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研发实验楼及辅助用房扩建项目设计方案_第1页
新药研发实验楼及辅助用房扩建项目设计方案_第2页
新药研发实验楼及辅助用房扩建项目设计方案_第3页
新药研发实验楼及辅助用房扩建项目设计方案_第4页
新药研发实验楼及辅助用房扩建项目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新药研发实验楼及辅助用房扩建项目设计方案 1、 概述: 目概况 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1 年 1 月 18日,地处上海市闵行区新源路 1288 号。原为从事长毛绒玩具模式的生产企业。近年来企业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及需求,由单一的出口玩具企业发展为具有一定规模的集生产、商贸为一体的多种经营模式的企业。 近年来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公司引进了美国先进科技,成立中美合资企业贤峰药业有限公司从事研究发展国际市场急需的先进新药品,造福于全人类。 扩建项目主要从事药品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及新药的成品包装工作 ,经过实验与国际市场接轨。 计依据 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上海亚新工程顾问有限公司签订的工程设计合同。 根据上海市闵行区关于同意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新药研发实验楼及辅助用房扩建项目的批复,项目备案意见号(闵经自 11 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电子版地形图及厂区已建区域的总平面图。 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 。 计范围及分工 设计方负责本项目红线范围内新药研发实验楼及辅助用房扩建项目的工程设计。建设方负责本工程项目所需的公用工程接入界 区。 计原则 严格遵循国家现行的有关法规、标准、规范进行设计。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发的有关防火、防爆、劳动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有关规范和规定。 设计中充分考虑建设成本、运行成本、节能及环保,合理安排功能分区,充分考虑各功能区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注重建筑物周边环境的融合与协调。 2 2总图 计依据 业主提供的电子版地形图及厂区已建区域的总平面图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0016工业企业总平面 设计规范 0187地现状和周边环境情况 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地处上海市闵行区新源路 1288号,用地西侧为新源路,北侧为元江路,东侧为上海网讯光缆材料有限公司,南侧为西七河道,东西长约 209m,南北宽约 114m,用地面积为 23415 。 现厂区用地西部为已建区域,已建建筑由北向南依次为办公楼、车间 1、车间 2,办公楼以东为变电所,厂区入口位于用地西侧的新源路,入口以南、车间 1 以西为已建门卫;厂区用地东部为预留区域,即本项目的建设用地。 本项目的建设内容为在厂区东部预留用地上新建新药研发实验楼及辅助用房和门卫 2。 总平面布置根据工程用地特征,结合建设用地四邻环境、交通条件等因素进行,将新药研发实验楼及辅助用房成组布置于预留用地的南侧,其中辅助用房位于新药研发实验楼的东南侧。在厂区北侧元江路新增一个入口,该入口以东新建一个门卫,入口以西为已建变电所。新药研发实验楼及辅助用房四周新建道路与厂内已建道路环通,新建道路宽度不小于 4m,主要道路交叉口转弯半径为 9 米。基地绿化以草坪为主。并配以几种常绿的乔木、灌木以丰富厂区环境,提升环境品质。具体详见总 平面布置图。 本工程采用的高程系统同厂区西部已建区域设计时的高程系统。新建建筑的室内 高相当于绝对标高 3 3建筑 本工程扩建项目主要为新药研发实验楼,及辅助用房,二栋建筑物。 建筑平面布置合理经济,建筑立面处理手法采用柱、梁突出于墙面,形成一个鲜明的格子框架,配以深色的镀膜玻璃幕墙,使建筑物从各个不同的视角效果显得既简单又有变化。建筑物的北面借助于面积较大且优雅而细腻的景观设计,衬托出现代建筑的光辉形象。 计原则 业主提供之 基础资料及会谈要求;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其他现行的有关国家规范。 建筑设计遵循如下原则:功能合理,经济实用,采用高品质环保节能的建材,并符合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提出的要求。 药研发实验楼及辅助用房 二栋建筑物均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耐火等级二级,抗震烈度为 7 度。其中新药研发实验楼总建 筑面积为 ,辅助用房总建筑面积为 ,占地面积 位于组合建筑的东北角,为四层建筑。一、二、三层为新药包装车间区,四层为研发新药产品的 新药研发实验楼内设置二部封闭楼梯间,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疏散距离等均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助用房 位于新药研发实验楼的东南面。辅助楼为三层建筑,三层均为成品仓库。 栋建筑物内分别安装电梯,供人员及货物的垂直运输。 修特 征说明 体: 外墙为轻质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墙。 内墙为轻质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及轻钢龙骨防火石膏板隔墙。 墙面粉刷:高级乳胶漆,厕所间采用瓷砖墙面。 面:门厅用花岗岩大理石,仓库采用耐磨地面,包装车间采用防尘地面,实验楼采用 面,辅助用房、楼梯、厕所采用防滑地砖,车库采用耐磨地面。 4 窗:外墙上窗采用镀膜玻璃及玻璃幕墙窗。 面:钢筋混凝土屋面,防水等级为 面设置保温层及二道防水层,排水系统为内落水排水。 筑防火分 区 药研发实验楼 新药研发实验楼分为四个防火分区,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均 4000 。 助楼 辅助楼为一个防火分区,面积为 。 、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 名称 抗震设防烈度 建筑基底面积( ) 建筑面积( ) 耐火等级 层数 层高(米) 结构形式(基础形式见结构说明) 1 新药研发实验楼及 七 级 四层(局部三层) 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2 辅助 用房 七 级 三层 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3 门卫 2 七 53 53 二级 单层 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5 制依据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 2006 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 (上海市标准) (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上海市标准) ( 构设计条件 筑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计使用年限 50年 筑物抗震设防类别 丙 类 震设防烈度 7 度 计地震基本加速度 设计地震分组 第一组 地类别 类(特征周期 面粗糙度类别 B 类 载取值 本风压值: 本雪压值: 面恒载: 屋面恒载: 5.5 包装车间 3.5 走廊 2.5 卫生间 2.0 公共空间 2.0 屋面活荷载(按上人考虑) 2.0 楼梯间(按消防楼梯考虑) 3.5 程概况及结构选型 本建筑系丙类厂房,建筑物长 45米、四层(局部三层),层高为底层 余各层 新药研发实验楼及辅助楼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型式。 、屋面板采用混凝土现浇楼板。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属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类,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计算弹性位移比值 6 荷载 工程名 最大层间位移角 u/h X 向 Y 向 地震作用下 新药研发实验楼及辅助用房 1/590 1/630 风作用下 1/9999 1/9999 筑材料 混凝土: 梁、板、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筋: 热轧钢筋: 埋件锚筋采用 环、吊钩采用 筋,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 础形式 本工程根据柱轴力情况采用柱下独立桩基础,桩选用预制混凝土管桩 . 工程方案设计使用软件 中国建科院 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 5 给排水及消防 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 00152009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001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 00842005年版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 0140 业主及其他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程概述 本项目是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新药研发实验楼及辅助用房,共四层(局部三层) ,建筑高度 筑体积约 40100 计范围 本项目范围内的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 水 1)水源 本项目采用市政给水作为水源。 2)用水量 最大时用水量为 h,最高日用水量为 d,详见下表: 7 用水点 用水定额 人数 最高日用水量 (m3/d) 最大时用水量(m3/h) 备注 新药研发实验室 50L/人班 60 装车间 50 L/人日 180 计 未预见 总计 3)给水系统 本项目采用变频给水泵 +水池的供水方式,供水压力不小于 1)排水量 污、废水排水量为 d。 雨水量根据上海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重现期 P=2 年 设计暴雨强度: L g PL g q 0 7 4 4 2)排水系统 室内污、废水采用合流制,室外生活排水和雨水采用分流制。污、废水均排入厂区原有污水管道,最终纳入市政污水管网。雨水排入厂区原有雨水管道,最终纳入市政雨水管网。 防 1) 消防水源: 消防水源采用市政给水,两路消防进水,管径 压 2)消防水量 室外消防用水量: 30L/s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 15L/s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 28L/s 3)室外消防系统 室外消防给水来自厂区已有的消防管网,属低压制,两路供水,消防管道沿厂区新建道路布置,并设置 室外消火栓若干。 4)室内消防系统 室内消防给水来自厂区已有的消防加压管网,属稳高压制,由消防泵从消防管网中直接吸水加压供给。 室内消火栓管道布置成环状,以提高供水的可靠性;室内每层公共部位等处设置 消火栓箱,内设 19水枪、 25口、消防卷盘等。 新药研发实验楼车库、设有风管的包装车间及四层局部设有风管的实验室内布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用水量按中危险级级考虑,喷水强 8 度 8L/ , 作用面积 160 。在每个防火分区设置水流指示器和信号阀各一只,所有信号传送至消防控制中心,采用标准闭式喷头,动作温度68 ,流量系数 K=80。 5)灭火器设置 根据规范配置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6 建筑电气 计依据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003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005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0054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005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2000年版) 005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021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00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01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6工业企业通讯设计规范 2计范围: 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新建包装车间、成品仓库、实验室、门卫室的强弱电设计。 电系统 1)新建建筑用电负荷为二级负荷。 2) 照明、动力设备总容量为 295算容量 中空调设备容量 96防用电设 备容量 9 3) 新建建筑的电源由业主提供,采用一回路引自厂区变配电所的低压配电柜,用铠装电缆直埋引至建筑物内的配电室内的进线柜。消防设备电源采用一回路引自厂区变电所的低压配电柜,备用电源采用 压配电电压为 380 220伏三相四线制。 明、动力、防雷、接地、弱电设计的相关系统内容 1)照明:照明配电箱采用 列暗装照明箱。光源采用节能荧光等高效光源。实验室、包装车间、门厅的照度标准为 300库、车库的照度标准为 100卫和其他区域的标准照度为 150 2) 动力:动力柜采用 容量的设备采用 3)防雷:本建筑防雷按三类防雷建筑设计。在建筑物屋面上设置不大于20 24网格作为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引下线利用砼柱内四角钢筋。在电源进线处设浪涌保护器。 3) 接地:接地系统采用 建筑物进线处设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所有接地采用同一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 1欧姆。 能建筑设计 1) 火灾报警系统:在门卫室内设置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至各建筑的火警系统的信号、消防广播、控制及消防电话线缆均由消 防主机引出。在各单体内设火警接线端子箱;在实验室、包装车间、走廊、车库、门厅和配电室等处设置感烟探测器,在主要出入口及重要部位附近设置手动报警按钮和声光报警器。当火警发生时,除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外,同时联动切断非消防电源、启动消防泵。在配电室处设置消防电话,以便火灾发生时重要部位之间的联系。在包装车间、成品仓库、走廊内设置消防广播系统,平时可播放背景音乐和作呼叫之用。火警发生时由模块强行切换为消防广播,为灭火工作和人员疏散提供有效的帮助。 2) 电话、信息插座系统:新建建筑内的直线及分机电话采用通讯电缆,信息系统配 线采用光缆,分别引自原有办公楼。插座采用 电话及信息用。 能设计 1)三相平衡设计:照明电源线路采用三相供电,以减少电压损失,并尽量使三相照明负荷平衡,以免影响光源的发光效率。 2) 灯具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灯具。效率高、使用寿命长、显色系数 0。灯具自带电子整流器,荧光灯灯管为 率因数不小于 3) 照明设计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设计,在保证有足够照明数量和照明质量的前提下,采用各种节能措施。单体内照明采用一般照明 ,同一区域可 根据需要分开关控制灯具 4) 在配电进线回路处安装电度表,对建筑用电负荷进行计测和记录。 10 7. 暖通空调 述 本项目为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新药研发实验楼及辅助用房扩建项目。本专业在该工程中承担通风及空调系统的方案设计。设计过程均按照中国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及标准进行。 计规范、标准与有关参数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工业企业噪 声控制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 气象资料: 取用上海地区参数(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夏季: 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室外极端最高干球温度 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69 % 室外平均风速 3.4 m/s 大气压力 1005.7 季: 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采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74 % 室外平均风速 3.3 m/s 大气压力 1026.5 室内设计参数 夏季室内控制温度: 22 28 C 夏季室内相对湿度: 40 65 冬季室内控制温度: 18 24 C 冬季室内相对湿度: 30% 60% 卫生间的通风换气次数: 10次 /时 气调节系统 本设计的空气调节系统采用 能中央空调系统形式。同时设置相应的新风处理系统,提供大楼正常运行时工作人员所需的新风。新风机组同样采用 风机组,拟设置于每层东、西两端外窗上方的吊顶内,可通过在外侧墙 11 壁(或外窗上部)开百叶风口取新风。 空调系统的新风经过空气处理后送入空调房间。新风量为30m3/h 人。 统空调室外机组放置于屋面上,冷媒铜管通过管道井与各层室内机相连接。室内机选用天花板嵌入式(环绕气流),安装位置与吊顶齐平。 同时,各相应空调房间内的吊顶下的空调送风口和局部设有的新风送风口,向房间内送入经过处理的新鲜空气。 层的大厅、包装车间归并于一个空调系统。室外机组 1 台 ,室内机组 6 台。 二层的男更、女更和两个包装车间归并于一个空调系统。选用室外机组 1 台 ,室内机组 12台。 三层的两个包装车间归并于一个空调系统,选用室外机组 1台 ,室内机组 12台。 四层的 廊、各实验室、仪器室等房间归并于一个空调系统,选用室外机组 1 台 ,室内机组 14台。 大楼夏季空调冷负荷为 358季空调热负荷为 180 四层装有通风柜的实验室,通过安装于屋 面的新风机组对空气进行处理后向各实验室进行补风,相应的风机变频控制。 风系统 至四层的男女厕均所设有机械排风系统。风机装在吊顶上,管道通过技术夹层排至室外。 一层停车库、包装车间、成品仓库。二层包装车间、三层包装车间、成品仓库均采用自然通风。 四层各实验室内的通风柜的排风管道由管道井引至屋面,在屋面上设置排风风机,包装车间采用自然通风。 防排烟 层包装车间、成品仓库,二、三层包装车间、成品仓库的排烟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开窗面积符合规范 要求。 层走廊的排烟采用机械排烟的方式。设计选用一台高温消防排烟风机,放置于屋面,单台排烟风机风量不小于 7200 烟窗在火灾发生时可以通过消防控制中心自动开启进行排烟。同时也可以就地手动开启排烟窗进行排烟。当火灾发生时,由消防中心发指令开启排烟风机,同时断开所有空调通风系统风机电源。当排烟温度大于 280C,排烟防火阀动作,排烟风机断电停止运行。 对于新风处理机组,送风管上设有 70C 防火阀。当防火阀动作时,将连锁切断空调通风系统风机电源。 节能 措施 了节约能量,吊顶内设有全热交换器,对排风的能量进行回收。通过全热交换模式、旁通通风模式以及预冷、预热控制模式的结合使用,全年空调负荷降低约 28%。 渡季节时,新风机组关闭,实验室的补风全部采用室外空气。 12 季供暖运行时,整栋建筑外立面的玻璃窗占有很大面积,在工作时段可以吸收太阳辐射热来提升室内温度。 烟方式基本采用自然排烟,从而节约了使用机械排烟风机的电量。 调冷媒管及空调风管均进行保温,避免能量损失。 计选用的 调系统的 为 足国家规定的节能标准。 保措施 调系统制冷剂采用环保型的 有的风机均选用高效、低噪声型风机。 调冷媒管及空调风管的保温材料均选用天然材料。 用工程消耗 空调冷负荷量: 358 调热负荷量: 180 电量: 93 380V) 3 220V) 8、环境保护 境保护设施的设计依据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9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依据 计满足审批规定的各项要求和措施 强水环境 保护,室内污、废水采用合流制,室外生活排水和雨水采用分流制。 建项目四层的实验室与各层的厕所采用机械排风,其它区域采用自然通风。 械设备均采取消声减震措施。 建项目无任何产生废气、粉尘的设备。 期对扩建项目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检测,并严格按照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13 9、 消防措施 关规定、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06 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 民用建筑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005 修订版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筑消防设计 药研发实验楼 新药研发实验楼分为四个防火分区,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均 4000 。 助楼 辅助楼为一个防火分区,面积为 。 每个防火分区均设有二个以上安全出口 ,疏散距离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 防系统 建项目拟采用自动喷淋与室内消火栓相结合的消防系统;两个系统均为稳高压系统。室内消火栓管网设计为环状,以提高供水的可靠性。室内每层公共部位等处设置消火栓箱 , 内设 19水枪、 25口、消防卷盘等。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用水量按中危险级级考虑,喷水强度8L/ , 作用面积 160 。 火器配置 根据规范配置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灾自动报警系统 在门卫室内设置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至 各建筑的火警系统的信号、消防广播、控制及消防电话线缆均由消防主机引出。在各单体内设火警接线端子箱;在实验室、包装车间、仓库、走廊、车库和配电室等处设置感烟或感温探测器,在主要出入口及重要部位附近设置手动报警按钮和声光报警器。当火警发生时,除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外,同时联动切断非消防电源、启动消防泵。在配电室处设置消防电话,以便火灾发生时重要部位之间的联系。在走廊内设置消防广播系统,平时可播放背景音乐和作呼叫之用。火警发生时由模块强行切换为消防广播,为灭火工作和人员疏散提供有效的帮助。 防排烟 层仓库,二、三层包装车间的排烟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开窗面积符合规范要求。 层走廊的排烟采用机械排烟的方式。设计选用一台高温消防排烟风机,放置于屋面,单台排烟风机风量不小于 7200 烟窗在火灾发生时可以通过消防控制中心自动开启进行排烟。 14 同时也可以就地手动开启排烟窗进行排烟。当火灾发生时,由消防中心发指令开启排烟风机,同时断开所有空调通风系统风机电源。当排烟温度大于 280C,排烟防火阀动作,排烟风机断电停止运行。 对于新风处理机组,送风管上设有 70C 防火 阀。当防火阀动作时,将连锁切断空调通风系统风机电源。 10、 劳动安全 梯选用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可的产品,经技术监督局验收后投入使用。检修空间设计满足劳动保护要求。 药研发实验楼及辅助用房防雷按三类防雷建筑物设计。在建筑物屋面上设置不大于 204下线利用砼柱内四角钢筋。在电源进线处设浪涌保护器。 地及安全 接地系统采用 建筑物进线处设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所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