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读后感.docx_第1页
《长征》读后感.docx_第2页
《长征》读后感.docx_第3页
《长征》读后感.docx_第4页
《长征》读后感.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征读后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提供到的关于 长征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学习哈!希望对大家有 所帮助 长征读后感: 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 一部关于“长征”的视频,里面详细地介绍了整个长征。 在影片中,不仅有参加过红军的老战士的精彩评论, 也有故事情节和整个长征前后的资料,真是一部百年难得 一遇,不可多得的精彩影片!有长征整个的线路图,还有当 时的形势资料分析和影视资料。 当年,红军在反围剿中失败,只得让两支队伍从两侧 走开,引开敌人,大队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则 与 1935 年出发,跨越 11 个省,历经飞夺泸定桥,大渡铁 索桥,调虎离山等几大战役。过雪山,过草地 在我们的今天,也有红军长征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红 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种精神值得称颂赞扬。 长征读后感(二):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 锁寒。 。 。这是毛泽东写七律长征这首诗写的气壮山河, 最能表现红军战士在爬雪山,过草地,枪林弹雨中不怕艰 难险阻的精神。 长征路上危机起伏,食物短缺,困难重重,红军战士 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金色的鱼钩讲了一个老战士照 顾小士兵的生活,又因没有食物天天钓鱼给他们吃,自己 却吃鱼骨头,最后因极度饥饿,而失去生命的故事。 永远 的丰碑讲了一个军需老处长把棉衣发给了战士,而自己 却冻死在行军路上,与大山融为一座不朽的丰碑的故事。 一个个战士都倒在了长征的路上,又有新的士兵站了起来。 长征的路有多长,红军撒下的汗水就有多长。巍峨的雪山 虽能覆盖红军战士的身驱,却不能淹没他们的信念。茫茫 沼泽能吞噬他们的身躯,却不能含噬他们的赤诚之心。如 雨的子弹虽能夺去战士的生命,却不能夺去他们的精神。 他们是英雄,他们是丰碑,他们是路标,长征精神永存! 长征路上的故事讲不完道不仅尽,这种精神这种永恒 的信念才造就了中华民族才使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事实上我们的学习又何尝不是一次长征呢?在学习上我们会 遇到各种挫折和难题,我们应该像红军战士一样永往直前, 不怕困难,永攀高峰才是。 长征的精神是一首歌永唱不衰,长征在我们心底永远 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长征读后感(三): 1933 年 9 月至 1934 年夏,中央 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 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 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 1934 年 10 月 10 日夜间,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 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 共 8。6 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的、 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1934 年至 1936 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 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 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 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 12 亿人口的中 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 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 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从 1934 年 10 月 16 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 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 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 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 368 天,余下来的 100 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据美国着名记 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 18 条山脉,其中 5 条终年冰 雪覆盖;渡过 24 条河流;经过 12 个省份;占领过 62 座城市; 突破 10 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 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 71 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 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 奇迹。 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最残酷的一仗自 1930 年冬到 1933 年夏,蒋介石在江西连续发动四次对中央苏区的“围剿” , 均告失败。他接受了过去的教训,改弦更张,放弃了长驱 直入的作战方式,调整部署,采取“稳扎狠打,步步为营, 修碉筑路,逐步推进”的办法,企图构成包围圈,断绝苏 区物资来源,迫使红军进行阵地战来比力量拼消耗。对红 军来说,屡战屡败的蒋介石这点伎俩其实算不了什么。只 可惜此时红军已失去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正确领导,被王明 等“左”倾机会主义者所把持,红军最终被逼上了远征的 道路。1933 年 9 月下旬,蒋介石调集了 100 万军队和 200 余架飞机,对红军各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他任命 顾祝同为北路军总司令,以陈诚为北路军前敌总指挥,率 领第三、第六两路军由北向南进攻苏区;同时以重金收买陈 济棠为南路军总司令,出兵两个军封锁江西、广东边境。 以所谓政治围攻、文化围攻、经济围攻、交通围攻,配合 近百万兵力的军事围攻。红军由于受王明“左”倾机会主 义路线的影响,放弃了最拿手的机动灵活的战术,与敌人 打阵地战,只能局促回旋于堡垒之间,造成被动之势。而 国民党军队依靠兵力优势,五里一推,十里一进,给苏区 增加了不少的困难。陈诚、薛岳部逐渐占领了广昌、兴国 等地,迫使红军退至白水、头陂构筑工事。蒋介石看到红 军采取打正规战和他拼火力,越发起劲了。他又调来重炮 兵到江西配合他的 10 个纵队近 30 个师兵力加紧进攻,9 月 底,又攻占了宁都等地,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1934 年 10 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第 1、3、5、8、9 军团,连同后方 机关共 86000 余人分别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 都等地被迫开始突围长征。其中 1 军团 19880 人,3 军团 17805 人,5 军团 12168 人,8 军团 10922 人,9 军团 11538 人。此外,还有两个独立纵队:军委纵队 4695 人,中央纵 队 9853 人。经过 20 多天的作战,红军先后突破了敌人的 三道封锁线。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西进的企图,于 11 月 20 日任命湖南军阀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 25 个师 的兵力,分五路追剿红军,同时令贵州“剿共”总指挥王 家烈派出主力部队到湘黔边界堵截,企图将红军“歼灭于 湘江、漓水以东地区” ,并手谕前线各部队:“力求全歼, 毋容匪寇再度生根” 。红军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长征中最残 酷的一仗:湘江战役。 敌人利用宽阔的湘江构成了第四道封锁线,红军前有 湘江拦阻,左有广西军,右有河南军,后有中央军和广东 军阀穷追不舍,处境万分险恶。25 日,中央军委发布抢渡 湘江的作战命令,令中央红军分四路纵队,迅速抢渡湘江, 通过敌第四道封锁线。26 日,红 1、3 军团主力迅速前进, 先头部队红 2、4 师各一部于 27 日在广西的兴安、全州间 抢渡湘江,至当日晚,红军已控制了界首至屏山渡之间 60 华里长的湘江两岸。此时,军委纵队距最近的湘江渡河点 只有 80 多公里,如果轻装急行军,一天即可赶到。可是, 由于山路狭窄,加之后续部队携带着从苏区运出的大量物 资,行动迟缓,每天只能走二三十公里,宝贵的机会白白 地丧失了。11 月 29 日,敌人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 两岸的红军战士,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 展开了殊死决战。红军的阻击阵地上,炮弹和重磅炸弹的 爆炸声不绝于耳,许多来不及构筑工事的战士们被震昏了, 耳鼻出血。装备单一的红军要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飞机和 重炮的狂轰滥炸,战斗的残酷可想而知。但“保卫中央纵 队安全渡江”的口号仍响彻在阵地上空。12 月 1 日,战斗 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敌人对我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 渡口,歼我于半渡中。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是意志的较 量。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将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弹打垮 了敌军整连、整营的一次次进攻,湘江两岸洒下了无数红 军将士的鲜血,渡口始终牢牢地掌握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