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金威大厦夏季空调系统设计计划书_第1页
长治市金威大厦夏季空调系统设计计划书_第2页
长治市金威大厦夏季空调系统设计计划书_第3页
长治市金威大厦夏季空调系统设计计划书_第4页
长治市金威大厦夏季空调系统设计计划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长治市金威大厦 夏季空调系统设计计划书 1 原始资料 考文献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空调工程 通风工程 简明空调设计手册 流体管网输配 象资料 地理位置: 长治位于北纬 37 27至 38 25之间 根据设计要求及简明空调设计手册可知各房间的冬,夏季空调计算参数如表 季空调计算参数 夏季 冬季 空调区 温度 相对湿度 温度 相对湿度 商场区 27 60 18 60 办公楼 27 60 18 60 程概况 该楼为长治市金威大厦,共八层,地下一层为机房,一二三层为商场。五到七层为办公楼。商场部分在负荷计算的基础上采用全空气系统,办公楼部分由设计要求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以满足人们对空气品质的要求。 始资料 外气象参数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2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夏季室外风速: s 冬季室外风速: s 湿度 室内设计参数见表 表 内设计参数 夏 季 温度() 相对湿度() 气流平均速度 商场 60 廊 0 公楼 0 围护结构 外墙采用类型, 240温层采用厚度 70k=面冷负荷计算时,屋面采用类,传热系数为 K=W( ,由上至下依次为预制细石混凝土板 25明喷白色水泥浆 通风层大于等于 200卷材防水层 水泥砂浆找平层 20保温层,沥青膨胀珍珠岩 125隔汽层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70内粉刷 外窗采用普通中空玻璃,厚度 6玻璃传热系数 框比为 20%,窗框修正系数 a=用铝合金窗框。玻璃窗采用单层金属框,百分之 80 的玻璃, ,遮阳设施采用活动的百叶帘,中间色的。 山西省长治市渗透冷 空气朝向修正系数为: 东: 西: : 北: 2 空调系统热,湿负荷的计算 空调系统的作用是平衡室内,外干扰因素的影响,使室内温度,湿度维持为设定的数值,在空调技术中将这些干扰因素对室内的影响成为符合。空调负荷计算的目的在于确定空调系统的送风量并作为选择空调设备容量的基本依据。 空调的负荷可分为冷负荷,热负荷和湿负荷三种。冷负荷是为了维持室内设定的温度,在某一时刻必须由空调系统从房间带走的热量,或者某一时刻需要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热负荷是指为补偿房间失热房间失热在单位时间内需要向房间出去的湿量。 空调冷负荷的计算采用冷负荷系数法计算,冷负荷计算法是在传递函数的基础上为便于在工程中进行手算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简化计算法。冷负荷系数法利用传递函数法的基本方程和相应的房间传递函数形成了空调冷负荷系数,对经维护结构传入热所形成的冷负荷,冷负荷系数法利用相应传递函数形成了冷负荷温度。这样,当计算某 建筑物空调冷负荷,则可按相应的条件查出冷负荷系数与冷负荷温度,用一维稳定热传导公式即可计算出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和经维护结构传入热所形成的冷负荷,具体计算方法见下。 房间夏季逐时冷负荷计算 室内热源造成的负荷主要包括空调房间人员散热量和散湿量,照明灯具散热量,用电设备散热量,房间其它设备及物品的散热和散湿量。 室外热源造成的负荷主要包括通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通过外墙和屋顶传入室内的热量。 详细计算方法,过程及计算依据 对下面个负荷进行计算 以 401室为例来进行说明 北外墙 冷负荷 外墙冷负荷,在日射和室外气温综合作用下,外墙和屋顶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F(- ( =(td) ( 4 式中: 外墙或屋顶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K 外墙和屋顶的传热系数【 W ( . )】 ,可根据外墙和屋顶的构造在空调工程附录中查取 F 外墙和屋顶的传热面积() 外墙和屋顶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 夏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温度() 以北京地区的气象条件为依据计算出的外墙和屋顶冷负荷急速昂温度的逐时值,根据外墙和屋顶的不同类型分别在附录中查取 不同类型构造外结构外墙和屋顶的地点修正值,根据不同的设计地点在附录 9中查取 外表面放热系数修正,在空 调工程中查取 外表面吸收系数修正,在空调工程查取 则 401房间的西外墙冷负荷计算根据公式见表 401西外墙冷负荷计算表 时间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d a p 7 t 4=L 0 2 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在室内外温差作用下,通过外玻璃窗瞬变 传热引起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 式中: 外墙或屋顶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同外墙冷负荷计算表示的含义相同 外玻璃窗的传热系数【 W ( . )】,单层窗可查附录 10,双层窗可查附录,不同结构材料的玻璃可查附录 外玻璃窗冷负荷急速昂维度的逐时值,可查附录 13 玻璃窗的传热系数的修正值,根据窗框类型可从附录中查取 玻璃窗的地点修正值,可查附录 15 计算外窗冷负荷时,采用普通中空玻璃,厚度 6玻璃传热系数 框比为 20%,窗框修正系数 a=用铝合金窗框。玻璃窗采用单层金属框,百分之 80的玻璃, 则以 403房间的外玻璃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为表 403北外窗瞬时冷负荷计算表 时间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9 2 31.6 2 7 0 7 t w 2 1,5 2=6 6 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的计算方法 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可按公式 ( 式中: 窗口面积 有效面积系数,由附录 19查取 窗玻璃的遮阳系数,由附录 17查取 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由附录 18 查取 窗玻璃的冷负荷系数 ,由附录 20至 23查取 必须指出, 北划分的标准是:建筑地点在北纬 27 30以南的地区为南区,以北的地区为北区。长治位于北纬 37 27至 38 25之间,所以查空调工程附录 16得长治的日射得热因数最大值为西: 599,北: 114,南: 302,东: 599,窗户高 2米,层高 户尺寸为 403的房间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计算为例,计算见表 表 403 透过玻璃窗进入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计算表 时间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j, 114 w 2 2 L 室内热源造成的冷负荷 7 室内热源主要指室内工艺设备及办公等设备散热,照明散热,人体散热和食物散热等部分,室内热源散热包括潜热和显热两部分,潜热散热作为瞬时冷负荷,显热散热中一对流形式散出的热量成为瞬时冷负荷,而以辐射形式散出的热量则先被维护结构表面所吸收,然后再缓慢的逐渐散出,形成滞后冷负荷,因此,必须采用相应的冷负荷系数。由于办公设备的类型和数量无法确定,因此按单位面积散热指标估算空调去的办公设备散热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 式中: F 空调区的面积 办公设备单位面积平均散热指标,见空调工程表 3内热源造成的冷负荷,采用的是一套办公设备占地面积为 9,单位面积的平均散热指标为 16( W)。说明:一套办公设备之的是:主机,显示器,打印机,传真机各一台,并包括配套的包公式家具。 以 403为例计算热源冷负荷为表 403 室内热源引起的冷负荷计算表 F f 16 照明设备热负荷 当电压一定时,室内照明散热量是不随时间变化的温度散热量,但是照明散热方式仍以对流雨辐射两种方式进行散热,因此,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计算仍采用相应的冷负荷系数。根据照明灯的类型和安装方式不同,其冷负荷计算式分别为 白炽灯 000 ( 荧光灯 000 ( 式中: 8 照明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N 照明设备所需功率 镇流器消耗功率系数,当明装荧光灯的镇流器装在空调房间内 .2 灯罩隔流系数,当荧光灯罩上部穿有小孔,可利用自然通风散热于顶棚内时,取 荧光灯罩无通风口者取 办公楼采用荧光灯,镇流器装在空调房间内,以 403 房间的照明负荷为例,计算如表 照明设备热负荷计算表 时间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2 100 人体显热冷负荷 人体散热和散湿会形成主要的空调冷负荷,人体向室内空气散发的热量有显热和潜热两种形式,前者通过对流,传导和辐射等方式散发出来,后者是指人体散发的水蒸气所包含的汽化潜热,人体散发的前热量和显热量中的对流部分直接形成瞬时冷负荷,而辐射散发的热量将会形成滞后冷负荷,因此,应采用相应的冷负荷系数进行计算。人体显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计算为: n ( 式中 : 人体显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N 室内全 部人数 9 群集系数 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成年男子显热散热量,见空调工程 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 办公室属于轻度劳动,查空调工程表 3室温为 ,中年男子每人散发的显热和潜热量为 51 和 130,由表 3101办公室有人员 100人,室内明装灯采用 200w,人员冷负荷中 算值列于表中。 以 403的人员冷负荷为例进行计算为下表 403 人员引起的冷负荷计算表 时间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s 51 N 40 1 130 680 4680 4680 4680 4680 4680 4680 4680 4680 4680 4680 汇总 0 则 403房间的冷负荷汇总为下表 403各分项逐时冷负荷汇总计算表 时间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北外墙冷负荷 外窗引起的冷负荷 过玻璃窗进入日射引起的冷负荷 明形成的冷负荷 员引起的冷负荷 1 室内热源引起的冷负荷 计 体湿负荷计算 大多数情况下,空调去的湿负荷来自人体散湿和敞开水槽表面的散湿量。计算人体散湿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人体散湿量可按下式计算 g 10 ( 式中 : 人体 散湿量, /s ; 群集系数, 由空调工程查得为 n 计算时刻空调房间内的总人数 g 一名成年男子的小时散湿量 ( g/h) ,由空调工程查取空调 负荷的计算 该空调区热负荷采用简化算法,热负荷的简化算法共两种,一种是把整个建筑物看成一个大空间,进行简约计算,另一种是根据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空调负荷概算指标做粗略估算。 所谓空调负荷概算指标,是指这算到建筑物中每 1 空调面积上设备所需提供的负荷值。 部分公共建筑的空调负荷概算指标如表 调负荷指标 12 建筑类型 热负荷 建筑类型 热负荷 办公楼 6080 商店 6590 图书馆 5080 医院 6580 旅馆 6070 剧场 95115 餐厅 115140 体育场 110160 商场 118137 商场的概算指标为 120 w/ 则大厦中一至三层为商场,则其商场热负荷为见表 商场热负荷 F( ) ( w/) 120 Q(w) 636138 四层至七层为办公楼,其结构相同人,人员数量相同,故对应的房间号的热负荷量相同。 办公楼的负荷概算指标取 100 w/ ,则四至七层热负荷见表 四层各房间热负荷计算表 房间号 热负荷( W) 房间号 热负荷 (W) 401 30652 402 13109 403 13109 404 13109 405 13109 406 13109 407 13109 408 13109 409 13109 410 13109 411 13109 412 15935 13 413 13109 414 13109 415 9151 416 18340 417 13109 418 13109 419 13109 420 9151 421 13109 422 13109 3 空调系统的设计 定设计方案 按空气处理设备的集中程度分类,空调系统可分为 集中式空调系统 空气处理设备和风机等集中设在空调机房内,通过送风管道与被调节的各房间相连,对空气进行集中处理和集中分配。这类系统的空气处理设备能实现对空气的各种处理过程,可以满足各种调节范围和空调精度及洁净度的要求,也便于集中管理和维护,是工业建筑中工艺性空调和民用建筑中舒适性空调采用的最基本的空调方式。 半集中式空调系统 通常把一次空气处理设备和风机,冷水机组等设在集中的空调机房内,而把二次空气处理设备设在空气调节区,这类系统与集中式空调系统相比较,省去了回风管道,送风管道面积也大为减小,节省建筑 空间,是目前各类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中应用最广且发展较快的一种空调系统。 分散式空调系统 也成局部式或冷剂式空调系统 它是由分散设于各空气调节区的空气调节器就地处理空气,就地使用,空气调节器是将空气处理设备,风机和冷热源设备等组装在一起的机组。每一台机组即为一个局部式空调系统。这类系统一般不需要单独的机房,使用灵活,移动方便,可满足不同的空气调节不同的送风要求,是家用空调机车辆空调的主要形式。 按负担室内热湿负荷所用的介质分类 全空气式空调系统 空气调节区的室内负荷全部由经过加热或冷却处理的空气来负担的空调系统。单风管系统,双风管系统,全空气诱导系统及变风量系统属于这类系统 14 空气 水系统 空气调节区的室内负荷由经过处理的空气和水共同负担的空调系统,独立新风加风机盘管系统,置换通风加冷辐射板系统及再热系统诱导器系统属于这类系统。 全水式空调系统 空气调节区的室内负荷全部由经过加热或冷却处理的水负担的空调系统,无新风的风机盘管系统和冷辐射板系统属于这类系统。 冷剂式空调系统 以制冷剂的“直接膨胀”作为吸收空 气调节区室内负荷的介质的空调系统,商用单元式空调器和家用房间空调器属于这类系统。 长治金威大厦一至三层,采用全空气系统满足人们对空气品质的要求。四至七楼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即半集中式空调系统满足人们对空气品质的要求。通常的集中式空调系统,风机的送风量保持一定,通过改变送风温度来适应空气调节区的负荷变化,以调节室内的温湿度。采用定风量空调系统。 就全空气系统而言,按被处理空气的来源分类 封闭式空调系统 全部利用空气调节区回风循环使用。不补充新风,这种系统称为封闭式空调系统,又称再循环空调系统。这类系统可 以节能,但不符合卫生要求,主要用于工艺设备内部的空调和很少有人员出入但对温度,湿度有要求的物资仓库等。 直流式空调系统 全部使用新风,不使用回风系统,称这类系统为直流式系统,又称全新风系统,这种系统能量损失大,只有在特殊要求的放射性实验室,散发大量有害物的车间及无菌手术室等场合适用。 混合式空调系统 从上述两种系统可见,封闭式系统不能满足卫生要求,直流式系统经济上不合理,所以两者都只在特定的情况下使用,对于绝大多数场合,往往需要综合两者的利弊,部分利用回风,部分利用新风,成这类系统为混合式空调系统 ,常用的有一次回风系统和二次回风系统。 从以上比较可看出,全空气系统采用混合式空调系统。 全空气系统按空气调节区送风参数的数量分类应采用单分管空调系统,机房内空气处理机组只处理出一种送风参数的空气,供一个房间或多个区域应用,这种系统之所以称为单分管系统,应理解为送出一种空气参数的系统,而不是只有一条送风管的系统。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0019 2003)中规定,“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应采用单风管式系统”。在“条文说明”中指出,“一般情况下,在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中不应采用分别送冷热风的双管管 系统,因该系统热量互相抵消,不符合节能原则。”对于舒15 适性空调,允许采用较大送风温差,应采用一次回风系统。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0019 2003) 定,当空气调节区允许采用较大送风温差或室内散湿量较大时,应采用一次回风的全空气系统,目前,定风量系统具有一次回风的全空气定风量空气调节系统,而不常采用变动一,二次回风比的复杂控制系统,且变动一,二次回风比会影响室内相对湿度的稳定,也不使用于散湿量大,温湿度要求严格的空气调节区,因此,在不使用再热的前提下,一般工程推荐系统简单,易 于控制的一次回风系统。 新风入口要注意事项: 新风入口应选择在较洁净的地方 尽量远离排风口,并应放在排风口的上风侧,而且进风口要低于排风口 为避免吸入室内地面灰尘,进风口底部距室外地坪不应低于 2 米,布置在绿化带时,也不能低于 1米 为使夏季吸入室外空气温度低一些,尽量布置在背阴处,宜设在北面,避免设在屋面和西面 为防止雨水倒灌,应设固定的百叶窗,并在百叶窗上加金属网,以免昆虫和鸟类飞入。 季处理过程 首先,在 上分别标出夏季室内空气状态点 N,夏季室外空气状态点 W,并连成直线,通过 N 点画热湿比 = Q W 的过程线,由于舒适性空调没有精度要求,为了节能可采用最大送风温差送风,夏季空气处理图如下 混合空气状态的比焓 别为 ( ( 混合 冷却减湿 加热 C L O N 排出室外 空气冷却器 再热器 回风 16 以一层商场房间为例,计算该房间的冷量,空调的送风量 = = h) =S) 新风量: h) 回风量: h) 混合空气的比焓: = 气冷却器所需冷量: qm( =余二层,三层均按上述方法计算 季空气处理过程 一次回风喷水室系统,对喷水室系统,冬季喷淋循环水对空气进行等焓加湿处理,在北方地区,当 采用绝热加湿的方案时,对于要求新风比较大的工程,或是按最小新风比而室外设计参数很低的场合,都有可能使一次混合点的比焓 于机器露点的比焓,这种去情况下应将新风预热,使预热后的新风和室内空气混合后混合点 须落在从 其处理过程如下: 混合 加热 绝热加湿 排至室外 预热器 喷循环水 回风 喷水室的加湿量 W(kgs) 为 : W= ( 式中 : 冬季机器露点,混合状态点的含湿量( kg空气) 17 预热器,再热器的加热量分别为 : Q1= ( Q2= ( 式中 冬季机器露点状态的比焓( kj 冬季混合状态点,送风状态点的比焓( kj 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对于四至七层办公楼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是空气 水式空 调系统中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目前我国多层或高层民用建筑中采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空调方式,它以投资少,占用空间小和使用灵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中。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空调系统具有各空气调节区可单独调节,比全空气系统节省空间,比带冷源的分散设置的空气调节器和变风量系统造价低廉等特点。目前,仍在宾馆,办公室等建筑中大量采用。因此,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009 2003)推荐使用。 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应按直流式系统来运行,风机盘管机组用于保证室内的温度,湿度,室内负荷的大部分又冷水来负担,向 空调区送入新风的同时还要开启相应的排风系统,其目的是为了稀释室内的污染物,满足房间的卫生要求。 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的特点 (1) 直流系统相比,节省能源。直流式系统要负担系统及空调区的冷热负荷,而次系统新风量只是以保证卫生标准为基础,不承担空调负荷,因此新风量较小,处理新风所需的冷热量也较小 与集中式空调系统相比,可进行局部区域的温度控制,个房间可通过风机盘管控制其供冷量和供热量,以满足其正常使用的需求,这产生两个优点:第一,各房间都能在各自不同的温度要求下使用,因而使用更为灵活。第二,当部分房间负荷变小时 ,其供冷量可随自动控制而减少,如果房间不使用,房间温度标准可降低甚至可以停止风机风机盘管的运行,因此,有利于全年运行的节能。 由于风机盘管体积较小,结构紧凑,因此布置灵活,对一些空间有限或较常见的框架结构类型的建筑,有较好的适用性。 18 风机盘管的空调方式是空气 水系统中的一种主要形式 ,主要是由风机、肋片管式水 空气换热器和接水盘组成,它的功能主要是在空气进入房间之前对从集中处理设备来的空气再进行一次处理,或者新风由新风机组集中处理,而房间内回风由风机盘管处理, 组成风机盘管加新风的半集中式空调系 统。该系统的优点是: 与全空气系统比较,可节省空间。 布置灵活,具有个别控制的优越性,各房间单独调节温度,房间无人时,可关调机组,不影响其他房间的使用。 节省运行费用 ,运行费用与单风道系统相比约低 20%30%,比诱导器系统低 10%20%,而综合投资费用大体相同 ,甚至略低。 机组定型化,规格化,易于选择安装。 有较好的供冷能力。 风机盘管机组的缺点是: 作为空气 在漏水的可能性; 机组可能产生凝雾; 冷凝水盘可能滋生影响人体健康的微生物; 需要单独设立新风系统解决室内新风问题; 风机盘管机组过滤效率差,影响到室内空气品质。 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 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中,新风在夏季要经过冷却减湿处理,在冬季要经过加热或加热加湿处理,为了分析方便,可让风机盘管承受室内冷,热负荷,新风机组只承担新风本身的负荷。 新风处理到室内状态的等焓线 1. 夏季空气处理过程 见下,新风机组不负担室内冷负荷,该方式易于实现。 A 根据设计条件,确定室外状态点 B 确定机器露点 考虑升温后的状态点 K 从 温升为 线段 90%线分别交于 K,L,连接 C 确定室内送风状态点,从 线与 =90%的线交于送风状态点 O, O 确19 定后,即可计算出空调房间的送风量 ( D 确定风机盘管处理后的状态点 M 连接 点, 机盘管处理的风量 混合原理,可求出 延长线相交得 M 点,连接 M 是在风机盘管内实现的冷却减湿过程。 E 确定新风机组负担的冷量和盘管负担的冷量。 新风机组负担的冷量( : Qw= ( 盘管负担的冷量( : Qf= ( 夏季空气处理过程焓湿图为: 其空气处理过程为: 冷却减湿 风机升温 L K 混合 O N N M 各房间处理的室内状态点相同,处理过程相似,对应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四层至20 七层的计算相似,因此以房间 401为例计算,其余各房间计算结果见附表 先确定室外状态点 W( 77, 60%),室内状态点( 27 60%) 确定机器露点 L( 58 90%) 升温 送风点 由公式 ( 计算出其送风量 : = s) 由混合比计算出 : 5( 则新风机组负担的冷量为: Qw= ( = 77 3600= 盘管负担的冷量 : Qf= ( = 3600=余各房间均按上例计算 查询简明空调设计手册选取风机盘管的型号见表 机盘管基本参数与允许噪声 表 机盘管型号 名义风量( m h ) 名义供冷量 名义供热量 单位风机功率( w) 水压力损失( 允许噪声db w w 50 1400 2100 40 15 35 50 2000 3000 45 20 37 00 2800 4200 50 24 39 30 3500 5250 55 30 40 10 4000 6000 52 40 42 00 4500 6750 50 44 45 000 5300 7950 45 54 46 250 6600 9900 47 34 47 400 7400 11100 45 38 48 600 8500 12750 45 40 50 21 季空气处理过程 A 根据设计条件,确定室外状态点 B 确定室内送风状态点 冬季工况下,由于空调房间所需要的新风量和风机盘管机组处理的风量与夏季相同,因而,空调房间送风量为 Qm= ( 由送风量的计算公式,空调房间冬季送风状态点的比焓 ho(焓湿量 do(kg Ho= do= 由( ho,可在 上定出冬季的室内送风状态点 C 确定风机盘管处理后的空气状态点 例在冬季充分利用 风机盘管的加热能力和减少新风系统在风机盘管停开时的能耗,应且考虑到冬季的送风温度不宜高于 40,建议取 Tm=1520) ( 式中: 风机盘管处理后的空气状态点温度 室内设计状态点温度 d 确定新风加热后的状态点 W 冬季采用喷蒸汽加湿时,空气在 此,新风加热后的状态点 w 的温度应该等于状态点 E 的温度,由混合原理,计算出 焓线 ,可得 确定风机盘管机组的加热量: Qf=cp( ( F 确定新风机组的加热量: Qw=cp( ( G 确定新风机组的加湿量: 22 W= ( 其空气处理过程为: 等湿加热 蒸汽加湿 W 混合 等湿加热 d 冬季空气处理焓湿图为下 : 机盘管机组的选择 风机盘管是由盘管,和风机组成,其风量在 2502500m 同类型的特点和使用范围如表 3 表 机盘管类型 分类 型式 特点 适用范围 风机类型 离心式风机 前向多翼型,效率较高,每台机组风机大都控制,采用单相电容调速低噪声电机,调节电机输入改变风机转速 宾馆客房,办公楼 贯流式风机 前向多翼型,端面封闭,全压系数较大,效率较低,进,出风口易于建筑物相配合,调节方法同上 为配合建筑布置时用 结构型式 立式 L 暗装可设在窗台下,出风口向上或向前,明装可设在地面上,出风口向上,向前或斜上方,可省去吊顶 要求地面安装或全玻璃结构的建筑物和一些公共场所以及工业建筑 卧式 W 节省建筑面积,可与舍内建筑装饰布置相协调,须用吊顶与管道间 宾馆客房,办公楼,商业建筑等 立柱式 占地面积小,安装,维修,管理方便,冬季可靠机组自然对流散热,可节省管道间与吊顶,造价较贵 宾馆客房,医院等。北方冬季停开风机作散热作用 顶棚式 节省建筑面积,可与室内建筑装饰相协调,维护方便 办公室,商业建筑等 安装型式 明装 M 维护方便,卧式明装机组吊在顶棚下,可作为建筑装饰品,立式明装安装简便,不美观,可加饰面板为立式半明装 卧式明装用于客房,酒吧,商业建筑等要求美观的场合,立式明装用于旧建筑改造或要求省投资,施工快的场合 24 暗装 A 维护麻烦,卧式机组暗装在顶棚内,送风口在前部,回风口在下部或后部,立式机组暗装在窗台下,较美观,占地少 要求整齐美观的房间 结合新风量的计算与建筑设计,采用卧式安装的风机盘管系统,风机采用离心式风机。各盘管型号见附表。 4 气流组织 为了适应房间负荷的变化,风机盘管的调节可采用风量调节,水调节,和机内旁通门调节 表 流组织的特点 调节方 法 特 点 适用范围 风量调节 通过三速开关调节电机输入电压,以调节风机转速,调节风机盘管的冷热量,简单方便,初投资省,随风量的减小,室内气流分布不理想,选择时宜按中档转速的风量与冷量选用。 用于要求不太高的场所,目前国内用的最广泛。 水量调节 通过温度敏感元件,调节器和装在水管上的小型电动直通或三通阀自动调节水量或水温,初投资高。 要求较高的场所,与风量调节结合使用。 旁通风门 调节 通过敏感元件,调节器和盘管旁通风门自动调节旁通空气混合比,调节负荷范围大,初投资高,调节质量好,送风含湿量变化不大,室内相对湿度温度,总风量不变,气流分布均匀,风机功率并不降低。 用于要求较高的场合,可使室温允许波动范围达到 1,相对湿度达到 40%45%,目前国内用得不多。 25 机盘管水系统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如果吊顶的空间不能满足凝结水管坡度的要求,将会造成无坡甚至反坡,通常建议将凝结水管集中排水的接法改为直接排至卫生间,从每个风机盘管上引出的排水管的管径应以 20排水立管和总管的管径则应大一些 在风机盘管与冷凝水管接管上的手动与电动水阀下边应做集水盘,该集水盘可与风机盘管的集水盘想通,也可以要求生产厂家将原集水盘加长,以保证阀门等接头处的凝结水能沿集水盘排出。而且要做好机外保温,防止二次凝结水 风机盘管选配不当,会导致房间噪声太大,因此,在设计选用风机盘管时,应按房间等级的高低考虑其安装位 置,要求高的卧式安装时,可在风机盘管才出口至房间送风口之间的风管内做消声处理 机盘管机组的类型 按空气流程形式分类 : 吸入式 : 吸入式的特点为风机位于盘管的下风侧,空气先经盘管处理后,由风机送入空调房间。这种形式的优点是盘管进风均匀,冷,热效率相对较高,缺点是盘管供热水的水温不能太高。 压出式 : 即风机处于盘管的上风侧,风机把室内空气抽入,压送至盘管进行冷热交换,然后送入空调房间,这种形式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果形式。 在办公楼中采用立式暗装的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这是应用最多的一种形式,它安装在吊顶内,通过送风管及风口把处理后的空气送入室内,但其检修困难,当机组风管接管不合理时,会产生风量不足,冷热量下降问题。 流组织计算 口的选择 空气调节区的气流组织,是指合理地布置送风口和回风口,使经过净化,热湿处理的空气,由送风口送入空调后,在与空调区内空气混合,扩散活着进行置换的热湿交换中,均匀地消除空调区内的余热和余湿,从而使空调区内形成比较均匀而稳定的温湿度,气流速度和洁净度,以满足生产工艺和人体舒适的要求。同时,还要由回风口抽走空调区内的空气,或者将大部分回风返回空调机组,少部分排出室外,或者如果空调机组采用26 全新风运行则将绝大部分回风排至室外。 影响空气调节区内空气分布的因素有:送风口的形式和位置,送风射流的参数,回风口的位置,房间的几何 形状以及热源在室内位置等,其中送风口的形式和位置,送风射流参数是主要影响因素。 各类气流组织的特点及区分比较见表 表 流组织特点 顶上部送风系统的气流分布形式见表 上部送风形式 形 式 适 用 上送下回 将送风口设在房间的上部,回风口设在下部,适用于有恒温要求和洁净度要求的工艺性空调及冬季以送风为主且空调房间层高较高的舒适性空调 送风口位置 机理 措施 结果 顶部送风 上部 机械力(风机) 高风速 高送风温差 消除全室余热余湿 工作区接近回风状态 置换通风 下部 挤压(浮力) 低风速 低送风温差 消除工作区余热余湿,工作区状态接近送风状态 地板下送风 下部 机械力 高风速 高送风温差 消除工作区余热余湿,工作区状态接近送风状态 工位与环境相结合 岗位送风(局部送风) 机械力 高风速 高送风温差 消除工作区余热余湿,工作区状态接近送风状态 单向流 上部或侧部 机械力 低风速 低送风温差 消除全室余热余湿 工作区状态接近送风状态 27 上送上回 将送风口和回风口均设在房间上部,主要用于以夏季降温为主且房间层高较低的舒适性空调 中送风 在满足室内温湿度要求的前提下,有明显的节能效果,但就竖直空间而言,存在着 温度分层现象。主要用于高大的空间 常见的典型送风口型式有:侧送风口、散流器、孔板送风口、喷射式送风口和条缝送风口。侧送风适用于公共性建筑的舒适性空调,以及精度较高的工艺性空调;散流器适用于公共性建筑的舒适性空调;喷口送风适用于空间较大的公共建筑和高大厂房;根据(有吊顶夹层,速度场温度场均匀,室温波动范围 10C)。 (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