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磨沟自然保护区体系项目调研文章.docx_第1页
关于水磨沟自然保护区体系项目调研文章.docx_第2页
关于水磨沟自然保护区体系项目调研文章.docx_第3页
关于水磨沟自然保护区体系项目调研文章.docx_第4页
关于水磨沟自然保护区体系项目调研文章.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水磨沟自然保护区体系项目调研文章 为加速水磨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促进保护区健康有 序稳定的发展,实现保护与开发并重,生态优先,维护保 护管理的科学性与严谨性,结合水磨沟实际,我们计划通 过四年时间,完善水磨沟保护体系,提高保护能力。该体 系建设共由三部分组成:一保护体系建设;二科技支撑体 系建设;三保护区自养体系建设。我们坚信通过三阶段的 建设,水磨沟将打破保护区的传统模式,实现生态、社会、 经济效益的“双赢”。 一、项目背景 森林是一种独特而又重要的生态系统,它具有调节气 候,降解污染,防止自然灾害,维持生物多样性及为人们 生产、生活提供丰富水资源和动植物产品的功能,又具有 观光旅游和重要的科研价值。 水磨沟自然保护区地处川陕结合部,位于广元市朝天 区境内,东经 1055952至 106,北纬 325224 至 325240,总面积 7337 公顷。是以保护林麝、白冠 长尾雉、兰科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型保 护区。境内茂密的原始森林群落,奇特的自然景观,种类 繁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被中外林学和环保专家赞誉为四 川盆周山区的 “聚宝盆”,“森林百宝箱”和“珍稀物种 种植基因库”。保护区主要植被为亚热带阔叶林,由南向 北随海拔递增过渡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据不完全统计, 分布有高等植物 147 科 241 属 2478 种,其中木本植物 94 科 201 属 507 种,属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 19 种, 珙桐、银杏、蓖子三尖杉、巴山榧、连香树、香樟、润楠、 厚朴、水青树、喜树、杜仲、独花兰等。据不完全统计, 分布有野生动物 24 目 78 科 273 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重 点保护动物有 27 种,豹、云豹、扭角羚,金雕,林麝,白 冠长尾雉,黑熊,猕猴,藏酋猴,班林狸、血雉,红腹锦 鸡等;其中中国特有物种 17 种;省重点保护动物 8 种,赤 狐、毛冠鹿、中国林蛙、豹猫、伶鼬、矮岩羊、鹧鸪、八 声杜鹃等。 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与水磨沟接壤的陕西省宁 强县黄坝驿镇,发现有大熊猫活动痕迹,水磨沟与之同一 山脉,其茂密的箭竹林,原始的生态系统,为大熊猫的迁 移,栖息提供了可能。 经科考发现,水磨沟保护区分布有西南地区较大种群 的林麝。也是我国中西部兰科植物的主要分布地之一,占 全国兰科植物种的 18%以上。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明 的提高,人为活动的频繁,社会对野生动植物产品需求量 增大,偷猎、盗挖现象履禁不止,给保护区造成严重威胁, 加之保护区人员不足、建立较晚,基础设施溥弱,无法有 效地执行野生动植物法规,致使种群数量已经明显下降。 对于野生植物以及其它主要作为食品和传统药材买卖的非 木材产品的采集往往是不可持续的,在保护区外已明显出 现对一些非木材林产品的过渡采集,被穷寻苦找的动植物 在受严格保护的自然保护区外已难以寻觅,甚至完全绝迹, 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促进了社区 经济来源矛盾的突出。为了很好地保护人类的朋友,最大 程度地发挥保护作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当地经济 的发展,对保护区实施保护体系建设,及时采取有效的措 施是必不可少的。 二、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府的积极参与为项目实施铺平了道路。在水磨沟 建立自然保护区以来,市、区各级政府相当重视保护区的 发展和建设,保护区由县级到市级再升到省级都离不开各 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并加大财政投入,在宏观上 对保护区进行控制,在以生态优先的原则下,积极开展招 商引资,为保护区的资源保护、生态旅游开发出谋划策。 2健全的机构,高素质的人才是项目实施的先决条件。 水磨沟在被省人民政府批复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后,区编委 立即研究决定成立“水磨沟自然保护管理处”,副科级事 业单位,隶属于区林业局,核定事业编制 3 人,经费纳入 财政预算。与此同时,区林业局积极与各大专院校联系, 聘请生态专家、兽类专家、植物专家为保护区顾问,为保 护区发展献计献策,全方位的考虑保护区的发展。 3特殊的地理位置是项目实施的基点。保护区地处川 陕交界处,是盆周山脉向秦岭山脉过渡的地段,按四川 植物区划分属“四川深丘植被小区”和“米 XX 植被小区” 。根据世界地理区划,中国大陆全属 2 个界,即东洋界和 古北界,而水磨沟保护区处于我国西部的分界线“若尔盖 黑水康定”等一线上,古北界在中国的 4 种分布 型有 3 种,可以在区内找到代表种,属北方型的狼,属东 北型的黄鼬,属高地型的高原兔,东洋界的 5 种分布型了 除岛屿型外均有分布,如横断山型的林麝,东南亚热带 亚热带的猕猴、藏酋猴,南中国型的毛冠鹿,季风型的 野猪、复齿鼯鼠等。 在水系分布上,保护区内的四川垭北边是汉江的源头, 南边是嘉陵江支流的发源地,而这两江孕育了千千万万陇 中人和巴蜀儿女,江河源头的保护注定了项目实施是不可 或缺的。 4生物多样性是项目实施的重点。兰科是最珍贵的保 护植物之一,占 CITES 应保护植物的 90%以上,我国有 120 余种兰科植物处于将要灭绝的危险中,据不完全统计,水 磨沟有高等植物 147 科 241 属,2478 种;其中兰科植物就 有 52 属 196 种,占全国的 18.8%,趋于灭绝状态下的独花 兰Changnienia amoena hien、金佛山兰Tangtsinia nanchuanica S.C.Chen(打破了仅在金佛山有分布的地理 分界线)、天麻Gastrodia elata Bl.、金边兰、国华、 春剑等有分布,它们的研究对兰科的系统发育和起源极具 重要的意义,而且许多又是优良的野生花卉和珍贵的药用 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丰富的植物资源、多 样生物种群是项目实施的重点。 5国家生态综合治理重点区域是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一九九六年以来,国务院就将朝天区列为了生态综合治理 重点区域,其脆弱的生态环境,渐危的生物种群,一直是 我们关注的焦点。中科院著名的生态专家孙儒泳到广元考 察曾指出“这里的生态平衡一旦被打破,生境若遭破坏, 就永久不可恢复,几 XX 形成的自然景观将永远离我们而去” 。近几年来,我区一直致 力于维护区域内的生态平衡,一 方面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一方面加强天然林资源的 保护,从多角度、全方位促进了国土生态安全。 三、项目范围及建设目标 项目范围:包括保护区以内的全部区域,并适当向周 边社区扩展。 项目目标:通过项目的实施,使保护区内所有生物资 源得到有效地保护;使一些珍稀动植物,通过人为手段得 到数量增加、种群扩大;并逐步完善保护区的自身的造血 功能,最终减少或不依靠国家的投入。 四、项目建设内容 1、保护区保护体系建设。 A、保护处管理中心建设:保护区管理处是保护区的大 本营,是生态系统的管理机构,负责制定保护计划、生态 监测目标和技术指标以及对外交流及管理。内设档案室、 科普宣传电教室,技术培训室、图片展厅和综合科室。 B、保护站建设:在人为活动频繁的青林乡、马家乡、 转斗乡设立保护站,各站分片巡护,形成保护网络体系, 互通信息,交流数据,共同打击违法行为。经科学规划共 需征用土地 10 余亩,建办公用房各三间,建立临时饲养场 一座,购置器械、设备,修建锅炉房、配电房等,配套单 筒望远眼、夜视灯、雨具、照像机、电脑、摩托车等。 C、建设五个环境监测站:站房各一间,购置必要的采 样工具、无线电颈圈跟踪器、化学分析仪器、设备及药品 试剂,各监测点埋设固定标桩,从而加强对生物种群消长、 生境变化及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 D、建立防火了望台:结合环境监测站,在此基础上增 设暸望台,购置望远镜。既可对森林火灾、火险进行预报, 又可以对野生动物进行观测,也可对进入保护区的可疑人 员进行发现和驱逐。 2、科研支撑体系的建设 A、珍稀动、植物繁育基地建设:在保护区管理中心所 在地修建一座综合型的科学研究基地,与科研机构、大专 院校强强联合,引进高级技术人才,专门从事川北地区的 野生动植物救护和繁育工作。利用离体培养、快繁等现代 生物技术培育一些珍稀兰科植物,达到扩大种群的目地。 B、科学研究转化生产力的建设:在繁育基地的基础上, 开展生物制剂、中草药物研发,将研究成果,转化成生产 力,并通过吸引外资或技术转让,来实现经济价值。 3、保护区自养体系的建设 A、生态旅游的适度开发。水磨沟自然保护区周山环绕, 山峰连绵不断,笔架山、五指峰、骆驼峰、练剑崖形态各 异直剌苍穹,险峰中尤以石笋峰为美,平台之中拔地而起 突兀嶙峋,苍劲挺拔,高千仞,插云宵。区内水土保持、 水源涵养功能完备,水量丰富,流量稳定,四季清流不断, 水体又以瀑布为美,大小瀑布二十余处,滴水岩、翡翠岩 瀑布,错落有致,景色不断,形成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 保护区内地形奇特,在山顶平台上形成了 3000 余亩的大草 甸,草甸中八卦般排列着二十三个蒙古包似的山丘,如梦 如幻。这一切都决定了水磨沟在生态旅游方面,具有展露 才华的一天。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阳光产业,我们没 有理由不合理利用适度开发。通过规划我们计划在未来的 五年内,对保护区实验区内的大小二十余个景点进行深度 开发,修建巡山护林旅游便道,休憩亭、观景台,开展生 态探险游,将部分旅游收入用于保护区建设,部分收入上 缴地方财政。与此同时随着生态旅游的深度开发,必定增 加社区群众的经济收入,带动社区发展。 B、退耕还林地的综合利用。通过两年退耕还林工程的 实施,保护区周边社区涉及 3000 余户,近 8000 亩的耕地 还作林地。如何引领群众致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件大事, 经过一年的探索,在退耕地内种植中药材已初显成效。保 护区管理处可借此良机“以公司+农户”的产销合作方式, 参与到项目中来为群众致富书写新的篇章。 C、水资源的适度开发。水磨沟因古老的水磨辗转滚动 而得名。保护区内充沛的水流量,巨大的水资源是进行水 利发电的先决条件,绝无尘染、清澈酣甜的水质是进行矿 泉水开发的首选。因此,我们计划通过三年的时间建成一 座综合型的发电站和水厂,即可弥补区域内电力紧张,生 产的矿泉水可投放到川北、陕南巨大的消费市场从中牟利。 上述三大体系建设计划用 4 年完成。前二年主要完成 房屋土建工程、临时监测仪器、设备的购置,实验室的建 立,人员的配置;后二年主要完善自养体系的建设。 五、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项目由保护区管理处负责组织,由各保护站具体实施。 六、采取的主要措施 1、建立保护区信息数据库。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森 林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 出发点,建立森林及野生动物监测网络,并采用统一的监 测指标和先进技术、方法,对能够代表保护区环境质量的 指标进行监测,对处于濒危或渐危状态下的国家一、二级 重点保护动植物进行重点监测,特别是新近列为国家一级 保护的林麝和列入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 工程总体规划中的兰科植物和野生雉类保护。 2、进行生物种群数量监测。该保护区依赖原始次生林 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尤其是许多珍稀特 有的物种和濒危兽类、迁徒候鸟以及其它野生动物。我们 主要对麝类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以及兰科植物分布状况、 生物学特性进行监测。监测的方法:对林麝在一年内不同 季节里进行巡护监测,监测种群数量,幼兽和成兽的组成 比例,区域内的分布情况,不同季节摄食情况等。对兰科 植物根据其原生地的状况,设置固定样地,在不同季节进 行观察进行分析比较。 3、开展珍稀物种的拯救。打猎和采集濒危植物是该地 区野生物种群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计划对林麝、 扭角羚、白冠长尾雉、独花兰、金佛山兰等物种进行重点 保护,增派人员加强巡护,打击偷猎、盗挖,采用 GIS 信 息系统进行科学管理,对种群变动进行科学分析,找出主 导因子和次要因子,及时形成解决或预防问题的方案。 4、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在现有的基础 上进一步制定一系列的管理、保护措施,并在全国保护区 中率先引入 ISO14000 管理体系,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有理可据。 5、推进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保护区的法制建设 是保护管理的主要环节,我们计划通过每年 4 次专项整治 打击活动,加强巡山管护力度,结合法制宣传,打击偷猎 野生动物,达到维护林区稳定的目地,维持生态平衡。 6、加强行业管理,促进产业发展。通过对保护区周边 社区实施退耕还林、生态移民等项目,调整社区群众农村 产业结构,实现三个转变:a 原始耕作的农民、猎人向管护 人转变;b 劳动力得到解放,从传统农业向第三产业转变; c 退耕地从单一模式向多种经营方式转变,达到致富。 7、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在艰苦的生活环境, 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我们应建立一支能吃苦耐劳、作风顽 强、专业技术逗硬的队伍,并加强对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 增强保护区全体干部群众的学习意识,通过举办培训班, 开展各种效能考核,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从而提升 队伍素质。 8、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参与意识。保护管理工作 是一项多部门多学科共同配合的系统工作,这就要求我们 加强舆论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各种宣传活动, 把讲座办到社区,与农户面对面的交流,并举办以保护为 主题的文艺节目,结合现代社会背景,深入浅出的普及法 制,宣传保护工作,从而提高大众参与的意识。 9、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在保护区的建设中, 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业务主管部门和一级政府,也应与民营 资本相结合,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道路。从而真正解 决因政府投入有限,资金到位迟缓给保护工程带来的弊端。 七、项目投资概算 水磨沟保护体系建设项目经预算共需资金 497 万元。 土地征占用、管理处、保护站、监测站共计资金 169 万元, 修建科研基地、购买科研仪器、化学试剂等,共需资金 156 万元,用于巡山护林车辆费用 20 万元;社区项目开发,自 养体系建设 158 万元。其中,请求省林业厅解决资金 400 万元,水磨沟保护区及保护区所在地政府自筹资金 97 万元。 八、项目效益分析 1、生态效益。保护区是汉江、嘉陵江的发源地之一, 两江又是长江的重要支流。这里大面积的次生森林植被, 在调节当地气候,保持水土,稳定长江水源等功能方面都 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保护区既是自然生物物种基因库, 又是巨大的绿色水库。据有关资料和指标推算,水磨沟森 林蓄水量可达 850 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中小型水库的蓄 水量,并能使地表水 60.8%渗入地下,增大基底流量,减少 水土流失与洪涝灾害,为农业稳产、高产创造良好的条件。 保护区物种丰富、起源古老、种群特化,项目的实施 对这些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不但在物种多样性、遗传 多样性及生态系统保护方面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当地的经 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2、社会效益。保护区是以林麝、白冠长尾雉、珍稀兰 科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丰富的物种和巨大的科研价值, 随着项目的实施,多方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参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