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金矿实地勘察测量工程设计书 第一章 前 言 第一节 项目概况 一、目的任务 受 委托, 物探相关 技术人员 对 湖北省郧县大龙山 金矿进行 实地踏勘 及取样工作,并收集了有关地质资料。经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矿 床 为含金石英脉 型 ,具备一定的成矿地质条件, 找矿潜力较大, 应进一步对该区进行 普 查工作。为此编写了湖北省郧县大龙山金矿 地质 普查设计 书 。 由于前期( 2007 2009 年)由 因矿权转让,我队经多方面收集,未能见到前期 资料。经野外踏勘也未见有槽探工程、采样位置及其它探矿工程,故本次重新设计安排探矿工作。 本次普查 主要 目的 是 , 通过 地质填图 、物探、槽探及钻探 的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地质工作。 通过系统的水、工、环地质工作及 概略 性研究,评价其潜在工业价值,为进一步勘探 和 矿山建设设计提供金矿资源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 主要任务是 对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物探异常区,采用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探工作,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质、构造概况;大致掌握矿体(层)的形态、产状、质量 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进行金矿加工选(冶)性能类比研究,提交普查地质报告,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定出详查区范围。 工作周期:自 2010年 1 月至 2010 年 12 月。 二、探矿权情况 大龙山金矿普查为十堰中地矿业有限公司于 2007 年获得探矿权,至2009 年由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 承担探矿任务,证号 2010 年 十堰广地红基矿业工贸有限公司 于 通过转让方式获得合法探矿权 ,并办理 了探矿权 延续 ,有效期 2010 年 3 月 23 日 2011 年 3月 22 日 ,证号为 勘查矿种为金矿 (见附件)。区内无其它矿权登记。 普查区范围地理坐标: 东 经 北 纬 1、 111 05 19 32 54 55 2、 111 06 06 32 55 42 3、 111 08 26 32 53 52 4、 111 08 28 32 53 15 5、 111 08 00 32 54 55 6、 111 08 00 32 54 55 普查面积: 三、交通 位置及自然地理 3 普查区位于湖北省郧县境内,丹江水库以北,郧县高庙乡东南部,行政区划属郧县 桑关镇 管辖。 普查区南西距湖北省郧县县城约 28距), 距 西侧 209 距郧西 丹江口市省道约 9乡级公路通往普查区, 交通较为便利( 见交通位置图 ) 。 交通位置图 普查区为中低山地貌,地势总体上东南部高,西北部低,海拔高度 340 1083m,最高峰为普查区东南部大龙山,海拔 1083m,相对高差多在400m 左右,属级地形。水系较发育,属汉江二级支流,主要有细峪河、 4 桃沟河、大沟河等,均自 北而南流入巨家河水库,最后汇入汉江,可供当地居民作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区内灌木、乔木较发育,受季风环流影响,气候交替明显,四季分明,属亚热带湿润气候。 普查区内劳动力较富裕,物 资 、电力供应充足。农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豆类、薯类为辅。经济农作物为油菜、芝麻、花生等。这些都为今后的矿山建设和开发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 二 节 设计编写执行的规范和法规依据 一、相关规程规范及政策法规 1、湖北省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设计编写要求 2007 年试行 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13908、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2006 年试行 4、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17766、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0205、岩心钻探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1982 7、 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 0032、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00330、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 2001 年)全球定位系统( 测量规范 18314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 2001 年)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183415 12、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 0070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1996 年 8 月 29 日国家主席第七十四号令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 1994 年 3 月 26 日国务院第 152号令 二、地质矿产依据 1、 1/5 万袁山幅 地质图及地质 图 说明书。 第三节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一、以往区域工作情况 大龙山普查区块及周围地区地质矿产工作主 要是在上世纪 50年代以后开展的 。 1960年湖北省区测队(湖北省区调所)完成了 1:20万郧县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 ; 1970 1978 年湖北第十三地质队、湖北第五地质队在该区进行了矿产普查和找矿工作 ; 1985 1990 年,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鄂西北地调所和湖北省区调所进行了区域地质、构造及成矿规律科研工作 ; 1993 1997年湖北 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 进行了 1: 5 万袁山幅 地质调查工作, 提交了 1 比 5 万袁山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 , 通过室内系统地资料整理与研究,对测区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取得了新的认识,在地层 、岩石、构造方面为南秦岭造山带武当山地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6 2007 2009 年由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 承担该区普查工作,我们通过多方面了解收集,除见有 1:1 万地质草图外,其它成果均未收集到。通过野外踏勘也未见有槽探工程、其它探矿工程及采样位置,为此本队只能重新编写本普查设计。 第 二 章 地质 特征 第一节 区域地质背景 区域地层属秦岭地层区南秦岭 淮阳分区两郧小区,出露中 晚元古代 早古生代以及中新生代不同时代地层。 区域 内 中 元古界武当山岩群 与震旦系 下统 耀岭河组是一套经受了中高压区域变质作 用 重塑和多期变形作用强烈改造的变质岩系;震旦系上统及以上地层,一般未经受强烈区域变质作用改造。 现将地层 由下至上 分述如下: 一、地层 1、 中 元 古 界 武当山岩群 ( 分布于高庙一带,由一套 中深 变质岩石组成 , 出露面积 岩石类型有含岩屑晶屑钠长浅粒岩、绿帘钠长浅粒岩、二云钠长变粒岩,夹薄层含黑硬绿泥石长英质片岩、绢(白)云石英片岩、绿帘绿泥钠长片岩透镜体、白云石英片岩、含砾绢云钠长石英片岩夹白云岩 。 2、 晚元古界 震旦 系 下统 耀岭河岩组( 耀岭河岩组是一套区域变质作用的变质基性火山岩系,呈环 带状分布 7 于高庙倒转背斜的周围 ,出露面积 厚 度 岩石类型主要有含砾绢(白)云钠长石英片岩、含砾、晶屑钠长石绿帘绿泥片岩、绢云绿泥片岩、 方解石绿泥片岩、含砾钠长绿帘绢云千枚岩、含磁铁石英绿泥片岩、含磁铁绿帘石英千枚岩、含晶(岩)屑钠长绿泥(阳起)片岩。 3、 晚元古界 震旦 系 上统 陡山组( 、灯影组( 陡山组因受耀岭河岩组顶部分划性顺层韧性剪切带影响,出露厚度不等,一般呈狭长带状断续展布于耀岭河岩组之上,出露面积 厚 岩石类型主要有泥砂质、白云质 粉砂岩、砂岩夹泥质千枚岩、 泥质砂屑白云岩夹钙质千枚岩。 灯影组出露面积 致以泉沟一带为界。 岩石类型主要有碎裂粉晶白云岩、暗灰色灰岩、浅红色(乳白色)大理岩、纹层砂屑白云岩。 4、 古生 界 寒武 系 ( ) 分布于东南角,出露面积 岩性组合与生物化石组合 自下而上 划分为四个组:杨家堡组( y)、庄子沟组( z)、冯家凹组( f)、习家店组( x) ,均为整合接触关系。 岩石类型主要有薄 质、碳质、硅质页岩, 薄层含矾泥质板岩夹厚薄不均石煤层及磷结核、泥质页岩夹灰岩透镜体 ,薄层含碳、含泥质条带微晶灰岩夹浊积岩,灰色薄层微晶类岩夹碳质、钙质千枚岩。 5、中生 界 白垩 系 ( K) 白垩纪出露地层仅出露寺沟组( 分布于区域东北部和西南部,岩相总体呈东西向展布,出露面积 下伏古生代、前古生代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岩石类型主要有红色中厚层含砾砂岩、细砂岩夹中薄层钙 8 质、泥质粉(细)砂岩。 6、 新生 界 第三 系 ( N) 第三纪仅出露沙坪组,分布于盆地边缘大山坪 塘沟一线附近,北部与前古生代地层呈断裂接触,南与寺沟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总体呈北西向展布,出露面积 度 岩石类型主要为灰 砾岩,偶夹粉砂岩。 7、新生 界 第四 系 ( Q) 第四纪沉积物主要分布于西南部龙门川、细峪河两侧,面积约 主要为含砂质粘土、含粘土质粉 石石英中 部夹砾石。 二、构造 大龙山普查区 所处的 大地构 单元,在秦岭褶皱系南秦岭冒地槽褶皱带金鸡岭复向斜庙川折束内。其南部的武当山复背斜和金鸡岭复向斜同属秦岭褶皱系的级构造单元 。 三、岩浆岩 区域岩浆岩较为发育,以中晚元古 代 岩浆 岩为主,晚 元 古代变质侵入岩与中生 代 侵入岩次之。另有脉岩零星分布。 1、 侵入岩 ( 1)晚 元 古 代 变质基性侵入岩 区域出露的以晚元古代基性侵入岩为主,侵入于耀岭河组地层中,岩体长轴呈北西向 东西向 ,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受后期构造变形影响,岩体与围岩接触关系多表现为片理平行接触,局部可见侵入接触关系。岩 9 石类型为(变)辉绿岩、(变)辉长辉绿岩,主要矿物成分为钠长石、透闪石 阳起石、绿泥石、绿帘石,副矿物有榍石、磁铁矿、白云母等。 ( 2)中生 代 侵入岩 区内共有二个岩体,分布于测区西侧,分别侵入于耀岭河岩组二段和三段,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关系,局部可见侵入体中石英脉穿入围岩。岩石类型为石英碱 长正长岩,主要矿物为钾长石、石英。 2、脉岩 区内脉岩不发育 ,仅有石英岩脉出露。一般呈 展布,延伸长度小于 100m,宽 要侵 入 于武当山 岩 群、耀岭河岩 组地层中,伴有不同程度的金矿化。 四、区域矿产 (一)金属矿产 区域目前已知的金属矿产规模较小,除磁铁矿形成工业矿 床 以外,其余均为矿点或矿化点。主要矿 种 有 1、磁铁矿 已知矿床 一处,位于吴家梁一带,矿床基本特征是:( 1)矿床成因类型属于火山喷发沉积型磁铁矿。( 2)含矿母岩层为耀岭河岩组上岩段。 ( 3)主要矿石矿物为磁铁矿、赤铁矿、磁赤铁矿,次要矿物为榍石 铁矿、黄铜矿。( 4)矿石具浸染状、条带状、块状构造,平均品位 20%,可采厚度 2 2、金、银 按其成因可划分为热液型金矿化与砂金两种矿化类型,原生金矿化伴 10 随程度不同的银矿化。 热液型金矿化:已知的大沟乡马坡、苏家院金矿点均属热液型金矿化类型。矿化具如下规律:金矿化赋存层位主要位于武当山岩群与耀岭河岩组界面附近,或耀岭河岩组与陡山沱组界面附近,矿化体主要为叠加于上述两个界面附近的北东 10 30方向的石英脉,脉体较细小,常成组出 现,脉体两侧约 40围内围岩也有不同程度金矿化。金矿点均为地方企业小型开采,曾采到过 量 150 g/g 的石英脉。上述 金矿化伴随 铁矿化。 砂金矿:已知柿子坪矿化点,沿汉江三级支流的河床分布。上覆沉积物 40 200金砂砾石层厚 100 200厚达 300金含量偏低,每立方米砂石中含砂金约数十粒,金一般为不规则粒状,少数为长条柱状、斧状等。 3、钒 已知杨家堡一处,储矿层位为寒武系庄子沟组,含钒岩系具上、下两段结构,上段以含碳沉积为特征,下段以黑色页岩及含磷结构、石煤层为代表 。矿石自然类型为含钒碳质页岩型,矿石品位 1%,局部 1%,并伴生有铀矿化等。 (二)非金属矿产 区域内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石煤、蓝石棉、水泥原料及建筑石材等资源。 1、 石煤 石煤矿点分布于杨家堡附近,石煤赋存地层为寒武系庄子沟组。矿体延伸方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延伸一致,呈北西西向,杨家堡石煤矿点含石 11 煤层延伸长度 200m,厚度 10m,石煤层受后期构造影响形成明显的同斜褶皱,造成地表出露多层石煤假象。 2、蓝石棉 已知大型蓝石棉矿床一处,位于元山一带,含棉层位震旦系陡山沱组上部地层。 棉脉有单脉、复 脉、网脉三种形态。棉性以纵纤维为主,韧性较好,但弹性与劈分性较差。 3、水泥原料 主要 为 寒武系冯家凹组与习家店组微晶灰岩。灰岩岩走向稳定,可采厚度 40m,易于开采。 4、石材 区内广泛分布的辉绿岩、大理岩、白云岩为潜在的建筑石材资源。 第二节 矿区地质 一、地层 普查区出露地层较简单, 由一套 中高压区域变质 岩 系 组成。 由老至新为 中 元古界武当群、中元古界震旦系耀岭河组。分述如下: (一) 中 元古界武当山 岩 群( 1、武当山 岩 群 第二岩组上岩段 ( 该组为武 当山岩群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层,也是组成高庙倒转背斜的核部主要地层,整体北西向展布。 主要岩石类型有含岩屑 晶屑钠长浅粒岩、绿帘钠长浅粒岩、二云钠长变粒岩,夹薄层含黑硬绿泥石长英质片岩、 绢(白) 云石英片岩 以及绿帘绿泥钠长片岩透镜体 。 常见变余火山碎屑结构, 12 变余流纹构造、变余气孔杏仁构造等。原岩主要为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夹流纹岩、基性火山碎屑岩。 厚度不详。 2、武当 山 岩 群 第三岩组 ( 该组受耀岭河岩组底剪切带影响,地层沿走向常发生减薄甚至缺失,总体呈北西向展布,与下伏 第二岩组上岩段 以片理平行接触。 主要岩石组合为白云 石英片岩、含砾绢云钠长石英片岩夹白云岩,顶部发育糜棱岩化绢白云钠长石英片岩。 厚度 (二) 晚 元古界 1、震旦系下统耀岭河 岩 组( 耀岭河 岩 组分三 个岩 段,自下而上分述如下: ( 1)耀岭河 岩 组 下岩段 ( 岩性为含砾 绢 (白)云钠长石英片岩,含砾、晶屑钠长绿帘 绿泥 片岩。原岩以变基性火山碎屑岩为主,顶部夹泥砂质岩石, 底部夹含黑硬绿泥石钠长绿泥阳起片岩与含基性角砾绿帘绿泥阳起片岩。其中黑硬绿泥石强烈定向排列( 200 23),其产出与 下伏武当山岩群为韧性剪切带接触关系。厚度 ( 2)耀岭河 岩 组 中岩段 ( 上部为绢云绿泥片岩,方解石绿泥片岩; 中 下部 为含晶屑岩 屑钠长绿帘绿泥片岩夹变基性熔岩。厚度 ( 3)耀岭河 岩 组 上岩段 ( 含砾钠长绿帘绢云千枚岩,含磁铁石英绿泥片岩,含磁铁绿帘石英千枚岩,含晶屑(岩 屑 ) 钠长绿泥(阳起)片岩。厚度 13 二、构造 区内构造线总体以北东向 为主,地层倾角 30 50。构造主要有断裂、 褶皱、 片理和劈理 、剪切带等。 1、断裂 区域断裂 查区 内西北 位置,延伸 体走向,倾向 330,倾角 60。断裂破碎带宽 20内以发育碎裂岩为特征,断裂两侧拖褶皱、伴生小断层发育,造成两侧地层发生明显位移 。 2、褶皱 主要为高庙倒转背斜构造,轴向 呈弧形。其核部地层为武当山岩群第二岩组上岩 段,两翼地层为耀岭河 岩 组。两翼产状分别为 190 230 40 70, 190 240 40 50,枢纽产状120 20,两翼次级褶皱发育。 3、片理和劈理 区内片理和劈理较发育,倾向 角 10 48。 4、耀岭河岩组底部顺层韧性剪切带 发育于耀岭河岩组与武当山岩群界 面之间,其特征为: ( 1)物质组成 该剪切带由宽 10性动力变质岩石组成。岩石类型有糜棱岩化浅粒岩、长英质(初)糜棱岩、变晶糜棱岩、基性糜棱岩及构造片岩,具糜棱岩结构、条带状构造,期间夹持的弱应变块体为顺层剪切变形过程中卷入的耀岭河岩组绿帘绿泥钠长片岩,武当山岩群的钠长变粒岩等。强变形岩石与弱应变块体在空间上构成网结状展布特点。动力变质岩主要矿物成 14 份为钠长石、石英、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等。 ( 2)变形组构及运动学标志 该剪切面理受到后期构造叠加,其产状变化较大。带内发育“”型碎斑系,同构造期分异石 英脉在递进剪切过程中形成的不对称褶皱,剪切型香肠以及 构等韧性变形组构,剪切面理常见砾石及岩屑组成的拉伸线理等,其产状为 238 20或 206 20。具剪切指向意义的变形组构指示具 N 该剪切带常造成武当山岩群第三 岩组 普遍减薄和缺失,其变形组构及运动学特征表明其耀岭河岩组顶部剪切带为同一变形事件的产物。 ( 3)变形物理环境 剪切带内主要变质矿物组合为: p+ Q+,属低绿片岩相矿物组合,其变形物理条件大致与耀岭河岩组顶剪切带变质矿物组合大致一致, 是地壳中深构造层次顺层剪切作用结果。 三 、围岩蚀变 区内地层受构造影响,围岩蚀变发育,其规模和程度取决于构造规模,性质及岩石的破碎程度。蚀变作用主要有:黄铁矿化、铁锰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等。黄铁矿化、铁锰矿化、硅化与金矿化成正相关关系, 往往受节理、裂隙或破碎带所控制 。 1黄铁矿化:主要表现为黄铁矿多呈半自形 自形晶立方体产出,经地表氧化后呈褐铁矿。稀散零星分布,少量以集合体形式产出,粒径一般为 3别可达 5 2硅化:矿区普遍存在,呈细脉状或密集的硅质条带沿岩石裂隙充填 15 并交代岩石,脉宽一 般 2 3 铁锰矿化:多呈蜂窝状及薄膜状分布在石英脉边部。金多赋存在蜂窝状铁锰矿化中,其次赋存石英脉中。 第三节 矿体地质特征 大龙山金矿普查重点工作区安排在普查区内西北部, 本次 经实地踏勘 ,从前人采留 的 遗迹 观察 和 采样分析结果 , 共 圈定出 3 个矿 (化) 体群即: 29 条 金 矿 (化) 脉; 其中 要分布在重点工作区的西北部; 括要分布在重点工作区的中部 ; 括 要分布在重点工作区的东部 ; 这些矿 (化)脉 有共同的特征,现通述如下: 一 、矿(化)脉 特征通述 1、矿(化)脉 赋存于 武当山岩群第二岩组上岩段的地层中 ,与石英脉关系密切。 2、 石英脉与矿化关系极为密切,金矿化 多产于脉体与围岩的接触部位。 3、 石英脉呈脉状和透镜状两种,其中以脉状为主 ,脉宽一般 长一般 30 118m。 4、 金 矿 ( 化) 体走向 产状变化复杂,倾向 一, 但倾角 多在 70 80 之间,少数近 90 ,矿脉宽 ,金石英脉的分布数量以呈群出现 ,呈带分布。 16 二 、主要矿 (化) 体 群 特征 主要矿 (化) 体特征见 表 2 矿 (化) 体 特 征 表 表 2区 矿体群编号 矿(化) 脉编号 矿(化)脉规模 矿体形态 备注 长度( m) 厚度( m) 产状 大 龙 山 金 矿 重 点 工 作 区 0 45 76 脉状 0 46 72 脉状 3 47 75 脉状 2 48 74 脉状 10 0 17 73 脉状 0 43 71 透镜状 0 43 70 脉状 10 0 42 72 脉状 7 45 74 脉状 7 94 78 脉状 0 33 85 脉状 8 26 77 脉状 00 93 72 脉状 4 20 70 脉状 10 0 19 71 透镜状 2 20 75 脉状 18 17 74 脉状 10 1 32 75 脉状 0 18 74 脉状 10 7 83 76 脉状 4 82 74 脉状 8 86 78 脉状 0 25 83 脉状 2 03 78 透镜状 10 00 32 81 脉状 00 44 77 脉状 00 34 78 脉状 17 0 8 80 脉状 3 43 87 脉状 二、 矿 石 特征 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少量黄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绿帘石等。矿石品位较低,但相对较均匀。金品位一般为 1010 石英脉呈 黄褐色 、乳白色,他形晶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 要由石英组成,呈 它 形晶粒状,粒径约 1 3量 95%;绿泥石呈鳞片状,含量 1 2%;金属矿物有黄铁矿呈他形 半自形晶粒状,含量 1 2%,多褐铁矿化,粒径 见黄铜矿化。 矿 (化) 体 围岩 蚀变强烈,以黄铁矿化、铁锰矿化、硅化、绢云母化为主,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次之。 三、矿石的 选冶情况及经济技术评价 根据收集同类矿床资料表明, 本矿区的 矿石 在国内 工业利用经验成熟 ,属易选 矿石, 开发经济效果较好,技术可行。此外,矿山 的开发还可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解决部分就业 问题、 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 和文化素质等,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四节 开采技术条件 一、水文地质特征 通过同类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类比,该 矿区 侵蚀基准面以上 以风化 裂隙水为主 ,该含水层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 地形有利自然排水, 水文地质 18 条件简单。 二、工程地质及地质环境特征 矿(化)体及围岩坚硬稳固 ,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 三、 环境地质 区域地块稳定 ,地貌地质条件不易引发地质灾害 ,也无其它不良环境地质现象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为简单型。 影响矿区将来开采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是 尾矿和废石堆放场的稳定性, 因此应 根据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因素,分 析形成山洪泥石流的可能性以及复垦还田的情况。 综上所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为简单型,开采技术条件较好。 第三章 工作部署与勘查工作布置 第一节 工作部署 一、部署原则 本次工作总体布置原则是:在综合分析和研究以往资料的基础上,力求各项地质工作的部署做到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稀到密的原则进行,以地质填图为依据,物探工作成果为导向,运用槽探工程手段进行浅部揭露,钻探进行深部工程控制。最终达到大致查明勘查区内矿体数量、规模、形态、产状、矿石结构、构造、自然类型及资源量 等目的 。 19 二、 工作部署方案 首先在本区进行 1:10000地质草测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与 1:10000地质草测同时进行) ,圈定成矿有利靶区 ,再 进行1:2000 大比例尺 地形 地质测量工作,圈定矿化富集地段,进行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工作,然后对异常值较高地段进行地表槽探揭露控制。依据分析结果,对矿化富集地段进行深部钻探验证工作。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及综合研究贯穿于地质勘查工作始终,做到边工作、边整理及综合研究、边指导施工;做到野外与室内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不断的提取新信息,提高勘查成果和找矿 效率。 野外工作结束后,对所获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进行全面的室内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最终编写湖北省郧县大龙山金矿 地质 普查报告。 第二节 勘探类型、工作手段和方法的确定 一、勘查类型 与勘探间距的确定 依据该矿体特征:矿体规模小,形态复杂,厚度不稳定,构造、脉岩影响大,主要由分布不均匀的脉状体、小脉状体产出,为此确定该矿区为第勘查类型,控制的工程间距为 40 40m。 二、工作手段的确定 本次普查工作手段包括:地质测量、物探、槽探、钻探。 首先在本区进行 1:10000地质草测,圈定成矿有利靶区, 然后再 进行1:2000 大比例尺地质测量工作,圈定矿化富集地段,进行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工作,然后对异常值较高地段进行地表槽探揭露控制 ,大致控制主要 20 矿体特征 。依据分析结果,对矿化富集地段进行深部钻探验证工作 ,大致查明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质量,并进行相应的综合评价 。 三、研究程度的确定 根据设计的目的任务要求, 通过 1:10000、 1:2000 地质填图 、槽探地表控制及钻探深部控制, 对矿产勘查的综合研究,大致查明工作区内含金石英脉数量的分布范围、形态、规模、产状,赋存层位、空间展布、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 通过 槽探刻槽、岩心劈样的 基本 分析 结果, 确定含金石英脉品位变化、伴生有益有害组分、及矿石结构、构造、矿石自然类型;通过概略评价 ,判定矿床是否转入详查和确定未来的投资机会。 第三节 勘查工作布置 一、地质 调查 本次地质 调查 工作主要包括 地质 测量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 (一)地质 测量 地质 测量 主要为: 1:1000 地质剖面测量、 1:10000 地质草测和 1:2000地质测量。 1、 1:1000 地质 剖面测量 在 1:10000 地质测量之前,实测 1:1000 地质剖面图,选择露头好、地层出露齐全地段,采用测绳量距,罗盘测方位、 量坡度角,手持 剖面端点、分层点、采集标本点坐标。做到详细观察、详细记录,做到填图人员统一认识,确定填图单位。 21 本次设计 地质剖面长度 2、 1:10000地质草测 地质填图方法,以穿越法为主,辅以追索法 , 地质界线点距 100 200m,每平方千米地质点数不少于 20个, 大致 查明地层层序及含金石英脉、 构造为主要对象,对于主要对象的追索和观察以解决含金地质体为前提。 地质填图面积为 3、 1:2000 地质测量 1:2000 地质填图采用本次实测 1:2000地形图为底图 , 目的是全面 、详细研究矿区地层、岩石结构、构造特征, 大致 查明矿体分布及范围, 大致了解矿体与围岩关系及围岩蚀变,为探矿工程布置提供依据。 填图方法以追索法为主,以基本岩性为填图单位,对于大于 2m 的地质体进行定点,在图上标示出来,对于小于 2m 的矿化体或脉体在图上夸大标示。 地质界线点距 20 50m, 每平方千米地质点数不少于 160 个, 地质观察点均须采用全仪器法测定准确位置 。 地质填图面积为 (二) 水文地质调查 本次普查区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参照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行。对普 查阶段 所有施工钻孔均 进行简易水文观测。 主要目的大致查明矿区含水层、隔水层、构造破碎带、风化带、岩溶等的水文地质特征、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大致查明矿区内地表水体分布及其与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的水力联系,大致评价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22 (三) 工程地质调查 根据矿体(层)围岩类型及矿石特征,划分矿区工程地质岩组,测定主要岩石、矿石的力学性质,研究其稳定性能;初步查明矿区内断层主要岩石、节理、裂隙、岩溶、风化带、软弱夹层的分布,评价其对矿体及其顶底板岩层稳固性质的影响;对露天采场边坡的稳定性提出评价意见。 (四) 环境地质调 查 目的初步查明岩石、矿石和地下水(含热水)中对人体有害的元素、放射性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成分、含量等情况; 通过搜集地质、泥石流、滑坡、岩溶等自然地质灾害的有关资料,分析其对矿山生产的影响;预测矿山开采对本区环境、生态可能产生的影响。大致确定矿床环境地质类型。 二、勘查工作布置 本次 槽探 在地质填图及以往工程揭露的基础上,按 40m 的间距进行系统槽探控制,并按照 1:100比例尺绘制探槽素描图 (一壁一底 )。 钻探则在槽探取得成果及物探成果分析的基础上, 选择矿体规模大、矿化好的地段进行钻探深部 验证 。 三、物探工作布置 本次物探工作 安排在郧县大龙山金矿普查的重点工作区内, 采用 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 比例尺 1 5000, 依据该区矿体特征布设 测网网度 4010m,测区长约 积 中梯工作的基础上 ,布置二条激电测深剖面,点距 20m,每条剖面长 300m,总长 600m, 32个坐标点。 主要为了大致查明金矿的异常范围及分布情况,为布置钻探工作提供 23 依据。 四、综合研究工作安排 本次 工作综合研究目的 是 系统整理、综合研究在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原始地质资料,以文字、表格和图件形式,阐明矿床特征,总结成矿条件及矿化富集规律,及时指导勘查工作,最终为编写勘查报告提供资料及图件。 主要对资料整理 及 综合研究布置如下: 1、 野外 资料整理 野外编录中提交的单项原始资料,必须按照矿种技术要求,系统整理、综合及检查。 地质填图资料首先必须野外验收合格,完工的各项探矿工程,须系统检查、补充原始资料后,内容分别投绘到综合图件上。 将系统整理后的标本,按项目内容选取成套标本保存。其余标本待阶段工作结束后,按有关规定处理。对 围 岩矿鉴定采集的标本、样品,事先应对区域或矿区地质特征有一定的认识并结合综合研究后布点采样。 样品分析,先做 单项分析,待系统整理及综合研究后,确定组合分析项目和组合方法。测试成果收到后先校对,如发现缺号、缺项,应通知试验单位补齐;如发现错乱或与实际不符等,应至现场查明原因补救或纠正。在确认无误时,再分类登记交付使用。 2、 综合研究 综合研究重点以成矿地质背景、控矿条件、找矿标志和矿床规模、矿石质量为主,同时注意选冶加工性能及水文工程地质资料的收集。 24 研究内容应 对矿区地质 的 综合研究,包括地层、岩石、构造;矿体综合研究,包括数目、产状、形态、厚度沿倾向变化进行统计,确定矿体稳定程度 。 矿石质量及其加工选冶性能研究,包 括矿石物质成分、划分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及品级 ,选冶性能研究应以国内当前技术条件下进行,指标先进,经济合理为原则 。 矿区勘查研究程度的综合 研究,应确定勘探类型,依据由矿体规模、矿体厚度及品 位 稳定性、构造复杂程度的资料分析确定 。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综合研究,首先根据水文地质成果来确定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含水层、隔水层,分析研究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矿床充水因素、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水力联系及矿坑进水和边界。工程地质对岩组特征、软弱岩层的特征及分布、岩体风化及蚀变程度特征及分布、构造带特征及分布规律 等,来划分工程地 质分类及工作类别。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综合研究,对其参数体重、块度、松散系数进行统计研究。 矿区自然环境现状,研究矿区内地质背景 、地 质 灾 害 等,提出预防措施及建议。 矿床成因的研究, 研究成矿作用与地层、岩石、构造作用的时间、空间关系,围岩蚀变、矿化作用及矿体富集分布的规律。 区域成矿远景综合研究,应全面收集区域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及岩矿鉴定、分析测试资料的基础上,对区域地质研究史、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研究。 同时注意对 量高、厚度大的石英脉及耀岭河 岩 组中的超贫磁铁 25 矿等矿种 进行 综合评价。 第四节 勘查工作 量 本次地质调查设计主要实物工作量见 表 3 设计主要实物工作量表 3号 项目名称 单 位 总工作量 2010年工作量 备 注 1 8 8 E 级网 2 导线测量 0 20 二级导线 3 水准测量 5 等外 4 1:2000地形测量 5 1:10000地质草测 6 1:2000地质实测 7 1:1000地质剖面实测 8 水文地质调查 9 工程地质调查 10 环境地质调查 11 1:5000激电中梯测量 导线 40 10m 12 1:5000激电测深测量 点 32 32 40m 1013 钻探 m 440 440 185m/3孔 , 25514 槽探 000 3000 15 基本分析样 件 500 500 6 水质分析 样 1 1 饮用水 17 内检分析 件 50 50 18 外检分析 件 30 30 19 光谱半定量分析 件 50 50 20 岩矿鉴定 件 50 50 复杂鉴定 21 岩石力学样 组 2 2 抗压、抗拉、抗剪切强度 22 小体重 件 30 30 第五节 普查 工程安排 根据 工作任务和计划实物工作量,为了合理确定 普查 工作的周期,现将 普查 阶段和年度工作安排 (表 3 2) 计划如下: 26 普查工作进度表 3号 项目名称 2009年 2010年 备注 12 5 6 7 8 9 10 11 12 1 野外踏勘 收集资料 2 测量工作 3 物探工作 4 地质测量 5 槽 探 30006 钻 探 440m 7 报告编写 资料整理、报告编写 8 提交成果 送审稿 1、野外地质调查 首先对 本矿区的地质资料收集、野外踏勘 后 ,完成普查设计的编写。然后 待勘查许可证申报审批 后, 再 开展 各项 野外地质调查工作。 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 地形测量工作、物探工作、地质测量工作可同时进行。 在取得 测量成果 之后 ,再进行下步 1:2000地质填图工作。 2、 山地工程及钻探 在 进行大比例尺地质测量中,对覆盖较厚的地段,首先 利用槽探揭露覆盖层, 同时 采集基本分析样品。在对槽探取得的成果和物探成果的基础上, 最后 选择矿化好的地段 、异常较好地段 再以钻探进行 深部工程控制 及异常验证 。 3、试验测试 试验测试在本次普查工作主要进行岩矿鉴定与岩矿分析。在野外工作初始阶段与山地工程、钻探工程中进行。 27 4、综合研究 综合研究工作 是地质勘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贯穿于地质勘查工作的始终。 5、报告编写 野外地质工作结束前,按照有关规范和普查设计要求,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对工作区的工作程度和第一性资料的质量进行野外检查验收后,再进入报告编写阶段。 6、成果送审及资料汇交 2010年 12 月底 之前 提交湖北省郧县大龙山金矿普查报告 送 审稿 。 第 四 章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本次 普 查工作项目主要包括 地形测量、地质测量、 物探、槽探、 钻探、样品 采 取 、 化验、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综合整理 等工作。 第一节 地形测量工作 本次主要配合地质 物探 工作而部署, 根据实际情况,可随时调整测量布局。设计工作量为控制测量、 1:2000 地形测量、测网布设、测网等外水准测量、工程点测量、剖面测量、 勘查 线 测量。 本次测量工作采用 西安 1980直角 坐标系 、 1985 年黄海高程系。精度须满足相应比例尺地质、物探工作的要求,操作程序和精度按相应规范要求进行,有关具体要求如下: 28 一、使用仪器 本次测量所用的仪器有南方灵锐 收机一套,日产索佳 电子全站仪等。 二、测量规范 (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 2001 年)全球定位系统( 量规范 18314 (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 2001 年)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18341 三 、测量 精度 南方灵锐 频 度:静态平面精度 51态高程精度 102面精度: 21程精度: 51 日产索佳 子全站仪精度指标:使用棱镜精测 (2+210D) 四、工作方法 使用中海达 制,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密测制1:2000 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工程点、探槽等均使用 态模式进行测定两次,取平均值 作为最终成果。 物探网布设使用动态 动态模式下进行物探网的布设。 第二节 地质测量工作 本次地质工作主要包括 1:1000 地质剖面测 量、 1:10000 地质草测、1:2000 地质 测量 。 29 1、 1:1000 地质剖面测量 实测 1:1000地质剖 面图, 首先进行野外实地踏查, 选择露头好、地层出露齐全地段,剖面方向应尽量垂直于地层走向。采用测绳量距,罗盘测方位、量坡度角,手持 层点、采集标本点坐标。 通过剖面测制,详细分层描述,了解岩石成分、结构、构造、厚度、分层标志及接触关系,凡厚度大于 1志层、矿化层、不论厚度大小,应单独分层。统一认识,正确建立地层层序、划分填图单位,作为进行 1:10000 地质草测的主要依据。 2、 1:10000地质 草测 本次采用 1: 50000 地形图,矢量化放大 1: 10000 地形图为底图。 地质 填图方法,以穿越法为主,辅以追索法,路线观测必须细致、认真地进行详细记录。 地质界线点距 100 200m,每平方千米地质点数不少于 20个,地质调查中各类地质点、采样点均以 手持 位,地质点实地用红油漆进行编号,野外实地勾图。地质点密度结合构造复杂程度、基岩出露情况适当加密或放稀地质点, 地层要划分到组段。 点距、线距的布置以查明 地层层序及 含金石英脉、构造为主要对象,对于主要对象的追索和观察以解决含金地质 体 为前提,切忌机械布置线路。对地质 体 中范围广、长度大的蚀变带、矿化带应进行追索调查,点距不大于 50m。对于 能够确定的与矿产无关的地形切割剧烈区可以适度放稀点线密度。 对宽度大于 2m,长度大于 50m 的地质体、断层、构造、蚀变带、矿化带予以标定。含矿层、含矿蚀变带可夸大或归并标定。成矿好的地段 及有 30 重要意义的地质现象 要有必要的地质素描图和照片。 2、 1:2000 地质测量 1:2000 地质填图采用本次实测 1:2000地形图为底图, 为本次重点工作区, 采用点距 20 50m,每平方千米 160 点,偶有特殊情况可适当加密或放宽 。 目的是全面、详细研究矿区地层、岩石结构、构造 特征, 查明矿体分布及范围 ,了解矿体与围岩关系及围岩蚀变, 为探矿工程布置提供依据。 填图方法以 追索法 为主,以基本岩性为填图单位,对于大于 1m 的地质体进行定点,在图上标示出来,对于小于 1m 的矿化体或脉体在图上夸大标示。 对一切地质现象进行详细观察,详细素描,对必要的地质现象辅以 地质 素描或照片。 地质点采用 动态 量坐标,用红油漆进行编号,野外实地勾绘地质界线 。 第三节 槽探 工作 本次设计槽探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进行大比例尺地质测量中,对覆盖较厚的地段,利用槽探揭露覆盖层;二是对矿(化)带进行揭露和控制,采集基本分析样品,从而了解矿体的品位变化特征。 结合本普查区 实际情况,在含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信息处理技术员经典考题及答案
- 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和方法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应用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 材料疲劳寿命评估数据可视化重点基础知识点
- 行政管理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分享
- 军训火灾应急预案范文(3篇)
- 选择的里程碑2024年高考作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战略管理中的组织变革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学与其他学科融合试题及答案
- 设计模式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试题及答案
- (高清版)DG∕TJ 08-7-2021 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
- 无房无车离婚协议书
- 2025-2030年中国甲巯咪唑片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 DZ∕T 0450-2023 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通信技术要求(正式版)
- 2024年湖北省中考地理生物试卷(含答案)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7 折线统计图 第1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课件)
- 工厂经营管理考核方案.doc
- A4横线稿纸模板(可直接打印)-a4线条纸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50169-2006
- 列车牵规正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