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氯苯分离浮阀板式精馏塔设计书_第1页
苯-氯苯分离浮阀板式精馏塔设计书_第2页
苯-氯苯分离浮阀板式精馏塔设计书_第3页
苯-氯苯分离浮阀板式精馏塔设计书_第4页
苯-氯苯分离浮阀板式精馏塔设计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苯 一苯 设计一座苯 求年产纯度为 98%的氯苯 吨 /年, 塔顶馏出液中苯含量不低于 98%,塔底馏出液中苯含量不高于 原料液中含苯 65%(以上均为质量 %)。 压); 选; 选; 压 ); 浮阀塔板( )。 每年 330天 ,每天 24小时连续运行。 厂址为天津地区。 2 根据实际情况选作); 二 、塔的工艺计算 已知参数:苯、氯苯混合液处理量, F 5000kg/h; x ; x ;回流比 R(自选);进料热状况, 31q ;塔顶压强, 塔顶 ;单板压降不大于 已知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 3苯和氯苯的物理性质 项目 分子式 分子量 M( g/ 沸点( K) 临界温度 ) 临界压强 苯 A 氯苯 B C 56 66 3苯和氯苯的饱和蒸汽压 温 度 ( ) 80 90 100 110 120 130 60 1025 1350 1760 2250 2840 2900 0 48 205 293 400 543 719 760 X 1 y 1 表 3液体的表面张力() 温度 ( ) 80 90 100 110 120 130 苯, mN/m 苯, mN/m 3苯与氯苯的液相密度 温度 ( ) 80 90 100 110 120 130 3 苯 ,3m 817 805 793 782 770 757 氯苯 ,3m 1039 1028 1018 1008 997 985 表 3液体粘度 L 温度 ( ) 60 80 100 120 140 苯( 苯( 的物料衡算 1) 料液及塔顶、塔底产品含苯摩尔分率 8/ 8/ 2)平均分子量K m / 2)7 2 1 K m 2)9 8 1 K m o l/ 25 5 2)0 0 2 8 1 2 8 塔物料衡算 总物料衡算 5000 ( 1) 易挥发组分物料衡算 ( 2) 联 立 上 式 ( 1 )、( 2 ) 解 得 : 000 5 7 8 7 5 0 0 0F 4 2 7 8 3 3 1 2 1 5 1 1 2 8 7 5 5 板数的确 定 N 的计算 在本设计中, 苯 氯苯属于理想物系,可用图解法计算理论板数 其计算方法如下: ( 1) 根据苯氯苯的气液平衡数据作 及 t (如下图所示)。通过气液平衡关系计算,计算结果列于上表 3过表在 t 标出 c点(wx、 、 三点; ( 2)求最小回流比 操作回流比 R 。因气液混合进料(液:气 1: 2)即 31q ,所以其 q 线方程为:10 . 7 2 83 0 . 5 1 . 0 9 21111 1133x ,在 中对角线上自点 料线( 该线与平衡线的交点坐标为( qq 此 即最 小回 流比 时操作 线与 平衡 线的 交点坐 标。 依最 小回 流比计 算式 :i n 。 取操作回流比: m 。 5 精 馏 段 操 作 线 方 程 :y D 其截距为 点 )(b ,连接点 b 和点 a 可以作出精馏段操作 线方程,与 d ,连接点 d 、点 c 可作出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按照常规的图解法作梯级可得: 819N T 层(不包括再沸器),其中精馏段理论板数为 3层,提馏段为 5层(不包括再沸器),第 4层为加料板图如上 图 所示 塔效率 依式:,根据塔顶、 塔底液相组成查 得塔平均温度为: 2 , 由表 3内插知该温度下苯和氯苯的粘度为: 苯苯 苯 6 氯苯氯苯 氯苯 该温度下进料液相平均粘度为: 8.0)x1(x 氯苯苯则 %525 1 际塔板数 N 精馏段: (层)精 5 . 5 9 . 6 1 0 . 5 80 . 5 2N 提 ( 层 )故实际塔板数: 6 1 1 1 7N (层) 1 0 1 . 3 1 0 5 . 3DP k P a ,取每层板的压降为 进料板的压强为:6 0 . 7 1 0 5 . 3 1 0 9 . 5FP k P a ,塔底压强为: 1 0 0 . 7 2 1 6 . 5 k P a , 故精馏段平均操作压强为: 1 0 5 . 3 1 0 9 . 5 1 0 7 . 42mP k P a( 精 ),提馏段平均操作压强为: 1 0 9 . 5 2 1 6 . 5 1632mP k P a( 提 ) 度经计算得塔顶 , D ,进料板温度 F ,塔底: 则精馏段的平均温度: m ,精 ,提馏 段的平均温度: m 提 均分子量 0 6,1 0 . 9 8 6 7 8 . 1 1 4 ( 1 0 . 9 8 6 ) 1 1 2 . 5 5 9 7 8 . 5 9 /V D g K m o l 0 . 9 4 0 7 8 . 1 1 4 ( 1 0 . 9 4 0 ) 1 1 2 . 5 5 9 8 0 . 1 8 /L D g K m o l 进料板: , K m o l/ 29 3 F m 7 0 . 7 2 8 7 8 . 1 1 4 1 0 . 7 2 8 1 1 2 . 5 5 9 8 7 . 4 8 /L F g K m o l 塔底: , 0 . 0 1 0 8 7 8 . 1 1 4 1 0 . 0 1 0 8 1 1 2 . 5 5 9 1 1 2 . 1 9 /V W g K m o l K m o l/ 2 8 2 8 m 则精馏段平均分子量: 7 8 . 5 9 8 0 . 3 2 7 9 . 4 6 /2k g k m o l( 精 ),(8 0 . 1 8 8 7 . 4 8 8 3 . 8 3 /2k g k m o l精 )提馏段平均分子量: 8 0 . 3 2 1 1 2 . 1 9 9 6 . 2 6 /2k g k m o l( 提 ) ,( 8 7 . 4 8 1 1 2 . 4 6 9 9 . 9 7 /2k g k m o l提 )均密度m1)液相密度据主要基础数据表 3内插法得:塔顶: 3LA m/ ,3LB m/ ,塔底: 3LA m/ , 3LB m/ ,加料板:3LA m/ , 3LB m/ 由 1 ( a 为质量分率) 故塔顶: 2 80 2 5 9 8 m D ,即 3L m D m/ ; 塔底: 5 9 9 7 0 0 m W ,即 3L m W m/; 进料板,由加料板液相组成 )( m F ,故 3L m F m/ 8 故精馏段平均液相密 度: 8 4 1 . 3 52 8 7 3 . 8 48 0 8 . 8 6 (精) 3/3( 2 9 . 12 k g / 7 3 . 849 8 4 . 41 提)2) 气相密度 38 3 . 4 1 7 9 . 4 6 2 . 2 0 /8 . 3 1 4 8 8 . 7 1 2 7 3 . 1MV M K g ( 精 )( 精 ) 38 9 . 0 1 9 6 . 2 6 2 . 7 0 /8 . 3 1 4 1 0 8 . 8 6 2 7 3 . 1MV M K g ( 提 )( 提 )液体表面张力m 根据主要基础数据表 3内插法得: 2 0 . 6 2 m N / 顶, 2 5 . 7 1 m N / 顶,2 0 . 7 4 m N / 进 , 2 5 . 7 9 m N / 进 , 1 8 .2 m N / 底 , 2 4 . 1 /B m N m 底 。 , 2 0 . 6 2 2 5 . 7 1 2 5 . 6 3 /2 0 . 6 2 0 . 9 8 8 2 5 . 7 1 0 . 0 1 2m m N m 顶 暂此, 2 0 . 7 4 2 5 . 7 9 2 4 . 2 0 /2 0 . 7 4 0 . 7 3 1 2 5 . 7 9 0 . 2 6 9m m N m 进, 1 8 . 2 2 4 . 1 1 8 . 2 1 /1 8 . 2 0 . 0 0 2 8 8 2 4 . 1 0 . 9 9 7 1 2m m N m 底则精馏段平均表面张力:(2 5 . 6 3 2 4 . 2 0 2 4 . 9 2 /2m m N m精 )提馏段平均表面张力: 1 8 . 2 1 2 4 . 2 0 2 1 . 2 1 /2m m N m ( 提 )体粘度 根据主要基础数据表 3内插法得: 0 . 2 7 2A m P a s 顶, 0 . 3 8 6B m P a s 顶,0 . 2 8 0A m P a s 进 , 0 . 3 9 4B m P a s 进 , 0 . 1 2 6A m P a s 底 , 0 . 2 1 1B m P a s 底 。 9 0 . 9 8 8 0 . 2 7 2 ( 1 0 . 9 8 8 ) 0 . 3 8 6 0 . 2 7 3L m P a s 顶 0 . 7 3 1 0 . 2 8 0 ( 1 0 . 7 3 1 ) 0 . 3 9 4 0 . 3 1 1L m P a s 进0 . 0 0 2 8 8 0 . 1 2 6 (1 0 . 0 0 2 8 8 ) 0 . 2 1 1 0 . 2 1 1L m P a s 底 故精馏段平均液相粘度 : (0 . 2 7 3 0 . 3 1 1 0 . 2 9 22Lm m p a s 精 )提馏段平均液相粘度 : 0 . 2 1 1 0 . 3 1 1 0 . 2 6 12Lm m P a s ( 提 )三 、塔和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设计 精馏段: 1 ( 1 . 0 0 1 ) 5 1 . 4 0 5 1 0 2 . 8 1 /V R D K m o l h ( 31 0 2 . 8 1 7 9 . 4 6 1 . 0 3 /3 6 0 0 3 6 0 0 2 . 2 0m s 精 )精 ( 精 )1 . 0 0 5 1 . 4 0 5 5 1 . 4 0 5 /L R D K m o l h 35 1 . 4 0 5 8 3 . 8 3 0 . 0 0 1 4 2 3 /3 6 0 0 3 6 0 0 8 4 1 . 3 5s m s ( 精 )精 ( 精 )30 . 0 0 1 4 2 3 3 6 0 0 5 . 1 2 3 /hL m h 提馏段: 15 1 . 4 0 5 7 0 . 1 6 8 7 4 . 7 9 /3L L q F K m o l h 1( 1 ) 1 0 2 . 8 1 ( 1 ) 7 0 . 1 6 8 5 6 . 0 3 /3V V q F K m o l h ( 3s 5 6 . 0 3 9 6 . 2 6 0 . 5 5 /3 6 0 0 3 6 0 0 2 . 7m s 提 )提 ( 提 ) 3s 7 4 . 7 9 9 9 . 9 7 0 . 0 0 2 2 3 5 /3 6 0 0 3 6 0 0 9 2 9 . 1 2m s ( 提 )提 ( 提 )h/ 0 00 0 1 3h 径 D 塔板间距 参照下表所示经验关系选取。 表 6 板间距与塔径关系 塔径 m 间距 HT,00 300 300 350 350 450 450 600 500 800 =600 10 图 4联图 根据上表,初选板间距 ,取板上液层高度 ,故T ; 精馏段: 1 12 20 . 0 0 1 4 2 3 8 4 1 . 3 50 . 0 2 7 01 . 0 3 2 . 2 0S 精 ( 精 )( 精 )精查史密斯关联图,可得 。 依式 0 校正物系表面张力为 m/ 0 . 2 0 . 2202 4 . 9 20 . 0 7 0 0 . 0 7 32 0 2 0 m a 1 . 3 5 2 . 2 00 . 0 7 3 1 . 4 2 6 /2 . 2 0L m s 精 精精可 取 安 全 系 数 为 安 全 系 数 , 则 11 m a 7 0 . 7 1 . 4 2 6 0 . 9 9 8 2 /u u m s 故 4 4 1 . 0 3 1 . 1 4 70 . 9 9 8 2 精 。按标准 ,塔径圆整为 则空塔气速为: 224 4 1 . 0 3 0 . 9 1 1 / 2 精提馏段: 1 12 2s ( 0 0 2 2 3 5 9 2 9 . 1 2 0 . 0 7 5 40 . 5 5 2 . 7 提 提 )( 提 )提查史密斯关联图,可得 ;依式 0 校正物系表面张力为 mN m 时 0 . 2 0 . 2202 1 . 2 10 . 0 6 9 0 . 0 6 9 82 0 2 0 m a 9 . 1 2 2 . 7 70 . 0 6 9 8 1 . 2 9 3 /2 . 7 m s 提 提提可取安全系数为 全系数 则m a 7 0 . 7 1 . 2 9 3 0 . 9 0 5 /u u m s 故 4 4 0 . 5 5 0 . 8 8 00 . 9 0 5 提 。按标准 ,塔径圆整为 空塔气速为: 224 4 0 . 5 5 0 . 4 8 6 /1 . 2m 提 流装置 选用单溢流、弓形降液管、平行受液盘及平行溢流堰, 不设进口堰。各项计算如下: 1)溢 流堰长单溢流取 D, 取堰长即 2)出口堰高由 馏段: 2 . 52 . 55 . 1 2 3/ 9 . 5 30 . 7 8l m 提馏段: 2 . 52 . 58 . 0 5/ 2 3 . 6 30 . 6 5l m 查液流收缩系数计算可知:为 3210 , 12 精馏段: 2 23 32 . 8 4 2 . 8 4 5 . 1 2 31 . 0 2 0 0 . 0 1 01 0 0 0 1 0 0 0 0 . 7 8 故 0 . 0 6 0 . 0 1 0 0 . 0 5 0 ; 查液流收缩系数计算可知:为 此可得, 提馏段: 2 23 32 . 8 4 2 . 8 4 8 . 0 51 . 0 2 8 0 . 0 1 51 0 0 0 1 0 0 0 0 . 6 8 故 4 3)降液管的宽度 由 形 降 液 管 的 宽 度 与 面 积 得 : , 222T ,222f , 利用式计算液体在降液管中停留时间以检验降液管面积,即 3600 3 6 0 0 0 . 0 7 9 2 0 . 4 0 2 2 . 2 75 . 1 2 3 s( 5s,符合要求) 4)降液管底隙高度液体通过降液管底隙的流速 s/o 则降液管底隙高度为:精馏段5 . 1 2 3 0 . 0 2 33 6 0 0 3 6 0 0 0 . 7 8 0 . 0 8ho 提馏段8 . 0 5 0 . 0 4 33 6 0 0 3 6 0 0 0 . 6 5 0 . 0 8ho l 板分布及浮阀数目及排列 板分布 选用 孔直径 9边孔中心距 t=75 浮阀数目与排列 馏段 取阀孔动能因子 o 12F ,则孔速 1u 8 . 0 9m/s 13 每层塔板上浮阀数目为22001 . 0 3 107( 0 . 0 3 9 ) 8 . 0 944 块 取边缘区宽度 c m,破沫区宽度 s m 计算塔板上的鼓泡区面积,即:2 2 2 x2 x x a r c s i R R 其中 0 . 6 0 . 0 6 0 . 5 42 6 - ( 0 . 1 3 2 + 0 . 1 0 ) = 0 . 3 6 82D W + W = 0 2 2 2 2 2 2a x 3 . 1 4 0 . 3 6 82 x x a r c s i n 2 . 3 6 8 0 . 5 4 0 . 3 6 8 . 5 4 a r c s i 0 1 8 0 0 . 5 4A R R R 0 + 0=m 浮阀排列方式采用等腰三角叉排,取同一个横排的孔心距,则排间距: ” 0 7 5 = 7 4 0 . 3 6 2 4 / 6 5 . 0 考虑到孔径较大,必须采用分块式塔板,而各分块的支撑与衔接也要占去一部分鼓泡区面积,因此排间距不宜采用 90应小于此值。故取t =65 t=75t =65等腰三角形叉排方式作图 , 排得阀数 105个 按 N=105个重新核算孔速及阀孔动能因数, 201 1 . 0 3 3 . 1 4 0 . 0 3 9 1 0 5 4 8 . 2 2 /U m s o 8 2 =阀孔动能因数变化因数不变,仍在 9 13范围内,塔板开孔率 20( / ) 1 1 . 0 9 %N d D。 图 4孔排列方式 14 馏段 取阀孔动能因子2,则2u 7 . 3 02 . 7F V m/s 每层塔板上的浮阀数目为 2o o 20 . 5 5 5 6 . 9 4d / 4 0 . 7 8 5 0 . 0 3 9 8 . 0 9 块 按 t=75 算排间距, 0 . 7 3 3 0 . 0 9 11 0 7 0 . 0 7 5t 80t 得阀数为 53 块。按 53 块重新核算孔速及阀孔动能因数, 02 20 . 5 5 8 . 6 90 . 7 8 5 5 3 0 . 0 3 9u m/s 02 8 . 6 9 2 . 2 1 2 . 8 9F 阀孔动能因数变化 不大,开孔率 = 浮阀排列方式如图所示: 图 4馏段阀孔排列方式 板的流体力学计算 相通过浮阀塔板的压降 可根据10h h h 计算 1 精馏段 1)干板阻力 1 . 8 2 517 3 . 1 4 . 7 72 . 2m/s 15 因 01 2 210 . 2 8 . 0 9h 5 . 3 4 5 . 3 42 g 2 8 4 1 . 3 5 9 . 81L =m 2)表面张力所造成的阻力 此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因此与气体流经塔板的压降相当的高度为: . 0 3 5 0 . 0 4 7 0 . 0 8 2 m p 1 p 1 1p h g 0 . 0 8 2 8 4 1 . 3 5 9 . 8 1 6 7 6 . 8 0L 提馏段 1)干板阻力 1 . 8 2 527 3 . 1 3 . 8 92 . 7m/s 因 02 2 22 0 2 . 7 7 . 3 0h 5 . 3 4 5 . 3 42 g 2 9 2 9 . 1 2 9 . 81L =m/s 2)板上充气液层阻力 取0 2 00 . 5 , 0 . 5 0 . 0 7 0 . 0 3 5 m 3)表面张力所造成的阻力 此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因此与气体流经塔板的压降相当的高度为: . 0 3 5 0 . 0 4 2 0 . 0 7 7 m p 2 p 2 2p h g 0 . 0 7 7 9 2 9 . 1 2 9 . 8 1 7 0 1 . 8 3L 塔 为了防止发生淹塔现象,要求控制降液管中清液高度: ()d T h即d p c dH h h h 。 馏段 1 单层气体通过塔板压降所相当的液柱高度 1 0 4m 2 液体通过降液管的塔头损失 2 3 241011 . 4 2 3 1 00 . 1 5 3 0 . 1 5 3 ( ) 2 . 0 4 1 00 . 7 8 0 . 0 5 m 3板上液层高度 16 则1 0 . 0 8 4 0 . 0 0 0 2 0 4 0 . 0 7 0 . 1 5 4 m 取 =选定 m,1 m 则 11()d T h所以符合防淹塔的要求。 馏段 1 单板压降所相当的液柱高度2 0 7m 2 液体通过降液管的压头损失: 2 3 42022 . 2 3 5 1 00 . 1 5 3 0 . 1 5 3 ( ) 8 . 9 3 1 00 . 6 5 0 . 0 4 5 m 3 板上液层高度:则 . 0 8 3 0 . 0 0 0 8 9 3 0 . 0 7 0 . 1 5 3 9H m 取 = 2( ) 0 . 5 0 . 4 5 0 . 0 4 9 4 0 . 2 3 9 7 m,可见22()d T h所以符合防淹塔的要求。 沫夹带 馏段 泛点率 =v 1 . 3 6100%s s zk c A 泛点 = v 100%0 . 7 8c A 板上流体流经长度: 2 1 . 2 2 0 . 1 5 0 . 9 W m 板上流经面积: 2 1 . 1 3 2 0 . 0 7 9 2 0 . 9 7b T A 2m 查物料系数 K=点负荷性能系数图 。 泛点率:32 . 21 . 0 3 1 . 3 6 1 . 4 2 3 1 0 0 . 9 18 4 1 . 3 5 2 . 2 4 4 . 5 8 %1 . 0 0 . 1 2 6 0 . 9 7 泛点率:2 . 21 . 0 38 4 1 . 3 5 2 . 2 4 7 . 4 9 %0 . 7 8 1 . 0 0 . 1 2 6 1 . 1 3 17 对于大塔,为了避免过量物沫夹带,应控制泛点率不超过 80%,由以上可知,物沫夹带能够满足 . 1 1 ( / g )液 气的需求。 馏段 取物料系数 K=点负荷性能系数图 泛点率:32 . 70 . 5 5 1 . 3 6 2 . 2 3 5 1 0 0 . 7 59 2 9 . 1 2 2 . 7 4 7 . 3 7 %1 . 0 0 . 1 0 0 0 . 6 7 5 泛点率:2 . 70 . 5 59 2 9 . 1 2 2 . 7 4 8 . 4 9 %0 . 7 8 1 . 0 0 . 1 0 0 0 . 7 8 5 由计算知,符合要求。 沫夹带线 泛点率 =v 1 . 3 6s s zk c A 据此可作业负荷性能图中的物沫夹带线,按泛点泛 80%计算。 1 精馏段 . 2v 1 . 3 6 0 . 9 18 4 1 . 3 5 2 . 21 . 0 0 . 1 2 6 0 . 9 7整理得: 1 . 9 1 4 2 4 . 1 7( 7 由上式知物沫夹带线为直线,则在操作范围内作取两个出出雾沫夹带线( 1) 2 提馏段: 18 2 . 7v 1 . 3 6 0 . 7 59 1 9 . 1 2 2 . 71 . 0 0 . 1 0 0 0 . 2 7 5整理得: 1 0 1 8 . 8 9泛线 1()T W p c d c L dH h h h h h h h h h 由此确定液泛线,忽略式中 h2 2 2 / 336002 . 8 4( ) 5 . 3 4 0 . 1 5 3 ( ) ( 1 ) ( )2 1 0 0 0v o s o wL w o LH h h Eg l h l 而 0 20 /4 1 精馏段 2 2 2 / 31112 2 42 . 20 . 1 9 8 9 5 . 3 4 4 7 5 . 3 9 1 . 5 ( 0 . 0 5 0 . 7 8 7 )0 . 7 8 5 1 0 5 0 . 0 3 9 8 4 1 . 3 5 2 9 . 8 1s L 整理得: 2 2 2 / 31 1 12 . 7 3 5 1 0 4 9 4 . 3 2 6 . 0 6s s L 2 提馏段 2 2 2 / 321 s 12 2 42 . 70 . 2 0 0 3 5 . 3 4 1 9 5 . 8 5 1 . 5 ( . 0 . )0 . 7 8 5 5 3 0 . 0 3 9 9 2 9 . 1 2 2 9 . 8 1 0 4 5 + 0 8 8 9 2 2 2 / 32 1 10 . 6 7 2 9 9 1 . 6 5 6 . 7 5 2s s L 相负荷上限 液体的最大流量应保证 降液管中停留时间不低于 3体降液管内停留时间 s。以 5 : 19 fs m a x 0 . 0 7 9 2 0 . 4 0 . 0 0 655 3m/s 漏线 对于 1F 型重阀,依 0F =5作为规定气 体最小负荷的标准,则 2 馏段 2s 1 m i v ) 0 . 0 3 9 1 0 5 0 . 4 2 2 64 2 . 2 3 / 提馏段 2s 2 m i v ) 0 . 0 3 9 5 3 0 . 1 9 2 64 2 . 7 3 /相负荷下限性 取堰上液层高度 作为液相负荷下限条件作出液相负荷下限 线,该线为气相流量无关的竖直线。 m i 0 0 ( )2 . 8 4 0 . 0 0 61000 取 E=1则 3 / 2m i n 3 . 0 7 1 1 0 0 0 0 . 0 0 0 62 . 8 4 1 3 6 0 0ws 3/ 由以上 如下: 由塔板负荷性能图可看出: 1) 在任务规定的气液负荷下的操作 2) 塔板的气相负荷上限完全由物沫夹带线控制,操作下限由漏液控制; 3) 按固定的液气比,由图可查出塔板的气相负荷上限m/s ,气相负荷下限m/s 。 20 所以:精馏段操作弹性为: 馏段操作弹性为: 0. 图 4馏段负荷性能图 ( 同。) 0 0 2 0 0 0 2 0 4 0 6 0 8 0 0 0 2 0 4 0 6 0 8 0 0123456784馏段负荷性能图 四 、塔的附属设备选型 管 料管 进料管的要求很多,有直管进料管、弯管进料管、丁型进料管。本设计采用0 0 2 0 0 0 2 0 4 0 6 0 8 0 0 0 2 0 4 0 6 0 8 0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1 直管进料管,管径如下: s4 v / u 取 s , C 3, 8 7 3 . 8 4 k g / m 6 1 3 8 . 2 8 4v 0 . 0 0 1 9 5 13 6 0 0 8 7 3 . 8 4S 3m/s 4 0 . 0 0 1 9 1 0 . 0 3 9 4 m = 3 9 . 4 m 1 4 1 . 6D流管 采用直管回流管,取 u m/s, L=h 2 4 . 9 4 7 8 . 1 1 0 . 9 8 6 2 4 . 9 4 1 1 2 . 6 1 0 . 0 1 443 6 0 0 8 0 8 . 8 6 0 . 0 2 1 8 2 1 . 83 . 1 4 1 . 8Rd m m m 釜出料管 取 u m/s,直管出料 3, 9 8 4 . 4 1 k g / mL w m , 1 8 . 6 4 8 0 . 0 0 2 8 8 7 8 . 1 1 1 8 . 6 4 8 0 . 9 9 7 1 2 1 1 2 . 6 144 3 6 0 0 9 8 4 . 4 1 0 . 0 2 1 7 2 1 . 73 . 1 4 1 . 6m m 顶蒸汽出料管 直管出气,取出口气速: u=20 m/s, 3, 2 .2 k g /,1 31,7 0 . 4 5 7 8 . 5 9 0 . 6 9 9 m / 0 0 3 6 0 0 2 . 2 , 4 0 . 6 9 9 0 . 2 1 0 2 2 1 . 03 . 1 4 2 0D m m m 。 22 釜进气管 采 用 直 管 , 取 气 速 u=23m/s, 2 , 2 3,2 2 1 6 3 9 6 . 2 6 4 . 9 4 k g / 3 1 4 2 7 3 1 0 8 . 8 6 ( q 1 ) 0 . 0 1 5 6V V F 0 . 0 1 5 6 1 1 2 . 5v 0 . 3 5 54 . 9 43m/s 4 0 . 3 5 5 0 . 1 4 0 2 1 4 0 . 23 . 1 4 2 3D m m m 沫器 当空塔气速较大,塔顶带液现象严重,以及工艺过程不许出塔气速夹带雾滴的情况下,设置除沫剂,以减少液体夹带损失,确保气体纯度,保证后续设备的正常操作。常用除沫剂有折流板式除沫剂,丝网除沫器以及程流出沫器。本设计采用丝网除沫器,其具有比表面积大、重量轻,空隙大及使 用方便等优点。 设计气速选取: 系数 K = 4 1 . 3 5 2 . 2u 0 . 1 0 7 2 . 0 92 . 2 m/s 除 沫 器 直 径D= 4 1 . 0 3 0 . 7 93 . 1 4 2 . 0 9 m 座 塔底端用裙座支撑,裙座的结构性能好,连接处产生的局部阻力小,所以它是塔设备的主要支座形式,为了制作方便,一般采用圆筒形。 基础环内坏径 (1 6 0 4 0 0 )(1 6 0 4 0 0 )o b 其中 1000 23 取基础环的内外径与裙座截面内径的差为 200 0 0 0 2 0 0 1 2 0 01 0 0 0 2 0 0 8 0 0m mD m m 考虑到腐蚀余量取,考虑到再沸器,裙裾高度取 3 m,地角螺栓直径取 人孔是安装或检修人员进出塔的唯一通道,人孔的设置应便于进入任何一层塔板,由于设置人孔处塔间距离大,且人孔设备过多会使塔体的弯曲度难以达到要求,一般每隔 10塔中共 17块塔板,需设置2 个人孔,每个孔直径为 450 设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