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传递过程原理 习题(部分)解答 2014 第一篇 动量传递与物料输送 3、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1测量流速的 附图所示,设被测流体密度为 , 测压管内液体的密度为 1,测压管中液面高度差为 h。证明所测管中的流速为: v = 21 1) 解: 设点 1 和 2 的压强分别为 2,则 1 2=( 1 在点 1 和点 2 所在的与流体运动方向垂直的两个面 1和 2之间列 1 =2 +22 , 即 1;2 =22 ( 将式代入式并整理得: v = 21 1) 3 1用离心泵把 20的水从贮槽送至水洗塔顶部,槽内水位维持恒定。各部分相对位置如附图所示。管路直径均为 76 操作条件下,泵入口处真空表 读数为 103流经吸入管和排出管(不包括喷头)的能量损失 分别按 =2 2 和 =10 2 计 ,由于管径不变,故式中为吸入管和排出管的流速 ( m/s)。排水管与喷头连接处的压力为 104压)。试求泵的有效功率。 解: 查表得, 20时水的密度为 设贮槽液面为 1,泵入口处所在的与流体运动方向垂直的面为 2,排水管与喷头连接处的内侧面为 3, 以贮槽液面为 水平 基准面, 则 (1) 在 1和 2之间列 程,有 0 = ;真空 + 22 +22 ( 将已知数据带入: 0= 得到 2=(即 =2 m/s) (2) 在 1和 3之间列 程:即 4 = 14+ + 22 +,1 +,2 ( 代入已知数据得: 4 8070/(3) 根据泵的有效功率 A 2 () 2 10105 湍流假设成立! 1 用压缩空气 将密度为 1100kg/两槽的液面维持恒定。管路尺寸均为 60 他尺寸见附图。各管段的能量损失为 B= D= 2, D=。两压差计中的指示液均为水银。试求当 5h=200:( 1)压缩空气的压力 2) U 形管压差计读数 多少? 解: 设低位贮槽液面为 1, B 点所在的与流体运动方向垂直的面为 2, C 点所在的与流体运动方向垂直的面为 3,高位槽的5 液面为 4。 (1) C+5 g+ 入数据后得到: 1100 3600 59473 (2) 在 2和 3之间列 程,有: = 5+ +2 将式整理 、 并将式代入后,得: 59473/1100=5 由此得出: 2=( =s) (3) 在 1和 4之间列 程,有: 1 = 10+2 由此得 : 10 1100=174733 105 (4) 在 2和 4间列 程,有: +22 = 7+2 由此可得出: 7 1100=96382 5) 根据流体静力学原理,由图可知, 代入数据得: 96382=13600 100 出: m=706 1 在图示装置中,水管直径为 57 当 阀门全闭时,压力表读数为 气压,而在阀门开启后,压力表读数降至 气压,总压头损失为 水的流量为若干 m3/h? 解:据题意,设水槽液面为 1,出水管出水端内侧面为 2,以出水管中轴线为水平基准面。 ( 1)当阀门全闭时,据流体静力学原理,可得:水槽液面的高度为3 米; 阀门开启后, 在 1和 2之间列 3 = + 22 +入数据得: 3=20000/(1000 2/(2 出: =3 m/s ( 2)水的流量 A=3 3600=m3/h ( 3) Re= =3 1000/(10105 2300 属于湍流 1 本题附图所示的贮槽内径为 2m,槽底与内径为 32钢管相连,槽内无液体补充,其液面高度 2m(以管子中心线为基7 准)。液体在管内流动时的全部能量损失可按 0 2公式计算,式中为液体在管内的流速( m/s)。试求当槽内液面下降 1m 时所需的时间。 解: 属于 不稳定流动 。 设 在某时刻 t,贮槽液面下降至高度为 h 处。在贮槽的瞬时液面1与管子出口内侧截面 2间列 程,设液体在管内流动为湍流,速度的校正系数为 1,则 : ( 1)在 1和 2间列 程,得 = 22 +202,即 由此得出 u = ( 2)由瞬时物料衡算,有 4 2 = 4 2 , 即 ()2 将式代入式,得: ()2 = ( 2 =5661 确定边界条件: t=0 时, h0=m, t=t 时 , m,对式积分得: t=2(12)=4687 s (约 8 5. 流体流动阻力与管路计算 1某输水管路,水温为 10,求:( 1)当管长为 6m,管径为 76 水量为 ;( 2)当管径减小为原来的 1/2 时,若其他条件不变,则阻力损失又为多少? 解: (1) 据题意, l=6m, d=769s=000m3/s=8 10-5 m3/s, 查表得 10水的密度 和粘度分别 为 10则 u, 得出:流速 u=8 1010-2 m/s =10101131 此,直管沿程阻力系数 =64/4/1131=力损失为: = 22 =(6/ (10=10(2) 当管径缩小为原来的 一半 , 其他条件不变时,流速将变为原来的 4倍, 变为原来的 2 倍,即 131 2=22624000 查摩狄摩擦系数图中流体力学的光滑管曲线得, 为 105时 ,摩擦系数 光滑 =由此得 : =4 光滑 =烟囱的高度为 H,则 烟气的沿程阻力损失为: (H/ 1+(1/273) 260=囱顶端 大气 的 压力 P=H= 真空度 设烟囱下端截面为 1,烟囱顶端截面为 2,烟囱下端所在平面为基准面,在 1和 2间列 程: 1 = +2 +, 代入数据得: 9H/整理得: H 35 m 1水塔每小时供给车间 90水管路为 114 4有缝钢管,总长为 160m(包括各种管件及阀门的当量长度,不包括进出口损失)。水温为 25,水塔液面上方及出水口均为常压。问水塔液面应高出管路出水口若干米才能保证车间用水量。设水塔液面恒定不变,管壁粗糙度为 10 解: 据题意得: 水温为 25,查表得其密度为 =粘度 =10a. s, 输水管直径 d=11406 l=160m, 0m3/h=90 600s=m3/s, 则流速 u=s 则: 10105, 相对粗糙度 /d=06=图 1 : 摩擦系数 =水输送过程中能量损失总计为 : (160/ ( J/水塔液面上方需超出管路出水口 H 米,水塔液面为 1,出水口内 截面为 2( 设为 水平基准面),在此两截面间列 程,得 : g = 22 +, 数据得: H=(4+m 11 1为测定 90弯头的局部阻力系数 ,可采用本题 附图所示的装置。已知 总管长为 10m,管内径 d 为 50擦系数 箱液面恒定。实验数据为: 截面测压管水柱高差 箱流出的水量为 弯头 局部阻力系数。 解:据题意得: 0s=m3/s, 则 管内水的流速 u=m/s 沿程阻力损失为: 10/ (=、 B 所在的截面分别为 1和 2,在 1和 2间列程,有 = +, (忽略弯管的高度 ) 而 g h, 由此 得到: g h= (整理后得到 : =(2 6、流体输送机械 (1欲用一离心泵将贮槽液面压力为 157 度为 40,密度为 1100kg/和蒸汽压为 7390 料液送至某一设备,已知其允许吸上真空高度为 入管路中的动压头和能量损失为 1.4 m 液柱,当地大气压为 。试求其安装高度(已知其流量和扬程均能满足要求)。 解:已知: 57 390 料液 =1100kg/s=柱, ( 12/2g)+ 柱 由于被输送料液的温度为 40,则应对允许吸上真空高度 以 换算成 实际 操作条件下的 即 -( (7390/( 4) = 0 + 122 = 157000100 + 般地,为了安全起见,泵的实际安装高度比允许安装高度 。 1用泵将贮槽中的有机试剂以 40m3/h 的流速,经 1084附图所示。两槽的液面差为 20m,管子总13 长(各种阀件的当量长度均计算在内)为 450m。试分别计算泵输送15和 50的有机试剂所需的有效功率。设两槽液面恒定不变,已知有机试剂在 15和 50下的密度分别为 684 kg/ 662kg/度 分别为 解: 要求泵的有效功率 要求先求出扬程 H 或 已知: d=10800Q=40m3/h,则: 流速 u=(40/3600)/(s = =684/(101563 15 =64/1563= = 15 (l/d) ()=(150/ ()=62 J/= =662/(101807 50 =64/1807= 50 (l/d) ()=(150/ ()=(设为水平基准面)和 2之间列 程,有: 14 0g+ , 即 0 2=, 则泵的有效功率 = e=(40/3600) 684 W 同理,可求出 =W 1用泵将池中水( 25)送至 30m 高的水塔。泵安装在水面以上 5m 处。输水管道采用 1144 1700m 的钢管(包括管件的当量长度,但未包括进、出口能量损失)。已知该泵的输水能力为35m3/h,设管道的相对粗糙度为 的总效率为 求泵的轴功率。 解: 已知 Q=35m3/h=35/3600=m3/s 管道内径 d=11406 则 流速 u=s 已知: /d= 总 = L=1700m 查表得 25下,水的动力粘度 =( 水的密度为 =( 10128,7742300, 由 /d=28,774,查摩擦系数图得:摩擦阻力系数 =此, (L/d) ()=(1700/ ()=,且设水池中水的液面为水平基准面,在 1 2间列 程,有 5g+ 5 (e)/ 总 =(2037W 126 第二篇 热量传递 (2燃烧炉的内层为 460的耐火砖,外层为 230炉的内表面温度 400,外表面温度 00。试求导热的热流密度及两砖间的界面温度。设两层砖接触良好,已知耐火砖的导热系数为 1=缘砖的导热系数为 2=式中的 t 可分别取各层 材料的平均温度,单位为,单位为 设两层砖间的界面温度为 00 ,则 1=(1400+600)/2= 2=(600+100)/2= = 11:22= 1;311:22= 1400;W/ 1400;211= 1400;1400; 求得 63。 计算所得值 963 与设定值 600相差较大, 因此 设定 63 ,重新按照 进行计算。此时, 1= 2=q=1695 W/49 。 计算所得值 949 与设定的 963 仍然相差 14 ,可 考虑 再设定17 49,重复计算 得: ,与前一次设定值 仅 相差 假设成立,计算结束 。 因此,导热的热流密度为 ,两砖间的界面温度为 949。 接解方程! 2厚 200耐火砖墙,导热系数 1= 使每平方米炉墙 热损失不超过 600 墙外覆盖一层导热系数 2=的绝热材料。已知炉墙两侧的温度分别为 1300和60,试确定覆盖材料层的厚度。 据题意得, 1=200 1= 覆盖层材料厚度为 2, 2= 流密度 q=600 q = 11+22= 1300600 求得, 2=m=210 某燃烧炉的平壁 由下列三种砖 依次 砌成: 耐火砖: 1=230 1= 热砖: 2=230 1= 通砖: 3=240 3= 已知耐火砖内侧 温度为 1000,耐火砖与绝热砖接触处的温度为18 940,而绝热砖与普通砖接触处的温度不超过 138。试问:( 1)绝热层需几块绝热砖?( 2)普通砖外侧温度为若干? 本题属于多层平壁的一维稳定导热问题。 ( 1) 设绝热层需要 n 快绝热砖,则有: 1000940n= 2)由( 1)可知,需要 2 块绝热砖,材料满足设计要求,设此时普通砖外侧温度为 则 有: 10001000n=34 2一炉墙平壁面积为 12两层耐火材料组成,内层为镁砖,其导热系数为 8 10 层为粘土砖,其导热系数为 粘土 =10 层厚度均为 设两层紧密接触,已知炉墙内壁温度为 000,外表面温度为00,求热流密度 q 及热流量 Q。 ( 1) 属于多层平壁稳定一维导热问题。设两层耐火材料界面温度为600,则 8 10 1000+600) /2= 粘土 =10 600+100) /2=9 = 100001q=2637 Q=2637 12=31644 W 验算界面温度: 100012)= ( 2) 设界面温度为 复上述步骤: 8 10 1000+10 00) /2= = 100068q=2786 时界面温度为: 1000 = ( 3)与假定的 相差较大,再重复计算一次: 8 10 1000+10 00) /2= = 100065q=此时界面温度为: = 试算结束。 Q=12=33354 W 2某热风管道,管壁导热系数 =58 径 5径 00表面温度 50,现拟用硅酸铝纤维毡保温,其导热系数 = 要求保温层外壁温度 不高于 40,允许的热损失为 求硅酸铝纤维毡保温层的最小厚度。 本题属于圆筒壁的一维稳定导热问题,据题意有: 20 圆筒壁: 500 1=58 , 50 硅酸铝纤维毡:设其最小厚度为 2, 2=, 0 线热流量 则 , 由圆筒壁的线热流量计算公式: = 1;3121 21 +122 32= 2(15040)158350由此求得 00 酸铝纤维毡保温层的最小厚度为: 000 某工厂用 170 5 无缝钢管 输送水蒸气。为了减少沿途的热损失,在管外包覆两层绝热材料,第一层为厚 30矿渣棉,其导热系数为 二层为厚 30石灰棉,其导热系数为 内壁温度为 300,保温层外表面温度为40,管道长为 50m。试求该管道的散热量。 本题属于多层圆筒壁的一维稳定导热问题,据题意有: 00 , 0 , 无缝钢管 (碳钢) 的导热系数为 52 = 1 412121 +12232 +12343= 2 50(30040)11 8580+11585 +145115= 14186 W 21 金属的导热系数很大(20 由上述计算可知,若金属壁不太厚时,其热阻可以忽略不计。 2一双层玻璃窗,宽 璃(热导率 1= 3间空气隙 ( 2=10 7 求其导热热阻,并与单层玻璃窗比较(设空气隙仅起导热作用)。 1)双层玻璃窗: 最外层 玻璃的 热阻: = / 1A= 间空气隙的热阻: = / 2A= 此, 总 导热热阻为: 2+ )单层玻璃窗: 导热热阻即为 = 层玻璃窗的热阻 仅相当于双层玻璃窗热阻的 (100=22 ( 2水流过长 l=5m 的直管时,从入口温度 15被加热到出口温度 =45。管子内径 d=20的流速 u=对流传热系数 。 管内流动时,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即水的 定性温度 为 t=( )/2=30。 查表得,水的密度为 =的粘度 =热系数 = 普兰特数 :雷诺数 =2 1049710104, 属于 管内强制紊流 故可选用经验公式 公式 : = /d) ( l/d=5/5050, 不要考虑 L; 题中未告知管壁温度 不考虑热流方向的修正 t! 2冷却水在 19 2为 2m 的钢管中以 流速通过。水温由 288K 升至 298K。求管壁对水的对流传热系数 。 定性温度 t=(15+25)/2=20 查表得: 水 = = = 兰23 特数 :雷诺数 =1 1014910104, 属于管内强制紊流。 故可选用经验公式 公式: = /d) ( 365 l/d=2/3350, 不要考虑 L;管壁与流体温度差不知道,不考虑热流方向的修正 t。 2常压下, 45的 空气 以 52壁外侧利用蒸汽冷凝加热使管内壁面维持恒温 100。试计算管 内壁 与 空气 之间的平均对流传热系数 和热流密度 q,并计算空气出口温度。 雷诺数 =0174360 ( (d/l)1/3 ( / w)(1582 1/3 () 1/3 (4 =流传热系数 = /d) = 由: A t= t 即 t= p t, 代入数据得: (2) ( 100=( 1005 t 得 t=51, 即 t出 =96 t: 空气进、出口温度差; t:壁面温度 100与流体主流区温度的平均值 (定性温度) 之差 以 t出 =96替代前面的 t 出 ,即设定 t 出 =96,重复上述各步骤。 定性温度为 70, = =101499, =u=( (d/l)1/3 ( / w) 但 d/l)1/3104, 属管内强制 紊 流 = /d) ( l/d=20/9450、 壁温与定性温度之间的 温差=900 50 .;1 不能满足要求。 ( 2) 若 材料 B 放在内层 、 A 放外层, 则 35 对于保温材料 B,有 (22 = 410;3 得出, 其最大厚度只能为 对于保温材料 A 有: (32 = 0;3 得出, 0 此时材料 B = 10030 .;1 因此, 材料 B 放内层时能满足要求。 2一炉壁由三层材料组成,内层是 厚度 1= 1= 层是 3= 3= 层中间填以厚度为 2= 2= 石棉作为隔热层。炉墙内侧烟气温度为 200,烟气侧 传热系数 0 房室内空气温度 0,空气侧 传热系数 求通过该炉墙的散热损失和炉墙内外表面的温度 解:据题意得:属稳态综合传热问题,由 36 = 12002011 +11 +22 +33 +12= 1180140+115= .;2 = 1200;1140= 得 172 = 4;20115= 得 4 2在 并流 换热器中,用水冷却油。水的进 、 出口温度分别为 15和 40,油的进 、 出口温度分别为 150和 100。 现因生产任务要求油的出口温度降至 80,假设油和水的流量、进口温度及物性均不变,若原换热器的管长为 1m, 试求此换热器的管长增加至若干米才能满足要求。设换热器的热损失可忽略。 解:由题意得: 1) 设总传热系数为 K,则 水 进口 15 出口 40 1 = 135 油 进口 150 出口 100 2 = 60 1 = K1 t = k1 2;121= 1 ;75 60135= 1 ;75;于: (150100) = 出: K = 1 2)若要求油的出口温度降至 80,油和 水的流量、进口温度及物性37 均不变, 则 由 油放 = 水吸 有: p 油 (150100) = 水 (4015) p 油 (15080) = 水 (水出口 15) 得:水出口温度应为: t 水出口 =25( 7/5) +15=50 水 : 进口 15 出口 50 油 : 进口 150 出口 80 1 = 135 2 = 30 K2 t = K2 2;121= 2 ;105 30135= 2 ;105;于: (15080) = 上面的 K 值 代入得: (15080) = 1) 2 得出: 1=70/(即长度 应 增加至 才能满足要求。 2在一列管式换热器中,某液体在管内流过 被加热 ,其进口温度为 20,出口温度为 70,流量为 热为 外为压力为 饱和水蒸气冷凝。试求蒸汽用量。 解:由题意得:液体的质量流量为 800/3600=s 则该液体从 20加热到 70时所吸收的热量为: Q = = 500(7020) = 62500 管外饱和水蒸汽的压力为 表得其温度约为 115,38 其汽化热为 2219000J/所需蒸汽用量为: 62500/2219000=s=h 2在一套管式换热器中,内管为 165 钢管,内管中热水被冷却,热水流量为 口温度为 90,出口温度为60,环隙中冷却水进口温度为 20,出口温度为 45,总传热系数 K=1600 : ( 1)冷却水用量;( 2)并流流动时的平均温度差及所需的管子长度;( 3)逆流流动时的平均温度差及所需的管子长度。 解: 1) 热水被冷却:其定性温度取( 90+60) /2=75,查表得, 191 Q = 30003600 = ;1 t =191(9060) = : 其 定性温度为( 20+45) /2= 174 t= 4174 (45得出 ;1 2)并流流动时: 热水: 进口 90 出口 60 冷却水:进口 20 出口 45 0 5 平均温度差为 : 2;121= 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