有民族的未来。 ”(走进心灵引言) 接下来,我一发而不可收,且教且读且思且写, 陆续出版发表了从批判走向建设 教育是心灵 的艺术 花开的声音 风中芦苇在思索等著作 和语文:请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 还学生以思 考的权利 阅读:呼唤“人”的回归等论文。 个性,创造性,民主素质,人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