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子兵法》中掌握“安国全军”之道.docx_第1页
从《孙子兵法》中掌握“安国全军”之道.docx_第2页
从《孙子兵法》中掌握“安国全军”之道.docx_第3页
从《孙子兵法》中掌握“安国全军”之道.docx_第4页
从《孙子兵法》中掌握“安国全军”之道.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孙子兵法中掌握“安国全军”之道 孙子是具有大战略眼光的军事家,他是站在“安国全 军”大战略的高度,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综合因 素来认识战争问题的。今人学习研究孙子,也要注意从国 家安全战略,也就是大战略的高度,学习和汲取“安国全 军”的大智慧。笔者认为,学习研究孙子的“安国全军” 之道,应注意把握他的以下思想: 一、“修道保法”“安国全军”的政治战略 孙子从考察战争这个关乎国家存亡的“国之大事”的 角度提出了“修道保法”的政治主张。他认为,善于领导 战争的人,必须“修道而保法”,就是说,必须修明政治, 确保法制,才能掌握战争胜败的主动权,从而达到“安国 全军”的战略目标。孙子认为,在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基 本要素“道”、“天”、“地”、“将”、“法”中, “道”是首要的决定性因素。他精辟地指出:“上下同欲 者胜。”“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 生,而不畏危也。”从而揭示了一个带根本性的规律,即 只有国家有“道”,政治开明,使民心归附,民众与国君 能够统一意志、生死与共,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孙子还 从比较敌我双方七个方面情况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战争的 胜负问题:“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 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 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这里,他并没有就军事论军 事,而是以大战略的视野,把敌我双方君主是否“有道”, 作为首先考量的制胜因素。 孙子首先从政治的高度考量战争问题,主张通过开明 政治来统一和凝聚民众意志以达到战争胜利目的的思想, 对中国传统战略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富有借鉴 意义。当今的世界还很不安宁,人类仍面临着霸权主义、 恐怖主义等许多严峻挑战,战争问题仍然是挥之不去的梦 魇。台海局势因分裂势力的坐大而严峻多舛,中华民族和 平统一的道路阻碍重重,我们不能不做在迫不得已的情况 下通过战争手段来解决问题的准备。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 要确保国家的安全和打赢他人可能强加给我们的战争,必 须实行正确的政治战略。“战法必本于政胜。”只要我们 按照科学发展观,通过稳步的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文 明建设,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而将 13 亿人民的意志更 好地统一和凝聚起来,真正做到“令民与上同意”,就能 够应对任何复杂和困难的局面,实现我们的战略目的。 二、“富民”“固国”“安国全军”的经济战略 孙子十分重视经济因素对于战争胜负和国家安全的深 刻影响。他在论述军事实力的“形”时,提出了 “一曰度, 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 生数,数生称,称生胜”的著名论断,从而揭示了国土面 积的“度”、物质资源多少的“量”、兵员多寡的“数”、 军事实力强弱的“称”和战争胜负的“胜”之间的因果关 系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他还在作战篇中论述了战 争“日费千金”的巨大物质消耗,以及持久的征战必然造 成“国用不足”和“百姓贫”的道理。更为可贵的是,孙 子从经济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理念出发,进而提出了“富 民”“固国”的思想。这个重要思想见之于 1972 年发现的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佚文吴问篇。该篇 是孙子回答吴王阖闾关于相互征战的晋国六卿“孰先亡? 孰固成?”这一问题的记录。孙子对这个问题所作的战略 分析是从经济问题入手的。他通过田亩制度和税收制度这 两大经济因素的分析,预见了晋六卿的势力变化以及晋国 权利的最终归属。他认为,在六卿中,最先亡的将是范氏、 中行氏,这是因为他们所实行的田亩制度是 80 平方步为一 畹,160 平方步为一亩,并实行“伍税”制。亩制小导致按 照田亩数量征调军队的数量多,“伍税”制造成诸侯王室 的财富剧增。而“置士多”、“公家富”,又导致“主乔 臣奢”和“冀功数战”,结果导致速亡。智氏和韩、魏二 氏虽然田亩制略大一些,但改革很不彻底,而且仍实行 “伍税”制,因此他们也将蹈范氏、中行氏的覆辙,相继 灭亡。孙子的最终结论是:晋国最终归赵氏所有。其依据 是,赵氏田亩制改革最为彻底,120 平方步为一畹,240 平 方步为一亩,而且实行了免税政策。赵氏田亩和税制改革 的结果是减少了诸侯王室的财富,其征调的军队数量也不 多,并且国君清廉、官吏谨慎,息兵以富民,这就使国家 的根基得到巩固,并最终使晋国归于赵氏。孙子在这里实 际上揭示了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以实现“富民”“固国” 的重要性。 孙子“富民”“固国”思想在其“安国全军”大战略 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建立在朴素唯物主义基础之上,注 重从经济角度思考国家安全和战争制胜问题的战略思维, 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一个国家的经济力量是进行战 争的物质基础,它决定着军队的规模与质量,决定着战争 的进程和结局,也决定着国家的总体安全。只有实行正确 的经济政策使广大人民富裕和国家强盛起来,才能实现 “安国全军”的战略目标。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我国所 实行的通过改革开放“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 起来” 的政策,既是国家建设发展实践的必然产物,也是 “富民”“固国”这种战略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正是 由于 20 多年来实行了这一政策,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 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才使我国在综合国 力增强的基础上,提高了国际地位,促进了国防和军队建 设的发展,并使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新的进展。继续坚定 不移地实行这个政策,我们才能最终实现现代化建设、完 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 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 们,党的“富民”政策是“安国全军”的根本之道,动摇 不得。 三、“伐交”“合交”“安国全军”的联盟战略 孙子在谋攻篇中讲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虽然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对孙子所 讲的“伐交”的本义提出了不同以往的新见解,但是综合 孙子兵法中几处所讲的“交”的含意,这里讲的“伐 交”之“交”,仍是大战略层面的概念,所指就是今人所 讲的“外交”。“伐交者,绝敌之援,使不能合也。”就 是说要在外交斗争上战胜敌人,以积极的外交活动,争取 与国,分化瓦解敌人的联盟,从而在外交上使敌人陷入孤 立无援的困境。孙子兵法的历代注家也基本上是从外 交胜敌的角度来解释“伐交”的本义的。孙子不仅注重通 过“伐交”分化瓦解敌人的联盟,而且还提出要通过“合 交”来争取更多的同盟国,这鲜明地体现在他所提出的 “衢地则交合”和“衢地,吾将固其结”的战略思想中。 他还提出“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趋诸侯者以 利”的思想,主张将“伐谋”和“伐交”这两种战略手段 结合起来,通过运筹帷幄,外交角逐,多种力量并用,使 敌方陷入无以致战的境地,以制止战争的发生,从而取得 “兵不顿而利可全”的最佳结果。 孙子提出的通过“伐交”“合交”谋取战略优势的思 想,无疑是当时的时代产物。在 21 世纪的今天,人们之所 以仍然热衷于研究这一思想,以求从中获取战略智慧,一 个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当今国际关系的现实与孙子所处的 那段历史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从当今时代国家间进行战争 必须依靠外交斡旋,建立广泛的国际联盟,才能达到战略 目的的普遍现象中,我们似乎感受到春秋时期“必联与国 而后战”的历史映像;从当今时代呈现的一超多强、多极 发展的世界格局中,我们似乎又看到了战国时期列国并存、 诸强争胜的影子。正是由于历史与现实有着惊人的相 似之处,促使人们走向历史深处去求教孙子,试图从历史 这面镜子中更加清醒地看清当今世界复杂的国际关系,更 好地运用外交谋略指导今天的斗争。当今时代的中国,为 了实现国家的发展战略,必须创造相对和平有利的周边安 全环境和世界缓和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顺应经济全球 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历史趋势,同时注意借鉴历史的经验和 教训,实行正确的外交战略。这种外交战略,既要注重 “合交”,通过多边外交活动和多边合作,积极发展同发 达国家、周边国家、第三世界国家以及其他国际和地区组 织的关系,积极营造和不断改善我国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 又要针对霸权国家及其盟国联手对我进行遏制和阻挠我实 现国家统一的图谋,以积极灵活的“伐交”之策来应对各 种复杂局面,以免陷于孤立和战略被动的境地。 四、“先胜”“全胜”“安国全军”的军事战略 孙子处在春秋末期那样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在思考 “安国全军”的总体方略时,虽然如上所述,他以大战略 的广阔视野,充分考虑到政治、经济、外交等多种因素, 但是,他的战略思维的核心问题,仍然是被他视为关系国 家存亡的战争问题、军事战略问题。而孙子无比丰富的军 事战略思想的真谛是“先胜”和“全胜”。 孙子认为,“胜可知,而不可为”,虽然战争的胜利 可以预见,但是不可强求。因此,他主张在战略上应“先 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即在战争到来之前,通过积 极的战争准备,积蓄实力,创造己方不可被战胜的条件和 态势,以求“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必须注意把握和抓 住敌方可能被战胜的机会或条件。孙子注重“先胜”,主 张“先胜而后求战”,其战略着眼点是 “自保而全胜” 。所谓“全胜”,“以全争于天下”,也就是以“全胜” 的战略争胜于天下。他认为“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 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 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善用兵者, 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 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 之善者也。” 对孙子提出的这种用非战、非攻形式迫使敌 方屈从我方意志,全国、全军、全旅、全卒、全伍地降伏 敌人的“全胜”思想,曹操作了精辟的诠释:“不与敌战, 而必完全得之,立胜于天下,不顿兵血刃也。” 孙子不但 把“全胜”作为最高的战略追求,而且还提出了实现这种 战略追求的各种途径,如通过“伐谋”,瓦解敌方的政治 基础和战略图谋;通过“伐交”,使敌方“交不得合”, 陷敌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通过军事手段,形成“威加于敌” 的战略态势等等。孙子的“全胜”与“先胜”是密不可分 的,只有确立“全胜”的战略目标,才能以更积极更充分 的军事斗争准备去创造“先胜”的战略优势;同时,也只 有“先为不可胜”,使己方“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 “全胜”的理想战略追求成为现实。当然,孙子作为唯物 主义的军事家,他所提出的未战“先胜”和不战“全胜”, 并不是海市蜃楼式的幻想,而是以武力为后盾和“战胜” 为解决问题的最后手段的战略考量。他所谓的“其次伐兵, 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已经明确无误地指 出了当不战“全胜”无法实现时,只能采取“伐兵”、 “攻城”、“破国”、“破军”的以“破”求胜的办法。 孙子“先胜”“全胜”军事战略思想并未因岁月的流 逝而失去意义,至今仍为中外的政治家、军事家所推崇和 重视。“先为不可胜”,不但仍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一条 重要的战略指导原则,而且在战争能量释放强度极大增强 和战争时间进程大大缩短,往往首战即决定战争胜负,战 争双方都输不起的情况下,“先胜”具有了更为突出的意 义。人们比过去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视“先胜而后求战”, 以图避免在不具备“先胜”条件和未出现“敌之可胜”时 机时贸然求战而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不战 而屈人之兵”的“全胜”“至善”战略,仍然是人类最高 的战略追求,人们甚至把这种最高追求的实现寄望于正在 走来的信息化战争,希望这种新形态的战争能将战争的暴 烈程度和破坏力减少到最低限度,使人类梦寐以求的愿望 变为现实。无论这种愿望能否实现,孙子“不战”“全胜” 思想对当今时代的积极意义却是不言而喻的。“全胜”战 略目标的实现是以具有“战胜”的能力为前提的,因此, 确立“全胜”的目标,就意味着军事斗争准备定位的提升, 其实践效果是促进军事斗争准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