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1页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2页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3页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4页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列车运行图的重要意义 在组织旅客和货物运输的生产过程中,列车运行是一个很复杂的环节,它要利用铁路技术设备,要求各个部门、各个工种、各项作业之间相互协调配合,才能保证行车安全和提高运输效率。 列车运行图是用以表示列车在铁路区间运行以及在车站到发或通过时刻的技术文件,它规定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程序,列车在每个车站的到达和出发(或通过)时刻,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间,列车在各站的停站时间以及机车交路、列车重 量和长度等,是全路组织列车运行的基础。 列车运行图一方面是铁路运输企业实现列车安全、正点运行和经济有效地组织铁路运输工作的列车运行生产计划,它规定了铁路线路、站场、机车、车辆等设备的运用,以及与行车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并通过列车运行图把整个铁路网的运输生产活动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保证列车按运行图运行,它是铁路运输生产的一个综合性计划。另一方面它又是铁路运输企业像社会提供运输供应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供社会使用的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及“五定”班列运行计划,实 际就是铁路运输服务目录。因此,列车运行图又是铁路组织运输生产和产品供应销售的综合计划,是铁路运输生产联结厂矿企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纽带。 铁路通过能力与列车正点运行及列车运行的流水性密切相关。列车运行生产计划即运行图的实现有赖于铁路区段通过能力的保证,特别是当列车运行过程发生波动,亦即发生偏离于计划的情况时,只有在有充分通过能力保证的条件下,才能确保运输生产按计划准时进行,列车才有可能重新恢复正点运行。 第二节 本设计区段的技术经济特点 该 M N 区段为单线区段,采用色灯信号机进行信号显示,以集中电气方式实现联锁,以 半自动闭塞方法组织行车。该区段共分为 8 个区间,含 9 个车站,依次分别是 M、 a、 b、c、 d、 e、 f、 g、 N,其中 M、 N 为区段站,其余车站为技术站( d 站为下行货物列车技术作业需要停车站,每次停车时间 10 技)。 区段客货列车均采用 物列车牵引定数为 3200t(上下行一致),货物列车计算长度为 60m(上下行一致)。机车交路采用肩回制, M 为基本段, N 为折返段,机车在 M、 N 停留的时间标准分别为 110 分钟和 70 分钟,旅客、摘挂列车采用单独交路。 d 站和 e 站之 间“”为电分相点所在地, M d(含 d)与 N d(不含 d)分别属于两个供电区段,可以分别进行停电作业,以此实现 8: 00 18: 00 中不少于 90 分钟的接触网检修“天窗”。 第二章 计算区段通过能力 1 由设计任务书资料可知: e f 区间为困难区间,运行时间为 37区间运行图如下图铺画时,使得该区间为限制区间且运行图周期最短。 21 9 1 8 2 2 2 24 5 ( m i n )f e ft t 周 会 起 1 8 1 6 4 2 2 14 3 ( m i n )e d et t t 周 会 起 停故 间为限制区间,其运行图周期为 45M N 区段接触网“天窗”为 90 分钟。区段现有通过能力为: ( 1 4 4 0 ) 1 4 4 0 9 0 3045 固周( 对 ) 第三章 区段需要通过能力的计算 该区段为客货混跑,且区段内有摘挂列车运行,该区段运行图为非平行运行图。计算该区段的需要通过能力应该使用如下公式(各参数取值见设计任务书): ( 1 ) ( )( 1 0 . 2 ) ( 1 6 1 2 3 1 . 3 )2 6 . 2 8 2 6 ( )N n n n 需 普 货 摘 挂 摘 挂 客 客备对区段需要能力小于现有能力且有一定富余,该区段能够较好地满足列车通行的需要。 第四章 确定管内货物列车工作组织 第一节 确定区段管 内的各种货物列车的行车量 2 表 3 1 1 M N 区段管内重车车流表 至 由 M a b c d e f g N 计 M 1 3 2 11 6 7 3 33 a 3 1 4 b 6 2 8 c 5 1 6 d 10 3 13 e 5 2 7 f 4 4 8 g 2 2 4 N 1 3 3 9 3 4 2 25 计 35 2 6 5 20 9 11 5 15 108 表 3 1 2 中间站装卸差及空车供应计划 站名 a b c d e f g 卸车数 2 6( G/2) 5( G/1) 20( G/1) 9( G/2) 11( G/4) 5( G/1) 装车数 4 8 6 13 7 8 4 差 4 6 0 空车来源 M/2 d/3, M/1 d/2 d/1 空车去向 M/2 M/1 M/1 M/2 M/2 M/2 表 3 1 3 M N 区段管内车流表 至 由 M a b c d e f g N 计 M 123120110607030 333a 301040b 622082c 511061d 10103020130137e 522072f 444084g 212041N 10303090304020250 3 计 3511226452200901115015010820注:分子 重车;分母 空车 M N 区段货物列车牵引定数为 3200t,上下行一致,但为充分利用机车牵引力,在查定该 区段应开行的摘挂列车数时,以牵引定数与各区间由摘挂列车挂运的车流量相结合,分别对每一区间的摘挂列车需要数进行计算: 重 空摘 挂 摘 挂总 重 自 重摘 挂区 间( 列 ) 式中 该区间一日内应开行的摘挂列车数; 摘 挂 摘 挂、 该区间一日内由摘挂列车挂运的重车数和空车数; 货车平均总重( t),此处取 64t; 货车平均自重( t),此处取 17t; 该区间牵引重量( t),此处取 3200t。 利用此公式由区段管内车流表可以计算各区间摘挂列车需要量(见表 3 1 2)。 表 3 1 4 M N 区段各区间通过总吨数和需要摘挂列车数 区间 名称 M N 方向(下行) N M 方向(上行) 车数 总重吨 数( t) 需要摘挂列车数 车数 总重吨 数( t) 需要摘挂列车数 重车 空车 重车 空车 M a 33 3 2163 1 35 11 2427 1 a b 33 1 2129 1 33 11 2299 1 b c 32 0 2048 1 30 12 2124 1 c d 31 0 1984 1 28 13 2013 1 d e 23 1 1489 1 27 7 1847 1 e f 19 1 1233 1 25 5 1685 1 f g 16 0 1024 1 25 1 1617 1 g N 15 0 960 1 25 0 1600 1 由计算结果可知,所有区间都只需要一对摘挂列车,故 M N 区段也只需要一对摘挂货物列车即可完成相关任务。 第二节 确定管内货物列车的铺画方案 确定区段管内货物列车在运行图上的铺画方案时,必须保证摘挂车流在技术站和中间站的停留时间为最小。摘挂车流在中间站的停留时间主要取决于摘挂列车运行线的相互关系,顺向车流在中间站的停留时间与摘挂列车在运行图上的铺画方案无关,而逆向车流在中间站的停留时间则与摘挂列车在运行图上的铺画方案有很大关系。 根据 M N 区段管内车流表,可以得到 M N 区段内 各中间站的摘挂车数表及各站逆向车流。 4 表 3 2 1 各中间站的摘挂车数表及各站逆向车流 a b c d e f G 摘挂 车数 下行 +1 +2 +1 +4 +2 +4 +2 上行 +3 8 6 16 7 8 3 向 车流 3 4 2 11 6 8 3 , 2 1 4 2 4 2 3 4 2 1 1 6 8 3 3 7 ( )g 上下 , 辆 因此应该以上开口方案作为基础方案。 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资料绘制区段管内货物列车铺画方案分析资料表,见表 3 2 1。 表 3 2 2 管内货物列车铺画方案分析资料表 中间站 a b c d e f g 运行时间 3224473站时间 30000000物作业时间 4h 4h 4h 4h 4h 4h 4h 给 a f 站依次编号为 1 7,在该上开口方案中, 771i 供 , 供 , 7 调 , 运 ,假设 为 i 站可供货物作业的时间,且 4 供 , 7 货 , 7,可以根据公式算出各中间站的 7 46 4 53 m 5 64 7 4 3 8 6 2 9 8 1 1 0 1 0 m 该区段内各中间站的可供作业时间均大于 4 小时,可以满足各站的货物作业,这就是该 区段的上开口方案。根据相关资料编制方案优化计算表表 3 2 3。 由计算表可知,初始的上开口方案即是最优方案。 1 2 1 4 2 4 2 1 6 ( )g 下上 , 辆 5 6 表 3 2 3 管内货物列车铺画方案优化计算表 站名 列车区间 运行时分( h) 列车停站 时分( h) 各站 摘挂车数 各站 逆向车流 各站作业 时间标准 各站可供 作业时间 上行运行线 左移时间 上下 ,N 上下 ,下行 上行 下行 上行 下行 上行 货 , ,供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 3 +1 +3 1 4 4 34 37 0 16 b 4 +2 +8 2 4 4 0 37 0 15 c 2 +1 +6 1 4 4 8 37 0 13 d 11 +4 +16 1 4 4 4 7 37 0 12 e 6 +2 +7 2 4 4 6 2 11 11 37 0 8 465 f 8 +4 +8 4 4 4 37 0 4 g 3 +2 +3 2 4 4 4 0 9 0 37 0 2 0 合计 37 16 7 第四章 编制列车及机 车周转图 第一节 铺画列车运行图及机车周转图 列车运行图及机车周转图见附件。 第二节 计算列车运行图指标 1、数量指标 ( 1)按列车性质分类的旅客列车及货物列车数 表 4 2 1 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数量 列车性质 旅客列车 货物列车 特快 直通 管内 直达 直通 区段 摘挂 数量 1 1 1 3 9 4 1 ( 2)旅客列车及货物列车走行公里 a) 段长度为: b) 旅客列车走行公里: 6=705km c) 货物列车走行公里: 34=3995括摘挂) ( 3)由各始发站发出的各种旅客列车数和货物列车数 M 和 列、 17 列。 2、质量指标 表 4 2 2 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出发、到达时间及停站时间表 方 向 序 号 车 次 出 发 到 达 旅行时间 运行下 行 1 10001 18:37 21:00 143 112 9 22 2 20001 19:40 22:01 142 112 9 21 3 20003 21:47 0:33 166 112 12 42 4 30001 22:28 1:37 189 112 12 65 5 40001 22:47 5:28 281 112 27 142 6 20005 23:58 2:24 146 112 12 22 7 10003 1:13 3:35 144 112 9 23 8 20007 2:38 5:10 152 112 9 31 9 30003 4:06 7:12 186 112 15 59 10 20009 6:05 8:35 150 112 9 29 11 20011 6:55 10:58 243 112 12 119 12 30005 8:44 13:31 287 112 12 163 13 20013 12:02 14:10 128 112 6 10 14 10005 13:15 15:28 133 112 6 15 15 20015 14:30 17:01 151 112 12 27 16 30007 15:49 18:48 179 112 15 52 17 20017 17:43 20:13 150 112 12 26 小计 2970 1904 192 874 1 10002 18: 17 20: 54 157 115 12 30 8 上 行 2 20002 19:19 22:16 177 115 9 53 3 20004 20:29 23:30 181 115 12 54 4 30002 21:06 0:26 200 115 15 70 5 20006 23:38 2:14 156 115 6 35 6 20008 1:05 3:29 144 115 6 23 7 20010 2:40 5:06 146 115 9 22 8 10004 3:38 5:55 137 115 6 16 9 30004 4:38 7:23 165 115 12 38 10 20012 5:30 7:56 146 115 6 25 11 20014 6:40 9:13 153 115 9 29 12 30006 7:41 13:43 362 115 12 235 13 40002 10:26 16:24 358 115 27 216 14 20016 12:37 15:31 174 115 6 53 15 10006 14:33 16:50 137 115 6 16 16 30008 16: 06 19:05 179 115 12 52 17 20018 17:27 20:09 162 115 12 96 小计 3134 1955 171 1008 合计 6104 3859 363 1882 除摘挂外 5465 3632 321 1512 旅 客 列 车 1 1:22 22:57 95 93 2 0 2 1511 9:31 11:13 102 93 4 5 3 1517 17:05 19:15 130 93 16 21 4 3:11 0:54 103 101 2 0 5 1512 15:39 17:29 110 101 4 5 6 1518 6:16 8:30 134 101 16 17 合计 674 582 44 48 ( 1)列车平均运行速度( 旅客列车: 6 1 1 7 . 5 6 0 7 2 . 6 8582 运 纯 运( km/h) 货物列车(摘挂除外): 3 2 1 1 7 . 5 6 0 6 2 . 1 13632 运 纯 运( km/h) 货物列车(含摘挂): 3 4 1 1 7 . 5 6 0 6 2 . 1 13859 运 纯 运( km/h) 其中: 区段内每昼夜所完成的列车公里数; 运 区段内每昼夜所消耗的纯运行列车小时数。 9 ( 2)列车技术速度( 旅客列车: 6 1 1 7 . 5 6 0 6 7 . 5 75 8 2 4 4t n 技 纯 运 起 停( km/h) 货物列车(扣除摘挂): 3 2 1 1 7 . 5 6 0 5 7 . 0 73 6 3 2 3 2 1t n 技 纯 运 起 停( km/h) 货物列车(包含摘挂): 3 4 1 1 7 . 5 6 0 5 6 . 7 73 8 5 9 3 6 3t n 技 纯 运 起 停( km/h) 其中: 停 各区段旅客列车或货物列车运行时间的总和,不包括中间站停站时间,但包括起停车附加时分。 ( 3)列车平均旅行速度 ( 旅客列车: 6 1 1 7 . 5 6 0 6 2 . 7 6674t n t n 旅 纯 运 起 停 中 停( km/h) 货物列车: 不含摘挂: 3 2 1 1 7 . 5 6 0 4 1 . 2 85465t n t n 旅 纯 运 起 停 中 停( km/h) 含摘挂: 3 4 1 1 7 . 5 6 0 3 6 . 9 66104t n t t 旅纯 运 起 停 中 停( km/h) ( 4)列车速度系数 ( ) 旅客列车: 6 2 . 7 6 0 . 8 6 47 2 . 6 8 旅运 运6 2 . 7 6 0 . 9 2 96 7 . 5 7 旅技 技货物列车(摘挂除外) 4 1 . 2 8 0 . 6 6 56 2 . 1 1 旅运 运4 1 . 2 8 0 . 7 2 35 7 . 0 7 旅技 技货物列车(含摘挂) 3 6 . 3 9 0 . 5 8 66 2 . 1 1 旅运 运3 6 . 3 9 0 . 6 4 15 6 . 7 7 旅技 技( 4)机车周转时间 ( 机 ) 和机车日车公里( S 机 ) 10 n l M S M 双货 单机24机 供 应旅客列车: 供应U= 3 M= 2 24机 供 应=3 224=16( 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