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移动综合楼3G改造项目设计方案_第1页
XX移动综合楼3G改造项目设计方案_第2页
XX移动综合楼3G改造项目设计方案_第3页
XX移动综合楼3G改造项目设计方案_第4页
XX移动综合楼3G改造项目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动综合楼 3工程概况 表 1点概况 站点名称 站点地址 43号 经纬度 基本环境 大楼周围 无高层建筑,周边较空旷 。 建筑情况 整个大厦庄严、气派,楼高 9层,有一部运行于 1 9 总面积 约 5000 平方米 覆盖面积 约 3500 平方米 覆盖范围 基本全楼覆盖 表 1统信息 原 2G 系统 3G 改造系统 系统标准 盖情况 覆盖范围 基本全楼覆盖 基本全楼覆盖 覆盖总面积 4500 4800 覆盖方式 无 源分布系统 有源分布系统 主机信源 信源类型 宏站耦合 站类型 区数 1 小区 1 小区 载波配置 / 3 载波 输出功率 35率 26房位置 楼顶基站机房 楼顶基站机房 2 覆盖方案 系统规模描述 吸顶全向天线: 17 副 壁挂天线: 3 副 耦合器: 2 个 功分器: 9 个 1/2”馈线: 450 米 7/8”馈线: 27 米 共用 2G 分布系统; 新增双频合路器 6 个, 新增吸顶全向天线 12 个, 新增功分器 13 个, 新增 耦合器 9 个 , 新增 7/8”馈线 58 米, 新增 1/2”馈线 176 米 楼层覆盖方式 宽频吸顶天线 与 2G 系统相同 电梯覆盖方式 电梯专项覆盖兼顾覆盖电梯厅 电梯专项目覆盖 兼顾覆盖电梯厅 投资 工程总额 每平方米投资 每天线投资 话务估算 注 表 1造规模 新增器件 2G/3G 合路器 6 个; 全向吸顶天线 12 个;功分器 13 个; 耦合器 9 个 更换器件 三功分 6 个, 15合器 2 个 调整器件 本次改造不涉及器件调整 3 一、 设计说明 1、 概述 点概述 整个大厦庄严、气派,楼高 9层,有一部运行于 1 9 图 点平面分布图 图 区建筑外观 图 动综合楼 4 业务受理柜台前台业务办理营业厅办公室公告牌橱窗上消防前室金库公用电话触摸屏/ 自动终端女更衣室男更衣排队机咨询台0埋地 20埋地 2505 25 25 25 25 20 20 20天花A N T 0 6 - 1 T 0 3 - 1 T 0 4 - 1 T 0 5 - 1 T 0 1 - 1 T 0 2 - 1 m8 m1 F 结构图 客服室4下上消防前室客服室2大客户接待室55 250 20 25引下至地面0 20222)(D+45+78)(240 T 0 4 - 2 T 0 3 - 2 T 0 2 - 2 A P 0 1 - 2 T 0 5 - 2 F 结构图 5 计费资料室营销室2市场部上下营销室1消防前室女厕数据室2储物室空调机房电梯厅男厕配电房0 2500 20引下至地面50 20630)629) T 0 3 - 6 T 0 5 - 6 A P 0 2 - 6 F1 T 0 4 - 6 T 0 1 - 6 T 0 2 - 6 F 结构图 具体详细情况见下表。 表 点楼宇信息 楼层 功能区说明 建筑面积( 覆盖面积( 地上 1F 营业厅 550 3500 2F 大客户营业厅 550 6F 办公室 550 7F 办公室 550 8F 办公室 550 9F 办公室 550 地下 无 表 点电梯信息 电梯编号 运行区间 机房位置 用途 共井情况 覆盖方式 1# 1F9F 顶层 客梯 不共井 电梯 专项 覆盖 设目标 根据 公司 公司无线室内综合 覆盖 工程的建设要求,本次工程对 动综合楼 进行 网合一的室内覆盖。 工程实施后 个 系统信号质量应满足网络建设目标,可以满足 动综合楼 内 移动 用户的业务需求。 6 设规模及投资 动综合楼 造 室内覆盖 站点工程建设规模如下表: 表 点规模表 类型 规模 新增 更换 调整 源 1 天线 吸 顶全向天线(个) 29 12 壁挂 天线(个) 3 路由 7/8馈线(米) 85 58 1/2馈线(米) 626 176 光纤(米) 无源器件 耦合器(个) 9 5 4 合路器(个) 6 6 功分器(个) 17 13 有源器件 干放(个) 动综合楼 内覆盖 改造 工程总投资为 ,每平米造价为。各项费用如下表: 表 点预算信息 站名 建筑 工程 需要 安装的 设备费 安装 工程费 不需要安装的设备费 其他费 预备费 工程 总造价 动 大楼 百分比 计依据 1) 中国无线电管理委员会( 1998) 131 号文件转发 信息产业部 649 号文件的规定 。 2) 国家通信行业标准 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规定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国标 ; 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下发的 内分布系统改造标准化方案及 站配套设备配置标准化方案; 5) 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颁布的 3G 室内覆盖工程技术方案指导原则 ; 6) 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颁布的 3G 室内覆盖(含直放站)系统测试方案 ; 7) 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关于 3G 室内覆盖的基本设计要求 ; 7 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关于 中国移动 3G(络三期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公司关于委托中国移动 3G(络 三 期工程 设计 的函; 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与 公司签订的基 站设备供货合同 。 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12) 设计人员 现场 调研资料。 计原则 室内覆盖建设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内分布系统建设 以 改造现有 内分布系统 、 2G/3应确保原有 络正常运行,并为后续优化 建设 留有余地 ;对新增的室内分布物业点,在资源和进度能够满足的情况下,采用新建室内分布系统的方式;在满足工程进度要求的前提下,由省公司决定具体物业点室内分布系统建设采用新建或改造方式。 室内外覆盖一体化原则:确保室内分布系统提供良好 的室内覆盖,同时要控制好室内信号,避免对室外构成强干扰。 在频率资源足够、设备支持的情况下室内外尽量采用异频组网方式。频率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也应保证与室外有切换关系的室内小区的主载频与室外主载频保持异频。 内分布系统信号源主要采用 室内分布系统工程的建设必须满足国家和通信行业相关标准,电磁辐射值应满足国家标准。 室内分布系统的改造需要综合考虑 适当保证室内 线和 天线的隔离,保证 会对室内 号源产生干扰 。 计范围及分工 8 1)设计范围及内容 (1)机房设计部分 1、空间布局 /机房承重鉴定; 2、无线主设备 3、外电引入 /C/池 /电缆布线 /机房地线排 4、馈线窗 /室内走线架 /走线槽 5、室内防雷接地 ( 2) 信源设计 1、 置及路由设计 2、 置确定及安装设计 3、 电确定及设计 ( 3) 分布系统设计 1、与业主的沟通协调 2、现场勘察(需跟业主沟通协调走线路由和天线安装位置) 3、现场模拟测试 4、设计方案制订必须包含以下 内容: A、设计方案概述; B、设计依据;C、工程规模; D、设备选型及主要性能指标; E、 设计技术指标; F、设计思路; G、场强模拟测试结果; H、系统原理图; I、设备安装示意图; J、安装说明; K、工程费用预算 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新增无线室内综合覆盖工程 设计的专业分工如下图所 示: 交换专业负责传输专业负责无线专业负责电源专业负责蓄电池计分工图 各专业的分工为: 9 (1)无线专业负责 无线设备 以及室内覆盖分布系统 安装设计,包括无线侧至无线机房内的传输设备的 缆的布放。传输专业负责无线机房内的传输设备的安装设计。 (2)备的安装设计由交换专业负责; 备与 备之间所需的 备安装设计由交换专业负责;交换专业与传输专业的分工以传输机房内的 为界,传输专业负责传输设备至传输机房内的 之间的 缆的布放,交换专业负责 房内的 至传输机房内的 之间的 (3)电源专业负责交换及基站电源设备的安装设计 ;基站机房内的交流线及地线均以机房内的交流配电箱进线端及接地铜排为界,以内由电源专业负责设计。 (4)基站机房改造、铁塔建设、外电引入、防雷接地、空调消防等配套工程由建设单位另行委托。 2、 设计目标及技术要求 统技术要求 1) 信号覆盖电平 目标覆盖区 95%以上的区域,接收信号的电平 2) 信号优先级 室内覆盖的设计覆盖范围内 95%以上的区域由室内分布系统有效的覆盖。 (1) 当室外基站的信号大于 信号质量稳定时,在保证通话质量的前提下允许部分区域使用室外信号 。 (2) 当室外信 号在室内较高,但没有稳定的主导信号时,要保证室内信号为第一场强 。 3) 接通率 保证覆盖区内信号强度均匀分布,目标覆盖区内 90%的区域、 99%的时间移动台可以接入网络。 4) 掉话率( 求) (1) 室内切换掉话率 = 4) 对于电梯、停车场等边缘地区功率场强要求: 90= 5) 块差错率目标值( 话音 1%, 1%, 据 5 10%;覆盖区域内通话应清晰,无断续、回声等现象 ; 6) 室内信号的外泄电平,在室外 10 米处 95 3、 信源 设计 源 设计 原则 室内覆盖系统在选择信号源时,主要应根据物业点区域的话务需求、资源情况、无线环境情况和所选室内覆盖系统类型确定。 信源适用性对比表 特点 应用场景 话务容量大,组网灵活;能将富裕话务容量进行拉远,有效利用资源;需要传输光纤资源;对机房及电源要求不高 可适应各种应用场景,尤其适合应用在话务量较高的写字楼、商场、酒店等重要建筑物及建筑群的覆盖。 光纤直放站信源 不能新增话务容量;需要光纤资源;对安装环境和电源要求低,建设周期短 主要应用在覆盖区域分散的小区,补盲覆盖 的电梯、地下室等场所。 无线直放站信源 不能新增话务容量;不需要光纤资源;对安装环境和电源要求低,建设周期短 主要应用在传输不易到达的的小区,补盲覆盖的电梯、地下室等场所。 目前 统主要设备类型为基带拉远型( 站,基带拉远型设备( 适合各类使用场景,相对于传统的信源具有组网灵活、可分散分布功率资源、易于组成超级小区等优点,非常适合作为各场景下室内覆盖系统的信源,本工程将主要采用基带拉远型( 备 。 在进行信号源设计时,要根据主设备多 展 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设置,即结合单小区 分区设置、频率规划、信源 11 组织等方案进行合理设计。 信源设备需要支持集中监控与网管。 盖分析 根据图 楼室内覆盖站点平面分布图可以看到,在 楼室内覆盖站点附近有 站,距离 楼室内覆盖站点最近的 站为 。 楼 高层( 20 层以上) 室内能够接收到 站 区, 站 区, 站 区的信号,信号强度均在 上,信号较为杂乱; 楼中层( 1020 层)室内能 够接收到 站 区, 站 区,站 区的信号,信号强度均在 70间,信号较为杂乱; 楼低层( 19 层)室内能够接收到 站 区, 站 区,站 区的信号,信号强度大部分在 下,信号强度较低; 楼地下室( 3 层)室内能够接收到 站 区, 站 区, 站 区的信号,信号强度大部分在 下,信号强度很低; 楼电梯能够接收到 站 区, 站 区, 站 区的信号,信号强 度大部分在 下,信号强度很低。 综上所述,需要对 楼所有楼层与电梯进行室内覆盖建设,满足用户需求 。 量分析 按照 用户数占总用户数 100%, 用户数占总用户数 40%(随着 3G 发展, 营业厅 3G 客户 比例较高 )进行用户数估算。 表 户预估表 面积(平方米) 人流密度(个 /100 平方米) 移动用户比例 户数 户数 1F 550 7 100% 39 16 2F 550 10 100% 55 22 6F 550 15 100% 83 33 7F 550 15 100% 83 33 8F 550 15 100% 83 33 9F 550 15 100% 83 33 将 其中手持终端用户中 业务渗透率 100, 中话音业务单机忙时话务量为 视电话忙时单机话务量为 12 据业务激活率 25,忙时每用户数据流量为 900 H( 250上下行数据量比例为 1: 4, 4/128/384K 承载速率 比例为 60%/30%/10%; 据卡每用户忙时数据流量为 36H( 10上下行数据量比例为 1: 9。 根据上述业务模型计算得到不同载频配置下理论最大可承载的用户如下表: 表 同载频配置下最大可承载用户 数表 小区载频配置数量(个) 小区配置的 ) 小区配置的 ) 支持的终端用户数(户) 支持的) 1 1 2 95 62 2 1 3 343 93 3 1 3 889 93 3 2 6 343 187 4 2 6 889 187 4 3 9 343 280 5 3 9 889 280 5 4 12 343 373 6 4 12 889 373 6 5 15 343 467 考虑到 动综合楼为移动营业厅, 随着 3G 的推进, 3G 用户 会增速明显,且用户集中,本次覆盖做好话务量预留 。 按照每小区 配置 3 载频,同时 开启 2 个载频的 能, 则每小区支持的终端用户数为 343 户,支持的 用户数为187 户。 表 预测容量 动 综合楼 预测 户数 小区数载频配置 支持的终端用户数(户) 支持的 ) 170 1 43 187 扩容能力: 本地点可 采用小区分裂方式 进行扩容 , 同时可增加单小区载频配置,按每小区同时开启 5 个载频的 能计算,用户核算 见下表 : 表 容能力 万菱汇 扩容 后 小区 数 载 最多支持的终端用 最多支持的 3 频配置 户数(户) 卡用户数(户) A 塔 4 372 1868 B 塔 2 86 934 C 塔 2 86 934 商场 8 744 3736 源 选 取 动综合楼 需配置 1 台 设备 , 射功率设置为 26 率配置方案 内分布信源采用 道功率进行功率预算, 道按照3112W、 6 载波)进行功率预算。( 内分布采用 为信源,用 12定,考虑上下行各业务平衡 1 天线口输出功率要求: 5部 分场合为更好的满足业务需求,可适当减少单个天线的覆盖范围,天线口 于体育场馆、空旷展览中心、会场等特殊场景, 源功率和天线口功率可酌情提高。 区规划原则 划时重点考虑小区之间的隔离。可以借助建筑物的楼板、墙体等自然屏障产生的穿透损耗形成小区间的隔离。 空旷或封闭性较差的室内环境,如:同一楼层由多个小区覆盖的商场、超市,或挑空大堂、体育场馆等开放性室内 环境,必须严格控制不同小区之间的覆盖区域,并在不同小区之间采用码隔离度较高的码组。对于大型场馆等小区间隔离度较低的场景,应采用异频组网。 原则上单个小区覆盖面积不宜过大,容量不宜过高,均衡覆盖和容量,从而避免后期容量增加对现网室内分布系统做大的调整。 率配置原则 根据工信部关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使用第三代公众移动通信系统频率的批 14 复(工信部无函 2009 11 号)文件 ,中国移动 用 1880 19002010 2025计 35 综合考虑目前厂家设备支持情况, 以及小灵通系统对 1880 1900扰问题,本工程频率配置原则为:充分利用 2010 2025段,在业务高密度区,扩展使用1880 1900足业务需求。 ( 1)对三期工程新建城市,建议主要使用 2010 2025段,频率配置原则为: 室内使用 外使用 频点号 下界 2 4 6 8 界 中心频点( 2016 保护间隔 对有特殊容量需求的室内场景可以使用室外频点或使用 1880 1900段的频点。 ( 2)对一期工程建设的 10个城市,在确有扩容需求且 2010 2025率资源紧张的站点扩展使用 1880 1900足业务发展需要;使用 1880 1900 ( 3)由于智能天线不 能应用于 内覆盖,影响了上行的解调灵敏度和下行的容量。为了减少室内外相互之间的干扰,室内覆盖频率配置方案如下:在频率资源、厂家设备支持的情况下,室内覆盖与室外覆盖尽量采用异频组网方式;在频率紧张的情况下,应保证与室外有切换关系的室内小区的主载频与室外小区主载频保持异频。 隙配置原则 结合“近期重点发展移动宽带业务和基于双模终端的话音业务”的市场定位,建议在三期工程中全网采用 2:4(上行 :下行)时隙配置,以便充分发挥 络在非对称时隙配置下增强下行承载业务能力的优势。 一期二期各城市根据需 求也相应调整为 2:4 时隙配置。 置原则 15 网方式 从 要有 立载波、 4混合载波独立时隙、 4 混合载波混合时隙三种组网方式,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本次组网建议采用 4 混合载波独立时隙 组网方式 : 立载波组网:指 用单独载波资源,该方式下不仅 务信道专用, 随信道也为专用方式,不能和 道混用,因此该方式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 4 混合载波混合时隙组网:指 合占用同一载波资源,且 4混合占用同一时隙。该方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组网中不建议采用: 4业务造成较大干扰; 单时隙内码字、功率动态分配算法较复杂; 务资源由不同网元调度,难以协调用户之间的波束方向,智能天线增益较低; 盖能力 ( 1)控制信道的覆盖能力 道与 具有功控和赋形功能,应用典型值进行链路预算,其容许的最大路径损耗略优于 ( 2)上、下伴随信道的覆盖能力 上行 载带内信令和上行高层的确认包以及网络层的数据流量,其编码增益较小,覆盖能力是 下行 编码增益较大,覆盖能力优于上行 ( 3) 由于 道具有多种传输格式,可通过 动调整传输块大小,通过信道的编码增益获得更强的覆盖能力(即通过牺牲容量换取覆盖能力),因此, 综上所述,在 缘速率没有最低要求的情况下,上行 此,在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中要重点关注上行 道的覆盖,根据仿真及实测结果上行 务信道覆盖能力相当,参照盖要求。 16 如参照 务覆盖半径设置基站站点,则 区边缘速率可达到100 吐量及用户数 ( 1) 根据远、近点在空载、加载各种用例的测试结果,并结合系统仿真结果,室内覆盖站按照单小区最大速率的 60% 70%比 例,进行平均吞吐量计算。 ( 2)用户数 结合仿真及实测结果,建议每 8 个 同时在线用户进行规划。 点配置 理论上,在 于 对于具有功控的 时调度周期与 务不一致,为了避免 务与 务之间的强干扰,连片 建议将不同小区的 务信道配置在同一频点上, 如下图所示。 R 4 时 时 H S D P A 时 时F 7F 8F 9时 时 时时 时 时时 时 时F 8F 7F 9时 时 时时 时 时时 时 时时时1时时2在频率资源足 够的情况下,为保证 务质量,也可以选取单独的频点用于 不用于主载波。如室外 型下, 74 间选取。这样三个扇区有如下配置: 17 R 4 时 时H S D P A 时时F 8F 5F 6时 时 时时 时 时时 时 时F 9F 5F 6时 时 时时 时 时时 时 时时时2时时3F 7F 5F 6时 时 时时 时 时时 时 时时时1注 1: 内为主频点, 注 2:以上仅为示例,具体频率规划需根据网络配置情况综合考虑。 隙配置 根据 工程时隙按照 2: 4的配置, 对于数据业务热点区域,在常规每小区配置 3 载频时开启 2 个载频的 应配置 6个 大可支持 个客户最高下载速率可达到 小区载频配置超过 3 个时,需根据具体载频数量相应增加 行 ) 行 ) 行 ) 行 ) 行 ) 行 ) 频点 1 公共信道 4 4 4 频点 2 4 4 4 频点 3 4 4 4 其他区域每个小区开启 1个载频的 能,配置 3个 隙,并根据业务需求适时调整。 行 ) 行 ) 行 ) 行 ) 行 ) 行 ) 频点 1 公共信道 4 4 4 频点 2 4 4 4 频点 3 4 4 4 设置 对数决定了系统可以同时调度的用户数,一般可配置 1 2对。在配置 3个 隙的情况下,建议配置 2对 18 (1) 下行同步码分配原则 虽然在下行同步码的选取时已经进行了优化筛选,但是 1 到 32 个下行同步码集合中的两两相关性仍会存在差异。当 于两个 基站覆盖的边缘的下行导频信号交叠处,并且 两基站之间的距离接近相等且阴影衰落相关性较强,那么基站下行导频电平功率相当,此时如果两基站下行导频码有很强的相关,将会给 小区搜索增加难度,这是因为导频码越相关,则互干扰就越大,导频信号的信噪比越低,那么将会影响 为了尽量克服这个问题,在配置相邻小区的下行同步码时,应当考虑不同的下行同步码之间相关性,使它们的互相关尽可能得弱,这将有利于 小区搜索。那么首先应找到相关性强的下行同步码对,这些码对不能同时分配给有覆盖交叠的相 邻小区或扇区。 (2) 扰码规划原则 统的扰码(即小区化码)是每个小区特有的,其主要目的是克服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白化相邻小区的信号,使基带功率谱基本一致,降低信号峰平比。在 统中共定义了 128 个扰码,每个扰码长度为 16,分成 32 组,每组 4个,组号从 0 127。 小区间用户的扩频码和扰码长度都是 16 个码片,两者相乘生成得到的扩频调制码的长度也是 16 码片。 统共 128 个扰码,每个扰码和 16 个扩频码相乘后一共得到 128 16 2048个编码比特的扩频调制码,这些扩频调 制码中存在重码和相关性很强的码对。当相邻小区的两通信终端使用了重码,两者仅中间码不同。虽然中间码可以区分用户,但是两者的数据域相重合时,双方均将无法正确解调。由此可见扩频调制码序列的相关情况才最终对数据符号的解调起作用(而不是单独的扩频码或扰码起作用),所以在码分配时不但要考虑下行同步码的相关对 区搜索的影响,还要考虑不同的扩频调制码组之间有无重码或相关很强的码对,并且不将这些码分配覆盖区交叠的相邻小区 /扇区。 D/2G 双模互操作策略 对于语音业 务,应实现 统的单向切换: 19 当双模 于通话状态,由 G 同覆盖区移向纯粹 到达 G 的切换,边界处的 2 当双模 留在 2G 网络,处于通话状态,由纯粹 2G 覆盖区进入 络无需进行 2G 到 切换,当通话结束, 于空闲状态的时候,通过 留到 对于分组业务,应支持 时支持 重选 : 由 D 同覆盖区移向纯粹 盖区,当到达 界时,由 E 发起小区重选,让双模 区重选到 络,但此时 当双模 纯粹 D 同覆盖区,当到达 模 留到 4、 室内分布系统 设计 盖方式 本次方案设计采用无源分布系统。 有源分布系统采用放大器等有源器件,相对无源系统而言维护成本高,系统稳定性不及无源系统,扩容需对有源器 件进行调整。保利世界贸易中心建成后将承担较大的话务量,整个分布系统庞大,而且考虑到多个无线系统特别是 3G 系统需使用同一天馈线系统,因此应采用无源分布系统确保系统稳定。系统的天馈部分全部采用无源器件,将大大提高系统在运行时的稳定性,减少将来运行和维护成本。 射频分路器件需选用宽频带( 8002500低损耗器件,减小信号在器件上的损耗。由于多系统合路,对宽频合路器的指标要求较高,宽频合路器需满足以下要求: 1) 具有优异的通带传输特性。 2) 通带插入损耗小;通带匹配特性好,即驻波比小;通带波动小; 通带传输时延小。 3) 各网之间隔离度要高,即合路滤波器应具有优异的阻带抑制特性。 4) 互调衰减抑制要高,以免造成互调干扰。 5) 要有足够的功率容量。 20 盖效果 分析 播模型 室内无线传播模型对于室外无线传播模型来说,种类相对较少,目前的室内传播模型有 型、 型、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衰减因子模型等。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偏差较大,很少使用,其他三个模型在实际工作中都有采用。 在本项目中,建议采用目前使用较多的 型 和 衰减因子传播模型 ,预 测方法分别如下: 型 Lr+kF(k)+PF(p)+W+ 中, 路径损耗 00d 是到天线的距离(米); f 是频率 ( k 是直达波穿透的楼层数; F 是楼层衰减因子 ( P 是直达波穿透的墙壁数; W 是墙壁衰减因子 ( 多径损耗因子 ( 表 号的可视空间传播损耗: 距离 8m 10m 15m 20m 30m 衰耗 502581 号的可视空间传播损耗: 距离 8m 10m 15m 20m 30 m 2000M 衰耗 568248 落余量参考表 混泥土墙体 砖墙 玻璃 钢筋混泥土 混凝土地板 电梯 13201512040540 衰减因子传播模型 计算路径损耗的公式如下: PL(10*n*d/R 其中: PL(距天线 1米处的路径衰减: 2025的典型值为 21 n 为衰减因子。对不同的无线环境,衰减因子 n 的取值有所不同。不同环境下 表 衰减因子取值表 环境 衰减因子 n 自由空间 2 全开放环境 开放环境 封闭环境 :附加衰减因子。指由于楼板、隔板、墙壁等引起的附加损耗。 表 空间传播距离预算表 覆盖区域 参数取 值 天线输入口功率( 天线类型与增益 覆盖半径(m) 传播损耗( 人体损耗( 接收电平 (商场、超市、停车场、机场等 n=20 0 全向吸顶, 20 84 3 定向,76 89 3 5 全向,26 89 3 定向,76 89 3 公区域、宾馆、居民楼、娱乐场所等 n=3,R=25 0 全向吸顶, 2 84 3 定向,7 89 3 5 全向,2 89 3 定向,70 94 3 根据 上表 核算 ,号的 覆盖距离如下: 在可视环境 ,单天线情况 下,如商场、超市、停车场、机场等,覆盖半径取 1016米 ; 在多隔断 ,单天线 的情况 下 ,如宾馆、居民楼、娱乐场所等,覆盖半径取 610米。 缘场强分析 边缘场强 = 天线口功率 +天线增益 间 传播 损耗 由于室内环境的多样性,一般而言,进行实际模型测试是比较准确的。 本报告 衰落余量 均根据模测经验 值计取。 22 1) 楼层 天线增益: 303吸顶天线) 楼层天线覆盖半径最远为 8 米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为: 200 200据模测经验值,衰落余量(含墙体、人体损耗)取 30 由此可得楼层距离天线最远 8 米处的边缘场强为: 天线口功率 +天线增益 衰落余量 = 天线口功率 +3-( 200 天线口功率 表 层边缘场强分析 线口功率 边缘场强 天线口功率 边缘场强 天线口功率 边缘场强 310 66 310 72 05 78 由表 见, 动综合楼 楼层 各系统边缘场强满足 设计要求。 2) 电梯井道 天线增益: 606 板状 天线) 电梯井道天线覆盖半径最远为 8 米( 2 层 楼 高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为: 200 200据模测经验值,衰落余量(含墙体、人体损耗)取 35 由此可得 ,电梯井道天线覆盖 5 层, 距离天线最远 8 米处的边缘场强为: 天线口功率 +天线增益 衰落余量 = 天线口功率 +6-( 200 天线口功率 表 梯井道 边缘场强分析 线口功率 边缘场强 天线口功率 边缘场强 天线口功率 边缘场强 310 68 310 74 05 80 由表 见, 动综合楼 电梯井道各 系统边缘场强满足 设计要求。 3)地下停车场 天线增益: 303吸顶天线 ) 地下停车场天线 覆盖半径最远为 15 米,自由空间传播损耗为: 200 20023 根据模测经验值,衰落余量(含墙体、人体损耗)取 35 由此可得 地下停车场 距离天线最远 15 米处的边缘场强为: 天线口功率 +天线增益 衰落余量 = 天线口功 率 +3-( 200 天线口功率 表 下停车场边缘场强分析 线口功率 边缘场强 天线口功率 边缘场强 天线口功率 边缘场强 310 10 5 表 见, 动综合楼 地下停车场 在 线口功率为 边缘场强满足 设计要求。 线口功率分析 小耦合损耗 最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