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至2019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加答案高二语文试题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号填写在答题纸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4.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中性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卷(共45分)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不知何时,惊人的景象和声响已出现在眼前耳畔。从高及云端的山顶上,一副巨大的银帘(奔涌/奔腾)而下,气势之磅礴,恰似长江黄河倒挂。但是,猛地一下,轰然振耳,溅水成雾。它怒吼一声,更加狂暴地冲将下来,没想到半道上又撞到了第二道石嶂。它再也压抑不住,狂呼乱跳一阵,拼将老命再度冲下,这时它已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亡命徒的队伍,决意要与山崖作一次最后的冲杀。它挟带着雷霆窜下去了,下面,是深不可测的峡谷,(究竟/到底)冲杀得如何,看不见了。它的最后归宿如何,无人知晓,但它绝对不会(消亡/消逝),因为我们已经看到,_,它都没有吐出一声呜咽,只有怒吼,只有咆哮。1文中加点的词语,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耳畔 磅礴(png) 轰然振耳 B石嶂 雷霆(tng) 狂呼乱跳C一副 呜咽(yn) 浩浩荡荡 D决意 挟带(xi) 深不可测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奔涌 到底 消逝 B奔腾 到底 消亡C奔腾 究竟 消逝 D奔涌 究竟 消亡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它撞到了半山的巨岩 哪怕它接二连三地被阻遏、被撞击B半山的巨岩撞到了它 哪怕它接二连三地被阻遏、被撞击C它撞到了半山的巨岩 哪怕接二连三地阻遏它、撞击它D半山的巨岩撞到了它 哪怕接二连三地阻遏它、撞击它4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西高庄村大力推进基层文化建设,每年从村企里评选出优秀人才,送到大专院校学习进修,求学上进在村里蔚然成风。蒋海波激动地说:“多亏政府扶持,不仅为我解决了就业问题,还送来了3000块钱救助金,解了我的当务之急。”袁刚的弟弟虽然为了一己私利出卖了兄长,但作为兄长的袁刚在了解情况之后选择了包容,彰显了举案齐眉的传统美德。网络时代一些无良知的网友为了引起网民围观和获得高点击率,常常发布一些骇人听闻的虚假消息。日本侵华头子土肥原贤二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就把魔掌伸进了我国东北,他迫害谋杀了无数中国人,罪不容诛。A B C 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省地矿局院士工作站,包括地质学家郝芳、生物地质学家殷鸿福、地球化学动力学家於崇文等一百多位学者组成的。B遥感,是在航天或航空平台上对地球系统或其他天体进行成像观测,进而获取被观测对象多方面特征信息的技术。C运用大数据治理社会问题已取得一些成绩,未来通过大数据提高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可以解决政府治理精准化的问题。D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离骚,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B“乐府”是指汉代设置的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演变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C鸡鸣、五更、黄昏、人定等,均是古代表时间段的词语,其中“人定”指亥时,相当于现在夜间2123时。D长亭送别选自西厢记,作者是元代戏曲家王实甫。他是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另外三位是马致远、郑光祖、白朴。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始适还家门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B.谢家来贵门 上堂谢阿母C.故作不良计 知是故人来D.然则一羽之不举 莫令事不举8、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高余冠之岌岌兮手巾掩口啼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抑王兴甲兵,危士臣为肥甘不足于口与不过数仞而下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A./ B./C./ D./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多元共生的中国文化多元共生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就中国文化的发生来说,它是多元的,具体可以说有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不同的两源。我们过去讲中国文化,一般都讲黄河文化,以黄河文化为基准,因而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等,成为人们概括中国文化的常用语言。但长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黄河文化的范例,甚至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文化面貌也是不同的。长江上游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造型和黄河流域非常不同,有非常夸张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甚至使人怀疑这是中原人制作的造型。从这些青铜器的构造上,我们约略可以想象出四川人的性格似乎带有青铜器的刚性。而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黄河流域出土的青铜器造型浑厚庄严,有力度,感觉很震撼;而楚地出土的青铜器造型轻巧,下座虽大,腰身却很细,年代也跟黄河流域差不多。“楚王好细腰”,宫廷的审美取向已经影响到了青铜器的造型。黄河文化的那些人们熟悉的特征,不一定完全适用于长江文化。长江自古以来航运便利,可以直接和海洋联系起来,如果说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那么长江文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点。长江流域南面的岭南文化,更是很早就直接跟海外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就学术思想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学术思想是民族精神的理性之光,是最高形态的文化。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是其显例。历史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宗教战争,但是中国这么长的历史,很少有宗教战争。这是由于中国的文化思想有极大的包容性,特别是儒家思想。所以然者,在于儒家不是宗教,或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儒家不是真正的宗教”。正因为传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不是宗教,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才融合得很好。汉以后儒家是在朝的思想,道家和道教以及佛教主要在民间。对于一个知识人士而言,三家思想的互补使得精神空间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进退、顺逆、浮沉,均有现成的学说依据,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思想给人以上进的力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士人的共同理想。但是,如果仕途受到了挫折,乃至革职、斥退、罢官的时候,道家无为的思想便可以给他很好的支撑。道教崇尚自然,可以让他畅游于山水之间。甚至遭遇罪愆,如果信奉佛教,剃度出家,也可以避世完身。总之生命个体不会陷入完全的绝境。所以,多元性、包容性和自性的超越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性的基本特征。 传统中国还有发达的民间社会,主要以家庭和家族为中心,构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会依托物。依据文化人类学的法则,文化传统可以区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比如中国传统社会的儒家思想,就是大传统;而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则是小传统。大小传统是互动和互相依赖的,当大传统遭遇危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在民间文化中搜寻到它的碎片。所谓“礼失,求诸野”,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今天到东南亚一带,看到那里的华族社会,其中国文化传统的根性仍然相当牢固,甚至比我们国内看得更重。9下列有关“中国文化”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中国文化通常是指以黄河文化为基准的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B中国文化的发生具有多元的特点,如同属长江文化的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文化面貌就不相同,最主要的表现是在青铜器造型的不同。C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两个不同的源头,黄河文化所具有的一些特征,长江文化不一定全具备。D中国文化的地域特征明显,例如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而长江文化则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的特点。10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因儒家不是宗教,故儒释道三家思想才融合得很好。儒释道三家思想各有特点,形成互补,知识人士的精神空间因此有很大的回旋余地。B“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表现的是传统士人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追求。C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的关系充分显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D儒释道思想使人们在进退、顺逆、浮沉方面都可找到依据,因而生命个体不会陷入完全的绝境。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礼失,求诸野”是“传统中国还有发达的民间社会,主要以家庭和家族为中心,构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会依托物”的最好阐释。B在传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思想在汉以后是在朝的思想;而道家和佛教思想则主要在民间。C道家无为的思想可以给仕途受挫的人以支撑,佛教可以使遭罪的人避世完身,而儒家思想给人以上进的力量,是大传统。D三星堆、黄河流域、楚地出土的不同造型的青铜器不仅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特点,也反映了不同地域人的性格及审美取向。三、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小题。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胜。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 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询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 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南迫洛阳 迫:逼迫B.有牧人御众之才 牧:统治C.引耿弇等五营击之 引:带领D.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 修:美好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恂乃戮之于市 夫我乃行之B.询遣谷崇以状闻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C.卿今为吾行也 阿母为汝求D.其可独享之乎 其若是,孰能御之?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B.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C.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D.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15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因敌人强大,河内重要,寇恂文武兼备,光武才任命他作河内太守。B.寇恂为了国家利益和不激化内部矛盾,才不想和贾复相见。C.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就在于他出言不逊,触犯了寇恂的尊严。D.寇恂与贾复矛盾的最终解决是因为光武帝出面调解。卷(共105分)四、翻译(12分)16.请将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 17.课内翻译(8分)(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4分)(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五、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白帝杜甫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注】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这期间诗人还创作了秋兴八首登高等作品。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B颔联对句工巧,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C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做铺垫。D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19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六、默写20.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 , ,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长亭送别)(3)人生得意须尽欢, 。 ,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4)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句子是: , 。 (5)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七、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3题。听海的心迟子建十一年前,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海湾,我遇见一对特殊的看海人。那该是一对母子吧?一个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扶着一个穿黑袍的老妪,从一辆破烂不堪的轿车下来,缓缓走向海滩。中年男人弯着腰,耷拉着脑袋,步态疲沓;老妪则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海上波涛翻卷,鸥鸟盘旋,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扶着她的男人,不时在她耳边低语着什么,她也不时回应着什么。从他们驾驶的汽车和衣着来看,他们是生活中穷苦的人。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摈弃贫者,它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鼻子是嗅觉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另外的灯,将会变得异常明亮!站在海边的老妪,她的视觉之灯熄灭了,但依赖听觉,她依然能听到大海的呼吸;依赖嗅觉,她仍能闻到大海的气息;而她只要弯下腰来,掬一捧海滩的沙子,就能知道大海怎样淘洗了岁月,她的触觉之灯也依然是明媚的。我相信那个老妪感受到的大海,在那个静谧的午后,比我们所有人都要强烈,因为她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够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我热爱大自然,因为自童年起,它就像摇篮一样,与我紧紧相拥。在故乡的冬天,雪花靠着寒流,一开就是一冬!雪花落在树上,树就成了花树了;雪花落在林地上,红脑门的山雀就充当画师,在雪地留下妖娆的图画了;而雪花落在屋顶上,屋顶就戴上一顶白绒帽了!在大雪纷飞的时令,我们喜欢偎在火炉旁,听老人们讲神话故事。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在故事中,一个僧人走在夕阳里,突然就化做彩云了;而一条明澈的溪水,是一颗幽怨的少女灵魂化成的。山川草木和人,生死转换,难解难分!听过这样的故事,我往往不敢睡觉,怕一觉醒来,自己成了一棵树,或是一条河。虽然树能招来美丽的鸟儿,河流里有色彩绚丽的鱼,但我更爱家人,更爱我家中院子的狗!当春风折断了雪花的翅膀,冰封了一冬的河流就开了!雪化了,这样的神话故事也就结束了。人们不必居于屋内,用故事打发长冬了。大家奔向森林,采集一切可食之物,野菜野果,木耳蘑菇,甚至花朵。一个在山里长大的孩子,在用脚翻阅大自然的日历时,认知了自然。我们知道采花时怎样避开马蜂的袭击,又不扫它的兴;知道去河岸采臭李子时,怎样用镰刀头敲击铁桶,会赶走贪吃的熊;知道在遭遇蛇时,怎样把它甩开;知道从山里归来时,万一身上被蜱虫附着,怎样用烧红的烟头把它们烫跑。热爱大自然的人,一定会记得雷切尔卡森的名字,她的不朽之作寂静的春天,是这位伟大女性,满怀悲悯地敲给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的晚钟,她是环境保护的先驱者和实践者。她的惊奇之心,像一座魔法小屋,吸引你走进,不忍离去。雷切尔卡森曾说,假使她对仙女有影响力,她希望上帝赐给每个孩子以惊奇之心,而且终其一生都无法摧毁,能够永远有效对抗以后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摆脱一切虚伪的表象,不至于远离我们内心的源泉。雷切尔卡森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半个世纪了,但她的作品带来的潮汐,一直回荡在我们耳畔,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看一眼头顶的月亮,让我们能够满怀柔情,把一颗清晨的露珠当花朵来看待。看到她用朴素纯净的文字勾勒的那片缅因州的海,我蓦然想起了在都柏林海湾相遇的那位看海的盲人老妪,这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我心中,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雷切尔卡森是大自然的修士,把芬芳采集,播撒给世人。所以她的音容失明于这个世界了,但她作品的光辉,从未落入黑暗之中。我们在捧读她著作的时候,依然能够感受到,她那颗勃勃跳动的听海的心!(选自青年博览2017年第19期)2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头对母子动作神态做了精细描写,以中年男人精神的萎靡来反衬盲人老妪精神的昂扬,激发读者强烈的好奇心,也凸显了本文的主旨。B文章说“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这一思想洋溢着“万物有灵”的神秘气息,给本文带来了瑰丽的神话色彩,令人神往。C文章看似散漫,其实匠心独运。从都柏林的海湾到作者故乡的雪原,再到那片缅因州的海,文笔洒脱自如,而精神贯通,充分体现了现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D文章语言华丽,综合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诗性与智性有机融合,细腻而又张扬。2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含意。(5分)23文章以“听海的心”为标题,有何作用?(6分)八、作文(60分)2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答案1D【解析】A项“轰然振耳”应为“轰然震耳”。B雷霆(tng)C一幅 呜咽(y)2D【解析】本题分别从动词和副词角度考查。奔腾,跳跃着奔跑,如骏马奔腾,黄河奔腾而来;奔涌,急速地涌出,如大江奔涌;根据前文“银帘”来判定,只能用奔涌。究竟,含义与“到底”接近,多用于书面语言表示追究事情的真相,也有加重语气的作用。到底,表示深究,口语化;根据文义,应该选究竟。消逝,消失,有一个慢慢远去的意味,一般指时光、声音或事物,多指抽象事物;消亡,消失,灭亡。根据文章内容,这里是指水,应该选消亡。3C【解析】第一句的主语应该是 “它”而不是“巨岩”,第二句从后的“它都没有吐出一声呜咽”来看,“哪怕都”这个关联词,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该放在主语前,所以应该选“哪怕接二连三地阻遏它、撞击它”。如果选“哪怕它接二连三地被阻遏、被撞击”,后文“它都没有吐出一声呜咽”,主语一致,关联词应该放在“它”之后,并且语句重复啰嗦。4C【解析】(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当务之急: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使用错误,可以改为“燃眉之急”。使用对象错误。“举案齐眉”用于夫妻之间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此处用来形容“虚假消息”语意过重,可改为“耸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震惊。罪不容诛: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5B【解析】(A句式杂糅把“包括地质学家郝芳、生物地质学家殷鸿福、地球化学动力学家於崇文等一百多位学者组成的”改为“包括地质学家郝芳、生物地质学家股鸿福、地球化学动力学家於崇文等一百多位学者”或“由地质学家郝芳、生物地质学家股鸿福、地球化学动力学家於崇文等一百多位学者组成”;C项,搭配不当,“提高”与“智能化”不搭配;D项,成分残缺,缺主语。)6. 【答案】D【解析】王实甫不是四大家之一,是关汉卿7. 【答案】B【解析】A出嫁;到。B都是辞别。C故意;旧D拿起;成功8. 【答案】A【解析】是使动用法,是名词作状语,是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是形容词作动词9、【答案】C【解析】A原文1段“我们过去讲中国文化”,曲解文意。B“最主要的表现是在青铜器造型的不同”错,原文只是以“青铜器”为例,而不是“主要表现”。D“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点”错,原文3段为“一定程度上带有”。10、【答案】B【解析】B项“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仅仅表现为理想追求,还包括逆境、沉沦、挫折时独善其身。11、【答案】A【解析】A从原文“大小传统是互动和互相依赖的,当大传统遭遇危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在民间文化中搜寻到它的碎片。所谓“礼失,求诸野”,就是这个意思,可知,“礼失,求诸野”说的是“当大传统遭遇危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在民间文化中搜寻到它的碎片”。12、 A解析迫应解释为接近。13、 C解析C项为是介词,可译作“替”。A项前一个乃是“竟然”的意思。后一个乃为 “这样”的意思。B项以,第一个为介词“把”,后一个是介词“因为”D项前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是表示假设语气的副词,可译作“如果”。14.A15、C解析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不是因一己之利,而是一种策略,以此来威慑高峻,使其早降。16.翻译:高峻有精兵万人。大多带有强弩,连年攻克不下,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率”“下”“降”“无乃乎?”各1分)17.(1)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处,那么只有小草可以作为它的船;放只杯子在里面就会粘住,这是因为水浅船大的缘故。(覆,焉,胶,判断句各1分)(2)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着、顶着东西走了。(谨,申、负,状语后置句式各1分)18B(B项写“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错,首联“雨翻盆”写大雨已至,“雷霆斗”也非“沉寂”)19表达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思:对安宁的渴望,对战争的厌恶,对乱世百姓的同情;(2分)诗的颈联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以“戎马”和“归马”对比,以“归马”的安逸,反衬“戎马”的劳累、紧张,突出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侵扰;(1分)往昔“千家”和战乱后仅余“百家”对比,揭示了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的恶果。(1分)诗句对比鲜明,感情强烈,富有感染力。(1分)20(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4)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5)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1D【解析】文章的语言是清新淡雅的,并不以华丽为重。“细腻而又张扬”错,应该是“细腻而又深沉”。22该句采用比喻(暗喻)的修辞方法,用“灯”来比喻人感悟烛照自然的各种身体感官,揭示出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3分)无论是肉体的残缺,物质生活的贫困,还是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尘世生活的虚伪表象,都无法阻断人与自然的血肉联系。(1分)只有拥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自然才会向我们敞开它的怀抱,从而展示它全部的瑰丽和神奇。(1分)23(1)“听海的心”构成全文的行文线索,将母子、童年的“我”、美国环保先驱雷切尔卡森有机串联起来,从而使文章首尾呼应,收放自如,一气呵成。(2)“听海的心”有力揭示了散文的主旨,人只有用心感悟自然,聆听自然的脉动,才能抗衡尘世生活的倦怠和幻灭,从而为人类的前行提供不竭的动力。同时也暗含着作者对物质至上的现代文明的痛苦反思,表现出作者重构人类精神家园的美好愿望。(3)“听海的心”将“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连接起来,塑造了盲人老妪和雷切尔卡森这两位女性形象,展现出“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答到和塑造人物有关即可)(6分。每点2分。)24.该作文试题依然为“新材料作文”,可以概括为:现象+观点罗列。首先从日常生活的视角出发,通过“花解语,鸟自鸣”的生动画面,触发考生想象,“处处”强调“语言”的普适性和广泛性。接着,从语言的基本功用出发,阐述语言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所举例子从有形与无形、有声与无声、艺术与科技等维度,展示人类文明所构建的语言体系。最后,引导考生思考并把握作文的立意方向和表达重点,从生活、生命、文明等角度,指出“语言”的意义和价值。“语言”主体有大自然语言、人类的语言,有生活语言、艺术语言、科技语言;“语言”意义和价值可写丰富生活、演绎生命、传承文明考生写作自由度大,可根据个人的感悟思考及写作特长,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自由选择,施展才华。参考译文:寇恂,字子翼,是上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纺织品设计师证书考试的职业素养提升试题及答案
- 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普及课件
- 驿站合伙合同协议书
- 纺织工程师证书考试解析中的关键试题及答案
- 废旧门窗回收合同协议书
- 《跨国物流操作》课件
- 合同协议书范文
- 合同毁约协议书
- 爱情合同协议书
- 退款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 药品注册与生产作业指导书
- 2025年中考语文备考之课内文言文主题阅读训练主题二:治国劝谏篇(解析版)
- 计算机毕设管理系统答辩
- 2025年湖北行测试题及答案
- 闽教版四年级英语下册全册单元知识点
- 2025视频号内容生态发展白皮书
- 新高考背景下2025年高考物理命题趋势分析与复习备考策略讲座
- 管道焊接施工方案
- 2025年四川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招聘工作人员16人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全国高考甲卷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