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校园掠影_第1页
苏大校园掠影_第2页
苏大校园掠影_第3页
苏大校园掠影_第4页
苏大校园掠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大校园掠影 刚到苏州大学不久,我在给朋友的信中这样写 道: “这里的环境很好,苏州大学作为百年老校, 校园非常幽静,掩映在葱茏树木之中的小洋楼古色 古香,每一块青砖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遥远而切近的 历史。每当我在碎石小路上背书时,就仿佛走进了 老照片。 ” 教会建筑风格、古典园林艺术、现代大学气息 和谐而完美的统一,构成了苏州大学校园独特的魅 力,也使苏州大学成为国内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苏州大学的校史可以追溯到创办于 1900 年的 东吴大学,这是我国最早的教会大学之一。最能体 现苏州大学悠久历史和教会风格的,无疑当首推那 座著名的钟楼。苏州大学的老建筑都不高,多数只 有二层楼,少数楼房也不过三层。因此,多数建筑 都被校园浓密的枝叶覆盖着,唯有这座钟楼格外醒 目,即使在很远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我不懂建筑艺 术,但一看到钟楼就马上联想到我在法国所见过的 巴黎圣母院。钟楼下面是一幢教堂式的四层楼房。 从正面看去,楼房靠西的墙面上是一个巨大的圆形 镂花窗,中间三层楼每一层都竖着五个半圆形的拱 门,再往东则是四排十二个长方形的窗户。钟楼在 这楼房的中间拔地而起,遥指蓝天。钟楼始建于 1901 年,1903 年落成,是东吴大学建校后的第一 幢大楼。1907 年命名为“林堂” ,以纪念东吴大学 的创始人之一的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先生(young ,18361907)。可能是因为“林堂”与“灵堂” 谐音,所以后来人们改称其为“钟楼” 。100 年来, 这幢西式风格的大楼一直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曾 集教学、办公室、图书馆、实验室于一体,现在是 苏州大学行政主楼。据说 100 年前,这座钟楼是苏 州城里最高的建筑,当时,美国人修这座建筑时说: “我们要建一所最好的楼,让中国人民知道我们是 很认真的。我们要把这座楼建成中国最好的建筑。 ”100 年过去了,美国人早已离去,钟楼依然屹立 在这儿,每隔一小时便发出雄浑悠扬的钟声,这钟 声整整响了 100 年,与 100 年前不同的是,现在蓝 天下的钟楼顶端多了一面猎猎飘扬的五星红旗。 不只是这座钟楼,苏州大学校园的总体格局和 主要建筑至今仍然保留着当年的风貌,而且好些建 筑的命名都与一些学校历史人物的名字相联系:钟 楼西南侧的“孙堂”建于 1911 年,是纪念首任校 长美国人孙乐文先生(19001911 年在任)的;与 “孙堂”相对,位于钟楼东南侧的“葛堂”是纪念 第二任校长美国人葛赉思先生(,19111922 年在 任)的;1929 年建成的“子实堂”是为纪念学校创 办人之一的中国人曹子实先生的;“维格堂”是我 国维新派先驱李维格先生捐款而建,以“维格堂” 纪念之这些当年的教学大楼如今仍然是各学科 的教学大楼。伫立在这些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楼前, 看着当代大学生们夹着书本匆匆进出于其中,我感 受到了东吴大学先驱者们的灵魂仍然在校园熠熠生 辉,映照着今天苏州大学的生命。 据我所知,国内其他大学的院系行政办公地点 一般都有一座专门的行政楼,而苏州大学各院系的 办公室却分散在一座座小洋楼里面。这些别致的灰 色小洋楼静静地矗立在枝繁叶茂的香樟树后面,那 上圆下方的小窗以及那阳台上的欧式圆柱,无不体 现着异国情调。远远看去,这些在绿树丛中隐隐约 约的楼房简直就是幢幢别墅;可走近一看,每座小 洋楼外面的砖墙上都挂着小巧玲珑的牌子,标明该 楼所属的院系或部门:“外语学院” 、 “教务处” 、 “后勤处” 、 “学术会议中心”说起来,这些楼 房大多是解放前修建的,有的甚至是建校之初便落 成了的,可它们现在风韵犹存。经历了半个世纪乃 至一个世纪,它们依然透露出优雅的贵族气质。不 过,有意思的是,这些西洋建筑艺术的中国“孩子” 如今都有了极富中国古典韵味的名字:“绿波楼” 、 “彤云楼” 、 “春晖楼” 、 “夏润楼” 、 “秋韵楼” 、 “冬 瑞楼” 、 “览秀楼” 、 “月异楼” 、 “日新楼” 如果是在其他地方,洋式建筑取中国名字肯定 让人觉得不伦不类,然而在苏州大学校园,如此中 西合璧却十分自然。因为在这里,西洋建筑风格与 古典园林艺术 是水乳交融的。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话 不错。苏州以园林艺术著称于世,但我原来以为苏 州园林艺术只是在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现 在我才知道,在苏州,其实园林之美是随处可见的, 而苏州大学就可以说是一座美丽的古典园林。一座 座玲珑精巧的亭子,把小家碧玉的秀气含蓄地写在 古木新绿之间;屹立在操场边的白色方塔文星阁肃 穆巍然而气势雄浑,它四角黑色的飞檐在黎明或黄 昏的天幕上划出庄严凝重的剪影,不动声色地洋溢 着诗人骚客舞文弄墨的遗韵。校园里到处都似乎是 不经意散落着一些精巧的园林小品:或是花园里面 一汪碧水,以及水面不足三尺的小桥;或是林荫道 旁一垄土丘,以及土丘上千姿百态的假山奇石 最能体现苏州大学校园古韵的,是晴岚路旁的 一条小河和小河上曲曲折折的石桥以及河边古色古 香的“尊师轩” 。小河宽不过十来米,河水流动极 为缓慢,不,几乎就是静止不动的,因此,河面往 往平静得如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总是倒映着亭台 轩榭,倒映着苍松翠柏,倒映着蓝天白云小桥 如一把横放在河面的曲尺,桥上经常有架着画板写 生的人,看着他们专注写生的情景,我很容易想起 卞之琳那一著名的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 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当然,比这诗句更美的, 是桥上经常出现的另一种风景:一对对情侣在桥栏 杆上依偎着,微风拂过,水面便晃动着他们年轻而 幸福的身影,他们是真的陶醉了。走过曲桥到达小 河的那边,便是古朴典雅的“尊师轩” 。这座仿古 建筑依水而立,远远看去,白墙黑瓦、雕栏画壁简 直就像是漂荡在水面的一样。这“尊师轩”被一些 电影电视导演看中,曾多次成为古装影视片的拍摄 地。刚到苏州大学不久的一天下午,我经过曲桥时, 突然看到迎面袅袅婷婷地走过来几个“林黛玉” , 我还没反应过来,便听有人对我大喊:“喂,请让 一下,这儿正在拍戏!”我连忙闪到一边,仔细一 看,尊师轩周围已经挂上了一排大红灯笼,房檐上 还飘着一个酒旗幡。 真是的,浓浓的古韵氤氲在苏州大学校园,让 人随时都恍惚走进唐宗宋祖乃至秦砖汉瓦的时 代 但苏州大学毕竟不是历史博物馆,它现在首先 是一所现代化的大学,因此,在洋楼与古塔之间, 跳动着现代教育的青春脉搏。在钟楼前的老校门上, 至今镌刻着上一世纪初蒋介石拟定并由孙中山题写 的东吴大学的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虽然这句话现在似乎显得有些“落伍” ,但在见 惯了许多大学千篇一律的“团结、奋进、求实、创 新”之类的校训后,我认为这句话倒是令人耳目一 新。当然,所谓“正气” 、所谓“完人” ,肯定要根 据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不知是有意还是巧 合,与校训正对两百来米的大道旁,屹立着一块巨 幅的牌子,上面是江泽民为苏州大学百年校庆的题 词:“将苏州大学办成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 。世纪初孙中山的墨迹与世纪末江泽民的题词遥相 呼应,真是别有意味。在中国,无论是当年的东吴 大学还是如今的苏州大学,它算不上第一流的大学, 但百年来中国的当政者都对它寄予厚望。 应该说,苏州大学没有辜负这份厚望 就在刻着校训的老校门旁,一排明净的宣传橱 窗里,展示着苏州大学去年所取得的教育科研成果, 还有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们对学生们的世纪寄语: “无边事业,心如玉洁;有限年华,志比秋鸿。 ” (顾仁敖)“今天苏大的研究生,明日祖国的科学家。 ”(童健)“用理想、激情和诗意,去拥抱新世纪的 第一缕阳光。 ”(朱永新)“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 壁读十年书。 ”(张学光)每一则寄语旁边都是 寄语者的照片。照片上,博导们神采奕奕,他们的 目光正投向新的世纪。 随着苏州大学的发展,它的校园也在扩展。往 东越过大运河,便是苏州大学新建的东校区:在一 片色彩淡雅、线条明快的现代化建筑群中,一座 20 多层高的大厦格外引人注目,那是苏州大学刚 刚落成的教学行政综合大楼:“凌云楼” 。它拔地 而起,如一支如椽巨笔,把苏州大学对未来的凌云 壮志写在无垠的蓝天之上! 这是一个秋冬之交的早晨。已经褪尽绿装的参 天巨树,顽强地用自己枝丫托起一轮新的太阳。温 暖的阳光穿过树枝的缝隙斜斜地洒在铺满落叶的地 上,无数细细的光柱在林间闪烁,宛如一根根金色 的琴弦;晨读的人们正捧着书本踱来踱去;当他们走 过阳光的时候,便 是在弹奏琴弦了那琅琅书声便是阳光下最 动听的琴声 作者:李镇西/p 刚到苏州大学不久,我在给朋友的信中这样写 道: “这里的环境很好,苏州大学作为百年老校, 校园非常幽静,掩映在葱茏树木之中的小洋楼古色 古香,每一块青砖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遥远而切近的 历史。每当我在碎石小路上背书时,就仿佛走进了 老照片。 ” 教会建筑风格、古典园林艺术、现代大学气息 和谐而完美的统一,构成了苏州大学校园独特的魅 力,也使苏州大学成为国内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苏州大学的校史可以追溯到创办于 1900 年的 东吴大学,这是我国最早的教会大学之一。最能体 现苏州大学悠久历史和教会风格的,无疑当首推那 座著名的钟楼。苏州大学的老建筑都不高,多数只 有二层楼,少数楼房也不过三层。因此,多数建筑 都被校园浓密的枝叶覆盖着,唯有这座钟楼格外醒 目,即使在很远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我不懂建筑艺 术,但一看到钟楼就马上联想到我在法国所见过的 巴黎圣母院。钟楼下面是一幢教堂式的四层楼房。 从正面看去,楼房靠西的墙面上是一个巨大的圆形 镂花窗,中间三层楼每一层都竖着五个半圆形的拱 门,再往东则是四排十二个长方形的窗户。钟楼在 这楼房的中间拔地而起,遥指蓝天。钟楼始建于 1901 年,1903 年落成,是东吴大学建校后的第一 幢大楼。1907 年命名为“林堂” ,以纪念东吴大学 的创始人之一的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先生(young ,18361907)。可能是因为“林堂”与“灵堂” 谐音,所以后来人们改称其为“钟楼” 。100 年来, 这幢西式风格的大楼一直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曾 集教学、办公室、图书馆、实验室于一体,现在是 苏州大学行政主楼。据说 100 年前,这座钟楼是苏 州城里最高的建筑,当时,美国人修这座建筑时说: “我们要建一所最好的楼,让中国人民知道我们是 很认真的。我们要把这座楼建成中国最好的建筑。 ”100 年过去了,美国人早已离去,钟楼依然屹立 在这儿,每隔一小时便发出雄浑悠扬的钟声,这钟 声整整响了 100 年,与 100 年前不同的是,现在蓝 天下的钟楼顶端多了一面猎猎飘扬的五星红旗。 不只是这座钟楼,苏州大学校园的总体格局和 主要建筑至今仍然保留着当年的风貌,而且好些建 筑的命名都与一些学校历史人物的名字相联系:钟 楼西南侧的“孙堂”建于 1911 年,是纪念首任校 长美国人孙乐文先生(19001911 年在任)的;与 “孙堂”相对,位于钟楼东南侧的“葛堂”是纪念 第二任校长美国人葛赉思先生(,19111922 年在 任)的;1929 年建成的“子实堂”是为纪念学校创 办人之一的中国人曹子实先生的;“维格堂”是我 国维新派先驱李维格先生捐款而建,以“维格堂” 纪念之这些当年的教学大楼如今仍然是各学科 的教学大楼。伫立在这些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楼前, 看着当代大学生们夹着书本匆匆进出于其中,我感 受到了东吴大学先驱者们的灵魂仍然在校园熠熠生 辉,映照着今天苏州大学的生命。 据我所知,国内其他大学的院系行政办公地点 一般都有一座专门的行政楼,而苏州大学各院系的 办公室却分散在一座座小洋楼里面。这些别致的灰 色小洋楼静静地矗立在枝繁叶茂的香樟树后面,那 上圆下方的小窗以及那阳台上的欧式圆柱,无不体 现着异国情调。远远看去,这些在绿树丛中隐隐约 约的楼房简直就是幢幢别墅;可走近一看,每座小 洋楼外面的砖墙上都挂着小巧玲珑的牌子,标明该 楼所属的院系或部门:“外语学院” 、 “教务处” 、 “后勤处” 、 “学术会议中心”说起来,这些楼 房大多是解放前修建的,有的甚至是建校之初便落 成了的,可它们现在风韵犹存。经历了半个世纪乃 至一个世纪,它们依然透露出优雅的贵族气质。不 过,有意思的是,这些西洋建筑艺术的中国“孩子” 如今都有了极富中国古典韵味的名字:“绿波楼” 、 “彤云楼” 、 “春晖楼” 、 “夏润楼” 、 “秋韵楼” 、 “冬 瑞楼” 、 “览秀楼” 、 “月异楼” 、 “日新楼” 如果是在其他地方,洋式建筑取中国名字肯定 让人觉得不伦不类,然而在苏州大学校园,如此中 西合璧却十分自然。因为在这里,西洋建筑风格与 古典园林艺术 是水乳交融的。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话 不错。苏州以园林艺术著称于世,但我原来以为苏 州园林艺术只是在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现 在我才知道,在苏州,其实园林之美是随处可见的, 而苏州大学就可以说是一座美丽的古典园林。一座 座玲珑精巧的亭子,把小家碧玉的秀气含蓄地写在 古木新绿之间;屹立在操场边的白色方塔文星阁肃 穆巍然而气势雄浑,它四角黑色的飞檐在黎明或黄 昏的天幕上划出庄严凝重的剪影,不动声色地洋溢 着诗人骚客舞文弄墨的遗韵。校园里到处都似乎是 不经意散落着一些精巧的园林小品:或是花园里面 一汪碧水,以及水面不足三尺的小桥;或是林荫道 旁一垄土丘,以及土丘上千姿百态的假山奇石 最能体现苏州大学校园古韵的,是晴岚路旁的 一条小河和小河上曲曲折折的石桥以及河边古色古 香的“尊师轩” 。小河宽不过十来米,河水流动极 为缓慢,不,几乎就是静止不动的,因此,河面往 往平静得如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总是倒映着亭台 轩榭,倒映着苍松翠柏,倒映着蓝天白云小桥 如一把横放在河面的曲尺,桥上经常有架着画板写 生的人,看着他们专注写生的情景,我很容易想起 卞之琳那一著名的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 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当然,比这诗句更美的, 是桥上经常出现的另一种风景:一对对情侣在桥栏 杆上依偎着,微风拂过,水面便晃动着他们年轻而 幸福的身影,他们是真的陶醉了。走过曲桥到达小 河的那边,便是古朴典雅的“尊师轩” 。这座仿古 建筑依水而立,远远看去,白墙黑瓦、雕栏画壁简 直就像是漂荡在水面的一样。这“尊师轩”被一些 电影电视导演看中,曾多次成为古装影视片的拍摄 地。刚到苏州大学不久的一天下午,我经过曲桥时, 突然看到迎面袅袅婷婷地走过来几个“林黛玉” , 我还没反应过来,便听有人对我大喊:“喂,请让 一下,这儿正在拍戏!”我连忙闪到一边,仔细一 看,尊师轩周围已经挂上了一排大红灯笼,房檐上 还飘着一个酒旗幡。 真是的,浓浓的古韵氤氲在苏州大学校园,让 人随时都恍惚走进唐宗宋祖乃至秦砖汉瓦的时 代 但苏州大学毕竟不是历史博物馆,它现在首先 是一所现代化的大学,因此,在洋楼与古塔之间, 跳动着现代教育的青春脉搏。在钟楼前的老校门上, 至今镌刻着上一世纪初蒋介石拟定并由孙中山题写 的东吴大学的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虽然这句话现在似乎显得有些“落伍” ,但在见 惯了许多大学千篇一律的“团结、奋进、求实、创 新”之类的校训后,我认为这句话倒是令人耳目一 新。当然,所谓“正气” 、所谓“完人” ,肯定要根 据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不知是有意还是巧 合,与校训正对两百来米的大道旁,屹立着一块巨 幅的牌子,上面是江泽民为苏州大学百年校庆的题 词:“将苏州大学办成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 。世纪初孙中山的墨迹与世纪末江泽民的题词遥相 呼应,真是别有意味。在中国,无论是当年的东吴 大学还是如今的苏州大学,它算不上第一流的大学, 但百年来中国的当政者都对它寄予厚望。 应该说,苏州大学没有辜负这份厚望 就在刻着校训的老校门旁,一排明净的宣传橱 窗里,展示着苏州大学去年所取得的教育科研成果, 还有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们对学生们的世纪寄语: “无边事业,心如玉洁;有限年华,志比秋鸿。 ” (顾仁敖)“今天苏大的研究生,明日祖国的科学家。 ”(童健)“用理想、激情和诗意,去拥抱新世纪的 第一缕阳光。 ”(朱永新)“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 壁读十年书。 ”(张学光)每一则寄语旁边都是 寄语者的照片。照片上,博导们神采奕奕,他们的 目光正投向新的世纪。 随着苏州大学的发展,它的校园也在扩展。往 东越过大运河,便是苏州大学新建的东校区:在一 片色彩淡雅、线条明快的现代化建筑群中,一座 20 多层高的大厦格外引人注目,那是苏州大学刚 刚落成的教学行政综合大楼:“凌云楼” 。它拔地 而起,如一支如椽巨笔,把苏州大学对未来的凌云 壮志写在无垠的蓝天之上! 这是一个秋冬之交的早晨。已经褪尽绿装的参 天巨树,顽强地用自己枝丫托起一轮新的太阳。温 暖的阳光穿过树枝的缝隙斜斜地洒在铺满落叶的地 上,无数细细的光柱在林间闪烁,宛如一根根金色 的琴弦;晨读的人们正捧着书本踱来踱去;当他们走 过阳光的时候,便 是在弹奏琴弦了那琅琅书声便是阳光下最 动听的琴声 作者:李镇西/p 刚到苏州大学不久,我在给朋友的信中这样写 道: “这里的环境很好,苏州大学作为百年老校, 校园非常幽静,掩映在葱茏树木之中的小洋楼古色 古香,每一块青砖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遥远而切近的 历史。每当我在碎石小路上背书时,就仿佛走进了 老照片。 ” 教会建筑风格、古典园林艺术、现代大学气息 和谐而完美的统一,构成了苏州大学校园独特的魅 力,也使苏州大学成为国内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苏州大学的校史可以追溯到创办于 1900 年的 东吴大学,这是我国最早的教会大学之一。最能体 现苏州大学悠久历史和教会风格的,无疑当首推那 座著名的钟楼。苏州大学的老建筑都不高,多数只 有二层楼,少数楼房也不过三层。因此,多数建筑 都被校园浓密的枝叶覆盖着,唯有这座钟楼格外醒 目,即使在很远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我不懂建筑艺 术,但一看到钟楼就马上联想到我在法国所见过的 巴黎圣母院。钟楼下面是一幢教堂式的四层楼房。 从正面看去,楼房靠西的墙面上是一个巨大的圆形 镂花窗,中间三层楼每一层都竖着五个半圆形的拱 门,再往东则是四排十二个长方形的窗户。钟楼在 这楼房的中间拔地而起,遥指蓝天。钟楼始建于 1901 年,1903 年落成,是东吴大学建校后的第一 幢大楼。1907 年命名为“林堂” ,以纪念东吴大学 的创始人之一的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先生(young ,18361907)。可能是因为“林堂”与“灵堂” 谐音,所以后来人们改称其为“钟楼” 。100 年来, 这幢西式风格的大楼一直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曾 集教学、办公室、图书馆、实验室于一体,现在是 苏州大学行政主楼。据说 100 年前,这座钟楼是苏 州城里最高的建筑,当时,美国人修这座建筑时说: “我们要建一所最好的楼,让中国人民知道我们是 很认真的。我们要把这座楼建成中国最好的建筑。 ”100 年过去了,美国人早已离去,钟楼依然屹立 在这儿,每隔一小时便发出雄浑悠扬的钟声,这钟 声整整响了 100 年,与 100 年前不同的是,现在蓝 天下的钟楼顶端多了一面猎猎飘扬的五星红旗。 不只是这座钟楼,苏州大学校园的总体格局和 主要建筑至今仍然保留着当年的风貌,而且好些建 筑的命名都与一些学校历史人物的名字相联系:钟 楼西南侧的“孙堂”建于 1911 年,是纪念首任校 长美国人孙乐文先生(19001911 年在任)的;与 “孙堂”相对,位于钟楼东南侧的“葛堂”是纪念 第二任校长美国人葛赉思先生(,19111922 年在 任)的;1929 年建成的“子实堂”是为纪念学校创 办人之一的中国人曹子实先生的;“维格堂”是我 国维新派先驱李维格先生捐款而建,以“维格堂” 纪念之这些当年的教学大楼如今仍然是各学科 的教学大楼。伫立在这些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楼前, 看着当代大学生们夹着书本匆匆进出于其中,我感 受到了东吴大学先驱者们的灵魂仍然在校园熠熠生 辉,映照着今天苏州大学的生命。 据我所知,国内其他大学的院系行政办公地点 一般都有一座专门的行政楼,而苏州大学各院系的 办公室却分散在一座座小洋楼里面。这些别致的灰 色小洋楼静静地矗立在枝繁叶茂的香樟树后面,那 上圆下方的小窗以及那阳台上的欧式圆柱,无不体 现着异国情调。远远看去,这些在绿树丛中隐隐约 约的楼房简直就是幢幢别墅;可走近一看,每座小 洋楼外面的砖墙上都挂着小巧玲珑的牌子,标明该 楼所属的院系或部门:“外语学院” 、 “教务处” 、 “后勤处” 、 “学术会议中心”说起来,这些楼 房大多是解放前修建的,有的甚至是建校之初便落 成了的,可它们现在风韵犹存。经历了半个世纪乃 至一个世纪,它们依然透露出优雅的贵族气质。不 过,有意思的是,这些西洋建筑艺术的中国“孩子” 如今都有了极富中国古典韵味的名字:“绿波楼” 、 “彤云楼” 、 “春晖楼” 、 “夏润楼” 、 “秋韵楼” 、 “冬 瑞楼” 、 “览秀楼” 、 “月异楼” 、 “日新楼” 如果是在其他地方,洋式建筑取中国名字肯定 让人觉得不伦不类,然而在苏州大学校园,如此中 西合璧却十分自然。因为在这里,西洋建筑风格与 古典园林艺术 是水乳交融的。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话 不错。苏州以园林艺术著称于世,但我原来以为苏 州园林艺术只是在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现 在我才知道,在苏州,其实园林之美是随处可见的, 而苏州大学就可以说是一座美丽的古典园林。一座 座玲珑精巧的亭子,把小家碧玉的秀气含蓄地写在 古木新绿之间;屹立在操场边的白色方塔文星阁肃 穆巍然而气势雄浑,它四角黑色的飞檐在黎明或黄 昏的天幕上划出庄严凝重的剪影,不动声色地洋溢 着诗人骚客舞文弄墨的遗韵。校园里到处都似乎是 不经意散落着一些精巧的园林小品:或是花园里面 一汪碧水,以及水面不足三尺的小桥;或是林荫道 旁一垄土丘,以及土丘上千姿百态的假山奇石 最能体现苏州大学校园古韵的,是晴岚路旁的 一条小河和小河上曲曲折折的石桥以及河边古色古 香的“尊师轩” 。小河宽不过十来米,河水流动极 为缓慢,不,几乎就是静止不动的,因此,河面往 往平静得如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总是倒映着亭台 轩榭,倒映着苍松翠柏,倒映着蓝天白云小桥 如一把横放在河面的曲尺,桥上经常有架着画板写 生的人,看着他们专注写生的情景,我很容易想起 卞之琳那一著名的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 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当然,比这诗句更美的, 是桥上经常出现的另一种风景:一对对情侣在桥栏 杆上依偎着,微风拂过,水面便晃动着他们年轻而 幸福的身影,他们是真的陶醉了。走过曲桥到达小 河的那边,便是古朴典雅的“尊师轩” 。这座仿古 建筑依水而立,远远看去,白墙黑瓦、雕栏画壁简 直就像是漂荡在水面的一样。这“尊师轩”被一些 电影电视导演看中,曾多次成为古装影视片的拍摄 地。刚到苏州大学不久的一天下午,我经过曲桥时, 突然看到迎面袅袅婷婷地走过来几个“林黛玉” , 我还没反应过来,便听有人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