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省重点中学督导评估综合汇报材料.docx_第1页
××××接受省重点中学督导评估综合汇报材料.docx_第2页
××××接受省重点中学督导评估综合汇报材料.docx_第3页
××××接受省重点中学督导评估综合汇报材料.docx_第4页
××××接受省重点中学督导评估综合汇报材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接受省重点中学督导评估综合 汇报材料 一、学校概况 我校位于涟源市蓝田办事处尊师路段的涟水河畔,占 地 130 亩,今年新征地 70 亩,另有农场 40 亩,合计 240 亩。校园风景秀丽,四季鸟语花香,绿荫覆盖,是省建设 厅认定的“园林式单位” 。学校招生范围为本市 20 个乡镇, 服务半径 50 公里,覆盖人口 107 万,现有高中教学班 49 个,在籍高中学生 3553 人,在职高中教职工 228 人。 我校的前身为 1938 年创建的国立师范学院,当年文学 大师钱钟书先生于兹执教,以国师为原型,写就世界名著 围城 。后国师西迁,利用其旧址改办为省立十五中, 1952 年起用现名,1980 年定为湖南省重点中学,1995 年在 全省重点中学评估验收中成绩优秀,挂上“湖南省重点中 学”匾牌。近六十年来,学校以“团结、勤奋、求实、创 新”为校训,历具优良的校风和学风,共为祖国培养了近 四万名合格的初、高中毕业生,其中不泛党政俊杰、军界 精英、商界巨子、学界名流。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刘海 藩、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原党委书记李周书、北京 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原副院长蒋继穆、香港大公报 原副社长梁新春、十六大代表、全国模范共产党员吴奇修 等知名人士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校园环境幽雅,教学管理严谨, 体育特色鲜明,多次获得国家、省级奖励,先后被评为全 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 学优秀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贯彻学校体 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 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单位、省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重 点学校、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省文明卫生单位、省园林 式单位、省校园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省优秀考点、省先进 基层工会等。 二、办学思想 先进的办学思想是学校行动的指南。我校与时俱进, 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按照全体性、 全面性的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确立了“以人为本,强化 主体性教育;以质量为重,强化全面素质的培养;以管理 为先,强化法治与德治结合;以特色为亮点,强化个性发 展”的办学理念,它物化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就是“依法治 校、以德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治校 方略。 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优等生吃饱,让中 等生和潜能生吃好,课堂教学注重启发性,摒弃填鸭式, 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针对学生的兴趣特点,学 校常年组建光明山书画社、三闾文学社、体育代表队、文 艺代表队、数理化生奥赛辅导小组,定人辅导,定期培训, 发展学生特长。 为提高学生巩固率,学校制订了潜能生转化帮教办 法 ,确定专人对潜能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进行对口帮教, 对潜能生倾注爱心,尊重他们的人格,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发挥他们的长处,通过个别谈心、小组辅导、思想沟通、 自我教育、活动熏陶等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并形成制度,有效地促进了潜能生的健康成长。此外,学 校通过发动师生捐款、学校资助、吸纳社会捐款等办法帮 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提高了学生巩固率。 学校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全面执行新课程计划, 除了认真上好语、数、外、物、化、政、历、地、生等高 考必考科目外,音、体、美、劳等课程配备了专职教师, 建立了专门的教室,研究性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校本选 修课(共设 17 门)得到加强。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 演讲比赛、卡拉 ok 比赛、征文比赛等,成立各种研究性学 习课题小组,安排辅导老师定期指导,每周星期六下午开 放校园、开放科学楼、开放图书馆、开放音美劳教室,让 他们主动求知,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学校把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做为教学重点,积极组 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军训,深入到农村、街道、 厂矿等进行社会调查,参观本市的白马水库、龙山公园、 湄江风景区,到城区人民路、蓝田市场打扫卫生,参加义 务植树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活动, 收到良好效果。 学校坚持以德治校,加强德育管理,积极开展德育活 动,寓教育于活动中,构建了“共建、共管、共育”的德 育网络,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育人的立体格局。 学校积极配合市公安局、市综治办、市城管局等职能部门 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净化了校园风气,优化了 育人环境,改善了校群关系。 学校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将有关管理文件汇编成书, 人手一册,做到依规办事,刚性管理和柔性教育相结合。 学校不断规范办学行为,禁止乱发教辅资料,不搞学生成 绩站队,不办复读班和招收复读生,节假日不成建制补课, 不向年级和教师下达升学指标,为其它普通中学做出了样 板。 由于我校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形成了优良的校纪校风。近年来学生犯罪率为零,违纪行 为很少发生,思想品德评价合格率每年达 99.5%以上,优良 率达 85%以上,毕业会考合格率 99%以上,高考本科升学率 50%以上,体育合格率 99%以上,体育、艺术、科研、奥赛、 常规管理等形成了办学特色。湖南日报、湖南教育、湖南 电台、娄底日报等媒体多次推介我校的先进事迹。原省委 副书记、现省人大副主任吴向东,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刘海藩,原省长助理、现副省长许云昭,省教育厅副厅长 朱俊杰等领导同志先后视察我校,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和莫 大的鼓励。 三、办学条件 我校现有教学大楼三栋,教室 50 间;有音美劳教学楼 一栋,教室 7 间,有科学楼一栋,建筑面积 4427 平方米; 有图书馆一栋,建筑面积 1360 平方米,有学生宿舍 5 栋, 可容纳 1600 名寄宿学生;有学生澡堂 1 栋,开水房 1 间; 有学生食堂 3 个,可容纳 XX 余人就餐;有教工住宅 6 栋, 住套间房 170 户、单间房 30 户;有 8400 米的标准田径 场 1 个。 我校装备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有:单项投资 260 万元 建成的校园局域网 1 个、电子监控室 1 个、多媒体教室 2 个、电教控制室 1 个、计算机室 5 个、语言室 2 个,三机 一幕进教室,闭路电视系统完善,各处室办公室均配有电 脑办公。学校理化生仪器设备、体育器材、卫生设备、音 美设备均按省一类标准配备。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 图书、工具书、参考书等项基本满足师生要求。 学校正在规划筹建办公楼、体艺馆、学生食堂、学生 公寓、教工宿舍、图书馆。 学校 228 名高中在职教职工中,有专任教师 192 人, 其中特级教师 3 人、高级教师 66 人、中级教师 83 人,有 本科学历的 183 人,获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的 17 人,确 认为省、市骨干教师的 20 余人。教师平均年龄 37.4 岁。 学校校长李美和,书记谢五长。李美和系全国优秀教 师、中学物理特级教师、全国 150 名中学骨干校长之一。 四、办学特色 、体育-我校的一枝“出墙红杏” 我校是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省体育传统 项目学校、省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学校。长期以来, 学校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 与提高并举”的方针,一手抓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一手 抓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学校有一名校级领导分管体育, 每年拨出专项体育经费,每年召开一届运动会。学校常年 组建田径代表队,安排四名专职教练实行科学训练,取得 了可喜的成绩。我校曾于 1993 年成功承办了省中学生田径 运动会,并获乙组团体总分第一名。1995 年我校 6 名学生 参加全国中运会,人数占省队 15,获奖牌 7 枚,奖牌占 省队 12,其中吴梅打破全国中运会纪录,国家教委授予 我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优秀学校”称号(当时 全国 50 所,全省仅 2 所) 。1996 年我校周健波出征中日韩 三国田径赛获 1 枚铜牌,1997 年李艳红参加全国中运会获 1 枚金牌,达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XX 年吴宝连参加省九 运会获 1 枚金牌,今年张丽华参加在邵阳举行的省中学生 田径锦标赛打破女子 1500 米的省纪录,获 1 枚金牌,达国 家一级运动员标准。近三年我校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体育 比赛共获金牌 17 枚、银牌 14 枚、铜牌 23 枚。我校 1987、1993、1995、1999、XX 年共五次评为全国体育工作 先进单位,10 多次评为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省教育厅认 定我校为全省体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 2、艺术教育-我校的“后起之秀” 近年来,我校把艺术教育做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 容来抓,要求上好艺术课,带好艺术队。学校投资 10 余万 元于 1997 年组建了娄底市内中小学第一支学生器乐队,先 后调进四名音乐、舞蹈学院毕业的教师和四名美术专业毕 业的教师担任艺术教学,并负责定期对学生声乐、器乐、 舞蹈代表队和光明山书画社的社员进行训练,学校每年举 办一届艺术节。1993、1995、1997、1999、XX 年学校共有 10 个集体节目参加全省重点中学文艺调演或省中小学艺术 节文艺调演获奖,其中 1999 年有声乐、器乐、舞蹈三个节 目一同参演,分别获得省一、二、二等奖,学校两次评为 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去年我校学生刘丽宏获省“湘井王” 杯独唱比赛二等奖,易毅获省“湘井王”杯独唱比赛一等 奖(今年考入星海音乐学院) ,今年有蒋东同学获省音乐学 院萨克斯比赛第二名,学校演出的舞蹈节目绿色呼唤8 月份在省首届中小学文艺展演中获娄底赛区一等奖,录像 带送省参评。 3、教育科研特色 我校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柱,大力开展群众性教育科 研活动,通过健全科研机制、制订奖励措施、指导科研选 题、学习科研方法等途径,促进科研兴校,取得了初步成 就。在省、市教改课题成果评奖中,我校 1992、1995、1998 年共有一项获省二等奖,两项分别获省 三等奖,三项分别获娄底市一、二、三等奖。XX 年语文组 的电教课题获省二等奖,英语组的电教课题获娄底市社科 成果二等奖和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研究 成果省级二等奖,化学组的课题获娄底市优秀奖。学校 1998 年承办了省初中数学优质课竞赛,XX 年承办了省中学 物理改革创新大赛,李向皇、肖立军老师分别获得了数学、 物理优质课省级一等奖。近三年教师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 发表 50 篇,获省、市奖励的教研论文近 200 篇。学校承担 了省电教馆的 cAI 协作开发任务,已有 13 个获省、市奖励。 英语组评为省先进教研组,物理组定为娄底市物理学科基 地,娄底市中学数、理、化三个教育学会的理事长均在我 校,由书记谢五长、校长李美和、教科室副主任刘建成担 任。XX 年教育部确定我校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省 教育厅授予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4、奥赛特色 我校长期重视奥赛培训,实行五定(定时间、定场地、 定学生、定内容、定辅导老师) ,在历年省高中数理化生奥 赛中取得了较好成绩。1995 年我校高中学生梁子长参加全 国中学生物理奥赛获省特等奖、全国三等奖,成为娄底市 高中物理奥赛中至今最高的奖励。1998 年梁志斌获省高中 数学奥赛一等奖。XX 年娄底市学生在省高中奥赛中获等级 奖 7 人,我校占了 5 人(高考均加分) 。XX、XX 年我校获高 中奥赛省一等奖 6 人、省二等奖 33 人、省三等奖 12 人。 1995 年我校化学奥赛省一等奖得主李利平高考以 675 分的 档案名列湖南省理科第一,XX 年我校化学奥赛省一等奖得 主刘旭高考以 719 分的档案分再次名列湖南省理科第一。 今年 9 月从省厅传来喜讯,我校 10 人参加高中化学奥赛全 部获奖,其中梁晓彬获省一等奖。 5、教学常规管理特色 我校的教学常规管理特色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制度 健全,学校在备课、上课、阅卷、辅导、考核等教学环节 上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汇编成书,做到有规可依;二是管 理规范,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如期中、期末考试,学校 统一命题制卷,统一阅卷计分,备课组写出试卷分析。教 师用的教案本、听课记录本、阅卷记录本、班主任手册、 教师工作手册等由学校统一印发、统一检查,其中有些本 子已推介为其他学校的样本。学生的早、晚自习由年级组 统一安排任课老师坐班辅导,教室里鸦雀无声,纪律良好。 三是活动经常,各教研组周周有活动,人人参与;四是反 馈渠道畅通,行政人员轮流值日检查,学期召开学生座谈 会,教研组定期和不定期听课,检查备课阅卷,教务处有 专人登记教师上课,学生以周志的形式反馈;五是实施教 师工作定量、质量与课时津贴等补助挂钩。至今我校已连 续六年由娄底市教育局或涟源市教育局评为教学常规管理 先进单位。 五、办学体会 长期的办学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坚持全面育人 是重点中学培养新时期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灵活的 思想工作是建设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的重要法宝,上级教 育督导评估是促进学校工作健康发展的催化剂,依靠市委、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是学校发展的保证。 1、坚持全面育人是重点中学培养新时期综合素质人才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声誉,在办学方 面为全市普通中学起到了示范作用。实践证明,坚持全面育 人是重点中学培养新时期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2、灵活的思想工作是建设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的重要 法宝。 我市是省级扶贫市,教师福利待遇与中等城市和沿海 地区的教师相比偏低,难免出现教师“孔雀东南飞”的现 象,而办好学校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基于此, 我校想方设法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以感情留人,以事业 留人,以“杠杆”手段留人(晋职、提干、评优、入党时 向优秀教师倾斜) ,经常组织教师开展“铸师魂、练师能” 活动,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稳定了一大批骨干教师, 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刘建成、全国模范教师李友云、 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工作者邵建忠、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吴 勇前、省德育标兵曾余庆、省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工作者石 世乐、省优秀外语教师盛思毛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学 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995 年前,我校多任校长、书记由于种种原因,象走马 灯式的更替频繁,长者不过三年,由此导致师生人心不稳, 学校工作时起时落。1995 年来,李美和校长和两任书记沟 通思想,融洽关系,对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民主决策, 有关教工切身利益的大事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达成共识, 领导班子形成合力,增强凝聚力,从此保证了学校工作的 长期稳定发展。 3、上级教育督导评估是促进学校工作健康发展的催化 剂。 去年 3 月,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发文,决定对省重 点中学进行督导评估检查。对照文件自查,我校感到如何 更新教育理念,规范办学行为,优化育人环境等还有很多 工作要做。学校领导对此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成立 迎检领导小组,部署各项工作。学校组织教师学习督导评 估文件,领会精神,先后组团到宁乡一中、桃源一中、常 德市一中等地参观学习,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学校争取市 委、政府重视,决定筹资 3000 万元,用大手笔扩建校园, 半年内已完成征地 70 亩的工作,并请中南大学专家对校园 重新进行了整体规划,部分建设项目已破土动工。此外, 学校投资 260 万元建好校园局域网、电子监控室,投资 60 万元添置了 100 余台电脑,投资 40 万元将理化生实验室设 备全部更换一新,投资 2 万余元绿化校园。学校加强学生 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整顿教风学风,不断规范办学行为, 全校师生精神风貌为之一新。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省督导 评估的催化作用是分不开的。 4、市委、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是促进学 校发展的保证。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娄底市教育局和涟源市教 育局的领导对我校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今年农历正月 初十,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家将新春第一 个现场办公会议开在我校,会议决定,由市政府出面为一 中征地扩建,并纳入市三个重点工程之一。会后,市委、 市政府的领导多次到我校察看现场,刘志伟书记亲自为学 校联系扶贫低息贷款 900 万元。在征地拆迁扩建审批过程 中,各职能部门按政策减免各类规费达 400 余万元。在涟 源近三年未安排一名大学生就业的情况下,市政府新开口 子,今年允许我校从师大选聘 12 名本科毕业生充实教师队 伍。为了做到重点中学重点办,市财政在极度困难的情况 下,按规定拨付了我校教职工工资。市教育局为解决校舍 拥挤问题,去年把地处我校内的市教研室、市电教站整体 搬迁到市师训中心办公,解决了多年来三个单位共一校园 的老大难问题。在研究高中招生政策上,市教育局整顿秩 序,制订严格的招生纪律,确保优秀生源进一中。为充实 我校图书库藏量,市教育局去年一次拨图书专款 9 万元。 今年评高级职称时,市教育局又一次向我校倾斜 5 个高级 指标,缓解了骨干教师评职称难的矛盾。娄底市委分管教 育的副书记冯长根、市政府副市长童名让、娄底市教育局 局长刘宏业、督导室主任刘作周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